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第372章 堪比戰術導彈的遠程火箭炮!

第372章 堪比戰術導彈的遠程火箭炮!

“所以你們現在進行到哪一步了?”

常浩南已經有點記不清楚衛士系列火箭炮具體是兵器工業還是航天工業搞出來的產品了,但總之跟航空系統的關係不大。

所以他對於這個型號的後續發展所知有限,只知道似乎是發展出了一個相當龐大的型號家族。

芮曉亭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拿過鼠標,打開了桌面上的一個文件。

是常浩南十分熟悉的格式。

經典有限元分析軟件ABAQUS的工程文件。

它也是常浩南在設計自己那個軟件時所對標的對象之一。

又是大概兩分鐘左右的等待之後,一個已經完成了網格劃分的三維結構模型圖終於被加載了出來。

“現在這個就是當初給衛士1火箭炮做有限元分析時候建立的模型,包括髮射管組、火箭彈、迴轉盤、車體還有整炮的。”

芮曉亭一邊翻頁一邊向常浩南介紹道:

“在這個型號上面,受限於當時仿真水平和計算機算力的限制,最終也只是解決了最基本的發射動力學和飛行動力學問題。”

“最後衛士1實現了把射程擴展到180km的目標,也獲得了一些急需中遠程威懾能力的客戶青睞,但總體上說,這個型號距離一開始的預期還有很大的差距。”

“180km應該已經很遠了吧,我記得好像有關於出口武器射程限制的國際公約?”

常浩南非常確定,至少在原來的時間線上,衛士系列並沒有裝備我軍自用。

“是的,出口武器的射程不能超過300km。”

芮曉亭點了點頭,接着轉過身開始在隨身的公文包裡翻找起來:

“不過您說的倒也沒錯,對於絕大多數客戶來說,衛士1的射程其實足夠用了,所以這次我們重點準備改進的是其它部分,主要是精度還有齊射時候的效率。。”

“之前爲了避免大型火箭彈發射時產生的振動和尾焰對後續射擊產生影響,我們乾脆參考一部分彈道導彈的設計方式,一刀切地限制了連續發射的時間間隔,不過從結果上看,還是有些低估了初始擾動對於遠程彈藥的影響,比如火箭炮因爲有定向管的緣故,初始階段會有一個閉鎖力,作用在彈體的定向鈕位置,是導彈系統裡面沒有的……”

“好吧,我來看看……”

常浩南從旁邊拿過鼠標,從同一個文件夾裡打開了模擬的日誌文件。

如此複雜的多體動力學問題自然不可能在這樣一臺筆記本電腦上面計算出來,想必當時對方也藉助了超算的幫助,而對於他這樣的專業人士而言,即便對火炮工程學沒有什麼研究,但還是能從其中看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此時芮曉亭剛剛從包裡面掏出一塊在這個年代堪稱黑科技的移動硬盤,準備給常浩南看另外的仿真模擬結果——

由於目前單塊硬盤的儲存容量還很小,因此工程文件和模擬結果甚至無法被儲存在一起。

不過他回過頭之後,卻發現常浩南竟然直接打開了運行日誌,正全神貫注地緊盯着屏幕。

“常主任,我這直接有結果的,看日誌看不出……”

然而話音未落,常浩南那邊就指着屏幕上的一塊內容開了口:

“在這個精度設計裡面,火箭炮的定向管,當然還有火箭彈,都應該處理成剛柔耦合多體系統吧,如果簡單近似成純剛體,模擬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的。”

隨着武器射程和威力的不斷提升,彈藥發射時產生的動靜也越來越大,像過去那樣把武器系統的各個部件視作剛體,然後再通過增加重量或者提高強度的方式讓產品更接近剛體的方法已經越來越不可行,因此從六七十年代開始,彈性支撐和柔性體動力學逐漸發展起來。

也就是不再追求武器系統在發射過程中保持絕對的穩定性(實際上也不可能做得到),而是通過高精度的振動仿真和預測,讓武器每一次發射時都處在振動波形中儘可能相同的位置,從而使武器系統獲得相對的一致性。換句話說,利用這種思路設計出來的武器裝備,雖然發射時看着好像晃晃悠悠的,但實際精度表現反而會更好,而且重量還輕得多。

其中的典型就是BM21火箭炮和PKM通用機槍。

當然,常浩南能對這個方面產生了解,也是因爲這個思路後來擴展到了航空航天設計領域。

而衛士1在設計的時候,儘管考慮了發射車架從剛性支撐到彈性支撐的演進,但仍然把彈管耦合系統近似成了剛體。

合理了,但又沒完全合理。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衛士1的設計工作始於90年代初,而且正如剛纔芮曉亭所說,炮兵裝備分不到太多資源,能搞成這樣已經非常牛逼了。

“啊……啊?”

