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流民謝恩(下)

雪片在半空中,落得又急又快。

虞昭年紀大了,趕到了秘文閣,身上已經落了一身雪。

一個太監連忙行禮,拂去了雪,虞昭脫掉大氅交給王信,聽王弘毅的聲音:“虞昭?進來吧”

“是”虞昭答應了一聲,一步跨進去,就覺得全身一暖,略定了定神,就伏地叩頭行禮:“臣拜見蜀侯”

說罷,擡起頭來,只見王弘毅坐在桌几後面,桌上堆得都是奏摺,周圍李剛、王彥、胡策、李顯、丁虎臣、張攸之、虞良博,甚至張玉溫都在。

“起來,先坐下再論事”王弘毅看了看對面窗口院中雪花,出了一陣神,轉過臉,對着丁虎臣說着:“你先說說兵部的情況。”

“是,主公,按照吩咐,總共有二萬降兵,全部都分配到各更卒營,現在六郡都建了更卒營,臣親自去看了,訓練的很刻苦,不合格的都淘汰下去,現在二萬兵中,有兵一萬二千算是合格,其它都分配到縣裡當衙役或者廂兵。”

丁虎臣說着:“按照主公的吩咐,殺過人的士兵,不能隨意解甲歸田,總有個差事。”

說到這裡,虞昭心有慼慼焉,這類殺過人,職業的牙兵,除了打仗什麼也不會,若是放任歸到地方,必是禍端。

丁虎臣又稟着:“按制,現在兵員是五萬二千,這次更卒營集訓補充完畢,全軍是四萬二千,還差一萬補滿。”

王弘毅點了點頭,說着:“先把這些補入軍隊,還有一萬慢慢來……開墾也需要人手啊”

想了想,又問着:“現在開墾情況怎麼樣?”

王彥雖然是叔父,還欠身說着:“主公,這三個月,只是粗步統計了新得三郡的戶籍和土地,明年春來又要主持分田和開墾,預計全部工作,還需要在秋收時全部完成——主公,東益州可養民二百萬,現在人口荒蕪,才七十萬,有的是地。”

“虞昭,你們禮司,情況怎麼樣?”

“主公,我先建了鑄印局和官衣局,這是鑄造內外官員印信和官服,現在已經基本完成,對於各官的調整和設制,在摸索着情況,一旦完成,臣將請示主公喻令,加以確定,還有,各地推舉和入仕人選,總計一百六十人,主公若是許可,就讓他們入仕,轉到吏司管轄。”

“工司呢?”王弘毅又問着。

李顯起身行禮說着:“紙甲司改成紙甲局,人數已經擴大到三百人,這每年紙甲都可出一萬五,已足軍需。”

“臣請兩事,一就是度量衡,一就是鑄錢,臣已經帶來了母錢,您請觀看。”說着,李顯就拿出一錢來。

拿了這錢,只見這錢黃燦燦明閃閃,當下笑了:“就用這個。”

“主公,可是這錢是銅六鉛四,出的錢金黃,民間自然接受,可以這個出品,只怕朝廷鑄錢賺的不多,民間也會收集這錢熔化了再鑄銅器,只怕以後銅礦銅產不敷使用。”李顯很認真的說着:“以臣愚見,制錢還用遺法,銅五鉛五,成色也不算差,民間來往都方便。”

這是大政,李顯熟知內情,說的很明白。

王弘毅想了想,說着:“銅五鉛五,成色也不算差,卻也顯不出成績,蜀中銅多,用銅六鉛四也不礙事,卻能迅速流通,再說,這和氣數相連,凡盛世太平國運隆昌,制錢的成色就好,分量就重。到了民生凋蔽烽煙四起時候,錢就輕薄,不能單看耗費。”

“蜀中安定,是要多方面,錢就是很大一方面,錢厚實,百姓就安定,外地也很願意和我們交易,這影響的方方面面就大了,我們不能因小失大。”

蜀中多金銀銅,記得地球上,清朝王弘毅朝,還是四川鑄錢爲國之重部。

而且,銅錢的問題,困擾着衆朝上千年,實際上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貿易順差。

當大量白銀和黃金流入中土,就可制專門銀元和金元來流通,特別是銀元,這使銅錢的需要大幅度降低。

一個銀元價值一兩,相當於一千錢,事實上一旦進入太平盛世,一個銀元已經可以充當貨幣,並不算太大。

王弘毅心中自然有主張,這些日子他已經摸清楚了這個世界的時代脈絡,這時大概處於地球上宋明之間。

許多穿越者一開始就搞什麼海貿,卻不想想有二大難題。

第一就是航海技術,第二就是想貿易,必須是有着貿易國——三國時和誰去作生意?

