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來使(上)

洛陽帝宮,大殿

殿中四面圍着屏風,金磚光可鑑影,殿宇深邃,內閣大臣有着座位,別的官員都肅立在御座前。

王弘毅默默看着攤在案几上地圖。

整個天下,除草原和幽州,都歸於自己手中。

草原面積極大,並非富庶之地,在數十年前,只能勉強溫飽,遊族只能在邊境時不時的劫掠,十分困苦,直至那位號稱汗國之主的男人橫空出世,在他所率領的騎兵殺伐之下,遊牧部落漸漸合攏,草原漸漸安穩下來。

這讓草原上的部落,擴展到了能入侵中原程度。

其實從草原的角度,大汗也是有功於草原,凝聚出黑龍,可眼下這條黑龍,元氣已經大大折損。

在中原損失巨大,前後超過五萬人,在內部更由於各種各樣原因,產生了內戰,又有五萬男丁折損。

這對汗國來說,就是一場浩劫,就算這浩劫結柬,留下的結果也很讓人絕望。

對大成朝來說,甚至要希望這內戰持續到更長時間,當然這不可能,那目前要做的,就是扶植巴魯,和汗國對抗。

人選上幷州的樊流海,還是讓王弘毅很放,心。

樊流海深沉剛毅,沉着應變,經過多年曆練,是第一流大將,掌握了七萬大軍,不少是多次上過戰場的老兵,雖目前補充了一些新兵,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也不會差着,總體實力甚是可觀。

有着他,就算是大汗親率前來,也未必能討得好。

巴魯喘過氣後,是不是反戈對付大成朝,王弘毅考慮過這個問題,但這可能性很低,而且眼下這些都不是主要先將汗國分崩離析、摧毀,纔是王弘毅的首要目標。

至於巴魯,論謀略和魄力巴魯趕不上大汗,當然最主要是實力和大勢,到了日後,即便此人有了反心也無濟於事。

“皇上親率十萬大軍坐鎮洛陽,幷州又有定國大將軍座鎮,擁兵七萬輔以火器,以胡人現在情況,莫非還敢向我朝挑釁?”見皇上沉思,鄭平原低語的說着。

“大都督您有所不知,胡人雖勢微只佔着幽咐一地,但他們自恃有着草原,我朝大軍不能深入其境,有恃無恐,哪怕落敗,也不肯就此罷休,還有着捲土重來之心。”見皇上沒有說話,張攸之低聲說着:“收復幽州不是很難,但只怕以後還要和前朝一樣派遣數十萬邊軍駐紮以防入侵。”

不止鄭平原聽了皺眉,連沒有開口的幾個大將大臣,都皺了眉。

因他們明白,張攸之說的並不假。

從古至今多少朝多少代,草原一直就沒有消停過,朝廷數十次派兵來剿,到最後都是不了了之原因還是草原萬里,大軍到了這裡一旦深入草原,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和困難。

到最後被熟悉地形又生活在這裡的草原人擊敗,不得不狼狽撤回去。

這樣一處在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的人,眼裡只能放牧的窮鄉僻壤,實在是不值得用着大把士兵和財政平定,可草原上又是歷代大禍端,這又是事實。

想到這些時,衆人將目光投向了張攸之。

張攸之是每逢皇上親征都要隨軍的內閣大臣,這樣的事,想必知道些內情,皇上準備怎麼樣處理呢?

張攸之目光一閃,卻沒有再說,事實上對於胡人的政策,是遠征,還是以胡制胡,又或是直接放棄草原,也是在不斷的琢磨着。

以前讀書,大多是內治文事,對邊疆所說不多,有提到都是寥寥一兩句直接帶過了,再深究些,也不過是一句蠻夷之地,讀書人都會抱有一定的輕視。

但是當上了官,大官,官府和朝廷資料中,一份份關於草原和邊疆的文書積累起來宛然小山。

六個朝代,幾十個皇帝,上千年,無數明君賢臣勇武將士,都在企圖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都證明只能一時緩解,無法根治。

張攸之暗暗嘆一口氣,以八旗制來約束胡人,不知道這方圌法執行下去,會不會有什麼批漏。

胡人所帶來的戰亂,實在是令人駭然,再讓得以喘息,以後怕是對大成朝不利。

王弘毅擡起頭時,看到的是這些官員將領沉思着模樣。

“張卿,你說的確有道理,的確,胡人雖敗給了我朝大軍,但回到草原,就同龍歸大海,倚仗着草原可進可退,自是不會向我朝輕易低頭!”王弘毅輕輕敲了敲桌面,看向張攸之,說着:“而且胡汗也是一方豪傑,性情剛毅,只怕更不會認輸。”

心中更是暗暗,何止一方豪傑?在前世,這是汗國的開國太祖,一條貨真價實的黑龍!

