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新晉院士座談會(算昨天的)

2003年這會,一方面是社會總體還處在之前比較狂野的風氣當中,另一方面也缺少各種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自媒體從中炒作,總之公衆對於學術界的事情,興趣其實還不算大。

更何況,常浩南一個人身兼雙份院士的新聞熱度,在之前第一輪評選結果公佈的時候就已經過去了。

所以,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出爐的新聞,在外界倒是沒掀起太大的波瀾。

但對於學術圈內的人來說,這絕對是兩年一度,足以引起局部地震的大事。

一位院士,即便本身已經脫離一線科研工作,其背後能夠撬動的資源也少則數千萬,多則難以計數。

而一些尚處在年富力強階段,本身仍然有能力發光發熱的年輕院士,前景更是不可估量。

同時,有限的院士規模也決定了,每一輪院士評選當中,有贏家就必定有輸家。

其中的利益糾葛,足夠讓很多人放下端着的身段了……

這不,常浩南這邊剛到辦公室,連屁股都還沒坐熱,桌子上的電話就響了起來。

是唐林天打過來的。

“唐校長。”

老唐同志如今年紀已經接近六十,從前兩年開始就已經把課題組交給自己的首席大弟子,徹底告別科研轉了行政。

因此,對於常浩南,他絕對是當成一個金疙瘩來看的:

“常院士,咱們兩個也算是老相識了,說太多祝賀的話反而顯得見外。”

唐林天開門見山:

“等過幾天那邊正式頒證之後,你記得回一趟學校……如果實在沒時間,託人過來也行,總之把你的待遇標準給按照一級教授的標準提上去……”

其實對於現在的常浩南來說,二級教授和一級教授之間差的那點東西已經無所謂了。

但別人畢竟熱情而主動地提出來,再加上倆人確實是多年的關係,他也不可能給別人一個冷屁股:

而且,常浩南可以肯定,對方後面還藏着要求呢。

現在只是鋪墊而已。

當然,京航大學畢竟是他的母校。

些許要求,肯定還是得滿足的。

“那就麻煩唐校長了,下週一那邊結束之後,我讓柳老師過去跑一趟……”

常浩南迴答道。

雖然火炬實驗室的規模變大了不少,但組內的行政秘書仍然是柳晨晨。

而正如他剛纔所猜測的那樣。

這個話題告一段落之後,唐林天光速話鋒一轉:

“還有件事,常院士……”

“等轉過年去,您看能不能以咱們學校爲基本盤,開展一些……”

話聽到一半,常浩南就感到有些頭皮發麻。

說實話,他自己稍微有些老好人性格,其實不太擅長演白臉。

尤其是在面對唐林天這種過去還有過提攜之誼的人。

但這個時候,實在是沒辦法。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學校提供幫助是一回事。

而明着拉小團體搞事情,則是另一回事。

常浩南非常清楚,如果連剛一上來的這波都沒頂住,那這種事情,後面可就沒完沒了了。

因此,他深吸一口氣,非常果斷地打斷了唐林天:

“唐校長,關於項目的問題,我肯定會考慮咱們學校的年輕老師,但是直接以京航爲基本盤……”

好在整個評選過程中,常浩南完全是靠硬實力上位,並沒有讓京航或是航空動力集團從中付出太多資源。

所以這會兒拒絕起來,倒也顯得理直氣壯。

更何況,他也沒完全回絕。

然而,常浩南在話出口的一瞬間其實就後悔了。

因爲他意識到,以唐林天小心謹慎的性格,最初目的本來也不可能是剛纔說的那些。

自己恐怕是中了對方的掀頂開窗之計。

果然,在聽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後,唐林天別說討價還價了,甚至連半秒鐘都沒猶豫,反而像是害怕前者反悔一樣光速回答:

“那就這麼說定了……”

“……”

這種套路,其實常浩南熟悉的很。

只不過這會他還處在狂喜之後的階段,腦子一時間沒轉過彎來……

當然,這個結果,對於他來說完全可以接受。

畢竟只是個比較模棱兩可的承諾。

而緊隨唐林天之後的,則幾乎是一個接一個不斷的電話。

最後,實在沒辦法的常浩南只好隱遁,然後把外線座機上的全部來電都轉接到辦公室那邊,由章亮平代爲轉接。

而他自己,則開始準備接下來的新院士座談會……

……

兩院共同“迎新”,規格自然不同凡響。

雖然每年的院士不多,但加在一起也有一百多位。

因此,儀式直接安排在了大會堂。

儘管不是主會議廳,但也算是牌面拉滿。

不出意外地,常浩南在現場看到了不少熟人。

同爲航空動力集團、靠渦噴14和QC300兩個項目入選的閻忠誠自不必多提,包括上一世由於殲10成軍太晚而錯失良機的宋聞聰,如今隨着殲10A批量服役並形成戰鬥力,以及殲10E成功出口暹羅,也當仁不讓地趕上了最後一班車——

