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 安全

“即將犯者,是否有罪”,答案,似乎不言自明,卻在聯邦社會引發了一場大辯論。

面對這種問題,法-律、或者這一領域的從業人員言之鑿鑿,從規則角度講,罪行只有切實出現、才能夠被定義,即將發生的事,則屬於未可知、不確定的將來,討論這樣的虛無縹緲毫無意義。

然而另一方面,多年來飽受教義薰陶的民衆,卻很容易將犯-罪與教義中的語句聯繫起來,認爲有犯事傾向的人,就是有罪,完全有必要加以干預。

聯邦政府的最終決策,則比較折衷:

既沒有批准暴力機構逮捕“潛在的犯事者”,也沒有下令中止這一方面的研究。

逮捕“潛在犯”,這種事想一想也知道很不靠譜,方然也很明白,一旦開了這樣的先例,或早或晚,就會出現被冤枉的倒黴蛋。

而且和其他倒黴蛋相比,這種冤枉,被洗刷的可能性還幾乎等於零,正如沒有一個系統能百分之百的斷定,某人接下來一定會犯事,也沒有一個人能洗脫尚未發生的惡行,證明自己決不會真的那麼做。

倘若言語威脅他人,“I_will_kill_you”,就會被控一級謀殺未遂,那社會可麻煩大了。

可是另一方面,對言行舉止透露意圖,的確有犯事可能、至少從概率上講的確如此的某些個體,倘若不聞不問,專等他開槍後再迅速將其逮捕、甚至當場擊斃,那耗費巨大的AI系統也就成了聾子的耳朵。

長此以往,總有一天會弄出911提前呼叫警察和醫生,待案件發生後,逮捕加驗屍一條龍服務的荒唐場面來。

進也不是,退也不是,聯邦調查局的系統又如何發揮作用呢:

答案是“提前告誡”。

每當系統發現了一樁“疑似即將發生的惡行”,小到違章停車,大到劫持客機,出於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考量,FBI的龐大體系就會立即採取行動,調動距離最近的有生力量或者機器人前往現場。

在情況不允許時,則會一併通過網絡推送、廣播訊息,用嚴厲的警告,和溫柔的勸誡,奉勸歹念者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現實中,方然就見識過類似的場景,當非自動駕駛車輛減速、停止在不準停車的區域,駕駛員釋放手剎、引擎熄火,敏感的監控體系就會立即推送訊息,給駕駛員的手機發一條“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停車不規範,錢包兩行淚”的告誡短信。

對圖謀劫機的歹徒,一旦系統偵測到可疑線索,定位目標後,就會調集力量對其進行圍堵,而後採取沒收作案工具、高音喇叭警告等方式,勸其迷途知返,放下屠刀。

情節嚴重時,還會將目標帶離現場,到指定地點觀看一定時長的反恐紀錄片。

目睹恐怖分子的橫死慘狀,感受暴力體系的無敵鐵拳,用這種一目瞭然的方式,勸誡不法者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經過幾年來的運行,這一體系的實際效果,已被證實。

如果只用來應付一般的治安問題,或者說,在社會總體穩定的大前提下,清除其中的少數不穩定因素,AI加持的暴力體系,效率是很高。

作爲聯邦的一份子,方然也多少因此而受益,稍稍減輕了安全的擔憂。

即便因爲這樣的AI體系,隱匿身份,會變得越來越困難,繼而讓他耗費巨大的進行了一次身份轉換,但總體上講,如果以追尋永生的目標來考量,一個穩定的環境顯然會對追尋者更有利,即便這種穩定,註定短暫而無法持續。

受益於聯邦暴力體系的庇護,當然很好,但僅有一般的措施還並不夠。

同樣是掉落車外,損失,在“凡人”和永生追尋者的眼中,根本就天差地別,對風險的極端厭惡驅使着方然,在動身離開伯克利的幾個月前着手準備,一番周折後,他拿到了聯邦調查局AI系統的一些開發資料,用來構建自己的系統。