張攸之起身深深一躬,說:“皇上,臣還是覺得,胡人斷不可信。”

“張卿之所想,朕都知曉,只是草原之大,其族真能斬盡麼?”

汗國屠圌殺異己時,尚有着不少部落逃遁,成朝想屠圌殺,這些部落只會遠遠遷移。

並且從可能性上說,這是不可能,草原數千裡,不止有着騎兵,更有着普通牧民,真是將他們全部斬殺,那要殺多少人?

而且成朝大軍深入草原,不提會遇到多少麻煩和困難,就是真將草原控制住了,又要耗費着多少精力?

草原地域遼闊,又無法轉化成農田,對漢人來說,除非進化到機械時代,不然直接征服這塊地,難如登天。

最可怕的是,就算和漢武帝一樣,拼上國運,消耗龍氣,掃蕩草原成功,但遠遠北方又有新的遊牧民族進入,上百年後又是禍端。

“殺不盡,養不熟,只能先試養八旗制了!”王弘毅心裡有底,卻嘆着說着:“眼下還要整軍備戰,以備不測!”

在場的衆人起身應諾,行禮。

幷州夫將軍府

“胡汗特使來了?”樊流海聽着沉吟不語,衆將雲集跟隨,襯托着大將軍的威儀,吳興宗跟隨在後,突有點氣餒,自己是三品大將,但無論是資歷還是威望都遠不如大將軍,只有垂手聽令。

吳興宗透了一口氣,倔強擡起頭,跟隨着。

“巴魯的情況怎麼樣?”

“以山間八旗爲制,每三百人爲一牛錄,每五個牛錄爲一甲喇,五個甲喇一旗,這有七千人,目前已經按照新制整編結柬,看樣子恢復些元氣了!”一將回答的說着。

“婦女小孩都安排了住所,是在城南區,周圍都有精兵,控制起來沒有問題。”也許說這話有些隱秘,這將略一頓放低了聲音。

樊流海心氣已平,說着:“既都準備好了,那還就命令巴魯候戰,並且我們接見這個使者吧!”

說着,就上了去,進了廳堂。

“你家大汗希望本將軍交出巴魯?”十分鐘後,樊流海端坐在廳堂正中,面無表情地望着站在中間的使者。

在樊流海的兩側,分別站着部將。

吳興宗坐在左位,看着這個使者說話,心裡暗暗冷笑。

不光是吳興宗,部將都不以爲然,現在還是當初?大成朝鼎立已成,集兵百萬,還敢威脅成國?

使者卻看不到衆人表情一樣,繼續說着:“巴魯是汗國叛逆,對汗國造成很大損失,是我汗國罪人!成國大將軍包庇他,就是與我汗國爲敵。”

“大汗來時說的明白,要是大將軍肯交出巴魯,並且賠償財幣,那成國和汗國還能兩國交好,要是不然,我大汗率軍二十萬鐵騎,必親來索要!”

樊流海聞聽,怒極而笑。

是,前朝,甚至前前朝,都有着打勝了還交割歲幣給胡人的事,但是這在大成朝根本不可能!

跟隨了快十年,樊流海對皇帝的脾氣知道的很清楚。

這使者又說着:“我奉大汗命令,前來交涉,你我之前雖有戰事,但現在戰事已息,要能交好,對大家來說都應是一件好事。”

“我國雖在前面戰事中,由於叛亂而有些損失,但有着草原,有着數十萬鐵騎,誰能輕視?”說到這裡,這使者凜然掃視,冷笑一聲。

“貴國初立,想必有許多事要處理,這時需要休養生息,難道不是麼?爲了一個巴魯,再次挑起戰爭,置百姓於不顧,一旦兵敗,到時中原地大物博人才更多,再出幾個趁勢而起的英雄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我是粗人,雖懂漢話,不會說着冠冕堂皇,只會講着道理,大將軍能聽進去,就是雙方之福了。”

說着,向上一拱手,不再說話,只等着樊流海的回覆了。

不得不說,這位說着漢話還有着發硬的使者,一番話說下來還是頗有些煽動性和道路,這明顯是有漢人教導,不然不會這樣說。

如果在上面坐着的人不是樊流海,也沒有接到皇上的旨意,說不定被這一番話說的有些心動了。

不過深知底細,又知道皇帝意思的樊流海,自不會輕易所動。

不過汗國大軍十萬人,連續抵達城下,要求交出巴魯,直接拒絕就可能大軍攻城,這就有可能有着擅開國戰的罪名,不如先拖延時間,派兵去向着朝廷送信。

這樣的大事,必須由皇上親自來決定,不得不說,樊流海雖武將,在這時非常清醒,上陣殺敵不怕,這事還必須朝廷決定。

這樣想着,樊流海淡淡的說:“使者的話,本將聽明白了,不過此事非同小可,本將不可能立馬回覆你們,你且先回去,告訴你們大汗,容本將想幾天再做回覆。”

