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聯網

一切都依賴着網絡,對方然而言,這簡直就是如魚得水。

稍稍花些力氣侵入聯邦速遞的內網,整個過程等於都在自己眼皮底下進行,如果一切順利,那當然好,如果途中發生一些意外,他甚至可以篡改數據流、修改運單數據,通過全自動分揀、分派體系,將出現泄密可能的物件直接拋棄、或者收回。

一切行動皆在掌控,和該領域的尋常項目不一樣,方然的項目,施工準備都是由自己來遠程遙控,準備妥當的。

顯而易見,即便是爲了隱匿身份,他也絕不會冒千里迢迢、趕往施工現場的風險。

基礎建設完成後,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近郊,某棟正在施工建築中的一截構造裡,項目準備的從無到有,是從開啓包裝箱、自己運動出來的遙控機器人開始。

機器人破箱而出,這一段時間,速遞公司的送貨機器人視野,被他用正常的影像替換。

後續快件陸續到達,隨着工具、耗材與設備的陸續到位,繁雜而具體的施工流程,方然就藉助在行內積累的資源,匿名轉包給第三方團隊來進行。

只要沒有身份泄露的風險,施工成與不成,對他來說其實也無所謂。

哦,也不能這樣講;

一旦出現紕漏,耽擱時間,後果也絕對不容小覷。

就在方然運籌帷幄,在網絡上調集各種力量,爲徹底隱匿身份而一天天忙碌時,聯邦政府的動作也着實夠快,具體來講,是“聯邦標準信息測度碼(Ver_1.0)”的公佈與實施,平添了他的緊迫感。

全面,徹底,毫無死角的信息收集與處理,即便不是明天、後天,恐怕也不會太久了。

信息,或者說,有意義的數據,定義上的糾結並無關緊要,總之,是站在人的視角,觀察、測度一切客觀存在的虛擬記錄。

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一旦意識到信息對社會的重要性,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行爲,就隨之而誕生,而且還越來越頻繁的應用到生產實踐與社會生活,在前者,有觀天而生的各類曆法,在後者,有古代各國的統計人口,這種收集、分析與利用的信息渠道,彷彿神經系統,對龐大社會的正常運轉有着獨一無二的巨大作用。

即便如此,今天的人類世界,對信息收集、分析與利用的廣度、深度與力度,仍然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所未曾達到過的。

回顧歷史,在某些時期的某些國家,出於種種動機,某些人、某些組織對社會和其中個體的信息之興趣,異乎尋常,也的確建立過一些堪稱扭曲的制度,應用過一些堪稱變態的手段,企圖將社會這龐大存在的一舉一動,盡在掌握。

譬如第二次蓋亞大戰,肆虐於軸心國與佔領區的GESTAPO,就是一例;

又譬如第二次蓋亞大戰之後,活躍於理想聯盟的KGB,其衛星國的STASI,乃至其敵對方的CIA、MOSSAD,脫離本身的是與非,仍堪稱此類行徑的典型代表。

但所有這一切企圖,嘗試,根本上仍高度依賴傳統的,“以人爲本”的工作手段;

現在則是以IT爲本,好處之大,不僅可以少發很多份薪水,還極大削減了體系中人因爲被收買、被脅迫、被矇蔽,乃至自己想不開而給體系造成損失的風險。

即便在計算機上運行的這些體系,仍然是人來開發,但隨着AIASG的出現,這一現狀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標準信息測度碼”的出現,在聯邦社會,並未掀起多大波瀾。

這,並非一般民衆對自己的隱私漠不關心,而是若干年來,經由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聯邦乃至全世界的社會形態都在發生變化,大規模的的信息收集、分析與應用,都已經是司空見慣,民衆也已麻木。

