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大戰(一)

秦川,大帥府。

足足到了三更天時分,整個大帥府之中,還是燈火通明。

郭文通的書房內,人影晃動。

“哼,好一個王弘毅,果不出本帥所料,這王弘毅到底是狼子野心,若非本帥一直‘操’練兵馬,防備於他,怕是還要爲其所乘”郭文通在房間內來回走動着,坐回最上首時,臉上怒‘色’猶自不減。

“主公,王弘毅此人本就野心很大,今日之事,咱們也早就料到了,現在王弘毅既然已經率領五萬大軍來至漢中,我等只能準備迎戰了。”常懷遠口中緩緩說着,擡眼看了一下郭文通:“只是到底便宜了他們……”

“便宜了誰?”郭文通雙眉一皺,向常懷遠問着。

“王弘毅奪取了整個蜀地,稱蜀國公,這實際上意味着擴張,非秦就楚(荊),之前荊州和吳越都一直警懼,現在攻向我秦地,都獲得了發展的機會。”

“臣以爲,王弘毅率五萬蜀軍抵至漢中,這事,他們不會沒得到消息,只怕是,等着秦蜀兩軍對峙,他們伺機發展,若有機會再漁翁得利。”常懷遠緩緩說着。

“吳王魏越,是個厲害人物,只是短短一年,已將朝廷徹底架空,再平定五鎮,吳王就穩如泰山了。”

郭文通臉‘色’‘陰’沉,想到吳越荊州的情況,郭文通心中自是有些‘陰’鬱。

想漁翁得利?

笑話,有他在,他們就休想如意

在郭文通看來,王弘毅這次率領蜀軍‘逼’近秦川,其中也有着魏越的推動之力。

若非當日朝廷賜給王弘毅秦川地圖,並給予秦王稱號,又怎會催化兩地矛盾,造成現在局面?

魏越此舉,縱然有轉移矛盾之意,可更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之意。

郭文通目光之中,殺氣盡顯。

“主公新收樑川郡,實力比去年有所增強,以逸待勞,三萬秦軍,未必便不能阻擋五萬蜀軍進攻。秦地城池多堅固,易守而難攻,地形上,縱然王弘毅有着關中地圖,又怎能比的上土生土長的秦地將士?雖王弘毅有諸多優勢,可秦川未必都是劣勢……”常懷遠的話,讓郭文通面‘色’稍稍柔和下來。

“依懷遠意思,蜀軍不足爲懼?”

“蜀軍雖實力強橫,但秦軍亦是不弱,主公切不能在此時便喪失鬥志纔是”常懷遠勸的說着。

“懷遠所言極是本帥此次戰役,定會全力以赴,絕不會空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一切戰場上見分曉”郭文通點了點頭。

“時候不早,還請主公早早休息,臣告退。”常懷遠向郭文通一拜,緩緩退了出去。

常懷遠退出去,書房內已是再無別人。

郭文通‘揉’了‘揉’太陽‘穴’,只覺得一陣疲憊,自己到底已經是年近五十歲的人,體力‘精’力都是大不如前,先前這一番變故,郭文通震驚之下就是一通的調兵遣將,待放鬆下來,只覺得身心疲憊,好在還有常懷遠爲自己出謀劃策,否則的話,幾天幾夜睡不安穩,郭文通甚至估計自己都難以支撐下去。

現在書房內自無旁人,郭文通也不用勉力支撐,疲態盡顯。

回想前半生戎馬生涯,何等風光,而自己現在依舊看起來身材健碩,能拉大弓,能‘射’飛鷹,能吃能喝,可比起年輕時候,到底是差上不少。

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比起蜀地的王弘毅小兒,自己簡直已是半截入土,這種對比,讓他心中不由惆悵。

