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天意(下)

垂正十二年九月十三日,王弘毅以一千三百人大破柳營五千本營,柳朝義狼狽出逃,僅餘二百騎,俘虜三千。

垂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大帥王遵之率領一千義從軍抵達太素縣,大將赫義率領長策都,大將張允信率領沙成都前來,各有一千五百。

太素縣裡整頓,還有兵五百,汲水縣出兵五百,總集兵六千五百,連新降兵三千,總計九千五百,號稱二萬。

九月十六日,起兵拔營,攻向長定府,順義縣縣令董丹不戰而降。

九月十八日,呂川縣副指揮使顧許(正指揮使已經戰死)率三百兵出降,被任命果毅校尉,編入軍中。

九月二十日,大軍真正萬人,雲集於長定府下,此時長定府已經是一個孤城。

王遵之治軍有道,只見一火一帳,一隊一營,整整齊齊,各有界限,並且營寨由壕溝、牆、柵欄還有營門組成,秩序瞭然。

大營中軍,燈火通明,蠟燭點燃着,帳下文武濟濟一堂。

武將個個身披甲冑,文官都着文官服飾,也是春光滿面,就連李存義也是滿面笑容,似乎根本沒有絲毫介意一樣。

衆人都交頭接耳閒聊,突然帳後衛士拉長了聲音:“文陽節度使王遵之到。”

頓時,文武衆臣趕緊起身行禮迎接,文官還可,武將甲衣碰撞聲不絕入耳,只見王遵之身穿節度使官服,顯的深沉威嚴,而後面正是王弘毅,一身寬袖長袍,頭戴銀冠,翩然一公子。

可衆人哪敢輕視?向大帥行禮後,又向着王弘毅行禮。

見衆臣衆將向世子行禮後,王遵之才笑的說着:“今日兵臨城下,長定府指日可下,飲宴只敘情誼,不分長上!”

衆將衆臣紛紛稱諾,大口大口的吃着酒肉。

王弘毅看着王遵之,突然之間有些奇怪,眼見就要攻下長定鎮,自己雲氣都有快速增長,但是王遵之的雲氣卻基本上沒有增長。

轉眼看向各將各臣,突然之間,王弘毅看向了角落中的李承業,雖然隔了很遠,但是還能看見。

在他的眼中,李承業還是金黃氣聚而不散,現幢幡狀,絲絲吉氣自幢幡垂下,籠罩全身,但是似乎有了些變化。

再仔細一看,突然之間大悟,只見這幢幡金氣雖然還很濃郁,卻似乎比原本薄了些,心裡以爲是錯覺,仔細再辨。

果然,只見原本厚實的吉氣,已經薄了許多,雖然絲絲還在補充,卻也是明顯看出了削弱了。

一轉念中,就知道了原因,心中震動,連忙取酒來喝,掩蓋了表情。

“地龍也有消耗和枯竭啊!”在地球上,曾經研究過,有一個風水堪輿的說法,就是“真龍不過百年運”。

意思是,哪怕再強的地龍(真龍),也經不起百年的龍氣爆發,因此地龍之氣,多半是用來第一桶金,使人迅速上位,得人道氣數的補充,而不是全靠地龍,更加不要說,李承業的地龍,還不算是真龍級的大龍脈。

若李承業得王弘毅現在的地位,那隻要地位不墮,鎮中十數萬百姓絲絲之氣就在補充着消耗,不必處處消耗地龍之氣。

現在相反,李承業還是空架子,到了現在,也獲得不了多少人道氣數的補充,加上這次激烈的防禦戰,爲了保命不得不大量使用氣數,這就是隻有消耗沒有補充,因此纔會有着明顯變薄的跡象。

當然,現在地龍還消耗的起,一絲絲在補充,可是,若是次次這樣呢?消耗了還能獲得補充嗎?

王弘毅心中震動,突然之間歷史上無數往事浮現出來。

歷史上有大氣數大命數的人並不少,但是往往日後就黯然退場,或者泯於衆人,歸根到底,只有一點,那就是——用奇謀,作險事,卻沒有足夠的人道根基補充。

舉一例,陳慶之,此人北送元顥,自銍縣至洛陽,行程三千里,四十七戰克魏三十二城,一往無前,可謂戰無不勝,爾朱榮傾北魏之兵都奈何不得,但是度河時,突如其來的山洪無情地衝走了他百戰百勝的部隊。

以後就相對平庸了,大同元年二月,陳慶之攻東魏,與東魏豫州刺史堯雄交戰,因不利而還,再無神蹟可言。

死時,更只有五十六歲,總算還得善終。

以少勝多,以奇勝正,大耗氣數,若是事後升賞,或者本身是主人,得萬民氣數補充還可,若是平時清閒,不掌軍民,而戰時出征爲將,無論有多少氣運,都會消耗乾淨,到了大事已成時,一紙就可誅滅九族。

何也,君強臣弱,也是氣運消耗乾淨的緣故。

只用其才其命,只給官爵,不給養氣化命的根基,這就是權謀之道的無上真意,所以君者越強,臣者越弱,行此國策,斷無以下犯上之理。

就算手下有真龍天子,行此策,也可將其消磨乾淨,變成池中鯉魚。

若不是有望氣之術,那悟得這種密不可傳的真意?