要全面監控周遭環境,藉助FBI的監控網是最好,但,風險也一樣最高。

FBI,乃至聯邦的其他暴力機構,能力並不容小覷,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供職於這些部門的IT天才也越來越多,侵入這樣戒備森嚴的網絡,風險與所得就有一些不成比例,方然想做的只是保命,可一旦被抓捕,卻很可能會被扔進監獄,落入無法掌控自身行爲、更無法保障自身安全的可怕境地。

考慮到FBI這些機構裡的IT人員之多,其中,必定會潛藏有“同類”,貿然滲透暴力機構的網絡,就顯得更加危險。

所以他做了一些變通,只使用周邊那些“不太敏感”的傳感器和監控設備來收集訊息,而使用聯邦社會管理部門、暴力機構對外公開的數據接口爲輔助,使用自己開發、至少是在已有方案上二次開發的AI,來分析態勢、提供預警。

藉助這樣的手段,在從伯克利到費城的一路上,他纔敢放心大膽的行動。

就說從普韋布洛到費城的旅程,藏身列車的下層貨倉,方然就沒刻意選擇列車的中間一節車廂,和多年前搭乘列車的經歷相比,現在,他已經能通過網絡去監控P25K車次的詳盡運行訊息,而不必擔心意料之外的威脅。

費城,一座陌生的城市,在這裡生活更需要小心謹慎。

潛入托馬斯*安生的住所後,一連很多天,方然都沒出過門,只在家埋頭工作,理順了網絡和現實中的很多事。

但這些並不是全部,當務之急,擺在自己面前的還不是“接替身份”,而是要先完成學業、取得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生學位;

除此之外,他還得做一些功課,爲應聘“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做鋪墊。

“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多年來爲其打工的經歷,讓方然對這一家跨國巨頭十分熟悉,但這種熟悉,只建立在業務和技術的層面,對公司內部的組織架構、運營方式,他就不甚了了,而這些對“安生”的人生規劃很重要。

既然抱着“永不下車”的執念,方然的目標,就絕不僅僅是進入“國際商用機器”,一般的崗位就價值寥寥。

只有高端的研發職位,能接觸機密、打入核心的那一種,纔是他的目標。

第一五〇章 無價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一〇五章 分佈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三〇四章 總值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五一二章 超越第八〇四章 虛擬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二五〇章 大勢第八九二章 輪迴第六四九章 海峽第九五二章 從前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八十六章 儀式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四十六章 替代第二〇九章 緊迫第二二六章 獵蜂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二〇二章 職責第四五〇章 轉移第八一二章 講理第十七章 嬗變第七六〇章 太空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三八九章 池魚第五二六章 警惕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三七二章 分裂第三八九章 池魚第七九八章 火種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三七三章 斷網第七一七章 蔑視第二二九章 生養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四九〇章 認知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三五〇章 列強第二七一章 條目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三二六章 時刻第四十四章 堅守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三八六章 圍棋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一〇七章 膨脹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七〇八章 拒絕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二四七章 車間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五四九章 對抗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四十六章 替代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四九二章 認知
第一五〇章 無價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一〇五章 分佈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三〇四章 總值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五一二章 超越第八〇四章 虛擬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二五〇章 大勢第八九二章 輪迴第六四九章 海峽第九五二章 從前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八十六章 儀式第七四二章 掌舵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四十六章 替代第二〇九章 緊迫第二二六章 獵蜂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八五三章 現實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二〇二章 職責第四五〇章 轉移第八一二章 講理第十七章 嬗變第七六〇章 太空第三五七章 審美第三八九章 池魚第五二六章 警惕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二二一章 四色第一七九章 上界第三七二章 分裂第三八九章 池魚第七九八章 火種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三七三章 斷網第七一七章 蔑視第二二九章 生養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四九〇章 認知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三五〇章 列強第二七一章 條目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三二六章 時刻第四十四章 堅守第二九九章 請教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三八六章 圍棋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一〇七章 膨脹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七〇八章 拒絕第六七三章 染指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二四七章 車間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五四九章 對抗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四十六章 替代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四九二章 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