即便方然,長年來深居簡出的一介平民,憑藉高超的IT能力,也沒辦法在這洶涌大潮中獨善其身。

身在當今的人類社會,隱私,已經變爲一種含義模糊的概念。

一方面,藉由動機複雜的媒體炒作、和不明真相者的推波助瀾,所謂“隱私”的重要性,表面上一直在提升,至於民衆的高漲呼聲,有多少是來自於隱私泄露的本能恐懼,又有多少是來自對現狀的理性觀察,方然就不甚了了。

他只見到,在這泡沫充盈的表面之下,現代人的隱私,正如南大洋的珊瑚礁那樣迅速潰散。

這潰散,甚至無法歸罪於聯邦政-府的刻意爲之,而是在不知不覺間,操縱手機、電腦、智能終端的每一次交互,悄無聲息的消失不見。

隱私,和一般人的想象不同,並不是能割裂於社會、割裂於生活的絕對秘密;

只消寫在日記裡、鎖進保險櫃,就可放心。

恰恰相反,一個人的意識,歸根結底由基因與環境共同塑造,而這意識的當前情形,也必定可以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從所有不經意的交往與不起眼的細節之中,逐漸窺得一小塊一小塊的碎片,最終拼合而得到答案。

不僅如此,在拼合過程中,還不需要得到全圖的每一片。

具體到“聯邦標準信息測度碼”,顧名而難思義,IT領域的行內人也不一定能透徹理解,或將其與名爲FSCII的“聯邦標準信息交換碼”相混淆,但實質上,兩者的作用範疇根本就不一樣。

縮寫成FSCIM的“測度碼”,一言以蔽之,是爲解決聯邦、乃至世界範圍內,描述人類個體、人類社會乃至客觀世界時,所得信息的載體——數據、記錄與存儲方式的極大混亂,這種混亂,導致信息的難以兼容,甚至在其底層定義就不盡一致,進而導致大量信息重複、遺漏、錯位、曲解與碎片化等問題。

從這一角度講,FSCIM在IT領域的地位,倒是與FSCII有點類似……

但遠不止於此。

如何理解FSCIM,譬如說,對一個人的年齡,這樣簡單而容易理解的屬性,在FSCIM標準中,卻被界定爲清晰、明確的一族屬性及相關描述,不僅將“年齡”分解爲“視在年齡”、“舍入年齡”、“名義年齡”與“絕對年齡”等若干類,還將這些概念關聯到“年齡”的標準化定義上。

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五三一章 獨斷第四二七章 規則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十九章 起源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一三九章 留言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四一九章 安息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三四八章 離別第二五五章 衝突第五八八章 接觸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二七三章 產業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一章 列車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四〇一章 休息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八九八章 蹊徑第二十四章 前途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八一三章 戴森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四一四章 比特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六四二章 貨物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八三三章 推進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四六九章 態勢第七八六章 急救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六五七章 探尋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八三〇章 睡眠第四章 學習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六三九章 破竹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一〇〇章 劣勢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二九二章 反抗第十一章 中學第四八八章 憤怒第二四〇章 苟活第七二八章 故人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八四七章 保險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二章 消失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二二三章 石塊
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四十七章 集權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五三一章 獨斷第四二七章 規則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二五八章 撕裂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十九章 起源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一三九章 留言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四一九章 安息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三四八章 離別第二五五章 衝突第五八八章 接觸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二七三章 產業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六六二章 期限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一八九章 艾米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一章 列車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五五五章 旦夕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四〇一章 休息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八九八章 蹊徑第二十四章 前途第六〇〇章 飄揚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八一三章 戴森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四一四章 比特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五八一章 壓縮第八八〇章 探索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六四二章 貨物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八三三章 推進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四六九章 態勢第七八六章 急救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六五七章 探尋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八三〇章 睡眠第四章 學習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六三九章 破竹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五七八章 疲倦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一〇〇章 劣勢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二九二章 反抗第十一章 中學第四八八章 憤怒第二四〇章 苟活第七二八章 故人第七五三章 爭議第八四七章 保險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二章 消失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二二三章 石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