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叮囑(下)

王守田入府,迎到了節度使府,這消息當然傳播出去。

而此時,開明縣的縣衙中,也接到了大帥的調令。

李存義接到消息,並沒有什麼舉動,照樣日常處理公文,並且按制準備遷移。

此時長夏流火,就算是黃昏時分,也很是炎熱。

縣**正中,卻有一株大大的碧槐,枝繁葉茂,枝葉大傘冠蓋一樣伸展開來,使院中滿地濃蔭,映得人眉目皆綠,甚是清涼。

此時,李存義摸着碧槐,不由嘆息,就在這時,數人腳步從容而入,爲首的,卻是李承業,後面跟着一人,是個中年人。

這中年人大概四十五歲左右,剪裁得十分得體的青衫,臉上有着細密的皺紋,只是眉下一雙眸子炯炯有神,舉手投足帶着一種瀟灑的氣度。

到了院子,看見着父親摸着碧槐,李承業就“啪”的一聲跪下:“兒子惹了禍端,請父親大人治罪。”

當年李存義當到縣令時,這碧槐已經枯萎,不想當了之後,這碧槐死而復活,長的蔥鬱茂盛,類似華蓋,這就被視爲吉兆。

現在父親摸此碧槐,含義當然就知道了。

“起來,這不關你的事。”李存義笑了:“區區田紀之事,哪引得大帥動怒?只是借題發揮而已!”

李存義當然不知道前世的事,不知道前世自己還是安居開明縣,掌握李家根基。

這時卻說着:“大帥要傳嗣,自然要爲嗣子未雨綢繆,我李家在開明縣已經十數年,當的時間太長了,就算沒有田紀之事,也會移縣,你不必內疚。”

這話說的有道理,氣氛頓時緩和下來。

“而且,你不將田紀小兒送出,這我很欣賞,若是你這樣幹了,以後我李家誰敢投奔?你知道大節,不以小利而造大錯,父親很欣慰,你起來吧!”

李承業暗透一口氣,伏身一拜,起來了。

見氣氛鬆了,李存義卻改容說着:“說正經事,施先生,業兒,你們都找張凳子坐坐,我們合計合計!”

施先生是名字是施維行,跟了李存義二十年,是李存義真正信任的謀士,這時一笑,說着:“主公,這二十年,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不還是過去了?我們商量一下,總有辦法。”

待幾個人坐好,李存義才笑的說:“就是這樣,今天叫你們議議,業兒是我的兒子,施先生呢,是我半師半友,相知二十年,平時多借重智謀……”

說到這裡,李存義有些感慨,頓了一頓,又問着:“大帥的留後,已經表了?”

“表了,已經派使者去了朝廷。”施維行拿着一個扇子,拍了幾下,說着。

節度使多於臨死時遺表請以子弟爲留後,也有節度使死後,軍中擁立他的子弟或大將爲留後,這留後的意思就是繼承人。

朝廷有時予以承認,隨後即正授節度使,有時不予承認,另授節度使,而這往往導致戰爭。

從這事上,看出大帥決心已定了。

“施先生,你覺得朝廷會批准留後嗎?”李存義問着。

“很難說,朝廷已經衰微,大權漸漸由魏越來掌握,魏越此人有龍虎之姿,最近加快的篡奪朝廷大權,現在已經當到了揚州牧、徵北將軍、大司馬,批與不批,由此人來決定,說不準啊!”

魏越,少年時家貧,父被鄉人所殺,魏越十八歲手刃父仇,被當時縣令劉溫所奇,特別赦免,並且步入仕途。

以後參與四次大戰役,都取得了戰功,累年提拔,掌握兵權。

據說此人有龍虎之姿,有奇骨,眼有紫眸。

李存義聽了,良久又嘆息一聲:“魏越有此才,有此遇,卻只私之小利,遂使朝廷漸漸而沉……”

“主公,這事我們插不了手,不過現在這事已經成了定局,我們只要考慮如何應對,這時大帥還在,我認爲任何事都可妄動,免的有傾覆之禍。”

李存義靜靜聽着,一聲不吱,目光幽幽思考着。

“我們現在,關鍵是表明態度,擁護嗣子登上大位,並且遷去太素縣。”

“太素縣畢竟還是大縣,有四千戶,就算聽說嗣子遷移了千戶,也有三千戶,並不少了,而且,地處前線,主公你有軍政大權,可便宜行事。”

“主公數代,已經積蓄了人望和吏員,只是不得軍權而已,這事短時有損,長期來說,卻掌了兵權。”

“大帥一去的話,就算嗣子表現不錯,要掌控也需要一段時間,我們可趁此紮根基,練精兵,甚至建大功。”

施維行閱事既多,深沉練達,這時說的明白,讓李承業點頭稱是。

李存義臉上卻沒有多少喜色,說着:“紮根基,練精兵,說的容易,只是很難,我想明白了,大帥真是果毅啊!”

