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F14還是拿到手了

研討會結束之後,常浩南便讓鍾世宏帶自己去到黎明集團爲了渦扇10項目而新設立的精密鑄造中心看看。

作爲華夏航空發動機的最主要生產商,過去的410廠自然也是有鑄造工段的。

不過,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管理模式,都已經不太能適應新時代的生產要求了。

不說對製造精度要求高了不止一個檔次的第三代渦扇發動機,哪怕是生產渦噴14的鑄造件,效率都已經逐漸跟不上其它工藝流程,成爲了限制航發產量的短板。

要知道,渦噴14及其衍生物,可是黎明集團如今的搖錢樹。

在這種情況下,新上任不久的總經理林左明乾脆拍板,趁着搞渦扇10的機會,把整個鑄造工段重組,轉改成了一個帶有產學研一體性質的精密鑄造中心,還從東北大學和遼省大學聘請了一些背景可靠的研究人員。

如今這年代正是大學教授搞副業最紅火的時候,但很明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經商的才能。

90年代末這會,華夏的商界,當然是指民間的商界,還是比較狂放不羈的。

商戰的模式,也往往更傾向於戰而不是商。

字面意義上的商場如戰場。

尤其對於一些久居校園的理工類學者來說,出去做生意幾乎相當於給人送錢。

這種情況下,能在離家不遠的本地大央企,謀一份薪水不低且穩定的崗位,就算要受到保密條例的各種限制,也絕對是吸引力拉滿。

剛纔參加研討會的人裡面,就有好幾個是這種來路。

從現場衆人的反饋來看,他們在理論功底和對於現代化技術的理解方面,確實比長期在廠裡生產一線工作的同行要強上不少。

“常總,這些都是我們最近幾個月才從盛京科學儀器公司採購的定向凝固爐,取代過去的粗放式設備,用來進行渦輪葉片的生產。”

鑄造中心主任馬立平伸出手臂,指向不遠處幾臺足有五六米高的巨大設備,對常浩南介紹道。

他之前是遼省大學材料成型與性能控制研究院的副院長,不過跟只是過來兼職的同事們不一樣,他是被鍾世宏用比過去高了十好幾倍的科研經費給挖過來的。

“這個型號的設備能滿足三代發動機單晶渦輪葉片生產的技術指標麼?”

常浩南繞着設備轉了一圈,並最終停在了設備銘牌前面。

就生產過程而言,設備是一切工藝的基礎。

如果生產設備都不滿足要求,他就算把參數算的再準確也沒用。

“另外幾臺老型號不好說,但您看的這臺是最新型號。在皮帶傳動軸和抽拉裝置上換了新的直線電機還有真空泵,不敢說全世界,至少在全亞洲肯定是性能最好的設備。”

馬立平說着從旁邊的一個網兜中拿出一本技術手冊交給常浩南:

“銘牌上面的信息比較有限,常總您可以看看這個,更詳細一些。”

後者其實得到剛剛的答案就已經足夠了,畢竟術業有專攻,他雖然專的地方多了一些,但也不可能把所有部分都給大包大攬下來。

設備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門搞硬件的人來負責。

不過既然對方都已經這麼說了,因此常浩南還是接過來隨手翻了翻。

然後就發現,對方這直線電機,竟然是直接通過火炬-C.B.法拉利公司採購的。

型號跟MS45T三軸加工中心上面用的完全一樣。

常浩南有些無奈地搖搖頭,但同時心裡又有點意料之外的驚喜:

“沒想到搞硬件的人竟然也是我自己……”

不過,正事當前,他也沒有在這本技術手冊上耗費太長時間:

“既然設備沒問題,那接下來一段時間,就需要把單晶定向凝固過程的模型建立出來,再確定工藝參數。”

常浩南把手冊放回旁邊的袋子,擡起頭看着眼前的設備。

片刻的沉默過後,他發現更遠處的幾臺設備應該都正處在生產狀態,只有這臺最新型號,可能是剛剛到位的緣故,並沒有啓動。

“你們現在是正在試製渦扇10的渦輪葉片麼,還是在生產老型號的?”