天下大‘亂’,諸侯紛爭,或許這是自己崛起最好也是最後的機會,這樣的機會,郭文通必須冒險一次

輕嘆一口氣,郭文通站起身來,走出書房。

二月一日,天氣,‘陰’,烏雲滿天。卜,兇。

離着王弘毅率領蜀軍來到漢中,已過去數日。

五萬蜀軍雖駐紮在漢中城外,卻按兵不動,這讓各地勢力‘私’下暗流涌動。先是成都全城暗查,查出來的細作,都被抓入大牢。

吳越荊州細作不再蠢蠢‘欲’動,可他們不過是潛得更深罷了。幾乎所有勢力,都在關注着蜀、秦兩軍的戰役。

蜀地和秦川,都是富饒之地,戰略上很是重要,能因這次戰役而都有折損,實力減弱的話,對其他諸侯自是頗爲有利。

而假如有人一統秦蜀,就會恢復成當年秦國一統天下之局。

漢中城外,大營之中,王弘毅端坐自己營帳之中,持筆在白紙上寫着什麼,帳篷旁有‘侍’從靜靜站立。

王弘毅的字蒼勁有力,雖和當世書法大家無法相比,也絕對算得上是一手好字了。

刷刷刷寫上幾大篇後,王弘毅收筆,站在桌案前,很是滿意,將這些紙張收到一旁,王弘毅重新坐下,開始翻閱從成都府發來的文書。

雖王弘毅讓虞良博凡事自己決斷,可虞良博依舊是大事請示,平常事務處理過後,書寫成文書,彙報給王弘毅知曉。

將這些文書放置到一旁,又‘抽’出夾在文書中的一封家書,王弘毅拆開書信,飛快的閱覽了一遍信上的內容。

書信是宋心悠所寫,只是簡單說了一下宮中過年之事,又說了老夫人身體康健,素兒和趙婉都如往常一般,家中小公子,對他這位爹爹甚是思念,諸多言語。

“倒是好文采。”王弘毅輕聲讚歎着。

宋心悠不愧是大家族出來的‘女’子,文學造詣很是不俗,只是簡單的一段話,便將家中那種過年情形,形容的彷彿躍然於紙上。

王弘毅看罷書信,提筆,準備寫一封回信回去。

不到片刻,一張紙寫完,王弘毅等墨略微幹了一下,將紙張折了一下封好,吩咐軍士,儘快送回到成都府。

同時送回去的,還有文書批文。

成都的情況,王弘毅已然知曉,有虞良博在那裡留守,王弘毅很是放心。

“主公”正當王弘毅思考這些的同時,他的帳篷外,一個聲音陡的響起。

王弘毅擡起頭,只見張攸之面帶着笑意,站在‘門’口。

“原來是張卿,快進來吧”他笑着一招手。

張攸之從外面走進帳篷裡,行禮就說着:“剛纔就來了,見主公一直在忙於事務,臣便沒進來。”

“只是看些成都發來的文書罷了,來,坐吧,說說是爲了何事。”王弘毅放下筆,說着,口氣很溫和。

虞良博、張攸之,都是他的心腹臣子,日後更有託付內閣的意思,自然不和平常相同。

‘私’下時,張攸之也顯得放鬆許多,王弘毅讓他坐下,他尋了離王弘毅位置較近的地方坐下了。

“主公,臣是想知道,主公接下來,是怎麼打算。”張攸之緩緩說着:“據臣所知,主公只是打算牽制住衆人注意,爲樊將軍和張都督爭取時日,以達到聲東擊西之效。五萬軍士在漢中待了幾日,臣發覺,主公並不是真的對秦川無進攻之意,可又一直按兵不動,不知道主公到底是如何打算?可否告之於臣?”

王弘毅笑了:“張卿料想的不錯,孤此次出兵,的確並非對秦川沒有進攻之意,孤到了漢中,整修二日是正常,下一步就要進攻,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而且虛虛實實,到達是真的進攻秦地,還是隻做做樣子……只能說,隨機應變……”

“報”帳外忽然有軍士喊着。

“何事?”王弘毅問着。

“回主上,十三司的百戶求見。”

“讓他進來。”

“諾。”

片刻後,十三司的百戶從外面進來,見到張攸之也在這裡,倒是並不意外,先向上座的王弘毅見過禮,又向張攸之行禮。

“主公,臣先告退了。”張攸之退了出去。

王弘毅也沒有阻攔,而是問下面的百戶:“可是有樊將軍和張都督的軍報傳回?”

“主上,樊將軍已率部下,抵達上庸城下,用信鴿傳回,張都督的戰船因在河上,據說已經發生了戰鬥,具體情況未知。”十三司的人回答的說着。

“郭文通,可有動作?”

“主上,秦地各地調集軍隊三萬人,軍隊武器‘精’良,都是‘精’兵……樑川郡已關閉城‘門’,禁止百姓出入,城上至少有着五千守軍,守將是郭文通心腹大將許稟,很是驍勇善戰”

“許稟?”對此人,王弘毅有些印象,此人素有勇力,一對雙錘,揮舞起來,幾乎風雨不‘露’,並且別看此人外表粗魯,實是粗中有細,是勇將中的上者。

許稟來守這樑川郡,此郡就算有着巨石機,只怕入城時,還是需要‘激’烈的街道戰,這就是王弘毅不願意看見了。

“襄陽的情況呢?

