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火器(上)

垂正十六年六月王弘毅在收編了南郡和章陵郡,又建三萬編制。

在荊州的軍隊編制,空前達到了十五萬之巨,當然,這僅僅是體制,要完全訓練成熟,至少還需三個月。

話說,到了王弘毅現在的位置上,說是鉅細過萬也不爲過,說高屋建瓴更沒有錯,王弘毅規定第一時間規定文體形態。

明朝《禮部志稿》載,朱元璋屢次下詔禁繁文減案牘,主張“文貴平實,勿以虛辭爲美”。

洪武九年十二月,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了一份陳時務書,長一萬七千字,共說五件事。朱元璋叫中書郎王敏讀給他聽。讀至六千三百字,尚未進入正題。

朱元璋大怒,令人將茹太素廷杖,隨即下令:“虛詞失實、巧文亂真,朕甚厭之。自今有以繁文出入朝廷者,罪之!”

王弘毅同樣令:“以後奏事文折,文貴平實,勿以虛辭爲美,正文說完,再以數句說其精煉。”

“彙總到孤,再傳於秘文閣,秘文閣批閱,草擬處理意見,由孤閱讀處理。”

日後奏章的三段文,就由此誕生——正文,精煉,票擬。

這樣一來,處理公文的速度,就大大提升,效率也相當提高。

在章陵郡歸降後半個月,就迅速進入了狀態,一切井井有條。

江陵.川口縣.薛園薛園是荊州有名的名園,曲廊環榭,堆翠如屏,屋宇廳臺,碎石小徑,卻是極美,雖現在江陵易主,卻無損繁華。

園中隱隱聽到悠揚音樂,順着音樂而行,路徑豁然開朗。

一座大亭倚坐隨立着數人,茶香透出,數人卻在說着大事。

“南郡和章陵郡已降,蜀國公新設更卒營,又調舊兵打亂訓練……”

“南郡和章陵郡的太守,都賜田千畝,銀牌一枚,蔭子二人以記其功以嘉其忠。”

“水師抵襄陽,才半月,就有魯家、李家、崔家能捐大船,又招募各郡縣水師,彙集一處,短時間內就有水師二萬。”

“吳國本朝廷之地,繁華如火,卻少兵事,雖有二十萬之巨,可戰只怕不超過十萬,荊南初定,能集三萬步兵就了不起,這樣加起來,也不過十五萬。”

“蜀國公現在掌兵已經十五萬,雖兵員不熟,秩序未穩,可同樣,荊南還有一郡未下,而吳國也是,可所謂旗鼓相當。”

“我看三方都要修養,只怕九月正是大戰時節。”

“未必,三方都要修養,但是卻偏重點不同,此戰先是水戰,蜀國公水師最多二萬,並且兵員不熟,而吳王和楚侯聯軍,就有四萬,甚至可能有五萬,因此我預料吳地一平,荊南稍定,就會聯合發動水戰。”

“晤,說的有道理,吳王和楚侯都不會允許蜀國公精練水軍。”

“不過同時,蜀國公稍等修養,必從陸路出兵,攻向南陽和江陵,就看是什麼時間了,一旦發動,水戰也必行。”

“各位都說了意見,對了,有見過蜀國公,看出什麼了?”

這些人大部分是有星冠青袍的修士,也有着幾個穿着常服的人。

“我見過,蜀國公的命相難測,單從面相上說,不過相學上的貴運相,本主着一方藩鎮罷了,但是其氣張如華蓋,色青而純,旃冕垂旒,五色備具,似龍蟠雲騰,雖非天子,也有王氣。”

“此人命數奇異,難以度測,我修爲淺薄,看不清他的根基所在。”

衆人聽了這話,默然無語。

“那楚侯那裡?”過了片刻,終於有人說着。

“蜀國公得襄陽後,如虎添翼,不僅僅蜀地的局勢安穩,荊州的原來潛龍之勢,已是壓不住他了,除了吳王,南方再無人能與蜀國公爭奪荊州了。就算是吳王,鹿死誰手,都難以推斷。”

“就算吳楚聯軍,對抗蜀軍得勝,最大的勝利者,也是吳王,除非吳王和蜀國公同歸於盡,但是這怎麼可能?”一箇中年道人雙眼微眯,緩緩說着:“我看我們對楚侯的支持,就告一段落,反正我們涉足不深,完全來得及抽手。”

聽了一番話,亭子內的衆人,都是眉頭一皺。

雖然插手不深,但是也十數年經營,一朝拋棄,損失不小,這蜀國公的氣運大勢,真的這樣厲害?

雖蜀國公在蜀地已經穩坐主位,可現在天下大亂,梟雄輩出,普天之下,哪一個諸侯不是不斷的吞噬着周邊勢力,蜀國公雖是崛起迅速,但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又有誰能說的清楚?

