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發的鑰匙

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發的鑰匙

第五代發動機,眼下當然是不可能的。

第三代是F110、AL31F這些推比8左右的型號。

第四代是F119、F135、AL51F這些推比10以上的型號。

如果按照常浩南的想法把渦扇10給造出來,那大概就會直接跳過原教旨主義的第三代,直接進入三代半的範疇。

當然,三代和四代發動機的區別實際上有很多,可以說從原始設計思路、製造工藝、材料選取上都有區別。

推重比只不過是最後反映在性能上的一個最直觀數據罷了。

當然,中間還夾着個三代半,也就是像後期型的F110、F414、AL41F這些底子還是三代發動機,但應用了部分四代發動機的技術,導致性能已經明顯高於自己老前輩們的升級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代發動機在最基本的原理上和第三代並無區別,因此仍然存在着那個從物理上無法規避的性能取捨——高速取向的型號油耗普遍驚人,而低速取向的型號超音速性能則會極其拉胯(詳細解釋請回看415章)。

正是爲了解決這個矛盾,在各國有關第五代發動機的概念設計中,才普遍引入了自適應變循環模式。

在低速工況下,它可以是一臺省油的中等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而在高速情況下,它甚至可以化身爲一臺高性能的渦噴發動機。

所以,第五代發動機雖然在紙面數據上未必能再次實現8到10這樣恐怖的跨越,甚至反而有可能因爲多了一套變循環裝置,導致海平面推重比不升反降(自重變大了,推力沒變大那麼多),但裝在飛機上的實際性能卻會遠遠超過第四代。

只不過,可變循環雖然思路簡單,但真要想實現起來,那還是有太多細節要完善了。

甚至一直到常浩南重生之前那會,大家都還沒確定下來具體哪種變循環技術路徑更加可行。

別的不說,壓氣機的具體設計理念,就要進行一次幾乎翻天覆地的轉變。

所以簡單聊了聊未來對國產發動機型譜的規劃之後,常浩南和劉永全還是重新回到了眼前的研究上來。

“多排疊加的全覆蓋氣膜冷卻……”

劉永全把這個有點拗口的名詞重複了一遍。

“沒錯。”

常浩南帶着劉永全來到旁邊的實驗桌旁,一臺筆記本電腦正放在上面,屏幕中正顯示着一張等溫曲線圖:

“我之前本來覺得,用目前的TORCH Multiphysics軟件就可以直接完成氣熱耦合模擬,但真正操作起來,發現還是把情況想的太簡單了。”

他說着把曲線圖的一個部分用畫筆工具圈了出來:

“你看,主流與高動量冷卻射流相接觸後,將在射流下游的兩側區域產生一對旋向相反的渦結構,這對渦結構的旋轉方向起到聚攏壁面冷卻氣抑制橫向擴散的作用,同時其也有擡離壁面冷卻氣的趨勢。”

“所以……”

這張圖,劉永全還是看懂了的:

“所以吹風比(冷卻氣流的動量)越大,主流越是難以壓制冷卻射流,冷卻氣會越早離開固壁表面,導致對下游的冷卻效果越差?”

常浩南點點頭,心說不愧是在原來的時間線上真正把渦扇10帶入成熟的人,儘管目前除了髮型比較大佬之外總體還略顯經驗不足,但基本功確實可以,只是看了幾眼便很快抓住了關鍵結論:

“沒錯,所以如果綜合考慮整個發動機的氣熱耦合效應,就會發現如果一味地提高冷卻氣用量,那麼越往後,冷卻效果的提升越不明顯,很快就會觸碰到一個上限,而且因爲氣流損失太大,還會影響到發動機本身的性能,甚至是工作穩定性。”

“這一點,不做工程上的整體考量,而是隻研究對葉片的氣膜冷卻效果的話,是不可能發現的,我推測,這應該也是美國人那邊目前正在走彎路的原因之一。”

在自己的判斷被常浩南肯定之後,劉永全幾乎是下意識地想到了最直接的辦法:

“如果我們擴大氣膜孔的孔徑,不就可以在冷卻氣用量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氣流流速,改善……”

但他很快就自己否定掉了:

“不對,單純增加氣膜孔孔徑會導致壓力損失變大,得不償失……”

“那常總,如果把冷卻孔從圓柱形改成錐形,進口面積小,出口面積大,不就可以改善氣流對葉片表面的覆蓋性了?”