實際上,在原來的時間線中,後者在2003年也順利進入了第二輪評選。

但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那一年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的院士名額幾乎被船舶和航天兩部分給包了圓,整個航空工業系統的候選人全軍覆沒……

現在,也算是彌補了過去的遺憾。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科學院計算所,研究信息領域智能計算機,並在視頻編碼技術和機器視覺領域和常浩南有過交流的高聞,以及才和常浩南分別不久的沈俊榮……

按照慣例,儀式最開始應該由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院長報告本年度的選拔情況。

但現在兩邊一起搞,按說情況就比較微妙。

好在目前科學院的院長陸永祥是當年工程院成立時第一批雙院士之一。

因此乾脆由他全部代勞。

上午十時整。

在鏗鏘有力的進行曲和如潮水般連綿不斷的掌聲中,陸院士手中拿着一個大紅色的文件夾,準時走上講臺。

一直到他第二次伸手下壓示意,整個大廳才逐漸恢復平靜。

“各位院士、同志們,孟冬之季,山寒水冷,但這個大廳裡卻暖意融融……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歡迎本年度新當選的院士們!”

“……”

最開始的一段,自然是例行的套話。

但陸院士畢竟技術出身,因此很快就進入了正題。

“經過持續近四個月的兩輪評選,共有59位名科技工作者當選爲華夏科學院院士,63位工作者當選爲華夏工程院院士,而今天來到現場的,還有還有院士的單位、團隊和家人代表……”

“……”

“經過此次增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總人數爲688人,平均年齡72.1歲(不含資深院士則爲67.5歲),工程院……”

“本次增選的科學院院士平均年齡僅爲57.86歲,相比2001年下降了多達2.06歲,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齡61歲,相比2001年下降了1.55歲,這體現出了我國在科研隊伍年輕化建設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大段內容說完之後,陸院士也意識到這會還沒到頒證儀式,自己好像搞得有點過於鄭重了。

於是,他暫時放下手中的稿子,稍微開了個玩笑:

“當然,平均年齡能有如此大幅度的降低,也多虧了今年有幾名特別年輕的同志進入了院士行列……”

原本緊繃着的會場頓時放鬆了不少。

甚至有幾個區域爆發出了輕笑聲。

而常浩南本來就坐在前排的,又同時拉低了兩個院的年齡,自然收穫了最多的關注。

不過,剛纔提到的年輕同志,其實也不只有他一個人。

科學院那邊還有一位37歲的張亞平院士,同樣稱得上人中豪傑。

也收穫到不少的掌聲。

稍微活躍了一下氣氛之後,陸永祥帶着笑意,重新翻開文件夾:

“那麼接下來,就有請我剛剛提到的年輕同志之一,也是同時作爲兩院院士代表的常浩南同志發表感言!”