“在生產老型號,目前的生產任務主要是渦扇9和渦噴14,相比過去只是鑄造工段的時候,因爲每個批次可以生產的葉片數量增加,所以綜合產量大概提高了3.5倍。”

馬立平雖然進入黎明廠的時間不長,但對於業務上的事情明顯已經滾瓜爛熟了。

“你們還在生產渦扇9?” 聽到對方的說法,常浩南屬實有點驚訝。

雖然他一直把渦扇9當成給渦扇10進行技術和工藝測試的驗證項目,但現在能在上面驗證的早就驗證完了,甚至渦扇9A都已經走過設計定型流程,準備批量生產了。

照理來說應該把業務還給鎬京那邊了。

畢竟人家幾乎就指着這一個型號過日子呢。

渦噴8每年根本造不了幾臺。

“嗯,渦輪盤、渦輪葉片和主軸部分都是我們負責生產。”

馬立平初入航空工業系統,對於之前的事情倒是瞭解不多,只當是常浩南隨口一問,扶了扶安全帽之後又繼續回答道:

“聽說渦扇9A的訂單數量非常誇張,鎬發那邊應該是一時間拿不出足夠的生產能力,尤其是熱端部件這塊,所以只能委託給我們生產。”

“渦扇9A有這麼大的需求量?”

饒是常浩南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手主持了這個型號的設計定型和試生產,但還是覺得過於離譜。

在他的印象裡,渦扇9A這個型號只用在了殲轟7A上面。

但他之前改電子戰飛機的時候就考察過產線,非常清楚這個飛機的產能。

哪怕全年無休三班倒,也就是二十來架的水平。

這還是已經引入脈動生產線之後的速度。

不至於讓鎬發那邊爆單纔對。

剛剛一直沒說話的鐘世宏此時恰到好處地開了口:

“上個月的時候,殲轟7A的第二架原型機裝了雙發渦扇9A進行飛行測試,因爲這個型號考慮過以FBC1的名義外銷,所以當時請了一些潛在用戶的武官來參觀。”

“後來飛機是沒賣出去,但波斯人那邊覺得動力表現不錯,於是回過頭去接受了盛飛那邊之前提出的F14AMC改進方案,就是換渦扇9,還有1493雷達,再裝開放式武器接口的那個……”

看飛行表演買飛機,屬於是波斯老傳統了。

當年買那些F14的時候,巴列維就是這麼操作的。

只不過,常浩南覺得盛飛這次玩的好像有點大:

“1493雷達都要安上去?”

1493是後續國產化改進型殲11計劃安裝的雷達,技術上跟殲10用的1473沒什麼區別,但口徑增加了200毫米,相應地功率和各方面性能也有所提升。

基本算是地表最強的機械掃描雷達之一了。

“出口型,調整了一下工作頻段和目標處理算法。”

因爲同在盛京,業務上聯繫又非常緊密,所以鍾世宏對於盛飛的情況也瞭解不少:

“主要是波斯人手頭已經基本沒有不死鳥導彈用了,所以他們準備讓那些改進之後的F14直接掛R33,這才需要開放式武器接口,還有一個功率儘可能大的雷達。”

“我艹……”

常浩南用一個簡單的語氣詞表達了自己此時的心情。

R33是蘇聯時期專門給重型截擊機使用的遠程防空導彈。

但米格31上面那個功率和尺寸都驚天地泣鬼神的相控陣雷達絕無可能懟在F14身上。

那麼1493的出口型確實就是僅存的唯一選項了。

“另外我聽說,這次升級交易除了總金額相當驚人之外,還包括波斯人把4架機況較好的原裝F14留在咱們國家,作爲假想敵訓練用……”

如此爆炸性的消息就連常浩南都覺得需要一點時間來接受:

“算了,先不提飛機那邊的業務了,繼續說說目前的生產情況吧……”