這下子,常浩南確實對他有些刮目相看了。

異形孔的冷卻效果好於圓孔,這擱在20年後是任何一個相關專業本科生都會知道的事情,但是放在眼下,整個華夏對這方面的研究還處在一片空白。

前世是直到大概一年多以後,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到西北工大讚助了一個跟主動冷卻有關的研究課題,才讓華夏這邊意識到了這一點。

工程上的東西,有時候就像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看上去也就是那麼回事,但要是沒有人引導,那光是找窗戶在哪,就得花上不少時間。

而劉永全至少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摸索到了正確的方向。 “思路沒錯,但可以更進一步。”

常浩南從旁邊取來紙筆,在紙上畫了個示意圖:

“其實冷卻孔本身沒有必要做大的改動,只要在出口部分,也就是孔的末端連接一個擴張段就可以了,這樣壓力損失更小,而氣膜孔出口處的流速還可以大幅度降低。”

“流速降低就是動量降低,冷卻氣幾乎不會發生吹離作用,壁附效應更好。”

“而且,主流與冷卻氣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弱,射流兩側的腎形渦強度較弱,子午面區域會形成與反腎形渦對結構,還能增強了冷卻氣的橫向擴散作用,可以讓冷卻氣膜更加均勻!”

“那……”

劉永全此時只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整個問題的解決辦法看上去好像簡單到跟1+1差不多:

“那我們只要把圓孔改成這種……這種異形孔就行了?”

“那當然不可能這麼簡單,我剛剛說的只是基本原理而已。”

常浩南把筆放到一邊,擺了擺手回答道:

“異形孔形成的氣膜在提高孔下游有效度的同時,也會提高這個部分的傳熱係數,所以對本身傳熱係數較低的固壁區域冷卻效果比較差。”

“並且,這種彆扭的開孔方式必定影響到工件的結構強度,我們造的是航空發動機,對於過載是有要求的,況且高溫、高離心力、強氣流衝擊的環境本身也對結構可靠性是個考驗。”

“所以,到底採用什麼樣的孔型,如何設計氣膜孔在工件表面的分佈,孔道的角度——不僅是俯仰角,還有橫向角度要如何設計,這些都是問題,都要取捨。”

“所以我纔要專門訂購一臺設備,一方面是研究具體的氣膜冷卻方案,另一方面,也是給下一個大版本迭代的TORCH Multiphysics軟件累積一些數據,氣熱耦合這塊,跟單純的力熱耦合還有不小區別,恐怕需要一個新的功能模塊才能做好。”

哪怕是常浩南,也不是真的全知全能,他之前也用自家軟件試過,但這方面的理論和數據實在太少,模擬出來的結果麼……

只能說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那常總,我來設計實驗方案?”

身後的劉永全已經躍躍欲試。

“其實我已經設計好了……”

常浩南看了一眼不遠處嶄新的實驗設備。

“啊這……”

劉永全有些尷尬地撓了撓已經沒有頭髮的頭頂。

而常浩南卻又話鋒一轉:

“不過你也可以先試試,方案做出來之後再和我給你的對一下。”

劉永全眼前一亮,頓時又覺得自己可以了:

“那……關於測試用的渦輪件樣品,還是直接拿渦扇9的去做?”

“沒錯,渦扇9的設計數據,伱手裡要是沒有的話,可以直接找430廠那邊要。”

在常浩南的運作之下,渦扇9如今已經基本成爲了渦扇10的技術驗證型號。

雖然前者的渦輪前溫度再怎麼樣也不可能達到1200-1250℃的水平,但冷卻效果這種東西肯定是不會嫌太高的。

尤其是在無需更換葉片材料的前提下。

當然,也不是白嫖人家430廠。

斯貝MK202實際上只是一臺推重比5一級的發動機,除了油耗以外的指標甚至不如很多末代渦噴。

而渦扇9測試過的這些技術,總有一些能用回到量產型號上面,在成本和總體結構基本不變的前提下,性能肯定會提高一些。

(本章完)