“太素縣一失,柳朝義初上位,必不能允許,我們上任,就會遇到柳鎮全力反撲,就算有城牆之護,也是岌岌可危啊!”

“主公,自古要成事,哪有不冒險之理,就如魚跳龍門,跳上者騰龍,跳不上者摔的粉碎,這不是常理嗎?”施維行這時格格一笑,說着,從牙齒縫裡透出寒氣:“少主的官位還太小,一營才百人,但是若是有一衛,就可圖之了,這嗣子來路不明,與我們也無深交,只怕未來有禍端,但是此時大帥還活着,再怎麼樣英明果決,也總有二十年君臣情分在內。”

“我們一要表忠心,二要建功——讓少主建功!”

“讓業兒建功……”李存義微微一怔,呆了半晌,已經明白了,問着:“這步,是不是走的太急了?”

以李家的潛力,要是讓李承業建功,並不難,關鍵就是反應。

施維行這時,起身一提袍角“撲通”一聲跪下,說着:“主公,除非您放棄三代大志,不然的話,現在有進無退。”

“大帥已經在未雨綢繆,移縣合併,現在鎮內一半已經掌握在手,也移交給嗣子,這嗣子若是普通人還罷了,可觀其舉策,其纔不在大帥之下,又和我們李家沒有任何情分,這以後佔了君臣名分,或削或遷,或貶或提,就可玩弄李家在鼓掌之上,只有日削月損的份了。”

“等削無可削,也許就可一紙賜死。”

“現在這步,一退就萬劫不復,就算存活,也只是一小臣了,若是要進,就只有乘大帥還活的時候,爲少主建功,以觀大帥反應!”

“大帥若是不封賞呢?”李存義踱着步子問着。

“我們李家平時還不算桀驁,大帥和主公又有二十年情分,正常情況下,少主建功,總能升賞一衛——縣裡有三衛,相互權衡,大帥不會不許。”

“若是不封賞,就說明殺機已重,我們李家只怕要立刻以最壞的打算來應變。”

“業兒,你聽見了?你是我的嫡長子,這情況也不隱瞞你,你說現在怎麼辦?是進還是退?”李存義目光幽深,擺了擺手,看着兒子問着。

“……”李承業不想在這時,出了這個難題,額頭密密沁出汗來,片刻之後,咬着牙,說着:“請父親大人助我!”

“好,果是我李家的兒子,既然決心已下,就不要瞻前顧後。”李存義目光灼灼看着兒子,又看向施維行:“施先生,你給我寫文,上文支持嗣子登位。”

“安排家中力量,調查柳鎮的情況,來一次大勝,賺取戰功,觀看大帥反應。”

“將金銀和盔甲調出,船隊也要準備,一旦有不測之禍,我們李家立刻拔族而起,離開此地。”

“天下大着呢,我們有私兵有財貨有人手有氣運,地下祖宗也會庇佑,難道真找不到起家之地?”

李承業見李存義如此決心,爲了他作到這地步,不由淚流滿面,深深伏地,啞着嗓子說着:“父親大人放心,孩兒必不辜負父親的苦心!”

就在這時,外面有敲門聲,有人傳稟說着:“大人,有消息!”

三人都是一驚,各自回座,李承業連忙擦了眼淚,作出從容之態,李存義喊着:“進來!”

一人進來,行禮:“大人,府裡傳來消息,王謝氏聽聞要舉行嗣子典禮,以承家祭,非常高興,不想夫人高興過度,中了風了,現在昏迷不醒之中!”

這情報一出,三人都不由臉色大變。

李存義坐在墩子上,一動不動,低着頭,看不清是什麼神情。

許久,李存義方伸欠了一下,嗓音有點喑啞,嘿嘿一笑:“大帥真是好手段,好手段,相識二十年,今日才見識了真顏色。”

說着,起步度着,口中吟着。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溼,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這含義真是十分值得玩味,世態炎涼,殺機四伏都在其中。

李承業聽着父親歌吟,仔細玩味着,一時間竟然癡了。

他自出生後,就天賦聰明,學經學史一日千里,又有不少人投奔而來,因此的確有着心滿之心,可是現在這些時日的觀摩,特別是今日的交談,使他頓有着怵目驚心的感覺,眼界大開。

天下豈無英雄?草莽多是龍蛇?

