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引火自焚

只聽營寨內一片吶喊,也不知有多少敵軍到來。秦軍四下放火,將那齊軍大小軍帳燒得噼啪作響。時至秋冬之交,氣候乾燥,那火越燒越旺。馬廄內戰馬受驚,紛紛掙扎欲脫繮而出。

齊兵皆在營中睡覺,及聞殺聲慌忙起身,已是人不及甲馬不及鞍,如何能夠迎敵?秦軍從四面涌入,逢人便殺,好似砍瓜切菜一般。

一位老者牽着一匹馬匆匆奔到田儋王帳,呼道:“徒兒,快快出來隨師傅逃命,再晚就來不及了!”卻是聖劍門掌門仲孫玄華。

那田儋聞到喊聲,慌忙披掛在身,走出帳來。

田儋正欲上馬,恰逢一彪秦軍殺到。正中一人,八尺長短身材,年約四旬,一副紫膛臉,生得豹頭環眼,燕領虎鬚,正是那秦軍大帥——涇陽侯章邯。只見他挺槍一搠,直取田儋,勢道剽悍沉猛!

田儋酒醉後韃伐兩位豔妃一夜,早已腿下打軟。不敢硬接,急忙俯身一滾,堪堪從槍尖下滾過,姿勢狼狽至極。

早有仲孫玄華閃過近前,高聲道:“章邯休得猖狂!待老夫來會你。”章邯嘿嘿一笑,說道:“前輩武功高強,章某自知不如。但吾有千軍萬馬,要想殺你,何用本侯親自動手?”說罷伸臂將那長槍一展。

斜刺裡衝出一隊弩手,手持秦軍特有的強弩,將仲孫玄華與齊王田儋包圍起來。那一枝枝三棱形的箭頭泛着冷冷的寒光,如同勾魂的使者,令人不寒而慄。

仲孫玄華冷笑一聲,說道:“你縱有強弓硬弩,又怎奈我何?”左手將田儋摟腰一提,右手持劍,足尖一點,二人如兩隻大鶴,已沖天而起。

章邯高喊一聲:“放箭!”只聽“嗖嗖”之聲不絕,一羣秦軍弩手扣動青銅板機,射出一天箭雨。

仲孫玄華長臂一揮,斬將劍舞出一幕玄光,將一天箭雨悉數擋在身外。他與田儋那身影卻毫不停留,在衆弩手頭頂掠過,眼看便要脫出重圍,與前來救駕的齊兵會合。

章邯暗道可惜。若這兩人脫出圍困,再想擊斃這賊王田儋,哪裡還逮得到機會。

只聞一聲利嘯直穿天籟,一條銀龍劃破夜空,勢如穿雲裂帛,追魂奪命,直指半空中的仲孫玄華。

這一銀龍正是英布擲出的飛劍。那秦軍先鋒英布從另一面攻入齊營,一路擋者披靡,這當口恰恰趕到。

仲孫玄華單手舞出的光幕,將那秦軍射出的一天箭雨都擋住了,卻擋不住這飽挾英布妙虛真炁的飛劍。“噗”的一聲,那飛劍穿過光幕,正釘在仲孫玄華胸口。

仲孫玄華便如斷線紙鳶從空中跌落下來,“砰”的一聲,重重摔在地上。死前一雙銳眼睜得老大,似乎不敢相信,英布這一擊竟能洞穿自己拼平生功力織成的一道劍牆。

齊王田儋受此一嚇,酒醉早已醒個沒影,足下也不軟了。顧不得師傅身亡,搶過仲孫玄華手中斬將劍,一陣亂砍亂劈,便欲從人叢之中殺出一條血路。

秦軍陣外一人高聲呼喊:“王兄休驚,吾來救你!”卻是那田橫領着一幫齊將趕來救援。這幫齊將多是聖劍門門人,武功高強,眼見便在秦軍中劈出一條血路,與田儋合到一處。

田儋一見大喜,喊道:“王弟來得正好,快助寡人出去!”

