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全球鷹

“不明飛行器?”

這個消息,頓時讓整個指揮控制大廳重新緊張了起來。

尤其載人航天工程的總指揮,更是當即就變了臉色。

報告中提到的位置,實在不是鬧着玩的。

飛船回收和火箭發射時一樣,爲了避免發生危險,需要事先確定一個範圍作爲空中管制區。

而因爲着陸軌跡遠比發射軌跡更加陡峭,所以這個範圍也會比昨天發射時劃出來的小上很多。

基本就是蒙省中部着陸區以西的幾百公里。

畢竟再往西就是外國空域,實在也不適合納入航空管制範圍內。

當然,正常情況下,應該是足夠用了。

但考慮到區區五個月前,聯盟TM10飛船在降落過程中發生的那次400km乾坤大挪移,衆人要說不擔心,那肯定也是假的——

作爲首次載人航天任務,最好能排除任何風險因素。

“目標性質呢?”

在場職務第二高的沈俊榮趕緊追問道。

得益於最近幾年空軍在航空兵領域剩下的幾筆大錢,華夏提前接裝了幾批S300PMU1/2防空導彈,把關鍵方向上的幾個高炮團改編成了地空導彈旅。

這支隸屬於金城軍區單位年初纔剛剛鳥槍換炮,沒想到這就派上了用場。

“根據地導部隊的報告,推測是隸屬於美軍的高空偵察機,體量略小於U2或相當,但雷達特徵並不符合任何已經收錄的型號,目標也沒有發出任何電磁信號,他們正在密切跟蹤動向……”

聽到這個判斷,總指揮反而稍微鬆了一口氣。

美國人,確實麻煩。

但已知的麻煩總好過未知的威脅。

而就在衆人思索對策之時,又一名通訊員匆匆走了過來:

“報告,金城軍區空管部門發來詢問,航空兵現在是否能夠起飛,對目標進行監視或攔截?”

如果擱在平時,華夏的空域使用是由空軍全權管理。

基本只有別人讓軍機,沒有軍機讓別人的說法。

但神舟五號的優先級實在太高,目標又在距離管制區域不遠的地方徘徊。

從附近幾個機場起飛,基本都要穿越管制區才能抵達邊境附近。

因此,即便是航空兵,也不得不有所顧慮……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此時距離飛船回收,已經只剩下大約三個小時的時間。

而越是這種時候,就越要冷靜。

“如果真是一架偵察機的話,那對方的目的,恐怕就是要監視我們回收飛船的過程……”

短暫的沉默過後,沈俊榮率先推測道。

不過,這一說法顯然不太站得住腳。

因此很快有人提出不同意見:

“但飛船返回的軌跡都是公開的,並沒有什麼值得專門偵察的部分……”

“況且如果他們真的對這件事感興趣,那我們執行前面幾次任務的時候,就應該發現類似行爲了纔對?”

條理清晰,有理有據。

但這個人也沒能提出什麼更有價值的觀點。

於是,猜測也逐漸開始離譜起來:

“或許……是我們之前在西部方向的防空裝備比較落後,沒發現目標呢?”

就航天任務本身,常浩南確實沒什麼插話的機會。

但說起這個,他可就不困了:

“不可能……”

常浩南斬釘截鐵地搖了搖頭:

“地導部隊報告說目標略小於U2,說明是個沒有隱身能力的大傢伙,如果此前就在我們周圍出現過,那就算是老式裝備,最多也就是無法準確定位,或者遭到干擾無法穩定跟蹤,不可能連一點痕跡都發現不了……”

對於大氣層以內的航空器,他的判斷還是有億點說服力的。

因此,衆人的視線紛紛匯聚過來。

總指揮同志甚至示意他繼續。

常浩南本來只是隨口一說,但此時已經騎虎難下,也只好接着分析下去:

“看對方這個軌跡……包括現在的時間段,不像是搞純光學偵察,而空軍又說目標沒有發出任何電磁信號,那說明合成孔徑雷達也沒有啓動……”

他忽然靈光一閃:

“這麼看的話……美國人或許是看到了我們剛纔播出的節目,所以想要監聽我們的通信信號?”

沈俊榮一臉“你怕不是在逗我”的表情:

“你設置的那兩個接收站一個在京城,另一個在鎬京,就算美國人的技術比較先進,也不可能在中亞收到瞄準兩千公里外的衛星信號吧?”

青鸞星座的有效覆蓋範圍他也看過。

在維持通信的過程中,最西都不會越過天山山脈中部。

“實際上確實不能……”

常浩南迴答道:

“但我們整個計劃的決策週期很短,具體到美國人那邊,可能只有幾個小時的分析時間,所以對方很可能覺得是疏勒測控站在發揮作用,那麼現在這個行爲就很合理了……”

總指揮這會顯然也在猶豫。

主要是對方的航線完全處於境外,航空兵就算起飛也沒辦法真的攔截。

“所以……對方的偵察並不會有任何收穫?”