“那我回去稟報我家大汗。”得到這樣的結果,來使已經有些滿意,不再逗留,立刻返回城外,向着大汗回報此事。

“大將軍,真要答應他們的要求不成?”見到這一幕的部將,有些明白樊流海之意,可也有脾氣直忍不住,立刻跳起來問着。()

第12章 能吏(上)第77章 衝鋒(下)第305章 洛陽陷(下)第113章 定心(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232章 關稅(下)第138章 對比(上)第115章 計定(下)第36章 移縣(上)第334章 隕落(下)第195章 餘烈(上)第38章 叮囑(下)第331章 逃亡(上)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上)第266章 法會(四)第73章 豐收(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198章 信使(下)第185章 消息(下)第41章 終定(下)第286章 使節(上)第182章 王氣消長(上)第273章 甦醒(上)第2章 望氣(下)第153章 大戰(二)第293章 誰是豪傑(下)第277章 旨意(上)第118章 收房(上)第56章 疑心(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21章 入門(下)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129章 赤蛟(上)第335章 分割(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239章 將星(上)第298章 天兆(上)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下)第149章 桑姑(上)第259章 痛哭(上)第27章 抽薪之計(下)第257章 月思(下)第210章 思量(上)第330章 插入幽州(上)第26章 突破(下)第250章 器量(上)第140章 碰撞(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330章 插入幽州(下)第58章 引戮(上)第302章 濟陽平(上)第307章 夜襲(一)第140章 碰撞(下)第284章 冥土詔(上)第144章 宴(上)第114章 水賊(上)第206章 二王(上)第224章 稱賀(上)第100章 此世虎牢(上)第101章 出降(上)第111章 流民謝恩(下)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33章 就義(上)第234章 收賞(下)第34章 破陣(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下)第25章 素兒(上)第172章 首戰(下)第105章 論鎖(下)第199章 荊州平(下)第86章 火德初凝(上)第139章 選擇(上)第112章 胡無人(上)第82章 憤憂(上)第81章 大變(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下)第284章 冥土詔(下)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下)第175章 新生(下)第18章 大怒(上)第265章 法會(二)第335章 分割(上)第266章 法會(四)第271章 封鎖和怒火(上)第334章 隕落(上)第328章 出發(上)第56章 疑心(下)第176章 天譴(上)第159章 楚侯(上)第256章 幷州事變(上)第129章 赤蛟(上)第42章 迎娶(下)第92章 產子(二)第192章 急報(下)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261章 徐州平(上)第239章 將星(下)第327章 應命(上)第119章 側室(上)
第12章 能吏(上)第77章 衝鋒(下)第305章 洛陽陷(下)第113章 定心(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232章 關稅(下)第138章 對比(上)第115章 計定(下)第36章 移縣(上)第334章 隕落(下)第195章 餘烈(上)第38章 叮囑(下)第331章 逃亡(上)第63章 夜奔百里追大將(上)第266章 法會(四)第73章 豐收(上)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上)第198章 信使(下)第185章 消息(下)第41章 終定(下)第286章 使節(上)第182章 王氣消長(上)第273章 甦醒(上)第2章 望氣(下)第153章 大戰(二)第293章 誰是豪傑(下)第277章 旨意(上)第118章 收房(上)第56章 疑心(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21章 入門(下)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129章 赤蛟(上)第335章 分割(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239章 將星(上)第298章 天兆(上)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下)第149章 桑姑(上)第259章 痛哭(上)第27章 抽薪之計(下)第257章 月思(下)第210章 思量(上)第330章 插入幽州(上)第26章 突破(下)第250章 器量(上)第140章 碰撞(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330章 插入幽州(下)第58章 引戮(上)第302章 濟陽平(上)第307章 夜襲(一)第140章 碰撞(下)第284章 冥土詔(上)第144章 宴(上)第114章 水賊(上)第206章 二王(上)第224章 稱賀(上)第100章 此世虎牢(上)第101章 出降(上)第111章 流民謝恩(下)第242章 黑龍出野(下)第33章 就義(上)第234章 收賞(下)第34章 破陣(下)第152章 兵分二路(下)第25章 素兒(上)第172章 首戰(下)第105章 論鎖(下)第199章 荊州平(下)第86章 火德初凝(上)第139章 選擇(上)第112章 胡無人(上)第82章 憤憂(上)第81章 大變(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下)第284章 冥土詔(下)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下)第175章 新生(下)第18章 大怒(上)第265章 法會(二)第335章 分割(上)第266章 法會(四)第271章 封鎖和怒火(上)第334章 隕落(上)第328章 出發(上)第56章 疑心(下)第176章 天譴(上)第159章 楚侯(上)第256章 幷州事變(上)第129章 赤蛟(上)第42章 迎娶(下)第92章 產子(二)第192章 急報(下)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261章 徐州平(上)第239章 將星(下)第327章 應命(上)第119章 側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