現在西秦雖然崩亂,但是西秦大陸列國已經發展出來,因此只要奪下南方,一開發,立刻財源滾滾,宋朝一年有2000萬貫海關收入,現在也不難。

還有一件事,是度量衡,王弘毅卻還是稍微修改了下,原本就是五百克是一斤,卻令十兩一斤,而不是十六兩,又十錢一兩。

現在一丈等於十尺,一尺等於十寸,王弘毅查看了下,大概估計這個時代的一尺,就等於35釐米左右,因此就直接三尺一米,多了個“米”出來了。

這是爲了他自己的習慣。

李顯小心翼翼稟告的說着:“可是開礦需要衆多人手,主公,現在開墾都來不及,哪有這樣多銅工?”

王弘毅仔細聽着,一笑說着:“所以纔要和大家商量西益州的事——張攸之,你說說情況。”

“是,西益州有越山郡和永昌郡二鎮,其中關鍵是永昌鎮,有兵一萬,是西益州重鎮,其藩帥錢慶復剛愎自用,以爲一萬兵就可抵禦大軍,越山郡有兵六千,實不足爲患,至於建山、越成、慶河、廣寧、定南衆郡,一繳就可平定,唯漢族人口不多,山間族勢大,卻很難治理。”

“歷來這類問題,平定易,治理難。”王弘毅問着:“衆位有何意見?”

丁虎臣就躬身說着:“依臣之見,這事很容易,無非就是剿字,殺,殺的怕了,就自然服了。”

王弘毅聽了含笑不語。

李剛就有不同意見:“山間族有三十萬,如何殺得?宜以良將直接擔任山間族最繁忙的地區擔任縣令,又以郡守統籌之,又打又拉,自可平定。”

這就是打和撫的方法了。

“臣反對,這方法是好,但是卻要使我鎮大半軍力牽制在西益州,這絕對不行。”虞昭立刻表示反對。

王弘毅又問着:“張攸之,你呢?”

“剛纔聽聞三位大人,都有道理,臣覺得,先以大軍威懾,令各保疆界,然後分兵扼諸險要之地,將山間分割包圍,其間只修繕藩籬,不與交鋒。待穀物將熟,縱兵掠奪,以飢餓迫使山間出山求活,自可收籠所用。”張攸之說着。

這方法綜合了上面的意見,衆人頓時暗罵,這時卻一起看向王弘毅,求其決斷。

王弘毅這些日子盤算已經很長時間,又回憶着歷史上地球上怎麼樣處置,這時,已經決定乾坤獨斷了,站了起來,說着:“現在是垂正十四年冬了,再過一個月,就是垂正十五年了,孤想到這裡,心中就不安啊”

說到這裡,長長嘆息,不等大家回話,又說着:“山間族依阻深地,心腹未平,難以圖遠,可是秦川和荊州兩地都有着大變故,強敵在崛起,孤雖然搶先了一步,奪了些先機,可是如是在山間族上浪費二三年,只怕什麼事都作不了,這又豈是孤的大願?”

這時,王弘毅目光炯炯,此時殿外的雪下小了一點,還是紛紛而下,顯着英武挺拔。

虞昭等臣,是第一次聽聞着王弘毅坦露心聲,望眼天下,也都被激得熱血澎湃,一起起身說着:“主公有此志,正是萬民之幸也”

還想再說,卻又被王弘毅截住了:“你們的意見都不錯,但是這西益州平定,包括山間族,都必須一年”

“嘶”這話使衆臣都倒抽一口氣。

平西益州一年,誰也不怕,可是平山間族,都必須一年內,這就太讓人震驚了。

王弘毅喝了一口茶,對衆人一笑,說着:“你們也許看來,是孤操之過急了,不過如果用兵數萬,用時數年,這以後也不用打了。”

“非常之時用非常手段,孤已經有了主張,我說幾點讓你們聽着。”

說到這裡,衆人都站不住,一起起身跪下聆聽。

“第一,明年春一開,我就率大軍出征,一舉平了西益州。”

這話說了,衆人卻沒有意見。

“其次,沿途中,若有山間族出兵相礙,孤的意見很簡單,打敗之,其部落男丁車輪以上,全部罰到銅山銀山爲奴。”

“李顯你聽着,這些戰奴,只管折磨,孤要他們幹活不過三年,三年後,就算沒有死,也要全部殺了。”

聽到這裡,衆臣都不由不安挪動了一下身子,李顯更是震驚的擡起頭來,想說話,但是一眼看見王弘毅臉籠青氣,狠狠的盯來,猛的想起當年老帥誅田紀,就不由心中一寒,磕頭應着:“是”

“你們不要覺得我狠,這些人留不得,孤如果有着數十年,大可從容同化之,但是孤沒有時間,所以留不得。”