第1273章 我,華夏,打錢!第1313章 全球威懾第1374章 隴原上空的閃光第155章 三倍音速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第1187章 全新的對抗模式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90章 改進渦噴14!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第1118章 給我一週時間!第828章 不就是設備嘛,買!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第1227章 導彈就位!第1402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1380章 同位素生產反應堆世界五代戰機俱樂部(段子,圖一樂,免費,非原創)第1553章 是時候利用一些人脈了第1459章 突破熱力壅塞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680章 準備搞事,來自東方的支援第826章 丈量華夏第1458章 良性循環250.第250章 受常工啓發的殲轟7改進型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791章 靈活的胖子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396.第396章 統一思想,集中力量第14章 這已經不是學霸二字能形容的了第776章 不會真有戰忽局吧?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第1049章 新戰法試點部隊第877章 關鍵技術:超短激光加工第40章 好好聽講!第890章 給院士上一課第482章 諮詢一下常總的意見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第48章298.第298章 多物理場仿真第742章 一門新的學科第41章 要不試試美人計?400.第400章 雪中送炭第886章 常佳瑤的工作分配第133章 百噸級客機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第888章 公務機掛激光瞄準吊艙,很合理吧?237.第237章 一等“獵蝠行動”紀念章第873章 打不過就加入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第647章 側衛進化論第458章 要不,送常總一輛車?第1414章 故技重施第62章 我要上天第589章 航校的老熟人第1531章 縛蒼龍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1507章 歸港與重任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第616章 軍工系統也想打翻身仗!322.第322章 俄國人也羨慕我們(爲盟主【死跑龍套的】加更55)第25章 從風扇葉片引發的思考第851章 京城電鏡中心第1313章 全球威懾311.第311章 大佬給我當副手!第1222章 渦扇20,爭奪主動權!第410章 來自馬拉內羅的學員第533章 女士,你也不希望第484章 樹個正面典型第1502章 啓程前的插曲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第1214章 風洞總溫不夠?第1392章 你們的模型,是錯的第1541章 改變行業的成果第1007章 空軍數據鏈第830章 C808,成功取證!(4K)第427章 打開歐洲市場的鑰匙第1587章 面子上有點掛不住了第1148章 倒大黴的韓國人第1221章 間冷回熱的水深,他們把握不住第1482章 攔阻降落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772章 慶祝晚宴第1247章 反衛星直播第29章 國產客機的遺憾第1240章 X51A,大幹快上!第113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85章 喘振位置,可以算出來!第731章 給國慶獻禮!(4K)第1544章 你敢跟他作對?第1284章 激波風洞的小妙用第613章 動力充沛的感覺,真爽!第478章 怎麼,你又要改國軍標?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
第1273章 我,華夏,打錢!第1313章 全球威懾第1374章 隴原上空的閃光第155章 三倍音速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第1187章 全新的對抗模式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90章 改進渦噴14!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第1118章 給我一週時間!第828章 不就是設備嘛,買!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第1227章 導彈就位!第1402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1380章 同位素生產反應堆世界五代戰機俱樂部(段子,圖一樂,免費,非原創)第1553章 是時候利用一些人脈了第1459章 突破熱力壅塞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680章 準備搞事,來自東方的支援第826章 丈量華夏第1458章 良性循環250.第250章 受常工啓發的殲轟7改進型第1065章 常總什麼都算到了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791章 靈活的胖子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396.第396章 統一思想,集中力量第14章 這已經不是學霸二字能形容的了第776章 不會真有戰忽局吧?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第1049章 新戰法試點部隊第877章 關鍵技術:超短激光加工第40章 好好聽講!第890章 給院士上一課第482章 諮詢一下常總的意見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143章 新型護衛艦(下)第48章298.第298章 多物理場仿真第742章 一門新的學科第41章 要不試試美人計?400.第400章 雪中送炭第886章 常佳瑤的工作分配第133章 百噸級客機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第888章 公務機掛激光瞄準吊艙,很合理吧?237.第237章 一等“獵蝠行動”紀念章第873章 打不過就加入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第647章 側衛進化論第458章 要不,送常總一輛車?第1414章 故技重施第62章 我要上天第589章 航校的老熟人第1531章 縛蒼龍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1507章 歸港與重任第177章 精加工領域的革命(國慶快樂!)第616章 軍工系統也想打翻身仗!322.第322章 俄國人也羨慕我們(爲盟主【死跑龍套的】加更55)第25章 從風扇葉片引發的思考第851章 京城電鏡中心第1313章 全球威懾311.第311章 大佬給我當副手!第1222章 渦扇20,爭奪主動權!第410章 來自馬拉內羅的學員第533章 女士,你也不希望第484章 樹個正面典型第1502章 啓程前的插曲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第1214章 風洞總溫不夠?第1392章 你們的模型,是錯的第1541章 改變行業的成果第1007章 空軍數據鏈第830章 C808,成功取證!(4K)第427章 打開歐洲市場的鑰匙第1587章 面子上有點掛不住了第1148章 倒大黴的韓國人第1221章 間冷回熱的水深,他們把握不住第1482章 攔阻降落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772章 慶祝晚宴第1247章 反衛星直播第29章 國產客機的遺憾第1240章 X51A,大幹快上!第113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85章 喘振位置,可以算出來!第731章 給國慶獻禮!(4K)第1544章 你敢跟他作對?第1284章 激波風洞的小妙用第613章 動力充沛的感覺,真爽!第478章 怎麼,你又要改國軍標?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