274.第274章 老型號也有新春天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1346章 洛馬還是波音?第1259章 東風31的下崗再就業第1510章 海與天的初吻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第1104章 評院士還能服從調劑?第1221章 間冷回熱的水深,他們把握不住第1147章 推翻全世界的共識!第636章 一個相對複雜的算法第930章 來自COMSOL的挑戰第43章 新改型第60章 語出驚人(二合一)第1004章 衛星凝視偵察第1117章 大佬雲集!第1561章 並非短視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1606章 多重曝光第1589章 這下卡住美國人的脖子了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139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中)第1416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第584章 常總巧施錦囊計(求一波月票)第1442章 弱小,可憐,又無助第432章 重新定義“火箭炮”353.第353章 腳踏實地,從拯救江城重機開始第1573章 糖衣炮彈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第156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526章 佈局工業控制領域399.第399章 TORCH Multiphysics的誕生第739章 火炬實驗室406.第406章 給領導畫餅第4章 下一步工作第1215章 能量去哪了?第1291章 常院士的大手伸向哪裡,哪裡的成果就氾濫成災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736章 挑戰NS方程的第15步第103章 製造難題(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560章 成功的反潛戰第565章 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第472章 路線之爭第437章 安靜的渦槳客機(日萬,求一波月票新的書友羣第1245章 你有反衛星,我也有反衛星第63章 比他們更強第685章 3月25日,“盟軍”行動第1638章 前景未卜第1400章 提前進行的地面測試第1113章 實踐七號,自主定軌第1459章 突破熱力壅塞第1295章 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第813章 通過海峽!第1135章 針鋒相對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288.第288章 我一個本科生,怎麼就成了超算第681章 神秘的雷達元器件第440章 機械製造業的曙光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1558章 有人在擋你們的財路(加一更)第1093章 網絡接通第1501章 程俊紅不語,只是一味地點頭第1023章 人在家中坐,活從天上來第1410章 全方位的戰略對手(二合一)第1617章 提前引爆第1459章 突破熱力壅塞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853章 國產新型護衛艦第933章 小韓吶,LNG船的水深,你把握不住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第848章 慄亞波的發現第1239章 反衛星?第1347章 部分技術人員缺乏職業道德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451章 直升機主減速器第449章 材料突破,滿盤皆活第1031章 激光選區熔化成型第94章 焉知非福第927章 幕後臺前第582章 先天反輻射聖體第1446章 軍力提升計劃第141章 搶人,不能講武德第983章 馬赫數0985第1583章 測試計劃325.第325章 圖334客機和霹靂12空空導彈第666章 1999,並不安寧的開局(新的一個月第1570章 民用航空產業大會第1570章 民用航空產業大會第475章 2711發動機結構第25章 從風扇葉片引發的思考第520章 新加坡航展,主要展團第468章 媒體攻勢第1059章 什麼叫樂極生悲啊?第63章 比他們更強第1607章 兩手準備
274.第274章 老型號也有新春天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1346章 洛馬還是波音?第1259章 東風31的下崗再就業第1510章 海與天的初吻第537章 殲轟7A,更重 更遠 更安全第1104章 評院士還能服從調劑?第1221章 間冷回熱的水深,他們把握不住第1147章 推翻全世界的共識!第636章 一個相對複雜的算法第930章 來自COMSOL的挑戰第43章 新改型第60章 語出驚人(二合一)第1004章 衛星凝視偵察第1117章 大佬雲集!第1561章 並非短視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第953章 M883上的新型氣膜孔第1606章 多重曝光第1589章 這下卡住美國人的脖子了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139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中)第1416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第584章 常總巧施錦囊計(求一波月票)第1442章 弱小,可憐,又無助第432章 重新定義“火箭炮”353.第353章 腳踏實地,從拯救江城重機開始第1573章 糖衣炮彈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第156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526章 佈局工業控制領域399.第399章 TORCH Multiphysics的誕生第739章 火炬實驗室406.第406章 給領導畫餅第4章 下一步工作第1215章 能量去哪了?第1291章 常院士的大手伸向哪裡,哪裡的成果就氾濫成災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736章 挑戰NS方程的第15步第103章 製造難題(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560章 成功的反潛戰第565章 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第472章 路線之爭第437章 安靜的渦槳客機(日萬,求一波月票新的書友羣第1245章 你有反衛星,我也有反衛星第63章 比他們更強第685章 3月25日,“盟軍”行動第1638章 前景未卜第1400章 提前進行的地面測試第1113章 實踐七號,自主定軌第1459章 突破熱力壅塞第1295章 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第813章 通過海峽!第1135章 針鋒相對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288.第288章 我一個本科生,怎麼就成了超算第681章 神秘的雷達元器件第440章 機械製造業的曙光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1558章 有人在擋你們的財路(加一更)第1093章 網絡接通第1501章 程俊紅不語,只是一味地點頭第1023章 人在家中坐,活從天上來第1410章 全方位的戰略對手(二合一)第1617章 提前引爆第1459章 突破熱力壅塞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853章 國產新型護衛艦第933章 小韓吶,LNG船的水深,你把握不住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第848章 慄亞波的發現第1239章 反衛星?第1347章 部分技術人員缺乏職業道德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451章 直升機主減速器第449章 材料突破,滿盤皆活第1031章 激光選區熔化成型第94章 焉知非福第927章 幕後臺前第582章 先天反輻射聖體第1446章 軍力提升計劃第141章 搶人,不能講武德第983章 馬赫數0985第1583章 測試計劃325.第325章 圖334客機和霹靂12空空導彈第666章 1999,並不安寧的開局(新的一個月第1570章 民用航空產業大會第1570章 民用航空產業大會第475章 2711發動機結構第25章 從風扇葉片引發的思考第520章 新加坡航展,主要展團第468章 媒體攻勢第1059章 什麼叫樂極生悲啊?第63章 比他們更強第1607章 兩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