第48章 天意(下)第259章 痛哭(上)第298章 天兆(下)第139章 選擇(上)第292章 白馬港(下)第225章 新年(上)第90章 賞賜(上)第241章 赤虎成形(下)第229章 內閣(下)第45章 吾家潛龍(上)第49章 病變(下)第86章 火德初凝(下)第90章 賞賜(下)第230章 海關(下)第173章 絕境(上)第99章 懸首(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44章 來由(上)第48章 天意(下)第170章 竊龍(下)第204章 蠱神廟(下)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上)第8章 見親(上)第227章 科舉(上)第326章 消息(下)第2章 望氣(下)第110章 建國稱侯(下)第270章 天譴(下)第206章 二王(上)第232章 關稅(下)第187章 王業(上)第56章 疑心(下)第55章 請旨(上)第328章 出發(上)第259章 痛哭(上)第140章 碰撞(上)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下)第36章 移縣(下)第47章 吐血(上)第151章 龍氣沸騰(下)第233章 誅滅(下)第146章 月如水(下)第126章 歸順(上)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22章 龍擡頭(上)第24章 羽翼漸豐(下)第288章 起兵(下)第176章 天譴(上)第275章 彌風波(上)第85章 隱門之動(下)第44章 來由(下)第248章 召集(上)第48章 天意(上)第243章 破關(下)第41章 終定(上)第155章 大戰(六)第121章 半日城(下)第174章 氣運(上)第187章 王業(上)第198章 信使(下)第229章 內閣(下)第122章 英雄氣(下)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237章 壓迫(下)第224章 稱賀(上)第241章 赤虎成形(下)第118章 度江(上)第194章 時壽(下)第121章 半日城(下)第117章 威靈侯(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240章 夜襲(上)第296章 東郡(下)第198章 信使(下)第27章 抽薪之計(下)第294章 拔營(下)第188章 登基第231章 殺人(下)第98章 舉師(下)第28章 素兒表妹(上)第97章 合圍(上)第113章 定心(下)第18章 大怒(下)第102章 聽聞(下)第153章 大戰(一)第148章 皇商(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31章 嗣子(下)第157章 國士(下)第323章 釐清天下祭祀(下)第127章 放糧(下)第94章 瑞雪(上)第102章 聽聞(上)第135章 機會(下)第39章 觀禮(下)第45章 吾家潛龍(上)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49章 病變(下)第186章 大典(下)第335章 分割(上)
第48章 天意(下)第259章 痛哭(上)第298章 天兆(下)第139章 選擇(上)第292章 白馬港(下)第225章 新年(上)第90章 賞賜(上)第241章 赤虎成形(下)第229章 內閣(下)第45章 吾家潛龍(上)第49章 病變(下)第86章 火德初凝(下)第90章 賞賜(下)第230章 海關(下)第173章 絕境(上)第99章 懸首(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44章 來由(上)第48章 天意(下)第170章 竊龍(下)第204章 蠱神廟(下)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上)第8章 見親(上)第227章 科舉(上)第326章 消息(下)第2章 望氣(下)第110章 建國稱侯(下)第270章 天譴(下)第206章 二王(上)第232章 關稅(下)第187章 王業(上)第56章 疑心(下)第55章 請旨(上)第328章 出發(上)第259章 痛哭(上)第140章 碰撞(上)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下)第36章 移縣(下)第47章 吐血(上)第151章 龍氣沸騰(下)第233章 誅滅(下)第146章 月如水(下)第126章 歸順(上)第316章 翼州事(上)第22章 龍擡頭(上)第24章 羽翼漸豐(下)第288章 起兵(下)第176章 天譴(上)第275章 彌風波(上)第85章 隱門之動(下)第44章 來由(下)第248章 召集(上)第48章 天意(上)第243章 破關(下)第41章 終定(上)第155章 大戰(六)第121章 半日城(下)第174章 氣運(上)第187章 王業(上)第198章 信使(下)第229章 內閣(下)第122章 英雄氣(下)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237章 壓迫(下)第224章 稱賀(上)第241章 赤虎成形(下)第118章 度江(上)第194章 時壽(下)第121章 半日城(下)第117章 威靈侯(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下)第240章 夜襲(上)第296章 東郡(下)第198章 信使(下)第27章 抽薪之計(下)第294章 拔營(下)第188章 登基第231章 殺人(下)第98章 舉師(下)第28章 素兒表妹(上)第97章 合圍(上)第113章 定心(下)第18章 大怒(下)第102章 聽聞(下)第153章 大戰(一)第148章 皇商(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下)第31章 嗣子(下)第157章 國士(下)第323章 釐清天下祭祀(下)第127章 放糧(下)第94章 瑞雪(上)第102章 聽聞(上)第135章 機會(下)第39章 觀禮(下)第45章 吾家潛龍(上)第207章 滿月宴(上)第49章 病變(下)第186章 大典(下)第335章 分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