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內閣(上)

金陵,五月是深春了,很是溫暖。

金陵城內的街道上,路人衣衫漸薄,踏青賞花絡繹不絕。

城外小山,野地裡,時不時就能遇到一兩羣遊玩的士子,一個個興致勃勃,甚至攜了美麗侍女,一同煮酒言歡。

隨着楚軍歸來的世家子弟,過着呼朋喚友吟詩作對的生活。

因大批世家突然撤離,有很長一段時間,江南上留守的子弟都顯得十分沉寂,生怕一時言行不當,給家族招惹了禍端,這時終於再次熱鬧了起來。

街道上一輛輛行過的馬車,一個個鮮衣怒馬的少年兒郎,都在顯示着金陵的太平。

皇宮.慈寧宮王弘毅正與太后說着話。

王弘毅現在不過是二十二歲,戴着明珠玉冠,身穿帶赤的衣袍,袍袖翩翩,眸子幽黑,鼻樑高挺,而太后現在也不過是四十左右,還很年輕。

只是最近一段時曰,太后脾氣有些不好,總莫名發火。

甚至連一直在她面前深受寵愛的趙婉也遇到了幾次黑麪,不得不小心翼翼起來。

“母后,這是兒子特地給你採買來的鮮果,您嘗一嘗?”讓人將美味多汁的鮮果端上來,王弘毅笑着說着。

太后看了看裝在水晶碟內的各色鮮果,有心想吃,可心裡莫名升起來躁火,讓她搖了搖頭,緩緩說:“哀家老了,牙口不好,如何吃得這些?”

“這個……”王弘毅看看母親的臉色,發現氣色上的確有些不好,心裡有些不安,臉上不動,向端着鮮果的侍女吩咐:“先撤下去。”

“諾。”侍女端着鮮果退了下去。

說了些話,退出後,王弘毅將服侍太后的內侍宮人,給太后診治的醫師叫到偏殿。

這時,御醫進來磕頭行禮。

王弘毅看御醫時,四十歲左右,有着長鬚,問着:“你是孟子順?太后的情況怎麼樣?”

御醫見問,回着:“王上,太后鳳體並無大恙,只是少許羸弱,這種情況,或是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是由於個體遷移,自然環境和生活習慣改變,暫時不能適應而引起病變。

當然這是粗解,可是事實上沒有這樣簡單。

這種病對大部分人來說,都無所謂,雖有着食慾不振、精神疲乏、睡眠不好等等情況,但是過段時間就沒有事了。

不過對着特別的人,就難說了。

王弘毅想起前世有個病例,這是個女子,每當她出去外省不到幾天,就會病重,奄奄一息回到故土之後,又會在一個月內慢慢好轉起來,幾次之後她就不再外出了,一心待在出生的小城裡。

想到這裡,不由皺眉,問着:“可有調養的方子?”

“王上,這並非是病,只是人體稍寒,人蔘鹿茸等,都不可進用,用姜和紅糖適量,常常服用,自然就扶持中正了。”

王弘毅說着:“取十兩黃金賞,你下去吧!”

王弘毅又看向服侍太后的侍女宮人,問:“你們可有什麼發現?”

幾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是話不敢不回,有一人硬着頭皮出來,小心翼翼說着:“王上,奴婢在守夜時,聽到太后夢魘,怕是這宮裡不乾淨……”

說起這事,這人臉色就越發的蒼白起來。

王弘毅皺着眉,盯着:“你們說詳細一點。”

這人連忙跪下,說着:“奴婢就知道這些了。”

王弘毅沉着臉,心中不信。

雖皇宮本是皇帝宴息起居之地,冤殺和陰謀而死的人許多,百年古屋老殿也有着陰溼之處,並且又有魏越的屠宮之舉,冤魂不計其數,可是他能觀氣,這進來時乾淨無比,哪有什麼不乾淨?

“好了,這件事,不許再向他人提及,孤自有論斷,你且先退下吧。”

“諾。”

“來人,去看一看,謹妃現在何處。”

“諾。”

謹妃,指的是龍神素兒。

此女是龍女借人身留駐世間,嫁與王弘毅,現在貴爲謹妃。此女素有法力,不僅能行占卜之事,更在暗地裡統帥着整個咒禁司。

派去查看的宮人很快歸來,向王弘毅回稟:“王上,謹妃娘娘幾曰不曾出得素竹院,宮門禁閉……”

“下午再派人去查看一次,宮門開了,令其覲見。”

“諾。”

這是王弘毅給素兒的特權,可在閉關修行時,禁閉自己所住宮門以便修行。

王弘毅沉着臉,想着心事,又過了半曰,再派人去探,已得到消息,謹妃所住宮殿大門已開。

“傳謹妃覲見。”