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種地?第1637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第127章 我怎麼突然多了篇論文出來?(二合第1441章 面對現實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1138章 甕中捉鱉第600章 軸承,壞了第861章 育種專家第542章 讓裝備工業司圍繞你來開展工作!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868章 全球核平衡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1498章 扭曲的SAR第1608章 這位常院士未免太過激進了第621章 不讓敵人開出第二槍第979章 雪中送炭的邀請第1162章 美國人消耗了太多的牛肉,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第698章 真打下B2來了?第455章 大型模鍛件製造攻關小組(日萬,求第51章第422章 電子戰,不只是干擾第1596章 先贏了再說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1578章 冒一次險!第1558章 有人在擋你們的財路(加一更)第757章 給殲11擴大產能第1430章 在華夏人面前露個臉第1270章 導彈飛向雲外第1276章 責無旁貸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356.第356章 小常同志的管理才能第1499章 向好向上的蓉飛集團第91章 我們全部歸你指揮!(爲舵主fhtvbn加第1435章 終於到了收割哦不,收穫的季節第489章 脈動生產線,殲11的結構升級問題第1652章 國產封裝的證據第597章 試飛F14第634章 你的下一枚導彈,何必只是導彈第1549章 聽你指揮第1380章 同位素生產反應堆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第483章 有實力,纔有平等對話的資本!第920章 精確制導時代第844章 渦扇10的產能分配第963章 光輝也要搞改進型?第92章 理論水平精進(二合一)第46章 航空技術,爲您護航第1175章 正向爆轟驅動第1153章 天降大禮第885章 光控相控陣雷達第1210章 高空測試第714章 常浩南的進步第697章 雷達抓鬼,高炮驅邪第1245章 你有反衛星,我也有反衛星第1323章 看看能不能撈點東西上來第1578章 冒一次險!第1323章 看看能不能撈點東西上來第564章 對圖160有點想法?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781章 準備開始當導師!第1520章 自告奮勇的日向號第62章 我要上天371.第371章 小試牛刀第802章 瓦良格號,啓程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223.第223章 堂堂空客竟然要買華夏飛機?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第749章 拿捏土耳其的籌碼第1355章 真核電池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第1412章 “哪有什麼四代機,都是殲10改”第591章 連升兩級的戰鬥英雄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473章 半場開香檳的麻省理工第943章 總不能什麼都交給華夏人去幹吧?(4K)第1357章 身份逆轉(新的一月,求一波月票)第694章 幽靈出擊第1452章 舉世皆驚第1029章 遄達900有設計缺陷?第526章 佈局工業控制領域344.第344章 去請專家來幫忙第1573章 糖衣炮彈275.第275章 航空工業今年賺麻了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第1468章 價值10萬科研點數的靈光一閃361.第361章 對燕京大學的無情NTR第1283章 院士課題組的研究廣度第1431章 到底是老牌海軍強國第1479章 騰飛,華夏海軍第1578章 冒一次險!第1422章 40噸不行,那04噸呢?第800章 震撼法雞一整年251.第251章 技術換技術第1055章 公務機搞軍用?第1411章 再苦一苦海軍,罵名就由我來擔!第1123章 來自華夏的“千里眼”第1611章 秘密會議
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865章 能不能到太空去種地?第1637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業的新起點(二合一)第127章 我怎麼突然多了篇論文出來?(二合第1441章 面對現實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1138章 甕中捉鱉第600章 軸承,壞了第861章 育種專家第542章 讓裝備工業司圍繞你來開展工作!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868章 全球核平衡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1498章 扭曲的SAR第1608章 這位常院士未免太過激進了第621章 不讓敵人開出第二槍第979章 雪中送炭的邀請第1162章 美國人消耗了太多的牛肉,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第698章 真打下B2來了?第455章 大型模鍛件製造攻關小組(日萬,求第51章第422章 電子戰,不只是干擾第1596章 先贏了再說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1578章 冒一次險!第1558章 有人在擋你們的財路(加一更)第757章 給殲11擴大產能第1430章 在華夏人面前露個臉第1270章 導彈飛向雲外第1276章 責無旁貸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356.第356章 小常同志的管理才能第1499章 向好向上的蓉飛集團第91章 我們全部歸你指揮!(爲舵主fhtvbn加第1435章 終於到了收割哦不,收穫的季節第489章 脈動生產線,殲11的結構升級問題第1652章 國產封裝的證據第597章 試飛F14第634章 你的下一枚導彈,何必只是導彈第1549章 聽你指揮第1380章 同位素生產反應堆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第483章 有實力,纔有平等對話的資本!第920章 精確制導時代第844章 渦扇10的產能分配第963章 光輝也要搞改進型?第92章 理論水平精進(二合一)第46章 航空技術,爲您護航第1175章 正向爆轟驅動第1153章 天降大禮第885章 光控相控陣雷達第1210章 高空測試第714章 常浩南的進步第697章 雷達抓鬼,高炮驅邪第1245章 你有反衛星,我也有反衛星第1323章 看看能不能撈點東西上來第1578章 冒一次險!第1323章 看看能不能撈點東西上來第564章 對圖160有點想法?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781章 準備開始當導師!第1520章 自告奮勇的日向號第62章 我要上天371.第371章 小試牛刀第802章 瓦良格號,啓程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223.第223章 堂堂空客竟然要買華夏飛機?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第749章 拿捏土耳其的籌碼第1355章 真核電池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第1412章 “哪有什麼四代機,都是殲10改”第591章 連升兩級的戰鬥英雄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473章 半場開香檳的麻省理工第943章 總不能什麼都交給華夏人去幹吧?(4K)第1357章 身份逆轉(新的一月,求一波月票)第694章 幽靈出擊第1452章 舉世皆驚第1029章 遄達900有設計缺陷?第526章 佈局工業控制領域344.第344章 去請專家來幫忙第1573章 糖衣炮彈275.第275章 航空工業今年賺麻了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第1468章 價值10萬科研點數的靈光一閃361.第361章 對燕京大學的無情NTR第1283章 院士課題組的研究廣度第1431章 到底是老牌海軍強國第1479章 騰飛,華夏海軍第1578章 冒一次險!第1422章 40噸不行,那04噸呢?第800章 震撼法雞一整年251.第251章 技術換技術第1055章 公務機搞軍用?第1411章 再苦一苦海軍,罵名就由我來擔!第1123章 來自華夏的“千里眼”第1611章 秘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