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 困局

人工智能或者計算機,一朝發難、毀滅世界,是科幻作品中很多見的題材。

但方然卻很有把握的認爲,計算機,不論怎樣龐大而複雜的計算機,只要是人設計、製造的,除非是刻意爲之,否則,絕不會有什麼自我意識,這一點他很確定,雖然,一時間還沒辦法清晰而很有說服力的陳述出來。

想到這裡,下意識看了一眼手機,方然已準備好了與理查德*費曼的辯論。

畢竟在計算機這領域,自己的見識——

“……

或許,你是對的。”

教授的話,讓方然十分驚訝,他擡頭與費曼教授目光相接。

不知爲什麼,他覺得,教授那略顯渾濁、卻依舊深邃的眼睛裡,似有一絲憂傷。

“計算機是否能有自我意識,這一點,超出了我的知識、能力範疇,爲此我請教過不少專家、學者,但隔行如隔山,那些深奧的理論論證,對我而言,還是遠不如簡單明瞭的結論來的清楚明白。

他們之中,幾乎每一個人都這樣告訴我,

計算機的自我意識,如果不是空中樓閣,至少,也不是眼前的科技所能觸及。”

教授的話,心態轉換如此突兀,方然卻聽得很專心,他點點頭。

是的,理查德*費曼說的一點都沒錯,即便經歷了近幾十年來的IT大爆發,表面上,人類的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領域都取得了驚人的進步,諸如自動駕駛、同聲傳譯這些以往只能由人來完成的工作,現在都可以由計算機來更快、更可靠、也更廉價的完成,但在“自我意識”的研究領域,局勢,就完全是另一幅模樣。

以方然的長期追蹤、跟進,對AI的深刻理解,毫不客氣的講,他對當今時代的一切“強人工智能”研究,都持明確的否定態度。

強人工智能,定義未見得很統一,方然則將其定位在“能夠與人比擬”上。

既然能夠與人相匹敵,不是在數值計算、而是在複雜領域的相匹敵,那麼,自我意識作爲一個必要條件,也顯得很合理。

但是對“自我意識”的研究,即便有蓋亞表面的七十億活生生的樣本,多少年來投入的時間、金錢,收穫卻十分菲薄,時至今日人類所研發的一切人工智能,充其量,只能在特定場景的任務中拔得頭籌,對於如何模擬人的意識活動,還進展寥寥,更遑論怎樣讓計算機具有真正意義的自我意識。

在自我意識這方面,假裝自己有意識、有頭腦,是做不得數的。

譬如曾經被IT領域奉爲標準之一的“圖靈測試”,是怎樣定義,就是設想這樣的測試場景,讓人和計算機“躲藏在帷幕之後”,測試者只能通過一些渠道與被測試者交流,通過詢問問題、審視回答,來嘗試判斷被測試者究竟是人,還是機器。

未來某一天,倘若有某種計算機系統,能夠讓典型的測試者(注意到測試者都是人)無從分辨,正在與自己交流的是人還是機器,那麼,圖靈就做出判斷,可以據此認爲此計算機已具有了“與人匹敵”的意識思維能力,進而,如果不苛求定義,也可以認爲此計算機已具有了自我意識。

圖靈測試的意圖,一開始與自我意識無關,而僅僅是從理論上摹想,有朝一日計算機是否能以假亂真的扮演人類。

但稍加思考,也不難明白這一點關節:

倘若計算機發展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認爲其仍不具自我意識,反而極不正常。

但不管怎樣看待圖靈測試,和圖靈測試的意義,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實卻是,從阿蘭*圖靈提出設想以後,很多年過去,IT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能通過圖靈測試的計算機,卻直到今天也沒有被製造出來。

至於“自我意識”,更跳脫出一般研究者的視線,只能在科幻片裡見。

然而所有的這一切,理查德*費曼,他爲什麼要關注這些。

帶着這疑問,與教授三言兩語的對答片刻,方然才逐漸明白,費曼教授關注的並非計算機、人工智能本身,實際上,他是出於對人類科學發展軌跡的觀察,和長久以來的思考,纔會嘗試着問出一連串的問題。