芮曉亭拿着硬盤的手直接僵持在了半空中。

結論本身倒是沒什麼令人驚奇的。

這方面的問題,哪怕旁邊跟着過來的研究生也能講出來個一二三。

實際上這也正是他拿出這塊移動硬盤之後本來想要說明的內容。

但常浩南可是在幾乎沒看到任何數值計算過程的前提下,翻了幾分鐘日誌就直接指出了問題所在!

這是啥人啊?

剛纔說好的“不如我們這些領域內專家”呢?

哪不如了?

芮曉亭的反應反倒是把常浩南整的有點不自信了:

“呃……我說的不對麼?”

“對,非常對。”

前者默默地把手裡的移動硬盤重新塞回包裡。

明明效率比來之前的預期提高了很多,但總有一種很複雜的心情是怎麼回事?

“既然您已經看出來了,那我們就直接進入正題。”

“爲了解決您剛剛說的這個問題,我專門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數值計算方法,暫時稱爲多體系統離散時間傳遞矩陣法,簡稱MS-DT-TMM。”

“具體思路是對各個元件的動力學方程在時域上進行線性化處理,這樣可以在分析時兼顧空間傳遞和時間迭代兩方面,非常適合被擴展到剛柔耦合平面運動問題中。相比於只能處理簡諧振動的經典傳遞矩陣法,MS……呃,我的新方法可以分析線性或非線性的時變或時不變系統。”

“但是僅用這一種方法的侷限性還是很大,尤其是複雜邊界和複雜形狀彈性動力學分析仍然要依賴其它的數值分析方法,所以我這次來,就是想向您諮詢一下,是否有可能,把多種不同的計算力學方法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聯合應用?”

“當然有可能。”

聽到這個問題,常浩南直接就笑了:

“不僅有可能,我甚至還有工具。”

“拿上資料,跟我來。”

 

