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突破(下)

計議已定,一行人立刻迎接出去。

李顯沒有上轎,照樣是騎馬,帶着十數隨從,前呼後擁來到了汲水縣。

王守田大開城門,將使者迎向縣衙。

李顯神色嚴峻,說着:“不必,就廣場上宣令吧!”

王守田一怔,又指着一臺說着:“請上宣命。”

這臺高三米,本是王守田在上面監督磨面所用,這時正適宜,李顯大步而上,站在了高臺上。

這時百姓都也紛紛跪下,一時間鴉雀無聲。

而王守田帶着人,在高臺上端端正正跪下,行了大禮,大聲說着:“臣等恭迎大帥之命!”

李顯展開任命書,宣讀:“奉命:果毅校尉、典農都尉王守田,屯田開墾,招募流亡,戶籍千戶,功勞顯著,特任命爲汲水縣縣令,兼宣武校尉,以牧民之,可任命八品以下縣內官吏!”

“謝大帥!”王守田帶頭跪拜了下來,磕頭謝恩。

就在冊封的一瞬間,頂上雲氣頓時起了變化,絲絲白氣形成了雲氣,隱隱有着一印之相,只是這印動搖不定,或隱或現,卻並不穩固。

王守田吃了一驚,難道自己集了如此多氣數,再加上大帥任命,還是無法突破命格?

但是這時,自然不及細想,李顯這時下來,帶着微笑說着:“王大人,大帥已經命我帶來汲水縣印信,你收下吧!”

說着,就把一張文書和一個金印遞了過來。

王守田連忙上前接了,他稍微一看,就把手中任命書放下,擡頭對李顯說着:“李大人,還請稍待,我這就任命官吏,以求大帥批准。”

李顯微微一笑:“這個當然!”

王守田上了臺,取出數張任命書,就立刻有人拿來印泥,就用新的汲水縣正印印了上去,然後就宣讀。

“令吏薛遠何在?”

“小吏在!”薛遠出來二步,跪倒在地。

“你治民有方,特任命你爲汲水縣正九品主薄,掌管文書,常參機要,總領衙事。”王守田宣讀着。

“下官領命!”薛遠猛的一磕頭。

就在磕頭之間,薛遠頂上雲氣頓時起了變化,絲絲白氣形成了雲氣,形成了一個小印,卻非常清晰,這就是官命了,不過本命白氣依舊,並沒有發生變化。

幾乎同時,王守田感覺到自己的雲氣猛的一動,一邊分神看去,一邊喝着:“令吏賴同玉何在?”

“小吏在!”賴同玉出來二步,跪倒在地。

“你熟悉政事,特任命你爲汲水縣正九品吏曹司,掌管縣內吏員人事。”王守田宣讀着任命。

“下官領命!”賴同玉猛的一磕頭。

就在磕頭之間,賴同玉頂上雲氣同樣起了變化,但是和薛遠不同,只見灰氣全消,形成了一個小印,這印裡,不但有着白氣涌入,還有着五分之一的金黃氣充滿其中。

這就是祖先庇佑的氣數,幾乎同時,自己頂上的變化,卻使王守田大喜,只見本來或隱或現的官印,又厚實了幾分。

果然得了人才,就可穩固自己的命格和氣運。

“令吏柴茂森,特任命你爲汲水縣正九品戶曹司!”

“令吏徐六郎,特任命你爲汲水縣正九品倉曹司!”

“陪戎校尉張忠祿,特任命你爲汲水縣正九品法曹司!”

“副隊正王旦,去掉軍職,特任命你爲汲水縣正九品兵曹司!”

“以上任命,各司其職,望你等忠於職守,戮力公事。”王守田最後說着。

“謝大帥,謝大人!”這一行人,一起磕頭。

頓時,這個縣衙,除了縣丞和縣尉,其它的全部建了,實際上缺少了縣丞和縣尉,並不影響總體結構的建立。

整體縣衙制度一建,大批雲氣下降,這時,王守田頂上金印已經非常厚實,但是就缺了一點,無法徹底突破,而云氣也不得真正進入金印,時間長了可是會消散,王守田心中一驚,難道必須自己殺人奪運纔可?

心中度量,卻要行最後一着:“薛主薄何在?”

“下官在!”

“民無田不安,令你等立刻授田放糧!”

“遵命!”

薛遠就上了桌子,這時,衙役已經把消息傳了出去,頓時百姓歡呼着,又期待着望向着趕過來的薛遠。

三人一組,有十組,就着文書和大斗,就開始發放田畝地契和糧食了。

百姓歡喜跳躍,由於原本就是軍屯,因此編制嚴格,戶主分成十隊,排着領着文書和糧食。

這些百姓,個個手腳上都是老繭,領了文書和糧食,這些人先給發的官吏磕頭,又跑到高臺下,對着王守田磕頭。

щшш◆ тt kān◆ C O

不少人淚流滿面:“青天大老爺啊,青天大老爺啊,小人給你磕頭了呀!”

