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新生(下)

垂正十六年七月十一日

蜀軍吳軍已休戰數日,除期間打過幾場小戰役外,都變的沉寂許多。

因摸不清蜀軍現在的情況,魏越沒有輕舉妄動。

垂正十六年七月七日一場戰鬥,受損失的不止是蜀軍,吳軍水師也因爲蜀軍層出不窮火器造成不小的傷亡。

兩軍都在進行修整。

這時的蜀軍營地內,悲痛的情緒,正在隱隱的瀰漫着。

數日前的水中大戰,打的太過慘烈,甚至連水軍都督張範直都戰死當場,死時身邊親衛無一倖存,而本人更是殺死無數吳軍後,壯烈而亡。

被搶回來的屍體上,有着無數刀矛泄恨的傷口,整個人看起來血肉模糊,即便是曾經受到猜忌的呂肅海,看到此情此景,也不禁神情悲憤。

同時死的壯烈,還有以身代死的秘書閣石謙,他本是一個文人,投靠也不久,卻在自己主公危難之時,毅然慷慨赴死,讓見過之人,都過目不忘。

王弘毅身上受的傷並不重,只是在當日混亂之時受了些輕傷,將養幾日也就好了。

只是這次大變,引起的一系列變化,命氣和鼎器都受到猛烈衝擊,又淋了雨,回去後就發起了高燒,接連兩三日。

“主公!您醒過來了!”

十一日,天剛暗下去,一直躺在軟塌上的王弘毅再次清醒過來,燒也終於全退了。

守在他身旁的侍衛一見王弘毅醒來,立刻驚喜的來到近前。

“水……”王弘毅沙啞着嗓子,說着。

“請主公稍侯片刻,水馬上便來!”見狀侍衛連忙跑出去,叫來親兵準備清茶,同時傳喚醫士,過來爲王弘毅檢查。

忙碌了一陣之後,醫士趕至殿內,王弘毅任由對方爲自己診脈,檢查。

“主公身體並無大礙,只是之前耗費心神,現在既已退熱,將養幾日也便無事了。”醫士看過之後,說着。

王弘毅自知自己的情況,知道與身體關係不大,讓醫士過來檢查,不過是爲了讓臣子安心罷了。

讓醫士退下,並摒退了其他人。

這座園林經過精選,很是涼快,有假山,有湖泊,又不遠處臨着江,帶着溼氣的涼風敞然而入,撲懷迎面。

王弘毅由着侍女穿上衣服,這時,外面通報:“主上,張攸之求見。”

王弘毅一擺手,吩咐說着:“讓他外面坐會,你們去上茶,孤等會就來!”

片刻後,王弘毅出來,就見得張攸之坐在椅子上,接過茶正在喝着,見了王弘毅出來,連忙行禮問安,起身後,打量着王弘毅,不由一笑,說:“看主公的顏色,卻是上好了,這正是大喜事。”

只見王弘毅穿一件藍色寬袍,一雙涼蓆,二十一歲,面如冠玉,絲毫不見皺紋。

張攸之不禁暗自掂掇,主公今年才二十一歲,就有這種王業,只怕三十歲不到,就可以成就王業,這是自古來沒有的偉業。

正尋思着,王弘毅已坐了,問着:“孤休息這幾天,有什麼大事?”

張攸之遭這一問,正要起身答話,見王弘毅示意,又歸座欠身說:“主公,上次一戰,我軍損失巨大,但受損的不止是我們,吳軍也損失不小,丁傑也是一員大將呢,現在都在修整,只有零星小戰,並無大事。”

“……戰況統計呢?張範直與石謙的屍身,可搶回來了?”回想起那場惡戰,王弘毅心情沉重到無以復加,沉吟了片刻,問了出來。

張攸之也想到了那場生死之戰,臉色隨之凝重下來。

“主公,張大人和石大人的屍體都找回來了,石大人雖然身首二處,但是還找到了,縫了起來,石大人家人已經趕過來,請求扶棺回鄉!”

說到這裡,張攸之面現凝重,石謙在那時候毅然代替王弘毅赴死,爭取到了時間,這對王弘毅就有救駕之恩,怎麼樣隆重都不爲過。

“張範直壯烈殉死,石謙爲孤代死,都是孤的忠臣。”王弘毅回想起石謙臨死之前模樣,不禁又是痛惜,又是不甘:“可惜了,可惜了。”

這時,不是哀嘆的時候,王弘毅就想起身,說着:“我們去閣內說話。”

卻被張攸之攔了下來:“主公!您才病癒,宜再修養一日,今日有什麼吩咐,交代給臣去辦!”

說着,起身跪倒在地,以頭伏地:“請主公以身體爲重!”