諸侯的拉鋸之戰,怕是十年內平定不下來。

中年道人見衆人陷入沉思,也不打斷。

偏偏這時,又一隻雀鳥,鳴叫着,從外面飛進來。

“又有消息送來了?”中年道人心下有些不寧察覺到了些,雙眉微微一皺,將手掌伸出來一隻,讓雀鳥在上面棲息下來。

小小雀鳥歪了歪頭,在確認着什麼。

片刻後,隨着“嘰咕”的一聲,落了下來,上面是一封信。

“又是蜀軍的情報?”小亭中數人,不由臉色微變。

這時,中年道人以緩慢實極快的速度,拆開了這封信箋,看清楚這封信箋的內容後,中年道人臉色一變。

“發生何事了?”

“是蜀軍的消息,南郡和章陵郡主動請降後,蜀國公派使者到達了南陽郡。”中年道人忍不住一嘆:“吞併的這樣快,真是……”

中年道人說着,將信箋遞給了對面的一人手中。

“什麼?南陽郡也不穩了?要投降蜀軍?”這人訝然說着:“蜀國公的氣運,已達到這程度了?”

中年道人半眯的眼眸霍的睜開,原本臉上的一絲淡然也消失殆盡,變得凝重非常。

回想到自己門派十幾年來的損失,中年道人長長的嘆了口氣:“南陽郡再失的話,只怕荊北大勢就不可扭轉了,對楚侯的支持,必須速速決斷。”

荊州.漢津縣漢津縣位於漢江西岸,古時這裡設有官渡,素有“小漢口”之稱。

雖說是縣城,卻修築巨堡,成爲官渡。

這裡每天車水馬龍,萬帆競發,人來人往,川流不息,一派繁榮興旺景象。

漢津港中,此刻集結了五萬軍,步卒二萬,騎一千,水師兩萬。

王弘毅視察着水師,左右秘書閣和親衛各司其職,緊緊跟隨。

“報!”一個騎兵飛快而來,到了百步外,飛身下馬,受到檢查後,上前跪拜在地。

“主上,這是少監的情報,請主上過目!”說着,這騎兵雙手高高舉起,手中正是放在一封密信。

“少監的緊急情報?”聽到這個騎兵的話,王弘毅立刻心中一動。

親兵到了騎兵前,小心翼翼的取過來密信,檢查完畢,走到了王弘毅面前,將這封密信遞到了王弘毅的手中。

打開密信,王弘毅飛快看了起來。

不過片刻之間,王弘毅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笑容。

“手銃已經制造出來了?”

手銃細長管狀,口徑1.5釐米,全長35釐米,由於王弘毅的指點,由用火繩直接插入點火孔點火,改爲在點火孔裝填引火藥,再用火繩引燃,可以說,基本上直接進化成了火繩槍。

當然這射程很低,只有二十步,在船上有效,因爲隔着船放槍,在步戰中反而基本無效,因爲敵軍二十步轉眼就到,只有被虐殺的份。

“還有手火彈。”

手火彈,就是陶雷的改造型,一般爲圓形,還有數個凸起的角,這角是落在對方船上,不至於太滑而滾出去。

裡面裝有油火和火藥,體表開有一個小口子放置引信,點燃後落到對方船上,引起小規模爆炸,引發熊熊烈火,可由手拋,更可以用竹杆,還可以用微型拋石機。

“終於達到了明朝朱元璋水戰陳友諒的水平了。”王弘毅不由仰天大笑。

水師現在雖然擴軍到兩萬,但是還是粗建,遠比不上吳楚水師,這點王弘毅相當清楚,唯一的辦法就是使用“利器”。

朱元璋與張士誠爭霸時,就大量使用火器,而且過程非常精彩。

主要有火銃、大小將軍筒、大小鐵炮、大小火槍、火箭、神機箭、火蒺藜以及燃燒性火器“沒奈何”。

火銃是水師基本裝備,不過這時火銃裝填彈藥比較慢,不能連續射擊。

王弘毅的真理三標準產生的結果就是:“制定標準,形成制式裝備,去除花樣,統一生產”

考慮到實際,現在大炮來不及生產,那就只集中火銃和火雷,這手火彈,實際上就是火蒺藜的變種。

這也是現在技術能達到程度。

只是超越的見識,還是起了重大作用,首先就是手銃的“火繩槍”化,大大減少了裝填時間,並且可以推行“三段射”。

其次是火藥和油火混合產生的手火彈,更是對付木製船隻的利器。

有了這些,終於放心下來,王弘毅令着:“令趕到襄陽的少監工匠,立刻統一製造,不惜代價。”

