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水賊(下)

益州六郡,赤氣籠罩。

頂上從三品的鼎器中,一層深色青氣翻滾着,似乎深色青氣是古代標準,按照現在標準來說,就是藍色。

身上華蓋,五色中,青色有着大半。

經過了數個月,只見氣運已經平穩,絲絲白氣時時滲入,只是這時,氣運已經非常大,一眼看去,周身三丈都是翻滾的氣運。

王弘毅突然之間想起了地球上釋迦牟尼涅盤前的記錄:一丈二。

就算是以釋迦牟尼之能,活的時候,沒有經過數千年的積累,氣運也不如一州之首。

更何況天下之主?

想到這裡,王弘毅只一笑,離開水師向成都府返回路上,王弘毅的心情很好,觀看氣運平穩,就清楚可以用兵了。

“甘厚,你去將王從門叫來,讓他直接到秘文閣來”返回成都,到了王宮門前,王弘毅就直接吩咐的說着。

“是,主公。”甘厚忙應聲而去。

王弘毅直接坐上乘輿,行至秘文閣,到了裡面,就有太監連忙打了水,洗澡換衣,等出來,就是一身輕鬆,端起杯盞,輕輕抿了一口。

“臣王從門求見”這時,有着聲音傳入。

“進來。”王弘毅說着。

片刻,王從門進來,行禮,王弘毅就說着:“起來吧,十三司的情況怎麼樣?”

“主公,六郡的部署都安排下去了,龍劍、秦川在通過商人安插,荊州方面已經有一個百戶過去。”

十三司的設計,完全是王弘毅照搬錦衣衛和廠衛。

十三司目前的品級是正七品,王從門就是正七品,其官品正式名字是“錦衣直指御史”,下面負責具體工作的是百戶。

每個郡設一個百戶,法定編制是105人,負責刺探當地情報,包括官員。

每個縣看其重要性,設一個總旗或者小旗,總旗掌30人,小旗掌10人,普通情報人員,稱“番子”,外圍連正式編制也沒有的人員稱“小役”。

其實錦衣衛歷朝都有,按照地球上說法,漢朝漢武帝時設置司隸校尉、繡衣直指御史,而曹操設立規模更大的“校事”、“典校”,正式確定了這個機構在歷朝政府中的地位。

南北朝時“侯官”、唐時“內衛”,明朝的“錦衣衛”實際上都是一回事。

“派去荊州的百戶,可有什麼情報傳回來?”王弘毅直接問着。

王從門是十三司的錦衣直指御史,同時負責傳遞情報彙總,每三日,各郡縣傳回情報甚多,都上遞給王弘毅,自是不合情理。

情報彙報是這樣。

第一,所有情報都必須整理,交到宮內存檔處,這是考察情報有沒有扣下的依據。

其次就是王從門負責在這些情報中挑揀出重要,彙總在一起稟報上來,交給秘文閣,由張攸之再提煉稟告。

但是王從門本身有着特奏之權,可以繞過張攸之。

王弘毅對荊州很是重視,自十三司成立以來,便有百戶被派去那裡。

這段時日傳回情報,王從門自是清楚,聽王弘毅問起,恭敬回答的說着:“主公,荊州中,江陵、武陵兩郡,已落到了鄭平原手中,鄭平原賞賜三萬兩白銀給水軍,更是提拔了不少水師將領,除此之外,卻無甚大動靜了,似是修整。”

王弘毅聽過之後,沉默了片刻,手指輕輕敲了幾下,問着:“關於荊州水賊,獲知情報有多少?”

王從門回答的說着:“主公,荊州水賊數目不少,與官府刻意爲敵者卻不多,他們大多盤踞江河縫隙處,各自互不相從,平日只掠奪過往商船,偶然是荊州大戶,對本地侵擾不多,由於百戶情報集中在鄭平原處,其它情報就不清楚了。”

“荊州水師未曾招攬過他們?”王弘毅默不作聲聽完,才問着。

王從門應着:“主公,荊州水軍甚多,水賊大多由流民罪民組成,這些人怎能被官府所容?就是有意招攬,也不會太過重視,充其先驅就是了,因此被官府招攬的水賊,少之又少。”

王弘毅皺額沉吟,明白這事說到底,是益州和荊州的區別,益州水師少,所以連水賊也要,荊州有着強悍的正規水師,要這水賊何用?