“……算了,張卿,孤今日不辦公就是,你起來吧!”見狀,王弘毅只得輕嘆一聲,打消了立刻出去處理事務的打算。

“孤在這裡,聽你奏事就是,先說說這幾日軍中事宜……”王弘毅說着。

張攸之這次並沒有阻攔,再阻擋就有篡權的意味了,當下回答:“主公,吳軍這幾日,只派出幾股人馬屢次試探,我軍傷亡慘重,但幸在軍心不散,只是衆人皆悲痛不已,希主公能給予死去忠魂封賞,以減輕軍中悲痛情緒,以壯我軍士氣!”

適當的悲痛,可化悲痛爲力量,可若是悲痛的過多,就只會使得士氣大跌,對將來的戰事沒有好處。

王弘毅點了點頭,同意了張攸之的這個提議。

“張卿,你必是以擬好章程了,說與孤聽吧!”

“是,主公!”

張攸之再次跪倒在地,鄭重說:“保衛之戰,張範直石謙戰死官員共一十七人,戰死士卒千計,已列出名冊,乞賜褒獎,以慰忠魂。”

說着,伏身在地,雙手將折本捧給王弘毅,說着:“這是摺子,裡面有細報,請主公先覽,臣再細細奏報!”

“起來說話吧!”王弘毅接過折本說着,放到桌子上,仔細看這洋洋灑灑有着數千言的折本。

首條當然是張範直,列數了投靠來的官職和功勞,次條就是石謙,也論了賞賜。

再下面就是密密麻麻的十五個官員,至於再下面士兵,就只一筆帶過了。

王弘毅看了,仰望着殿頂,若有所思,問着:“按照慣例,這如何賞賜撫卹?”

“沿襲大燕舊律,凡軍職戰沒,分俸、田、官、爵。”

“軍職戰沒,按照級別,還賜予家中三年全俸,三年後減半給之,直到十年。”

“並且按職授田,有五畝、十畝、三十畝、百畝,並且原本是官身,又有封贈之議,一般加官二級,以示恩寵,五品以上,又封贈其父母夫人官身誥命。”

王弘毅聽了,喟嘆一聲,長長透了一口氣,緩緩站起身來,在殿中踱了兩圈,倏轉過身來說着,語氣變得深沉:“恩,大燕舊律很完善了,不虧小節,能全大功,不遺細行,能成大德。是以這等不是小事,孤必重之。”

“傳我命令,賜這次戰沒士兵,每戶五兩白銀,並且按照生前級別,賜予家中三年全俸,三年後減半給之,直到十年。”

“並且按官授田,士兵五畝,火長以上,隊正以下十畝,隊正以上按照官身授田,以上免去三年賦稅。並且按制封贈其父母夫人官身誥命。”

“至於原本是官身,全部加官三級,以示榮耀,父、母、妻都有官身誥命。”

“至於張範直和石謙,這些都無以顯功,必須論爵。”王弘毅慢慢搖着坐回椅上,不勝慨嘆說着:“爵以報功,不功不侯,此最可法。”

“古有五位之爵,公侯伯子男,以報有大功於國者,今孤也用之。”

“傳令,公侯伯子男五等,又設國士一級。”

“國士是是爵中最末一級,終身尊榮,有年例賞賜,造冊呈案,這細節先由你們來考慮,上摺子給我。”

“至於五等爵位,孤決意恢復舊制,賜予采邑!”

聽了這話張攸之一驚,問着:“主公要恢復哪朝舊制?”

王弘毅看出了心思,笑着:“孤自然不會裂土而授,使其國中國,只是授田罷了。”

“上古封爵,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襲罔替,孤也取之,孤開國,功臣必要世襲,不依公、侯、伯、子、男遞降,只是現在不稱國,古有采邑縣、鄉、亭三級,孤更細分之。”

聽見不稱國,張攸之就放心了,說着:“願聞主公大略。”

“男授田一千畝,蔭五十戶,儀同正五品,許有兵一火。”

“子授田三千畝,蔭百戶,儀同正四品,許有兵二火。”

“伯授田三千畝,蔭一百五十戶,儀同正三品,許有兵三火。”

“侯授田五千畝,蔭二百戶,儀同正二品,許有兵四火。”

“公授田一萬畝,蔭三百戶,儀同正一品,許有兵一隊。”

“這只是大略,具體細節,由你和禮司共同完備,到時候奏給孤知,不過張範直和石謙,就要先授爵,你說按照功勞,怎麼樣授?”

張攸之聽了,跪地叩頭,說:“主公,這是國之重典,臣惶恐不勝……不過主公問起,臣就說說。”

“依臣見,張範直有古於國,壯烈殉死,可封伯爵,石謙雖也壯烈殉死,新投不久,卻也除此沒有功績,可封子爵。”

說着,張攸之在地下叩了下。

沒有說完,王弘毅已心裡雪亮,張攸之說得中肯,天下才打了五分之一,現在這禮遇很恰當,如果封厚了,以後怎麼封?