英布嘻嘻一笑:“想要救你王兄,須過小爺這一關。”雙臂一展,如翱鷹般飛到齊將之前。

妙虛宮宮主英布這一出手,場中形勢立變。二十餘齊國上將,在他墨子劍法之下,竟無三合之將。

章邯覷得機會,挺着一杆丈六長槍縱馬搶到田儋身前。高聲喝道:“賊王哪走!還不受死!”綽槍便往地下一刺。

田儋慌忙舉劍來迎。若在平日,他這聖劍門的高徒也擋得章邯一擊。但田儋昨夜已被酒色掏空,又久戰秦兵力乏。章邯這一槍人借馬勢,居高臨下,田儋竟擋不住。

只見田儋雙膝一軟,人半跪了下去。一位秦軍軍侯眼疾手快,持長矛在田儋胸前一紮,頓時斗大的桃花在田儋衣甲綻放開來。

田儋悶哼了一聲,只說了一句:“王弟快走,爲寡人報仇!”話畢便頹然倒下。

那田儋在陳勝稱王后不久便已起兵,做了六個月的齊王,就此喪命。

章邯哈哈大笑,拔出劍割了田儋頭顱,系在馬鞍。此番伐魏,原本只是想對付魏咎,想不到竟親手斬殺了齊王田儋,真是意外之喜。遞給秦二世胡亥的功勞簿上,又可以大書特書了。

田橫看着王兄遇害,目眥俱裂,舞着一把長劍如同潑風,只欲殺入秦軍陣中與章邯拼命。卻有田顯等衆將眼見救不得田儋,阻住田橫,強拉着他逃命去了。

※※※

這齊營殺得血流成河,那魏營也戰得屍骨如山。原來章邯的胃口不小,這一夜突襲齊營不說,連魏營也要劫了。兩面開打,膽量可謂驚人。

魏相周市今日聞得齊軍捷報,正在慶幸。見章邯分兵迎戰齊軍,便有所懈怠,未曾加兵設防。哪料章邯這老狐狸,竟令董翳與司馬欣乘夜劫營。

這周市也太大意。這劫營本是他用過的招數,他就沒有想到章邯要用這一招來對付自己。這等庸才,只能誤己誤國。

至秦軍殺入寨中,魏軍兵馬大亂,已是潰不成軍。

周市提刀上馬,領着一幫殘兵敗將奪路而走。忽一彪軍殺出,乃是秦國名將蘇角,將周市衆人衝散。

魏軍六萬大軍被秦軍如風捲殘雲般消滅殆盡,那在魏國權傾朝野的周市的最後結局是:爲暗弩所傷,死於亂軍之中。他那周公第二沒有當成,卻做了箭下亡魂。

※※※

魏宮大殿之上,文武鹹集。衆人皆是一副惴惴不安的模樣,彷彿有大難臨頭。

只要秦軍攻破城池,那榮華富貴將如過眼煙雲,而他們的人頭也將落地。

魏王咎眼眶深陷,臉色白的瘮人,往日那春風得意之態絲毫不見。

剛剛有那敗軍逃回臨濟,哭告周市死訊。魏咎對那周市之死倒是不怒,怒的是一戰損失了十萬大軍。

這些士兵皆是周市起事時招攬的老卒,經歷過數場大戰,與後來徵招的新兵戰力壓根不能相比。魏國那些兵器戰馬,有好的都往這支隊伍裡塞,丞相的軍隊是大媽生的,其他的隊伍都是後孃養的。

周市已死,魏咎再毋須對他假以辭色,在殿上破口大罵道:“這無能鼠輩,不聽太僕陳平之言,妒賢嫉能,誤了寡人的江山社稷。”

他罵得痛快,卻不想自己的江山社稷是怎麼得來的。

怒歸怒,這秦國大軍擊潰了魏軍的主力,接下來當然是要來取他魏咎項上人頭的。

諸侯的援兵已沒了指望。齊兵大潰,這一戰連齊王的性命都賠上了,自然是沒法救他大魏的江山社稷。派到東海郡的使者,被楚國實力派人物——上柱國秦嘉拒之門外,吃了個閉門羹。

還有那派往趙國的太僕陳平,竟玩了個人間蒸發。只派了一個隨從回來報訊,算是上對得起他魏咎的厚恩了。

原來陳平去了邯鄲,對接待之人報自己來意,一連數日,竟不得趙王歇的召見。

那陳平便上竄下跳,又是走師兄李左車、陳餘的門路,又是以重金賄賂趙王寵宦郭禮。把種種手段用盡了,那趙歇只是不見。

陳平滯留邯鄲等得焦急,便去尋李左車打探消息。李左車念在師兄弟情分,告訴他真相道:“吾王懦弱,畏秦軍如虎。那秦軍不來攻打趙國他已覺萬幸,要他出兵救援你魏國,想也別想。”

陳平方信黃河裡遇見的師兄韓信之言。他自覺有辱使命,無顏回見魏王,便將印信與一卷書簡留在驛館,自個兒不知去向。

那陳平的隨從回到臨濟,入到大殿,呈上陳平留下書簡。魏咎閱畢,將那書簡往階下重重一摔,怒道:“陳平那廝,自稱鬼谷弟子,有縱橫捭闔之能,卻原來不過如此!”