“如果目標是青鸞星座的通信情況,那我可以保證。”

常浩南給出了堅決的回答。

總指揮聽罷,又低下頭,踱着步子在附近走了幾個來回:

“讓地導部隊繼續監視,航空兵……暫時待命!”

……

與此同時。

波斯灣西海岸。

阿爾達夫拉空軍基地。

泰德·林奇上校一手翻閱着飛行日誌,另一隻手緊握操縱桿,小心翼翼地控制着飛機的航線逐漸向東偏移。

看上去,他的工作和其他飛行員沒有任何區別。

然而,他卻沒有穿戴任何飛行裝具。

甚至也不是坐在狹窄逼仄的座艙裡。

而是面對着一副鍵盤、六塊屏幕,以及一張寬敞到足以放下一個咖啡杯的桌子。

顯然,這是一個無人機地面控制站。

作爲一名從RC135上退下來的老飛行員,林奇由於其豐富的偵察飛行經驗,在到壽之後並沒有像大多數同行那樣轉去純行政崗位,或者去飛行學校任教。

而是通過選拔,成爲了一名無人機地面操作員。

雖然沒了親臨天空的那種刺激感,但好歹也算是繼續以另一種形式留在了飛行員的行列裡。

而他所負責的型號,正是一架兩年前纔剛剛服役的RQ4A“全球鷹”。

還是block10批次的前九架飛機之一。

嚴格來說,只能算是原型機,甚至每一架都有所不同。

只是因爲急着發揮作用,所以才強行服役——

相比體量巨大,但航程只有9000km左右的RC135,全球鷹有着誇張的26000km航程和超過40個小時的最大留空時間。

並且,得益於完善的衛星通信網絡,也可以飛到距離控制站成千上萬公里的位置。

除了受制於起飛重量而導致載荷不太全面以外,幾乎可以接替傳統偵察機的絕大多數任務。

只不過最開始的時候,這幾架飛機連自動飛行系統都不太完善。

好在,資深飛行員出身的林奇並不是那些只會開着自動設備的萌新,反而更喜歡這種可以親手操縱的感覺。

甚至在經過系統升級之後,他還是保留了儘可能手操的習慣。

就比如現在。

按照原定計劃,他們只需要在距離邊境線50-60公里的位置繞圈,即可接收到目標的衛星信號。

但旁邊的設備操作員卻表示,除了幾個明顯能分辨出來特徵的已知信號以外,飛機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發現。

因此,他只好把航線不斷向東偏移。

地面上有一個正在工作的S波段信號源,應該是64N6系列雷達,但只要他們的飛機不越線,就沒有任何威脅。

當然,無人機的操縱精度略差,所以這種行爲肯定要冒些風險。

而他的操作似乎也得到了回饋。

就在全球鷹進入第14個偵察週期時,旁邊設備操作員的屏幕上突然顯示出了一個此前從未見過的S波段信號。

符合一般天地通信的頻率。

“抓到了!”

操作員提起精神,飛速操作着面前的鍵盤:

“維持航線……至少五分鐘時間!”