心中突然想起一事,就是朱元璋大戰前,封死了船門和梯子,使水軍將士無路可逃,只能死戰或者戰死,心中就決定採取這樣的方法。

在這樣的辦法下,水師要不就大勝,要不就是全軍滅亡,可這樣的全軍滅亡,就算失敗,吳楚水師也只有傷亡慘重的結果——這就是水師版的背水一戰。

說實際,就算有火器,王弘毅信心還不是很足。

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229章 內閣(上)第9章 修氣士(下)第209章 海關(上)第132章 雙喜(上)第48章 天意(下)第221章 殺機(下)第327章 應命(下)第178章 意定(下)第287章 決意(上)第248章 召集(上)第42章 迎娶(上)第327章 應命(下)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155章 大戰(六)第43章 青蓮池(上)第257章 月思(上)第97章 合圍(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289章 對應(下)第24章 羽翼漸豐(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130章 厚重(下)第115章 計定(下)第167章 降表(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上)第28章 素兒表妹(下)第96章 決意(上)第136章 出兵(下)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85章 隱門之動(上)第287章 決意(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上)第174章 氣運(上)第115章 緘默(下)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168章 火器(上)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上)第243章 破關(下)第255章 出船(上)第206章 二王(下)第4章 出擊(下)第7章 鞭打(下)第270章 天譴(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265章 法會(二)第78章 就仕(上)第6章 封賞(下)第55章 請旨(上)第241章 赤虎成形(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265章 法會(一)第236章 領軍(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235章 腐化(下)第210章 思量(上)第32章 破局(上)第277章 旨意(上)第81章 大變(上)第144章 宴(上)第314章 火與沉(上)第127章 放糧(下)第324章 貴賤(上)第19章 破寨(上)第251章 大戰(上)第105章 論鎖(下)第324章 貴賤(上)第258章 涼州事變(上)第159章 楚侯(下)第212章 青色(上)第129章 赤蛟(上)第136章 出兵(下)第90章 賞賜(下)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下)第209章 海關(上)第119章 通途(下)第244章 功德無量(上)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171章 壓制(上)第189章 雪景(下)第286章 使節(下)第280章 盧高降(上)第179章 遷移(下)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302章 濟陽平(上)第9章 修氣士(上)第32章 破局(上)第61章 大賢來投(上)第191章 快意(上)第188章 登基第308章 夜襲(三)第114章 無人看見的地下黨(下)第228章 科舉(下)第324章 貴賤(上)第73章 豐收(上)第289章 對應(下)第77章 衝鋒(上)第8章 見親(上)第243章 破關(下)
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229章 內閣(上)第9章 修氣士(下)第209章 海關(上)第132章 雙喜(上)第48章 天意(下)第221章 殺機(下)第327章 應命(下)第178章 意定(下)第287章 決意(上)第248章 召集(上)第42章 迎娶(上)第327章 應命(下)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155章 大戰(六)第43章 青蓮池(上)第257章 月思(上)第97章 合圍(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289章 對應(下)第24章 羽翼漸豐(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130章 厚重(下)第115章 計定(下)第167章 降表(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上)第28章 素兒表妹(下)第96章 決意(上)第136章 出兵(下)第72章 禁咒博士(下)第85章 隱門之動(上)第287章 決意(上)第72章 禁咒博士(上)第174章 氣運(上)第115章 緘默(下)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168章 火器(上)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上)第243章 破關(下)第255章 出船(上)第206章 二王(下)第4章 出擊(下)第7章 鞭打(下)第270章 天譴(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265章 法會(二)第78章 就仕(上)第6章 封賞(下)第55章 請旨(上)第241章 赤虎成形(上)第118章 收房(下)第265章 法會(一)第236章 領軍(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235章 腐化(下)第210章 思量(上)第32章 破局(上)第277章 旨意(上)第81章 大變(上)第144章 宴(上)第314章 火與沉(上)第127章 放糧(下)第324章 貴賤(上)第19章 破寨(上)第251章 大戰(上)第105章 論鎖(下)第324章 貴賤(上)第258章 涼州事變(上)第159章 楚侯(下)第212章 青色(上)第129章 赤蛟(上)第136章 出兵(下)第90章 賞賜(下)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下)第209章 海關(上)第119章 通途(下)第244章 功德無量(上)第152章 兵分二路(上)第171章 壓制(上)第189章 雪景(下)第286章 使節(下)第280章 盧高降(上)第179章 遷移(下)第137章 漢中城(下)第302章 濟陽平(上)第9章 修氣士(上)第32章 破局(上)第61章 大賢來投(上)第191章 快意(上)第188章 登基第308章 夜襲(三)第114章 無人看見的地下黨(下)第228章 科舉(下)第324章 貴賤(上)第73章 豐收(上)第289章 對應(下)第77章 衝鋒(上)第8章 見親(上)第243章 破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