第1342章 橫須賀快遞和關島快遞第126章 下一步計劃第1283章 院士課題組的研究廣度404.第404章 首飛,成功!(加更,繼續求月第1184章 東風,發射!第1396章 《廬州物質科學研究院是什麼鬼?》244.第244章 準備複製電子戰吊艙第1167章 像生產香腸一樣生產飛機?第868章 全球核平衡第830章 C808,成功取證!(4K)第410章 來自馬拉內羅的學員第1179章 戰略威懾第1381章 通往太陽的第一步第1357章 身份逆轉(新的一月,求一波月票)第757章 給殲11擴大產能第1282章 火箭動力有問題第187章 殲7,超進化!(二合一)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10章 殲8大戰F22?第415章 航發,從核心機抓起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第613章 動力充沛的感覺,真爽!第913章 有人上趕着要跳坑?第577章 GPS導航干擾測試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411章 蘇霍伊想要反向引進我軍裝備?(兄第1129章 先照我說的做324.第324章 決定賣身的圖波列夫和米格第1096章 對華夏搞空中偵察?第915章 M883發動機升級計劃第142章 新型護衛艦(上)第624章 渦扇10,全權限數字控制系統347.第347章 搞重型模鍛壓機!第1154章 市場爆炸第584章 常總巧施錦囊計(求一波月票)227.第227章 大飛機產業園!協議達成!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第600章 軸承,壞了第901章 一年之期已至!258.第258章 干擾吊艙測試!第1235章 最強之矛第864章 信我,我們的衛星是民用的!第543章 這個問題,有四種解法(4K大章)395.第395章 渦扇10的全新設計方法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第567章 取代運8的新一代空中平臺第1186章 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第734章 搞到名額了第1119章 來自狗大戶的招標(算昨天的)第806章 真有大佬要來?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1258章 歐空局的誠意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第1440章 關鍵抉擇第505章 模鍛壓機,項目重啓!第942章 在對手最擅長的領域碾壓他們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第837章 豪華的審稿陣容第1448章 相互甩鍋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第1164章 不僅要做題,還要出題第1302章 必須超過F22!298.第298章 多物理場仿真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第1120章 給圓環工程報仇第1021章 讓華夏參與遄達900項目?第92章 理論水平精進(二合一)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第700章 內訌,打不下去了第65章 上架感言第42章 破格,直博!第1150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232.第232章 三座門的慶功會!(二合一)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1076章 F136的關鍵設計評審第1157章 科學的應有之義319.第319章 進氣道異物,隱患解決!(爲盟主【死跑龍套的】加更45)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1202章 八十項技術清單第1378章 前後十年第123章 提前落戶的殲11第575章 給小日子挖個坑第807章 狗中哈士奇,國中第422章 電子戰,不只是干擾第1157章 科學的應有之義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第64章 我真上天了第69章 超級計算機(45)第872章 未雨綢繆298.第298章 多物理場仿真第856章 瓦良格號回國第99章 渦噴14的重生(上)(二合一)第1169章 下一步,高超聲速or可變循環?第97章 柳暗花明第90章 改進渦噴14!第1032章 羅羅妙計安天下
第1342章 橫須賀快遞和關島快遞第126章 下一步計劃第1283章 院士課題組的研究廣度404.第404章 首飛,成功!(加更,繼續求月第1184章 東風,發射!第1396章 《廬州物質科學研究院是什麼鬼?》244.第244章 準備複製電子戰吊艙第1167章 像生產香腸一樣生產飛機?第868章 全球核平衡第830章 C808,成功取證!(4K)第410章 來自馬拉內羅的學員第1179章 戰略威懾第1381章 通往太陽的第一步第1357章 身份逆轉(新的一月,求一波月票)第757章 給殲11擴大產能第1282章 火箭動力有問題第187章 殲7,超進化!(二合一)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10章 殲8大戰F22?第415章 航發,從核心機抓起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第613章 動力充沛的感覺,真爽!第913章 有人上趕着要跳坑?第577章 GPS導航干擾測試第824章 反航母技術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411章 蘇霍伊想要反向引進我軍裝備?(兄第1129章 先照我說的做324.第324章 決定賣身的圖波列夫和米格第1096章 對華夏搞空中偵察?第915章 M883發動機升級計劃第142章 新型護衛艦(上)第624章 渦扇10,全權限數字控制系統347.第347章 搞重型模鍛壓機!第1154章 市場爆炸第584章 常總巧施錦囊計(求一波月票)227.第227章 大飛機產業園!協議達成!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第600章 軸承,壞了第901章 一年之期已至!258.第258章 干擾吊艙測試!第1235章 最強之矛第864章 信我,我們的衛星是民用的!第543章 這個問題,有四種解法(4K大章)395.第395章 渦扇10的全新設計方法第114章 市場換不來技術(二合一)第567章 取代運8的新一代空中平臺第1186章 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第734章 搞到名額了第1119章 來自狗大戶的招標(算昨天的)第806章 真有大佬要來?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1258章 歐空局的誠意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563章 渦扇10的潛力第1440章 關鍵抉擇第505章 模鍛壓機,項目重啓!第942章 在對手最擅長的領域碾壓他們第433章 軸承,是個大問題第837章 豪華的審稿陣容第1448章 相互甩鍋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第1164章 不僅要做題,還要出題第1302章 必須超過F22!298.第298章 多物理場仿真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第1120章 給圓環工程報仇第1021章 讓華夏參與遄達900項目?第92章 理論水平精進(二合一)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386.第386章 功在千秋!第700章 內訌,打不下去了第65章 上架感言第42章 破格,直博!第1150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232.第232章 三座門的慶功會!(二合一)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1076章 F136的關鍵設計評審第1157章 科學的應有之義319.第319章 進氣道異物,隱患解決!(爲盟主【死跑龍套的】加更45)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1202章 八十項技術清單第1378章 前後十年第123章 提前落戶的殲11第575章 給小日子挖個坑第807章 狗中哈士奇,國中第422章 電子戰,不只是干擾第1157章 科學的應有之義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第64章 我真上天了第69章 超級計算機(45)第872章 未雨綢繆298.第298章 多物理場仿真第856章 瓦良格號回國第99章 渦噴14的重生(上)(二合一)第1169章 下一步,高超聲速or可變循環?第97章 柳暗花明第90章 改進渦噴14!第1032章 羅羅妙計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