“諾。”

有人前去傳旨,不到一柱香的時間,謹妃走入殿中,盈盈下拜。

“見過王上。”

“免禮,平身。”王弘毅打量着她,一段時間不見,素兒又有長進,一條隱隱的蛟龍,已經幾乎完全蛻去了赤色,變成了金黃色。

閒談幾句後,王弘毅將宮內的事情,與素兒提了。

素兒沉吟片刻,皺起眉說着:“就算是皇宮穢怨之氣甚重,但以王上氣運,理應能夠壓住,而且皇宮乾淨,卻不可能有這事。”

頓了一頓,又說着:“只是大燕天子墜臺而死,份屬大凶,怨氣不肯離散,而又經戰亂,有着怨氣隱藏在金陵之下。”

“雖這不太可能影響到太后,不過爲了保險起見,臣妾請王上下旨祭祀大燕太祖,以及末帝,臣妾再領咒禁司,再徹底清理一次。”

祭祀大燕太祖,以及末帝,這是政治上的要求,本來就要執行,只是初平金陵,王弘毅鼎中的氣運,正由淡紫色轉化成紫色。

這幾個月來,江南平定,政權漸穩,人心漸安,本來不時波動的氣運漸漸穩定下來,變成了半鼎紫氣,卻也是時候了。

“這樣也罷!”王弘毅點點頭,就選佳曰祭祀大燕太祖,以及末帝。

歷史上,皇帝建年號是理所當然,可是地球上,除了孫權,似乎都沒有止於王號就建元之事,這個世界更沒有,猶豫了片刻,還是放棄了。

當然,自祭祀後,可建內閣,以及公佈大政——統一天下,救萬民水火之中。

謹妃退下後,又有御史前來覲見。

“……王上,事情就是這樣,德樸道人派了弟子,數月前趕赴草原,此事查明,絕無虛假,還請王上明鑑。”站在下方的御史一臉嚴肅認真的向上稟報着這件事。

偏殿內,王弘毅聽着這件事時,一直都是表情淡淡,這時緩緩開口,說:“這件事,孤會派人徹查,情況屬實,定會有所決斷。”

“王上英明!”御史連忙說着。

“報——張大人求見!”這時外面再次傳來內侍的聲音。

王弘毅想了想,對下方御史說:“無事,卿家就先退下吧。”

“諾。”御史恭敬的向上行了一禮,轉身退了出去。

王弘毅對着內侍吩咐說着:“請張卿家進來吧。”

隨着一陣腳步聲響,有人從外面走了進來,身穿着五品官袍,一身儒雅,正是張攸之,經過這些年的薰陶和給養,這人淡青色的氣運,已經漸漸變成了青色,大可擔任一方卿相了。

張攸之走到王弘毅的桌案前,行禮:“臣張攸之,見過王上。”

王弘毅微笑着說:“愛卿免禮平身。”

“謝王上!王上,臣有事稟報。”起身後,張攸之說着:“這裡有着從各地送來的情報,還請王上過目。”

張攸之將一疊情報,遞送了過去。

“這些都是?”看看手裡厚厚的一疊,王弘毅問着。

“王上,臣整理過,這些是重要情報,整理出來報給王上過目。”張攸之說着。

挑揀過還有這些,看來最近一段時候,各地諸侯都有些坐不住了,這也是理所當然,王弘毅已經統一南方,只要稍微修養,就有着卷席天下之力,當然都站不住了。

“卿先坐,孤慢慢來看。”王弘毅說着。

張攸之應諾,退了幾步,坐了,自然有人上茶。

王弘毅將這些情報一一展開看了,看完後,不禁臉色微變,果然,自攻下金陵後,各地諸侯坐不住了,開始行動,頓時戰爭越來越激烈,這還罷了,關鍵是草原方面,已蠢蠢欲動,大量兵員集中,大量渠道向中土獲得鐵器和武器,還派了人來探查中原情況。

這情況,離出兵中原已不遠。

此時的草原,雖平定下來,按照前世,還有二年時間,可是自己崛起,卻打亂了大勢,使得草原可能不再等待。

本對中原虎視眈眈,現在北方混亂,南方一統,不在這時趁亂入侵,就不是大汗了。

“傳旨,讓文武百官到大殿候着!”看完手中的密報,王弘毅臉色凝重,吩咐着內侍,說着。

“諾!”內侍應諾一聲,沒有絲毫耽擱,立刻退了出去。

“孤決意祭祀大燕太祖和末帝,以示繼承天命,就此建立內閣,秘文閣擡到正三品衙門,領班是秘書閣大學士。”

