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四章 字符

具體而言,這實驗場景,是由檢測痕量放射性物質,譬如鐳的某種裝置,

與一隻無辜的貓仔所組成。

在給定的時間區間內,如果放射性物質衰變,則檢測裝置會打破盛有氰化物的玻璃瓶,釋放毒氣殺死貓仔;

反之,如果這痕量的放射性物質,在這一時段內沒有衰變,

則貓仔顯然就會存活。

這樣的一套實驗裝置,看起來,並不是很難建造,在常人眼裡,其實驗過程也堪稱枯燥,甚至莫名其妙。

反正在特定時段內,放射性物質,要麼衰變,要麼不衰變,推理可知貓仔要麼掛掉、要麼活着,這樣的實驗究竟有什麼進行的必要,或者說,科學家設計這樣一套分明並不人道的實驗裝置,究竟是爲了探索什麼呢。

然而,撥開經典理論,探究隱藏在其下的客觀世界,

科學家們,卻對這一(想象中之)實驗的結果,感到困惑、迷惘,

甚而產生許多爭論,這些爭論,直到1578年的今天也未曾消散,更,沒有得出過一個公認正確的結論。

和丁仲義談論“薛定諤的貓”,方然沒多少期待,畢竟,這樣一個純粹的思維案例,多少年來在科學界也沒有定論,一些學者認爲,微觀世界的量子效應,未必能通過實驗機械傳導至宏觀世界,但也有不少學者,持相反的看法。

解析,彼此矛盾,但對實驗將出現的結果,白大褂們倒是基本達成共識:

按量子力學的相關理論,在一段時間後,密閉實驗裝置裡的貓仔,事實上“既不是死,也不說活”,而是處於某種“既死又活的疊加態”。

又是死,又是活,這樣的表述,也難怪會令人費解。

按一般人的想法,貓仔這樣的宏觀生物,或者說,“生命”這種東西,要麼是活,要麼是死,兩種狀態必居其一,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疊加起來的。

哪怕日常用語裡的“半死不活”,認真的講,其實也是活,絕沒有“又死又活”的道理。

但是在微觀世界,譬如,一個鐳原子在某段時間內是否衰變,則是一個完全無法預測的概率事件,這一點,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令他們驚訝、更讓普通人難以置信的,是量子力學對此的描述:

在真正進行觀測之前,人類並無法知道,這鐳原子究竟有沒有衰變。

一句廢話,不是嗎,正如彩票刮獎前,沒人知道這彩票是否會中大獎,是同樣的道理。

但,不論是否刮開塗層,中獎與否的事實,也應該在印刷的那一刻被決定,而不取決於刮開塗層的行爲本身,這是常識。

然而白大褂們的量子物理理論,描述的世界,卻不是凡人想象中的一副模樣。

大概說來,按量子力學的規則,密閉實驗裝置裡的貓仔也好,某個不知何時就會衰變的鐳原子也罷,它們的狀態,可絕不僅僅是“在觀測之前無法知曉”,而是真真正正的、不因是否觀測而改變的“不確定”。

用彩票做比喻,就相當於,在那薄薄一層的塗料之下,其實,什麼樣的圖案都沒有確定,完全是所有狀態的概率疊加;

只有在指甲刮開塗層的一霎那,這所有狀態疊加的波函數,才突然坍縮,

從量子疊加態退化爲(人類眼中)確定的經典態。

這樣的陳述,很久以前,方然就在網頁上看到過,反而是嚴肅的量子力學教材裡,罕有提及,畢竟對有志於學習量子力學的人而言,接受這種違背常識的“常識”,是起碼的覺悟,否則根本看不下去,更遑論入門、理解與掌握。

但是,不論鐳原子、還是貓仔,這個奇怪的量子疊加態,究竟算是怎麼樣的一回事呢。

“方然,關於‘貓的生死’,我倒是也思考過。

由這樣一個實驗出發,科學家們,提出過很多衍生的話題,就譬如說,爲什麼實驗裝置裡,那一隻處於‘既死又活之疊加態’的貓仔,會在人類啓動觀測儀器,窺看的那一瞬間,坍縮到經典的死、或者活?