“碰碰”之聲,磕在地上,連高臺上都聽見,面上腫了都不顧。

一千二百戶,分成十隊,就是百許人,文書事先又準備好了,分起來很快,前面的人還領到了糧,後面就領不到——還沒有碾出來呢!

但是後來者,並不介意,哆嗦着拿着文書,人人歡呼,等所有人都領完了,這六千人,就一起跪在地上,一起磕頭:“青天大老爺啊,青天大老爺啊,小人給你磕頭了呀!”

“大人長命百歲,長命百歲,加官晉爵啊!”

這六千人的聲音,淚留滿面,一起高喊,其中還有女人小孩,還有白髮蒼蒼的老者,這聲幾乎響徹天空,衝上雲宵。

而在高臺王守田的身邊,一直站着的李顯,靜靜的看着,眸子中閃着精光,見此情況,不由變色,低聲說着:“民心可用,可怖可懼!”

這時,王守田卻沒有來得及觀察他的表情,就在這六千人一起淚流滿面,對他磕頭之時,一股強大的力量,猛的涌入他的身內。

只聽“轟”的一聲,似乎打碎了什麼束縛,頭一暈眩。

只見雲氣翻滾,白色本命之氣炸開,隨之,又生出一根白裡透紅的本命氣,這本命氣一形成,上面金印立刻穩固。

只見氣如鼎沸,白氣不斷涌入金印中,只是片刻,就滿了一半,並且還繼續上升,直到三分之二才停止。

並且白氣翻滾,產生了變化,一絲絲變成紅色。

最後的雲氣就是白裡透紅,沉浮不定。

至此,命格突破,所有氣運都凝聚在印中,並不消散,幾乎同時,一絲浩然正氣,就似乎被煉化,充入其中,這使王守田大喜。

浩然正氣爲什麼有力量,王守田已經隱隱領悟,實際上儒家的正氣,就是法度,而真正具備力量,並不是從書本上單純領悟和養出來,或者就算養出,也只有一絲二絲,侷限於自身而已。

浩然正氣,第一就是必須熟讀儒家經典,讀得極其透徹,並且信受奉行,俯仰無愧,如果沒有這點,就算有功於社稷,有功百姓,也養不出這種浩然正氣來,只會養出其它的氣運來。

當然,並不是說其它氣運就低了,只是道不同,氣也不同。

其次,就是有着人望。

官員讀聖賢書,做方正事,爲福百姓,傳播名聲,百姓自然有着感激,系在了他的身上,一個人,十個人,甚至百個人的感恩,也不算什麼,但天下千人萬人的感恩,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和他讀的極透徹的聖賢書結合,就凝聚出浩然正氣來。

前世王守田,雖然被篡位,卻未曾失職,不虧職守,後又十數年讀聖賢書,讀得極其透徹,並且信受奉行,這就滿足了第一個條件。

最關鍵的,卻是當胡人大汗,要封他爲漢王,建漢人傀儡政權,他一口拒絕了,王爵加身而不受誘惑,十年監禁不改其行,刀斧相加而不墮其志,這事這品質,轟傳南北,深受胡人之苦的漢人,無不交口稱讚,深深景仰。

因此前世王守田生命最後的三年,可所謂負天下之望,俯仰無愧,凜冽陽剛,直充天地之間,才養出這種浩然正氣來。

要消除掉這浩然正氣,就必須以彼矛對彼盾,也就是同樣得人望,行大事,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自然可消化之。

畢竟原本的浩然正氣,跨越時空,已經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

想清楚後,王守田心裡一輕鬆,似乎掉了大包裹。

當下就說着:“你等百姓本是我赤子,這本是我的本分,你等起來吧!”

百姓聽了,更是感恩,磕頭謝了,再三勸之,才個個站起,又去忙着磨面去了,不過這時,人人喜色,幹起活來更是麻利。

李顯就在想:“這三萬畝新田,就這樣放下,就使這六千百姓誓死效命,有此榜樣,下次再招募流民,只怕少地無地的人蜂擁而來,而且,若是有事,只要此人震臂一呼……”

想到這裡,不由戰慄。

又暗想着:“幸虧此子是大帥繼承人,不然只有殺之了,誰也容不得他,不過,此事還是要稟告大帥。”

就在尋思時,王守田就笑着:“此時不需我們,我這就回縣衙開宴,如何?”

李顯心中有事,怎麼吃的下,推辭說着:“我奉大帥命,這裡事成,就要回復,安敢拖延?”