魏咎便開廷議與羣臣商議對策。那一幫朝臣,不少是魏咎招賢榜招來的,當初口若懸河,自詡有安邦定國之才。此刻一個個腦袋恨不得縮到脖子下,惟恐被在王座上的魏咎看到。

那魏咎連點了幾個重臣之名,那些平日裡高官厚祿的“愛卿”,此時也拿不出什麼主意,裝模作樣支支吾吾。

衆臣皆是心知肚明,秦軍大兵壓境,除了投降還有什麼辦法。

只是那“投降”二字無人說得出口。投降秦人是什麼結果,有被秦二世胡亥斬了頭的張楚大將宋留爲榜樣,不說也知道。那魏咎身爲反賊之首,又豈會有好的下場。

忽有人來報,三晉盟副盟主張良張子房先生來到城門,遞給守兵一封書信。

那張良在泗水用矯旨三道,退去了魏相周市的大軍。又用一系列手段,幫助劉邦奪回被占城池。他雖昔日與魏咎同在三晉盟,此時已成了魏國的敵人。想不到那張良竟有膽量再次來到魏國。

魏咎急忙問道:“張子房何在?”來人稟道:“子房先生呈上書信後,便飄然而去。”魏咎又問:“他去時可留下什麼話沒有?”來人答道:“子房先生雲,他爲救我魏國而來。”

國破在即,魏咎也無心找張良算賬了。他此時想的是,那張良不顧被擒危險,在魏國覆滅之際來到臨濟,還算對得起我這老朋友。張良雄韜偉略,聲稱是救魏國而來,定然有所說教。不知他信中寫的什麼?

魏咎展開書信,頓時陷入沉思之中。

只見那信上只寫就八字: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羣臣面面相覷,不知那智謀多端的張良給他們的大王出了什麼主意。

魏咎臉上現出痛苦的神情,忽毅然宣佈:“寡人意欲以死向秦謝罪,以換得舉城百姓不受刀兵之苦!”

魏咎此言一出,殿上撲通跪倒下一片。羣臣痛哭涕零道:“吾王乃萬金之軀,怎能以大王性命換得吾等殘活於世?吾等縱粉身碎骨,也要保得吾王性命。”

以當時根深蒂固的愚忠觀念,這魏國便是魏咎私有,縱然這臨濟城中軍民爲他戰死殆盡,那也是臣民們應盡的本分。大凡亡國,那亡國之君要麼孤注一擲,裹挾百姓負隅頑抗,要麼便是卑膝投降。那些投降者,明裡大多打着憐惜臣民生命的旗號,卻哪一個不是想以此換得一條性命,苟延殘喘?

這魏咎即位以來素有賢名。爲了復興他大魏,整兵繕甲,廣納賢才。對民只徵收薄稅,給了飽受暴秦之苦的黎明百姓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魏人皆是稱頌他是自魏文侯以來國中第二個明君。若不是那無能的周市把持朝綱,軍事能力一塌糊塗,何至於會有亡國。

而魏咎竟要以自己性命,來保臣民的平安。這等胸襟,叫羣臣又是羞愧,又是感激涕零。

魏咎掃視衆臣,鄙夷一笑:“爾等說要保寡人性命,又有何辦法?寡人不死,秦人怒氣難消,難道要這臨濟化爲屍山血海,爾等方纔如願?”

衆臣聽他一問,頓時啞口無言。

魏咎目光變得堅定無比,朗聲道:“寡人今日之死,實爲我大魏他日之復興也。”

衆臣疑惑問道:“大王此言何意?”魏咎道:“存吾丁壯,保吾實力。他日天下有變,由吾弟豹東山再起。寡人以一己之死,喚起國人悲憤之心。國人知今日之恥,必效死輔助吾弟,重興我大魏江山社稷。”

大殿內一片哭聲搶地。

(那張良爲何不在沛縣,卻來到魏都臨濟,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

臨濟城頭,一堆柴禾高高架起。烈火雄雄,魏王咎一身縞素,在烈焰中慷慨自焚。萬民匍匐於地,無不潸然淚下。

那章邯的大兵已到城下。章邯跨着一匹大馬,舉頭望着在烈火中焚燒的魏咎,喟然長嘆:“此人雖然懦弱,卻也是賢德之王!我二世皇帝若具其一半仁德,何至天下混亂如此。”