“最近一段時日,令人密切注意荊州情況,事關水師的情報,一律遞上來,還有,張範直招攬水賊,具體情況密切關注。”

“是,主公。”王從門恭敬應聲。

這時,有人進來稟報:“虞良博和張攸之兩位大人在外求見。”

王從門忙躬身說着:“主公,臣先告退了。”

“恩,你且退下吧。”王弘毅點點頭,同時對護衛說着:“請”

王從門小心翼翼退下,與虞良博和張攸之走個對臉,三人點頭一笑,擦肩而過。

“你們都坐下說話吧”王弘毅見他們進來,就讓他們坐下:“虞良博,你先說”

虞良博就稟告的說着:“是,各郡春來開墾,都在進行,新來的流民已經分派了下去,六司運轉都順當。”

“臣要稟告的是河運,我們以宋家爲牽頭,去荊州甚至揚州買糧,各郡的河口還可,就是鄭平原控制的江陵和武陵兩郡,設的關卡很嚴,雖然談不上全數扣押,但是卻要額外交錢,每船就要交二十兩銀子,單是這項,就要支出上萬兩銀子。”

虞良博胸有成竹,詳述各處內政,說了有一刻時間。

王弘毅默不作聲聽完,東益州沃野千里,實際上不缺糧,但是才平定,到了明年才真正不缺糧,現在大舉用兵,以後又要安撫西益州,這糧食缺口就大了。

“現在糧食缺口是多少?”

“主公,算上一年西益州免稅,缺糧五十萬石,現在買糧成本,一兩銀子才購得四石米,算上運費關卡,一兩銀子只有二石,這就是二十五萬兩銀子。”說到這裡,虞良博都不由咋舌。

王弘毅現在金礦產出一年就是一萬兩,摺合十萬兩銀子,還有十五萬兩缺口,至於賦稅方面,是用在正常軍政上,不可能挪用。

王弘毅想了想,就說着:“魏家抄家有三十萬兩銀子,我給了一半給戶司,其它的銀子就全部出了吧”

王弘毅轉臉看向張攸之,問着:“軍政方面有什麼動靜?”

張攸之一笑,說着:“根據彙總上來的情報,各都情況都不錯,各正兵分田到戶,又有着賞賜,都穩了,糧庫上如果不是爲了安撫西益州的百姓,這軍糧也不少了。”

“攻打西益州,臣這方面已經制了計劃,您請看。”說着,就取出了一卷文件,交給了王弘毅,口中還簡單說明。

“西益州再破,也是一州,主公親征是必然,主公率領三萬大軍,連破越山、永昌二鎮,是第一目標。”

“建山、越成、慶河、廣寧四郡,傳繳而定就可,臣等參贊軍機,覺得定南郡現在不取爲佳。”

“主公定了西益州,依主公之計,拜丁大人爲徵蠻將軍,統建山、越成、慶河、廣寧四郡,進行絞殺。”

說穿了,這計劃考慮的很周密,蜀侯初建,這時不能有着將軍功高震主,因此攻下西益州,必須是王弘毅親征。

但是第二階段是苦活,也是髒活,自然不能由王弘毅幹。

心中想着,遂笑的說着:“如果遇到山間族大舉進攻呢?”

張攸之一拱,說着:“山間族的事,怕的不是戰,而是不戰,如果躲在山裡,纔是難事,如果山間族敢集五萬出戰,反是好事,我鎮將其一舉擊敗,全數俘虜爲奴,這山間族的問題就解決了。”

“不過只怕沒有這樣好事,主公先前說了八旗,臣深受領悟,參贊計劃中,就有這條,這山間有族六十支,大的上萬人,小的數千人,不可能齊心,臣以爲,有着投靠來的山間部落,就要立爲八旗,並且重重的賞”

八旗,王弘毅已經說了些內容,這時翻閱,果然有着一條,王弘毅皺眉,問着:“重賞?”

“是,臣以爲,主公要一年就決,是指一年內就使山間族無力影響兩州。”

“主公出兵,沿途中有山間族出兵,當然打敗之,其部落男丁車輪以上,全部罰到銅山銀山爲奴。”

“大勝後,有山間族投靠,就有着內應,這首先就是遷移到城中,立爲八旗,其次就是賞賜錢糧,再次就是攻打山間族後,令這八旗執行,殺盡男子,使其染滿山間族的鮮血,並且,一半財富和女人,都賞給他們。”

聽到這裡,虞良博不由不安挪動了一下身子,震驚的擡起頭來。

王弘毅聽到這裡,先沒有說話,這時天色已經暗下來,王弘毅又命太監掌上燈來。

燈光下,王弘毅打量着兩人,只見張攸之和虞良博,都是氣度恢宏舉止安詳,不禁暗暗想着:“去年見到,不過是才子,現在城府氣運愈深,算得上是名臣的稚形了。”

然後才問着:“賞一半財富和女人?不怕尾大不掉嗎?”