王守田幾次請之,見他的確心意已定,就奉上白銀百兩:“如此就不留李大人了。”

李顯這時也不推辭,拿了銀子,拱手一禮,就帶着人奔馳而去。

第243章 破關(下)第220章 金陵(上)第149章 桑姑(下)第75章 想先誅(下)第158章 出使(下)第49章 病變(下)第42章 迎娶(上)第111章 流民謝恩(下)第304章 蛟龍在(上)第56章 疑心(下)第257章 月思(下)第41章 終定(上)第33章 就義(下)第11章 練兵(下)第59章 引戮(下)第138章 對比(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289章 對應(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40章 再世爲人(下)第21章 入門(上)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上)第254章 梵門禮敬(上)第24章 羽翼漸豐(下)第182章 王氣消長(上)第6章 封賞(上)第247章 流民(上)第335章 分割(下)第187章 王業(上)第209章 海關(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199章 荊州平(下)第21章 入門(上)第43章 青蓮池(上)第206章 二王(上)第32章 破局(上)第182章 王氣消長(上)第105章 論鎖(下)第120章 結盟(上)第284章 冥土詔(上)第298章 天兆(上)第264章 尋思(下)第297章 震怖(上)第108章 獻城(下)第211章 思量(下)第234章 收賞(上)第302章 濟陽平(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177章 敕封(下)第163章 洗城(上)第113章 內應(下)第75章 想先誅(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下)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上)第327章 應命(上)第325章 陰政(上)第199章 荊州平(下)第195章 餘烈(上)第238章 伊動(上)第148章 皇商(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162章 從軍(上)第172章 首戰(上)第212章 青色(上)第105章 論鎖(下)第274章 晉見(下)第90章 賞賜(上)第171章 壓制(下)第6章 封賞(上)第149章 桑姑(下)第316章 青州降(上)第222章 永垂不朽(下)第189章 雪景(下)第335章 分割(上)第6章 封賞(下)第240章 夜襲(上)第324章 貴賤(下)第250章 器量(下)第334章 隕落(下)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92章 產子(二)第240章 夜襲(上)第80章 茶思(上)第237章 壓迫(下)第297章 震怖(下)第189章 雪景(上)第165章 送行(下)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94章 瑞雪(下)第117章 威靈侯(下)第293章 誰是豪傑(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306章 虎牢陷(下)第194章 時壽(上)第110章 建國稱侯(上)第239章 將星(下)第101章 出降(上)
第243章 破關(下)第220章 金陵(上)第149章 桑姑(下)第75章 想先誅(下)第158章 出使(下)第49章 病變(下)第42章 迎娶(上)第111章 流民謝恩(下)第304章 蛟龍在(上)第56章 疑心(下)第257章 月思(下)第41章 終定(上)第33章 就義(下)第11章 練兵(下)第59章 引戮(下)第138章 對比(下)第118章 收房(上)第289章 對應(上)第117章 處處都明士(下)第40章 再世爲人(下)第21章 入門(上)第310章 相君有龍顏(上)第254章 梵門禮敬(上)第24章 羽翼漸豐(下)第182章 王氣消長(上)第6章 封賞(上)第247章 流民(上)第335章 分割(下)第187章 王業(上)第209章 海關(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199章 荊州平(下)第21章 入門(上)第43章 青蓮池(上)第206章 二王(上)第32章 破局(上)第182章 王氣消長(上)第105章 論鎖(下)第120章 結盟(上)第284章 冥土詔(上)第298章 天兆(上)第264章 尋思(下)第297章 震怖(上)第108章 獻城(下)第211章 思量(下)第234章 收賞(上)第302章 濟陽平(下)第65章 文武雙壁(下)第177章 敕封(下)第163章 洗城(上)第113章 內應(下)第75章 想先誅(下)第315章 賜死和龍氣(下)第181章 風雲集 會(上)第327章 應命(上)第325章 陰政(上)第199章 荊州平(下)第195章 餘烈(上)第238章 伊動(上)第148章 皇商(上)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162章 從軍(上)第172章 首戰(上)第212章 青色(上)第105章 論鎖(下)第274章 晉見(下)第90章 賞賜(上)第171章 壓制(下)第6章 封賞(上)第149章 桑姑(下)第316章 青州降(上)第222章 永垂不朽(下)第189章 雪景(下)第335章 分割(上)第6章 封賞(下)第240章 夜襲(上)第324章 貴賤(下)第250章 器量(下)第334章 隕落(下)第137章 漢中城(上)第151章 龍氣沸騰(上)第116章 紅染一片(下)第92章 產子(二)第240章 夜襲(上)第80章 茶思(上)第237章 壓迫(下)第297章 震怖(下)第189章 雪景(上)第165章 送行(下)第180章 使汝英雄必善終(上)第94章 瑞雪(下)第117章 威靈侯(下)第293章 誰是豪傑(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306章 虎牢陷(下)第194章 時壽(上)第110章 建國稱侯(上)第239章 將星(下)第101章 出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