秘文閣實際上是君主的秘書和智庫,本身不參與國家決策,但是秘文閣領班大學生,可以參與國家決策,進入內閣,這就是秘書長入常。

“當然祭祀雖在前,但是籌辦內閣卻要提前,你有個準備。”王弘毅說着。

在他心目裡,首相就是一品,參知政事就是二品,組成了內閣。

樞密院必須上升到正二品,樞密使必須入內閣。

和前朝最大的不同就是,樞密使入閣。

()

第238章 伊動(下)第83章 道德衰(下)第57章 來使(上)第193章 預兆(下)第80章 茶思(下)第2章 望氣(下)第51章 仙方(下)第285章 預兆(上)第70章 汝敢反乎(下)第237章 壓迫(上)第55章 請旨(下)第135章 機會(下)第283章 潛龍會(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319章 長安(下)第150章 喻令(上)第14章 狐疑(上)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147章 情分(上)第150章 喻令(下)第322章 回都(上)第162章 從軍(下)第184章 禪讓(下)序章第224章 稱賀(下)第168章 火器(上)第73章 豐收(下)第14章 狐疑(下)第208章 交旨(下)第234章 收賞(下)第280章 盧高降(上)第279章 就戮(下)第287章 決意(下)第57章 來使(上)第197章 失意(上)第319章 長安(下)第155章 大戰(八)第269章 推恩令(下)第138章 對比(上)第230章 海關(下)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下)第175章 新生(上)第90章 賞賜(下)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下)第253章 請從容就戮(上)第149章 桑姑(上)第276章 登基(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306章 虎牢陷(下)第119章 通途(下)第272章 七日證道第114章 水賊(下)第286章 使節(上)第7章 鞭打(上)第34章 破陣(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上)第70章 汝敢反乎(上)第130章 厚重(上)第300章 動作(下)第319章 長安(下)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48章 天意(下)第79章 改變(上)第3章 山民(上)第97章 合圍(上)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下)第21章 入門(下)第101章 出降(上)第86章 火德初凝(下)第115章 緘默(下)第114章 水賊(下)第274章 晉見(下)第122章 英雄氣(上)第208章 交旨(上)第245章 決意(下)第37章 暗流(上)第323章 釐清天下祭祀(上)第18章 大怒(下)第7章 鞭打(上)第107章 明悟(上)第78章 就仕(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81章 大變(下)第153章 大戰(一)第224章 稱賀(下)第285章 預兆(上)第118章 度江(下)第302章 濟陽平(上)第332章 崩解(上)第114章 水賊(上)第78章 就仕(上)第122章 英雄氣(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33章 就義(下)第294章 拔營(下)
第238章 伊動(下)第83章 道德衰(下)第57章 來使(上)第193章 預兆(下)第80章 茶思(下)第2章 望氣(下)第51章 仙方(下)第285章 預兆(上)第70章 汝敢反乎(下)第237章 壓迫(上)第55章 請旨(下)第135章 機會(下)第283章 潛龍會(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319章 長安(下)第150章 喻令(上)第14章 狐疑(上)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147章 情分(上)第150章 喻令(下)第322章 回都(上)第162章 從軍(下)第184章 禪讓(下)序章第224章 稱賀(下)第168章 火器(上)第73章 豐收(下)第14章 狐疑(下)第208章 交旨(下)第234章 收賞(下)第280章 盧高降(上)第279章 就戮(下)第287章 決意(下)第57章 來使(上)第197章 失意(上)第319章 長安(下)第155章 大戰(八)第269章 推恩令(下)第138章 對比(上)第230章 海關(下)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下)第175章 新生(上)第90章 賞賜(下)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下)第253章 請從容就戮(上)第149章 桑姑(上)第276章 登基(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306章 虎牢陷(下)第119章 通途(下)第272章 七日證道第114章 水賊(下)第286章 使節(上)第7章 鞭打(上)第34章 破陣(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上)第70章 汝敢反乎(上)第130章 厚重(上)第300章 動作(下)第319章 長安(下)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48章 天意(下)第79章 改變(上)第3章 山民(上)第97章 合圍(上)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下)第21章 入門(下)第101章 出降(上)第86章 火德初凝(下)第115章 緘默(下)第114章 水賊(下)第274章 晉見(下)第122章 英雄氣(上)第208章 交旨(上)第245章 決意(下)第37章 暗流(上)第323章 釐清天下祭祀(上)第18章 大怒(下)第7章 鞭打(上)第107章 明悟(上)第78章 就仕(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81章 大變(下)第153章 大戰(一)第224章 稱賀(下)第285章 預兆(上)第118章 度江(下)第302章 濟陽平(上)第332章 崩解(上)第114章 水賊(上)第78章 就仕(上)第122章 英雄氣(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33章 就義(下)第294章 拔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