只是,王弘毅到底是人,在駕前拼殺,自然格外印象深刻,沉吟了會,說着:“這兩人是擎天保駕之功,說不定就此一例,不宜太低,這樣吧,張範直封侯,石謙封伯,都在家鄉找個鄉村名號,加封之,田地也在家鄉爲宜。”

“臣領命!”張攸之在地下叩了下。

第170章 竊龍(上)第309章 挽回(下)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83章 道德衰(上)第251章 大戰(上)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下)第190章 新生(下)第144章 宴(上)第195章 餘烈(下)第303章 望洛陽(下)第101章 出降(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下)第258章 涼州事變(上)第153章 大戰(一)第266章 法會(三)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下)第261章 徐州平(上)第124章 氣短(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下)第79章 改變(上)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204章 蠱神廟(下)第178章 意定(上)第119章 通途(下)第116章 水師(下)第298章 天兆(上)第81章 大變(下)第25章 素兒(上)第108章 獻城(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15章 賴同玉(下)第175章 新生(下)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71章 喜事(下)第175章 新生(上)第6章 封賞(下)第130章 厚重(上)第208章 交旨(上)第134章 機會(上)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305章 洛陽陷(上)第323章 釐清天下祭祀(下)第31章 嗣子(下)第326章 消息(下)第300章 動作(下)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116章 水師(上)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上)第245章 決意(下)第293章 誰是豪傑(上)第193章 預兆(下)第3章 山民(上)第30章 再得(上)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237章 壓迫(下)第47章 吐血(下)第81章 大變(下)第169章 國運(上)第257章 月思(上)第328章 出發(下)第187章 王業(下)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下)第238章 伊動(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下)第236章 領軍(下)第233章 誅滅(下)第50章 造鼎(下)第5章 易命(上)第12章 能吏(下)第5章 易命(上)第50章 造鼎(下)第76章 急返(下)第49章 病變(下)第252章 內亂(上)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90章 賞賜(上)第155章 大戰(八)第241章 赤虎成形(下)第184章 禪讓(下)第175章 新生(下)第206章 二王(下)第47章 吐血(下)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上)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10章 運數(上)第73章 豐收(下)第208章 交旨(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243章 破關(下)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87章 一人活(上)第161章 巨石(上)第118章 度江(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下)第230章 海關(上)第260章 誰家天意(下)第289章 對應(下)
第170章 竊龍(上)第309章 挽回(下)第291章 涼州緩(上)第83章 道德衰(上)第251章 大戰(上)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下)第190章 新生(下)第144章 宴(上)第195章 餘烈(下)第303章 望洛陽(下)第101章 出降(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下)第258章 涼州事變(上)第153章 大戰(一)第266章 法會(三)第336章 內聖外王殖民策 冠冕堂皇封爵出(下)第261章 徐州平(上)第124章 氣短(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下)第79章 改變(上)第291章 涼州緩(下)第204章 蠱神廟(下)第178章 意定(上)第119章 通途(下)第116章 水師(下)第298章 天兆(上)第81章 大變(下)第25章 素兒(上)第108章 獻城(下)第215章 緘默(上)第15章 賴同玉(下)第175章 新生(下)第311章 運去如山倒(下)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71章 喜事(下)第175章 新生(上)第6章 封賞(下)第130章 厚重(上)第208章 交旨(上)第134章 機會(上)第164章 史上第一次爆破(上)第305章 洛陽陷(上)第323章 釐清天下祭祀(下)第31章 嗣子(下)第326章 消息(下)第300章 動作(下)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116章 水師(上)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16章 祖先威靈(上)第245章 決意(下)第293章 誰是豪傑(上)第193章 預兆(下)第3章 山民(上)第30章 再得(上)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237章 壓迫(下)第47章 吐血(下)第81章 大變(下)第169章 國運(上)第257章 月思(上)第328章 出發(下)第187章 王業(下)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下)第238章 伊動(上)第281章 三月憶(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下)第236章 領軍(下)第233章 誅滅(下)第50章 造鼎(下)第5章 易命(上)第12章 能吏(下)第5章 易命(上)第50章 造鼎(下)第76章 急返(下)第49章 病變(下)第252章 內亂(上)第283章 潛龍會(上)第90章 賞賜(上)第155章 大戰(八)第241章 赤虎成形(下)第184章 禪讓(下)第175章 新生(下)第206章 二王(下)第47章 吐血(下)第160章 最後的甜點(上)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上)第10章 運數(上)第73章 豐收(下)第208章 交旨(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243章 破關(下)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87章 一人活(上)第161章 巨石(上)第118章 度江(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下)第230章 海關(上)第260章 誰家天意(下)第289章 對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