人,或者,人的大腦,能力的發展是否有極限;

如果有,那麼計算機,或者,計算機系統,其能力的發展又有沒有絕對的極限。

這些問題,是方然以前想過,卻沒有更深一層去琢磨的。

不僅如此,接下來費曼教授的陳述,分明和他的觀點十分類似:

“停滯,我並不願意這樣講,但縱觀人類文明的科學研究現狀,以及趨勢,這卻又是一個很現實的情形。

所以我不禁會想,拋開經費支持、發展規律,這些看似有道理的解釋,

人類文明的科學發展,到今天,是否正逐漸接近了人、人腦所固有的極限,纔會出現停滯不前的跡象;如果是,那其實也還好,或許還有計算機可以指望,但……如果是另一種情形,那恐怕就不太美妙了。”

另一種情形,費曼教授是在說什麼,方然的思維一時間還沒跟上來。

“好吧,另一種情形,我們待會兒再談。

就我個人的所見所聞,切身感觸,方,不知道你作爲一個研究生,有沒有類似的感受:

當今時代的科學研究,複雜程度,越來越高,研究的對象和手段每一天都在變得更繁雜、更深奧,可我們的研究,組織的形式、運轉的方式,卻在逐漸脫離研究的對象,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效率低下。

這一切,本質上並無關制度,無關人爲因素,我真正想表達的,是作爲研究者的‘人’,在體系中,變得不合時宜。”

教授的話,觸動了方然腦海中的一線記憶,他不自覺的瞪大雙眼。

“不合時宜”,是的、就是它,自己也曾想過;

雖然是用在不同的場合,但所指代的,卻幾乎和教授所言完全一致。

而費曼教授的話,還在繼續:

“看看圍繞着我們的這一切;

多少年來,拜技術的進步所賜,科學研究的條件,一直在變,研究的手段、工具,一直在變,作爲產物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更不用講。

但是作爲研究的主體呢,人?

人的頭腦,卻幾乎沒有變,事實上,恐怕也沒辦法去改變。”

第八三四章 持續第四一三章 貨幣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二三七章 資金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三三七章 脫離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八〇六章 關聯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一三五章 推進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四十章 機會第六八八章 考慮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一〇七章 膨脹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九十五章 體檢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三十二章 記憶第二一〇章 時間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六五五章 提防第二五六章 出局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五九三章 憐憫第三一九章 粉碎第五七六章 草芥第八六五章 拜訪第七五〇章 分解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三一七章 埋葬第五八〇章 五湖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三十章 痕跡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七二六章 變遷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六八九章 蚩尤第六四七章 高下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八六〇章 明白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八三〇章 睡眠第十二章 壽限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六七六章 花園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四八九章 批駁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五章 希望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二四四章 鏈條第八六二章 拯救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一七三章 整體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九五五章 宣泄第一四四章 篤定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五七七章 回收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四七九章 替代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一八五章 利益
第八三四章 持續第四一三章 貨幣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二三七章 資金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三三七章 脫離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九〇〇章 光子第八〇六章 關聯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一三五章 推進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四十章 機會第六八八章 考慮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一〇七章 膨脹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九十五章 體檢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三十二章 記憶第二一〇章 時間第一六五章 接觸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八五四章 灰色第六五五章 提防第二五六章 出局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五九三章 憐憫第三一九章 粉碎第五七六章 草芥第八六五章 拜訪第七五〇章 分解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三一七章 埋葬第五八〇章 五湖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七〇三章 迴音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三十章 痕跡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八一九章 能量第六〇三章 規模第七二六章 變遷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六八九章 蚩尤第六四七章 高下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八六〇章 明白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八三〇章 睡眠第十二章 壽限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六七六章 花園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四八九章 批駁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五章 希望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二四四章 鏈條第八六二章 拯救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一七三章 整體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九五五章 宣泄第一四四章 篤定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五七七章 回收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四七九章 替代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一八五章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