意思就是這新建的山間八旗,獲得了大量財富和人手,強盛起來反而成爲更大禍端。

第233章 誅滅(下)第169章 國運(上)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126章 歸順(上)第107章 明悟(下)第80章 茶思(上)第111章 流民謝恩(上)第202章 入衙(上)第56章 疑心(下)第49章 病變(下)第116章 水師(上)第281章 三月憶(上)第147章 情分(上)第287章 決意(下)第146章 月如水(下)第24章 羽翼漸豐(下)第275章 彌風波(上)第97章 合圍(上)第332章 崩解(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上)第275章 彌風波(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228章 科舉(下)第120章 結盟(下)第276章 登基(下)第113章 內應(下)第316章 青州降(下)第146章 月如水(下)第55章 請旨(上)第299章 旨意(上)第127章 放糧(上)第70章 汝敢反乎(下)第202章 入衙(上)第236章 領軍(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293章 誰是豪傑(下)第3章 山民(下)第255章 出船(下)第314章 火與沉(下)第245章 決意(下)第270章 天譴(下)第49章 病變(下)第46章 吾家潛龍(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37章 暗流(下)第149章 桑姑(下)第52章 金子(下)第142章 決斷(上)第64章 文武雙壁(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47章 吐血(下)第129章 赤蛟(下)第33章 就義(下)第299章 旨意(下)第297章 震怖(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25章 素兒(下)第155章 大戰(八)第208章 交旨(上)第235章 腐化(上)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113章 定心(上)第79章 改變(上)第234章 收賞(下)第94章 瑞雪(上)第277章 旨意(下)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上)第174章 氣運(下)第198章 信使(上)第198章 信使(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98章 舉師(下)第176章 天譴(上)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上)第81章 大變(下)第194章 時壽(下)第295章 陷縣(下)第211章 思量(下)第178章 意定(下)第90章 賞賜(下)第156章 撤軍(下)第18章 大怒(下)第124章 氣短(下)第199章 荊州平(上)第95章 出兵(下)第266章 法會(三)第285章 預兆(下)第89章 落定(上)第314章 火與沉(上)第288章 起兵(下)第117章 威靈侯(下)第124章 氣短(下)第172章 首戰(上)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46章 吾家潛龍(下)第139章 選擇(上)第198章 信使(上)第232章 關稅(上)第158章 出使(上)第33章 就義(下)
第233章 誅滅(下)第169章 國運(上)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126章 歸順(上)第107章 明悟(下)第80章 茶思(上)第111章 流民謝恩(上)第202章 入衙(上)第56章 疑心(下)第49章 病變(下)第116章 水師(上)第281章 三月憶(上)第147章 情分(上)第287章 決意(下)第146章 月如水(下)第24章 羽翼漸豐(下)第275章 彌風波(上)第97章 合圍(上)第332章 崩解(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上)第275章 彌風波(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228章 科舉(下)第120章 結盟(下)第276章 登基(下)第113章 內應(下)第316章 青州降(下)第146章 月如水(下)第55章 請旨(上)第299章 旨意(上)第127章 放糧(上)第70章 汝敢反乎(下)第202章 入衙(上)第236章 領軍(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293章 誰是豪傑(下)第3章 山民(下)第255章 出船(下)第314章 火與沉(下)第245章 決意(下)第270章 天譴(下)第49章 病變(下)第46章 吾家潛龍(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37章 暗流(下)第149章 桑姑(下)第52章 金子(下)第142章 決斷(上)第64章 文武雙壁(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47章 吐血(下)第129章 赤蛟(下)第33章 就義(下)第299章 旨意(下)第297章 震怖(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25章 素兒(下)第155章 大戰(八)第208章 交旨(上)第235章 腐化(上)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113章 定心(上)第79章 改變(上)第234章 收賞(下)第94章 瑞雪(上)第277章 旨意(下)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上)第174章 氣運(下)第198章 信使(上)第198章 信使(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98章 舉師(下)第176章 天譴(上)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上)第81章 大變(下)第194章 時壽(下)第295章 陷縣(下)第211章 思量(下)第178章 意定(下)第90章 賞賜(下)第156章 撤軍(下)第18章 大怒(下)第124章 氣短(下)第199章 荊州平(上)第95章 出兵(下)第266章 法會(三)第285章 預兆(下)第89章 落定(上)第314章 火與沉(上)第288章 起兵(下)第117章 威靈侯(下)第124章 氣短(下)第172章 首戰(上)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46章 吾家潛龍(下)第139章 選擇(上)第198章 信使(上)第232章 關稅(上)第158章 出使(上)第33章 就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