原來章邯昨日接到魏咎之書。書略雲:魏咎聚集魏地豪傑,與強秦一爭高下,深知罪重難免。今被困孤城,國亡在即。久聞章邯大將軍勇武神威,明理通達,城破之日,當無屠城之厄。魏咎願以死謝罪,換得全城百姓不受刀兵之苦。章將軍若許諾不容士卒入城傷民,魏咎當即自焚於臨濟城頭,以告慰家鄉父老。君若不許,城中糧草可經數月,帶甲之士亦有萬餘。魏咎願誓死一戰,與君玉石俱焚。請將軍自行斟酌。

章邯閱畢,尋思魏咎既願自裁,再戰徒費軍力。且大軍正在缺糧,聽得城中糧草豐足,不由眼前一亮。便與來使道:“若魏咎自裁,城中再獻糧十萬斛,章某即時退兵。”章邯這老狐狸,這當口還不忘敲詐魏咎一筆。

那魏咎得使者回報,即獻出十萬斛糧。章邯驗收完畢,遂往城下來看魏咎自焚。

那魏國兵馬早已解散到民間去了,魏咎之弟魏豹,也由一干死士護送去了吳中投奔項梁。魏咎又將嬪妃一一遣散,心事已了,遂沐浴更衣,身着白色罪服,登至臨濟城頭,引火自焚。

臨濟城頭烈焰熊熊,魏王咎在一堆柴禾中慷慨赴死。

章邯拔馬轉身,喝道:“傳令三軍,繞城而走,東去追擊齊軍,剿滅齊國叛逆!”

秦軍勢如破竹,連滅張楚,魏兩國。在秦軍兵鋒之下,齊國亦是風雨飄搖。山東各路英雄,誰能阻住那章邯連戰連勝的勢頭,讓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點燃的革命之火繼續燎原?請繼續追讀本文。

第六章 近在咫尺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九章 帶你上天第十五章 白登之圍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六十五章 鴻門開宴第四十章 鴻鵠高飛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十八章 推陳出新第二十章 背水結陣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十八章 大戰之前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五十八章 交個朋友第二十七章 拳頭夠硬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十七章 美人發飆第六章 非分之想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十六章 不速而來第二十九章 神斧斬蛇第二十七章 以身飼蛇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四章 墨俠援軍第十五章 偃月大陣第四十一章 見面大禮第三十四章 瘦猴項布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二十一章 山巔鬥法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五十章 情有獨鍾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三十四章 蕭何弄計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二十七章 以身飼蛇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九章 圍城打援第九章 竊令盜關第五十六章 約法三章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三十章 修武奪軍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四章 法學大家第二十章 四維絕戶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十六章 黥首英布第六章 一飯千金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十九章 霸王上弓第二十五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九章 幹吏趙高第十九章 擊其暮歸第三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四十五章 宇宙之謎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異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第十九章 跨河而來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三十四章 狼子野心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九章 圍城打援第三十一章 五百壯士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十六章 衆魔之主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二十四章 妙虛宮主第二十六章 霸王遇姬第二十章 背水結陣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十七章 泛舟五湖
第六章 近在咫尺第九章 天要下雨第九章 帶你上天第十五章 白登之圍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六十五章 鴻門開宴第四十章 鴻鵠高飛第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十八章 推陳出新第二十章 背水結陣第二十四章 同門論智第十八章 大戰之前第十四章 孔雀明王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五十八章 交個朋友第二十七章 拳頭夠硬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十章 愛莫能助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十七章 美人發飆第六章 非分之想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十六章 不速而來第二十九章 神斧斬蛇第二十七章 以身飼蛇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四章 墨俠援軍第十五章 偃月大陣第四十一章 見面大禮第三十四章 瘦猴項布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二章 倒海翻江第二十一章 山巔鬥法第五十四章 貪贓枉法第五十章 情有獨鍾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二十七章 左車獻計第三十四章 蕭何弄計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四十五章 寄人籬下第二十七章 以身飼蛇第四十四章 聲名鵲起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九章 圍城打援第九章 竊令盜關第五十六章 約法三章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三十章 修武奪軍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四章 法學大家第二十章 四維絕戶第十一章 南線烽火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十六章 黥首英布第六章 一飯千金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十九章 霸王上弓第二十五章 絕地反擊第二十九章 幹吏趙高第十九章 擊其暮歸第三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三十二章 指天盟誓第四十五章 宇宙之謎第一章 相提並論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五章 胎息大法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異第四十八章 九陣破敵第十九章 跨河而來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二十四章 新婚之喜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五十五章 左右丞相第三十四章 狼子野心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四十八章 謀定而動第九章 圍城打援第三十一章 五百壯士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十六章 衆魔之主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二十四章 妙虛宮主第二十六章 霸王遇姬第二十章 背水結陣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七章 燒斷天路第十六章 須彌幻鏡第二章 分油傳說第十七章 泛舟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