這成龍之路,佈滿荊棘。

第274章 晉見(上)第126章 歸順(上)第228章 科舉(下)第156章 撤軍(下)第188章 登基第267章 法會(六)第286章 使節(下)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187章 王業(下)第15章 賴同玉(上)第205章 封賞(上)第221章 殺機(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下)第113章 內應(上)第110章 建國稱侯(下)第228章 科舉(下)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155章 大戰(六)第184章 禪讓(下)第214章 無人看見的地下黨(上)第68章 滅亡(下)第50章 造鼎(下)第91章 神道(下)第66章 選擇(上)第271章 封鎖和怒火(下)第273章 甦醒(下)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下)第236章 領軍(下)第134章 機會(上)第232章 關稅(上)第59章 引戮(下)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8章 見親(下)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下)第161章 巨石(下)第256章 幷州事變(上)第263章 尋思(上)第85章 隱門之動(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253章 請從容就戮(下)第225章 新年(下)第106章 繼位(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52章 金子(下)第285章 預兆(上)第17章 藉口(下)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34章 破陣(下)第19章 破寨(上)第57章 來使(上)第79章 改變(下)第302章 濟陽平(上)第102章 聽聞(下)第300章 動作(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115章 緘默(下)第195章 餘烈(上)第316章 青州降(下)第254章 梵門禮敬(下)第15章 賴同玉(下)第2章 望氣(下)第114章 水賊(上)第31章 嗣子(下)第247章 流民(下)第108章 獻城(下)第89章 落定(上)第45章 吾家潛龍(上)第171章 壓制(下)第11章 練兵(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下)第69章 隕落(下)第153章 大戰(二)第202章 入衙(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下)第119章 側室(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4章 出擊(上)第123章 破關(上)第58章 引戮(上)第227章 科舉(上)第309章 挽回(下)第223章 平定(上)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上)第233章 誅滅(下)序章第179章 遷移(上)第6章 封賞(下)第136章 出兵(上)第159章 楚侯(下)第162章 從軍(下)第4章 出擊(下)第237章 壓迫(上)第11章 練兵(上)第233章 誅滅(下)第276章 登基(下)第115章 計定(上)第255章 出船(上)
第274章 晉見(上)第126章 歸順(上)第228章 科舉(下)第156章 撤軍(下)第188章 登基第267章 法會(六)第286章 使節(下)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187章 王業(下)第15章 賴同玉(上)第205章 封賞(上)第221章 殺機(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下)第113章 內應(上)第110章 建國稱侯(下)第228章 科舉(下)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155章 大戰(六)第184章 禪讓(下)第214章 無人看見的地下黨(上)第68章 滅亡(下)第50章 造鼎(下)第91章 神道(下)第66章 選擇(上)第271章 封鎖和怒火(下)第273章 甦醒(下)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下)第236章 領軍(下)第134章 機會(上)第232章 關稅(上)第59章 引戮(下)第200章 帶路黨(上)第8章 見親(下)第84章 時來天地都同力(下)第161章 巨石(下)第256章 幷州事變(上)第263章 尋思(上)第85章 隱門之動(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253章 請從容就戮(下)第225章 新年(下)第106章 繼位(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52章 金子(下)第285章 預兆(上)第17章 藉口(下)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34章 破陣(下)第19章 破寨(上)第57章 來使(上)第79章 改變(下)第302章 濟陽平(上)第102章 聽聞(下)第300章 動作(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115章 緘默(下)第195章 餘烈(上)第316章 青州降(下)第254章 梵門禮敬(下)第15章 賴同玉(下)第2章 望氣(下)第114章 水賊(上)第31章 嗣子(下)第247章 流民(下)第108章 獻城(下)第89章 落定(上)第45章 吾家潛龍(上)第171章 壓制(下)第11章 練兵(下)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下)第69章 隕落(下)第153章 大戰(二)第202章 入衙(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下)第119章 側室(上)第183章 勸進(上)第4章 出擊(上)第123章 破關(上)第58章 引戮(上)第227章 科舉(上)第309章 挽回(下)第223章 平定(上)第226章 平山印新主(上)第233章 誅滅(下)序章第179章 遷移(上)第6章 封賞(下)第136章 出兵(上)第159章 楚侯(下)第162章 從軍(下)第4章 出擊(下)第237章 壓迫(上)第11章 練兵(上)第233章 誅滅(下)第276章 登基(下)第115章 計定(上)第255章 出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