此法駕御羣臣,威福不測。

就在尋思中,突然之間,王遵之詢問着:“吾兒,現在長定鎮已圍,有何法給予迅速攻下?”

王弘毅不假思考,笑的說着:“何必攻城,柳朝義狼狽出逃,僅餘二百騎,就算髮動長定府的民壯,也難以控制局面。”

“孫子兵法有云:夫戰,攻心爲上,攻城爲下。”

“俘虜三千,其中多有府城中人,命其號哭在牆下,呼爹喚娘,又射繳文於城內,言降者不殺,獻城有功。”

說到這裡,一絲笑容,泛上王弘毅的嘴角,他輕輕說着:“然後,三日內,必有人獻柳朝義出城,柳鎮必滅也!”

衆人一齊瞠目結舌。

談笑間,強敵灰飛煙滅!

垂正十二年十九日·紅澤府

節度使府,朱信進了門,就急速的跑着,經過一處走廊時,頭上戴的銀冠,被一處伸出的枝葉碰歪了,都來不及扶正一下。

此時,杜恭真正在批閱着文件,聽到聲音,不由望了上去,心中納悶。

“大帥,長定文陽二鎮發生了大變故!”朱信快步趕到杜恭真面前,連忙稟告的說着。

“發生了何事?”杜恭真皺眉問着,朱信一向有着從容氣度,這時怎麼這樣了?

“大帥,九月十三日,王弘毅以一千三百人大破柳營五千本營,柳朝義狼狽出逃,僅餘二百騎,十五日,王遵之出兵,號稱二萬,順義縣和呂川縣,已經不戰而降,只怕長定府已經是一個孤城。”

“什麼?”聽到這句話,杜恭真也保持不住鎮定,立了起來。

“這是何等大事,臣如何敢亂言,我已經派人調查,的確是這樣!”朱信喘了兩口氣繼續說着:“看這情況,糾纏了十數年的長定文陽二鎮,終於要分出勝負了。”

“大帥,長定文陽二鎮糾纏,我們才能後方安康,若是出現了強鎮,我們就腹背受敵了,不如立刻出兵干涉。”

杜恭真站起身來,在大堂內來回度步,二鎮合一,的確就會腹背受敵,這就如一團巨大的烏雲籠罩在心上,臉色陰沉無比。

此時大堂中一時默然,就有一將說着:“大帥,我們被魏存東所逼,抽不出多少兵來,真的要抽,也只有二千,王遵之是坐鎮十數年的大將,既然已經大勝,號稱二萬,那至少有一萬,我們二千兵,如何幹涉?”

朱信怒而說着:“就因爲如此,我們纔不能讓王遵之輕易打挎了柳鎮,打下了,就真的是二萬兵了,我們以後腹背受敵,如何是好?”

又轉身大拜杜恭真:“大帥,我們聽聞王遵之身體已經不行,這時只要大帥出兵,二千可號稱五千,威逼之,到時候,長定府必堅定了抵抗之心,久攻不下的話,王遵之只能退兵,那時我們或可和長定鎮結盟,或可吞併之,但是萬萬不可輕易讓王遵之打下柳鎮,一打下,我鎮危矣。”

“兵必用險用奇,還請大帥決斷。”

杜恭真緊鎖眉宇,度了幾步,說着:“朱信說的沒有錯,這時斷不能給王遵之輕易打下柳鎮,傳我命令,立刻召集兵馬和糧草預備,明日上午就出兵。”

古代召集兵馬,本身是一件大事,加上糧草兵馬,能夠明天上午就出兵,這已經是非常了得的精銳。

“遵命!”在堂上的衆人,立刻應諾,甲衣之聲連綿不絕。

杜恭真本是雷厲風行的人,次日,就出兵二千,步一千八,騎三百,從紅澤府出發,當天到達了六子縣,晚上稍事休整,第二天,又不斷趕着,達到了長壽縣,這已經是紅澤郡和長定郡的邊界了。

是夜,縣城中,臨時沒有這樣多營內,就在縣城中紮營,夜空下,赤紅的篝火光,處處可見。

此時,一個馬蹄聲打破了夜的寧靜:“我有緊急情報,要見大帥!”

幾乎同時,縣城的衙門安靜無聲,一將踏着甬道緩緩而行,眼睛機警巡視四周。

乍看似乎空無一人的縣衙,只見樹陰花叢中,藏着裝束嚴整,小心警戒的近侍,見他走來,對他行注目禮。

就在這時,不知從何處傳來馬的長嘶聲。

在更近的裡面,杜恭真坐在窗前的桌旁,靜默着思考着,就在這時,一聲報告打破了寧靜:“大帥,有緊急軍情!”

杜恭真一驚,說着:“傳!”