襄陽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襄陽上流‘門’戶,北通汝洛,西帶秦蜀,南遮湖廣,東瞰吳越。”

“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襄陽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地球上,三國爭荊州,吳人不能得襄陽,引江陵之兵以攻魏,輒破於襄陽之下。

鄭平原得江陵,不是不想破襄陽,實際上襄陽是強鎮,孫昌也是大將,上庸也是其控,兵‘精’糧足擁兵四萬。

只是荊州與朝廷太近,朝廷不可能讓荊州統一,早十年二十年,孫昌受朝廷威‘逼’,只奪了二郡,不能統一,現在朝廷衰退,又年老了,沒有這個‘精’力了。

時也,命也,多少英雄都被時命所困,失去了成龍之機。

想着,王弘毅摒退了十三司百戶,坐在帳篷內,思索着接下來步驟。

次日,天‘蒙’‘蒙’亮,王弘毅下達了命令,讓蜀軍埋鍋造飯,準備行軍,食罷之後,大軍起拔,開赴秦地。

與此同時,蜀軍的這一動靜,被人獲知,並且分別傳向了秦地大帥府、吳越和荊州。

第141章 陰錯陽差(下)第314章 火與沉(上)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106章 繼位(上)第178章 意定(上)第1章 奪舍(下)第13章 婚禮(上)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199章 荊州平(上)第139章 選擇(上)第94章 瑞雪(上)第22章 龍擡頭(上)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316章 青州降(上)第170章 竊龍(上)第256章 幷州事變(下)第103章 蜀龍(上)第42章 迎娶(上)第270章 天譴(上)第246章 船運(下)第209章 海關(下)第120章 結盟(下)第18章 大怒(上)第19章 破寨(上)第236章 領軍(上)第319章 長安(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下)第111章 流民謝恩(上)第89章 落定(上)第272章 七日證道第225章 新年(下)第112章 青色(下)第261章 徐州平(下)第129章 赤蛟(上)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186章 大典(下)第95章 出兵(上)第71章 喜事(下)第304章 蛟龍在(下)第111章 流民謝恩(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155章 大戰(八)第33章 就義(上)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79章 改變(上)第55章 請旨(下)第182章 王氣消長(下)第112章 青色(下)第113章 定心(上)第269章 推恩令(上)第255章 出船(上)第69章 隕落(下)第4章 出擊(下)第297章 震怖(上)第110章 建國稱侯(下)第260章 誰家天意(下)第114章 水賊(上)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113章 定心(上)第56章 疑心(上)第295章 陷縣(下)第97章 合圍(下)第233章 誅滅(上)第245章 決意(下)第304章 蛟龍在(上)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上)第276章 登基(上)第156章 撤軍(上)第115章 緘默(下)第224章 稱賀(上)第104章 論鎖(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163章 洗城(下)第117章 威靈侯(上)第112章 胡無人(上)第312章 轉運(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335章 分割(下)第56章 疑心(上)第103章 蜀龍(下)第257章 月思(上)第202章 入衙(上)第144章 宴(上)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231章 殺人(上)第329章 來使(下)第186章 大典(上)第208章 交旨(下)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232章 關稅(上)第302章 濟陽平(下)第85章 隱門之動(下)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上)第324章 貴賤(下)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69章 隕落(上)第245章 決意(下)第273章 甦醒(下)
第141章 陰錯陽差(下)第314章 火與沉(上)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106章 繼位(上)第178章 意定(上)第1章 奪舍(下)第13章 婚禮(上)第280章 盧高降(下)第199章 荊州平(上)第139章 選擇(上)第94章 瑞雪(上)第22章 龍擡頭(上)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316章 青州降(上)第170章 竊龍(上)第256章 幷州事變(下)第103章 蜀龍(上)第42章 迎娶(上)第270章 天譴(上)第246章 船運(下)第209章 海關(下)第120章 結盟(下)第18章 大怒(上)第19章 破寨(上)第236章 領軍(上)第319章 長安(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下)第111章 流民謝恩(上)第89章 落定(上)第272章 七日證道第225章 新年(下)第112章 青色(下)第261章 徐州平(下)第129章 赤蛟(上)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下)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186章 大典(下)第95章 出兵(上)第71章 喜事(下)第304章 蛟龍在(下)第111章 流民謝恩(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155章 大戰(八)第33章 就義(上)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79章 改變(上)第55章 請旨(下)第182章 王氣消長(下)第112章 青色(下)第113章 定心(上)第269章 推恩令(上)第255章 出船(上)第69章 隕落(下)第4章 出擊(下)第297章 震怖(上)第110章 建國稱侯(下)第260章 誰家天意(下)第114章 水賊(上)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113章 定心(上)第56章 疑心(上)第295章 陷縣(下)第97章 合圍(下)第233章 誅滅(上)第245章 決意(下)第304章 蛟龍在(上)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上)第276章 登基(上)第156章 撤軍(上)第115章 緘默(下)第224章 稱賀(上)第104章 論鎖(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163章 洗城(下)第117章 威靈侯(上)第112章 胡無人(上)第312章 轉運(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335章 分割(下)第56章 疑心(上)第103章 蜀龍(下)第257章 月思(上)第202章 入衙(上)第144章 宴(上)第316章 翼州事(下)第231章 殺人(上)第329章 來使(下)第186章 大典(上)第208章 交旨(下)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232章 關稅(上)第302章 濟陽平(下)第85章 隱門之動(下)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上)第324章 貴賤(下)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69章 隕落(上)第245章 決意(下)第273章 甦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