如果說,量子疊加態是物質更根本的狀態,在沒有被觀測時,必定一直處於這種狀態,那麼‘觀測’又爲什麼會造成波函數的坍縮?

甚至還有學者,據此認爲,人的意識活動有某種神秘性,

你聽說過這種言論吧,方然?

他們認爲,在密閉實驗裝置裡,添加沒有人蔘與的觀測儀器,並不會導致被觀測物質的量子態坍縮,直白的講,就是在‘薛定諤的貓’這實驗中,直到有人類意識參與其中,才能觀察到坍縮的經典態。”

“是有這種說法。

可是,我始終覺得這很奇怪,人的意識活動,這種東西,在今天的淨土世界哪還有一點神秘性可言呢;

我們每一個人,都只不過是‘混沌’裡的生物電,說白了,

是一種已知的物理現象。”

人的自我意識,本質上,與客觀世界的其他物質、能量——其實這兩者本來就是一回事,並沒有任何區別,這是唯物主義的認知。

今天的淨土,信奉教義者早已絕跡,每一個人都是自然科學的信徒。

對待“自我意識”,當然,也不會認爲其有任何特殊之處,因而更加無法認同某些白大褂在舊時代的認知,認爲人的觀測行爲,會導致物質量子疊加態的消散。

難道是量子力學錯了嗎,當然不。

一方面是確鑿無疑的實驗現實,另一方面,則是人類千萬年來積累的全部認知規律,經典物理與量子物理的衝突,就是如此尖銳,認爲“量子力學是在胡說八道”,只能維護常識,而不符合實驗觀測,顯然並不可取。

那麼,在薛定諤假想中的實驗裝置裡,當沒有人在觀測時,那隻貓仔,或者說更根本的,那些鐳原子,究竟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呢。

一邊思考,很自然的這樣問丁仲義,話說出口方然就意識到這並不妥。

而丁仲義的回答,也如他所想:

“這問題沒有意義啊;

畢竟按量子力學的說法,當沒有人在觀測着對象的時候,根本沒人能說得出,對象現在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第三一三章 龐大第五三五章 超越第一五七章 協議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七三六章 地位第四三五章 比例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八八一章 墜落第二四八章 自絕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一三五章 推進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一九五章 測度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八二〇章 物種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一章 列車第七六〇章 太空第五六一章 分佈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六十七章 進餐第三七一章 羅斯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四九二章 認知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四六八章 能源第七四三章 制度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三〇六章 對策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一二四章 平衡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七五六章 能量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二一〇章 時間第八七三章 探討第一章 列車第二八八章 解僱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五一一章 差異第五二八章第四六九章 態勢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七八七章 甲子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八一七章 散熱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五八五章 抗爭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六七〇章 選擇第三十章 痕跡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三九〇章 勝負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七五〇章 分解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六二八章必亡第八五八章 嘗試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九十三章 大戰第七二五章 重逢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十七章 嬗變第三〇四章 總值第一五三章 密室第三二五章 歌劇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三三七章 脫離
第三一三章 龐大第五三五章 超越第一五七章 協議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七三六章 地位第四三五章 比例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八八一章 墜落第二四八章 自絕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一三五章 推進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一九五章 測度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八二〇章 物種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一章 列車第七六〇章 太空第五六一章 分佈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六十七章 進餐第三七一章 羅斯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四九二章 認知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四六八章 能源第七四三章 制度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三〇六章 對策第五十二章 導師第一二四章 平衡第四九七章 調試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七五六章 能量第六六七章 使命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二一〇章 時間第八七三章 探討第一章 列車第二八八章 解僱第九五九章 傳送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五一一章 差異第五二八章第四六九章 態勢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一一六章 迭代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七八七章 甲子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八一七章 散熱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六〇九章 斬草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五八五章 抗爭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八四九章 選擇第六七〇章 選擇第三十章 痕跡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三九〇章 勝負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七五〇章 分解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六二八章必亡第八五八章 嘗試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九十三章 大戰第七二五章 重逢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十七章 嬗變第三〇四章 總值第一五三章 密室第三二五章 歌劇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三三七章 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