一個騎兵進來,跪在地上行禮:“大帥,緊急軍情,長定府陷落了。”

“什麼?長定府這樣簡單就陷落了?”杜恭真臉色一變,站了起來,動作過猛,竟然把桌子上的文件和墨水打翻在地。

“是,三千俘虜對着哭牆,哭聲震動全府,人心浮動,雖斬殺也無濟於事,到了夜裡,就有城中豪族開門獻城,長定府亡了。”

“柳鎮亡了?”杜恭真喃喃的說着,一片茫然,最後一屁股落在墩子上,似乎一瞬間,就老了十歲。

第10章 運數(上)第229章 內閣(下)第206章 二王(上)第261章 徐州平(下)第171章 壓制(上)第286章 使節(下)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上)第109章 預備(下)第90章 賞賜(上)第4章 出擊(上)第289章 對應(上)第22章 龍擡頭(上)第104章 論鎖(上)第253章 請從容就戮(下)第157章 國士(上)第229章 內閣(下)第140章 碰撞(下)第82章 憤憂(下)第233章 誅滅(上)第163章 洗城(上)第232章 關稅(上)第166章 影響(下)第276章 登基(上)第12章 能吏(上)第133章 兩郡(上)第86章 火德初凝(上)第306章 虎牢陷(上)第4章 出擊(下)第305章 洛陽陷(上)第70章 汝敢反乎(上)第301章 說降(上)第285章 預兆(上)第150章 喻令(下)第29章 有女好求(下)第173章 絕境(下)第97章 合圍(下)第103章 蜀龍(下)第264章 尋思(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116章 水師(上)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273章 甦醒(上)第22章 龍擡頭(下)第323章 釐清天下祭祀(下)第237章 壓迫(下)第21章 入門(下)第208章 交旨(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225章 新年(上)第171章 壓制(下)第158章 出使(上)第134章 機會(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上)第313章 黑龍崩(下)第159章 楚侯(下)第243章 破關(上)第251章 大戰(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35章 轟動(下)第109章 預備(下)第116章 水師(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上)第106章 繼位(下)第257章 月思(上)第143章 蜀龍一統(上)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上)第51章 仙方(上)第81章 大變(上)第138章 對比(下)第236章 領軍(上)第188章 登基第223章 平定(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87章 一人活(下)第108章 獻城(下)第139章 選擇(上)第252章 內亂(上)第6章 封賞(下)第169章 國運(下)第167章 降表(上)第92章 產子(二)第166章 影響(下)第234章 收賞(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210章 思量(上)第259章 痛哭(下)第322章 回都(上)第204章 蠱神廟(上)第183章 勸進(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260章 誰家天意(下)第87章 一人活(下)第232章 關稅(上)第7章 鞭打(上)第103章 蜀龍(上)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33章 就義(下)第253章 請從容就戮(下)第96章 決意(上)
第10章 運數(上)第229章 內閣(下)第206章 二王(上)第261章 徐州平(下)第171章 壓制(上)第286章 使節(下)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上)第109章 預備(下)第90章 賞賜(上)第4章 出擊(上)第289章 對應(上)第22章 龍擡頭(上)第104章 論鎖(上)第253章 請從容就戮(下)第157章 國士(上)第229章 內閣(下)第140章 碰撞(下)第82章 憤憂(下)第233章 誅滅(上)第163章 洗城(上)第232章 關稅(上)第166章 影響(下)第276章 登基(上)第12章 能吏(上)第133章 兩郡(上)第86章 火德初凝(上)第306章 虎牢陷(上)第4章 出擊(下)第305章 洛陽陷(上)第70章 汝敢反乎(上)第301章 說降(上)第285章 預兆(上)第150章 喻令(下)第29章 有女好求(下)第173章 絕境(下)第97章 合圍(下)第103章 蜀龍(下)第264章 尋思(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116章 水師(上)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273章 甦醒(上)第22章 龍擡頭(下)第323章 釐清天下祭祀(下)第237章 壓迫(下)第21章 入門(下)第208章 交旨(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225章 新年(上)第171章 壓制(下)第158章 出使(上)第134章 機會(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上)第313章 黑龍崩(下)第159章 楚侯(下)第243章 破關(上)第251章 大戰(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35章 轟動(下)第109章 預備(下)第116章 水師(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上)第106章 繼位(下)第257章 月思(上)第143章 蜀龍一統(上)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上)第51章 仙方(上)第81章 大變(上)第138章 對比(下)第236章 領軍(上)第188章 登基第223章 平定(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87章 一人活(下)第108章 獻城(下)第139章 選擇(上)第252章 內亂(上)第6章 封賞(下)第169章 國運(下)第167章 降表(上)第92章 產子(二)第166章 影響(下)第234章 收賞(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210章 思量(上)第259章 痛哭(下)第322章 回都(上)第204章 蠱神廟(上)第183章 勸進(下)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上)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260章 誰家天意(下)第87章 一人活(下)第232章 關稅(上)第7章 鞭打(上)第103章 蜀龍(上)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33章 就義(下)第253章 請從容就戮(下)第96章 決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