第126章 下一步計劃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第745章 關於艦載機的規劃第724章 南亞的天空亂成了一鍋粥第988章 棋逢對手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1450章 放棄甲彈對抗,擁抱信火一體第1097章 準備返回第1070章 工業建設與發展委員會268.第268章 空軍的財神爺第1466章 賭約第1327章 比美國人自己更清楚368.第368章 爲支線客機徹底掃清障礙!第839章 理論水平LV4,獲得被動技能!第882章 光電子數據傳輸第1326章 引爆一顆水雷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283.第283章 溜了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第1124章 不能讓華夏人得逞!(跪求一波十月月票)第1403章 攔住紅外輻射的閘門225.第225章 華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領先!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275.第275章 航空工業今年賺麻了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833章 龐加萊猜想已經證明了第1160章 優化算法也是純數學!第750章 我,央企高管238.第238章 海軍也想要新裝備第1138章 甕中捉鱉391.第391章 殲教9,和多場模擬器TORCH Mul第1070章 工業建設與發展委員會第1379章 千目巡天第137章 技驚四座第500章 飛向世界的“山鷹”第495章 有朝一日刀在手,殺遍天下斷章狗!第1282章 火箭動力有問題第417章 正式開工!261.第261章 雷達干擾,電磁學之盾!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355.第355章 一場大戲第996章 決賽,開始!第861章 育種專家第666章 1999,並不安寧的開局(新的一個月第757章 給殲11擴大產能第725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第1091章 衛星姿態機動第944章 最後的戰略轟炸機(算昨天的)第1241章 助推段延長第616章 軍工系統也想打翻身仗!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1118章 給我一週時間!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第1364章 電磁謎題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第1177章 我是來解決問題的第7章 方案敲定第187章 殲7,超進化!(二合一)第485章 跟羅羅談判!你們英國人也有今天?第2章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第508章 把直9改的媽都不認識第1015章 雙向數據鏈的關鍵!第1081章 幾乎現成的方案第750章 我,央企高管第592章 閱兵空中梯隊(4K)第836章 七大難題變六大了?(日萬)第749章 拿捏土耳其的籌碼第450章 法國人的設計,不合理!第168章 有些人只會窩裡橫240.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上)第1084章 原型機,要在華夏生產第410章 來自馬拉內羅的學員第125章 想搞軍工,就不能只搞軍工第662章 那個飛機是我設計的第7章 方案敲定第1092章 飛天第921章 大變局第925章 重啓二毛去核化第733章 設計定型不是終點274.第274章 老型號也有新春天第1295章 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第977章 你倆挺會玩啊403.第403章 殲10,起飛!(求一波月票)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第1216章 磁流體發電?第1064章 三個人,能掀起什麼浪花?第622章 今日天晴碧波高,領艦桅上D旗飄第1378章 前後十年第1382章 奇對稱位形第1101章 克服黑障?第719章 上閱兵!第1448章 相互甩鍋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1450章 放棄甲彈對抗,擁抱信火一體第674章 夢想集團,不太對勁259.第259章 很高興認識你,徐研究員第1412章 “哪有什麼四代機,都是殲10改”第960章 院士提名也得搶着來?第3章 現在的本科生都這麼厲害了?
第126章 下一步計劃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第745章 關於艦載機的規劃第724章 南亞的天空亂成了一鍋粥第988章 棋逢對手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1450章 放棄甲彈對抗,擁抱信火一體第1097章 準備返回第1070章 工業建設與發展委員會268.第268章 空軍的財神爺第1466章 賭約第1327章 比美國人自己更清楚368.第368章 爲支線客機徹底掃清障礙!第839章 理論水平LV4,獲得被動技能!第882章 光電子數據傳輸第1326章 引爆一顆水雷第855章 專利技術合作283.第283章 溜了第474章 “太行”發動機設計評審會(日萬)第1124章 不能讓華夏人得逞!(跪求一波十月月票)第1403章 攔住紅外輻射的閘門225.第225章 華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領先!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275.第275章 航空工業今年賺麻了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833章 龐加萊猜想已經證明了第1160章 優化算法也是純數學!第750章 我,央企高管238.第238章 海軍也想要新裝備第1138章 甕中捉鱉391.第391章 殲教9,和多場模擬器TORCH Mul第1070章 工業建設與發展委員會第1379章 千目巡天第137章 技驚四座第500章 飛向世界的“山鷹”第495章 有朝一日刀在手,殺遍天下斷章狗!第1282章 火箭動力有問題第417章 正式開工!261.第261章 雷達干擾,電磁學之盾!第467章 日本軸承產業感到有些不安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355.第355章 一場大戲第996章 決賽,開始!第861章 育種專家第666章 1999,並不安寧的開局(新的一個月第757章 給殲11擴大產能第725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第1091章 衛星姿態機動第944章 最後的戰略轟炸機(算昨天的)第1241章 助推段延長第616章 軍工系統也想打翻身仗!第510章 論文又上封面了?第1118章 給我一週時間!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第1364章 電磁謎題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第1177章 我是來解決問題的第7章 方案敲定第187章 殲7,超進化!(二合一)第485章 跟羅羅談判!你們英國人也有今天?第2章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第508章 把直9改的媽都不認識第1015章 雙向數據鏈的關鍵!第1081章 幾乎現成的方案第750章 我,央企高管第592章 閱兵空中梯隊(4K)第836章 七大難題變六大了?(日萬)第749章 拿捏土耳其的籌碼第450章 法國人的設計,不合理!第168章 有些人只會窩裡橫240.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難度的(上)第1084章 原型機,要在華夏生產第410章 來自馬拉內羅的學員第125章 想搞軍工,就不能只搞軍工第662章 那個飛機是我設計的第7章 方案敲定第1092章 飛天第921章 大變局第925章 重啓二毛去核化第733章 設計定型不是終點274.第274章 老型號也有新春天第1295章 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第977章 你倆挺會玩啊403.第403章 殲10,起飛!(求一波月票)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第1216章 磁流體發電?第1064章 三個人,能掀起什麼浪花?第622章 今日天晴碧波高,領艦桅上D旗飄第1378章 前後十年第1382章 奇對稱位形第1101章 克服黑障?第719章 上閱兵!第1448章 相互甩鍋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1450章 放棄甲彈對抗,擁抱信火一體第674章 夢想集團,不太對勁259.第259章 很高興認識你,徐研究員第1412章 “哪有什麼四代機,都是殲10改”第960章 院士提名也得搶着來?第3章 現在的本科生都這麼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