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六〇章 攀登

經過實驗,與艱難的思考,結論,則幾乎令所有人困惑不解。

量子力學呈現的世界,有悖常理,不過,從一百多年前到今天,無數白大褂們的努力匯聚在一起,還是逐漸讓人類瞥見了物質世界的本相。

物質,不論是否被觀測,都無時無刻不處於量子疊加態,對方然而言,這已經是一個可以理解、甚至可以接受的事實。

人的意識活動,作爲客觀存在之腦神經系統與生物電,或者意識模擬器與生物電的組合,必然也符合量子力學的規則,但是與一切客觀存在迥異,這,畢竟正是“自我”,那麼這正在感知、正在思考的自我意識,

也量子態的疊加嗎。

這一點,舊時代的著名學者,羅傑*彭羅斯曾經有過論述,意見是“確乎如此”。

人的意識活動,本質上,是腦神經系統的物質運動,從這一點上講,彭羅斯教授的判斷,並沒有錯,意識活動的確與量子力學息息相關。

但,這並不是“薛定諤的貓”實驗中,用以解釋“既死又活”的貓仔之波函數坍縮的理由,這一點,羅傑*彭羅斯的看法,就未見於公開資料,方然只能大概的揣測一下,這些前沿研究者的真實想法。

說白了,“我”,這正在思考、感知的自己,

只是“我”的物質基礎,模擬器與生物電的量子態中,微不足道的一態。

這一點,在前幾天的思考過程中,方然已經接受的差不多。

現在,他則在這樣的思維層次上,更進一步,明確“我”在物理範疇內的感知極限。

很顯然,既然只是量子疊加態中的一態,人類意識思維對客觀世界的感知能力,必然極其有限,有限到完全無從感知任何量子疊加態,而只能憑自身的感覺器官,窺看到大千世界這量子疊加態中,與自我思維綁定的那一態。

正如兩個心機極重的人,在交往中,即便每一個都由無數性格、思維與意識組成,甚至可以形容爲“千面人”,彼此觀察時,

卻只能看到對方“面向”自己的那一面。

站在人的立場上,客觀世界原本是什麼樣子,這根本沒意義,既然人類很早就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明白這一道理,那麼現在的量子態疊加,道理也是一樣,即便有無窮多種量子態疊加在一起,“自我”也絕對無法察覺。

這,正如三維世界裡的生物,不論怎樣努力,

都無法進入四維空間。

人類所處的世界,目前看來,宏觀上符合三維空間的定義,而時間則不被認爲是空間本身的一種屬性。

既然身處其間,不用講,人的自我意識,顯然也位於這樣的三維空間內。

運用數學上的工具,加以想象,在認識、分析與理解三維空間的基礎上,人們並不難進一步摹想到四維空間,甚至於,數學領域的專業人士,可以憑空想象更高維度、甚至無窮維的空間是什麼樣子。

但想象是一回事,身臨其境,又是另一回事。

不論怎樣摹想,用盡手段,被維度法則禁錮在三維空間內的人,都絕對無法進入更高維的空間,就連確證更高維空間存在的實驗,都很難行得通。

這一點,尋常人都有體會,想象高維只是一種頭腦體操,對觸碰更高維空間,並無幫助。

量子疊加態的認知,也是這樣,哪怕建立起一整套量子力學的理論,自我意識,生而被限定在某一態的存在,也沒辦法窺見自身、或者周遭環境的無窮多種量子態,至多隻能通過實驗,間接覺察其存在。

不過,這樣一來,量子力學理論,豈非就是百無一用的空中樓閣嗎。

一邊整理思路,一邊冒出這樣的念頭,方然知道,自己的想法並不正確,自從量子力學誕生後,多少年來,科技領域的諸多成就,從氫彈、到電子計算機,

事實上都有賴於量子理論。

他的想法,也絕非要否定量子力學的實踐指導作用,而是站在人的自我意識之立場,認識到周遭環境、乃至於自身的無窮多種量子態,

事實上根本等同於一點也不存在。

無法觀測,無法覺察,用任何手段去探測,也只能得到物質那早已綁定的一態,倘若整天在經典物質世界裡打轉,人類,又怎能跨越量子態之間的藩籬,窺見自身、或者周遭世界的另外模樣。

但是……

真的一點辦法也沒有嗎,

回憶這些天,查詢、瀏覽過的資料,方然並不這樣認爲。

斯蒂芬*霍肯,在前一年的“芒種”封閉城中見面,當時的對話,聲線仍言猶在耳,方然的確記得,霍肯教授對自己說過,

科學技術的發展,手段,是多樣化的,並不一定要仰賴更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事實上,自從西曆1530年代以來,淨土研究機構裡,很多人正在進行一系列的量子力學研究,從理論、到應用,也取得了若干成果,量子計算機的逐步實用化,以及凝聚態物理、高能物理等領域的成果,

都是這一系列探索的回報。

教授的話,當時,在轎車裡一邊仰望星空、一邊聆聽,方然的感觸有限,彼時,他還沉浸在“星辰大海或永不可達”的忐忑不安中。

但後來,特別是幾天前,和丁仲義圍繞“薛定諤的貓”進行探討,

他才明白了教授的話中含義。

斯蒂芬*霍肯,他實際上想要告訴自己,人類的未來,乃至宇宙的未來,未必一定會像人類所想象的那樣,完全基於眼前的觀測現實。

按經典理論的分析,結合現實,人類眼中的宇宙浩瀚無際,星系之間的距離,何其遙遠,走向星辰大海的概率幾近於零,這判斷,並不是說沒道理,而是以量子力學的視角觀察,自我,文明,乃至宇宙,

卻未必是如今第一眼看到的模樣。

甚至於,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一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物理法則,

也未必會在別樣的宇宙、異度的空間內,仍然與眼前的一切完全相同,完全適用。

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三七三章 斷網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一章 列車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七六五章 物質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三章 衰老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八六二章 拯救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六八八章 考慮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七二〇章 秋分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七九八章 火種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二五二章 危城第六四〇章 遷徙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九十三章 大戰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八七二章 專利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一一七章 自我第五二六章 警惕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五四六章 農業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八六〇章 明白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二十章 分裂第一五三章 密室第十九章 起源第二六七章 人質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五九一章 目標第三四八章 離別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三七五章 國力第八〇三章 遷移第四九〇章 認知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六七〇章 選擇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一一二章 手段
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三七三章 斷網第七五九章 能源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一章 列車第七三二章 角色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七六五章 物質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三六九章 等效第二〇七章 困難第三章 衰老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八六二章 拯救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六八八章 考慮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三三九章 牢房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五七九章 激進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七二〇章 秋分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七九八章 火種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二五二章 危城第六四〇章 遷徙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九十三章 大戰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三五八章 族羣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八七二章 專利第五八二章 麻木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一一七章 自我第五二六章 警惕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五四六章 農業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三一二章 暗鬥第八六〇章 明白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二十章 分裂第一五三章 密室第十九章 起源第二六七章 人質第四八二章 禁止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五九一章 目標第三四八章 離別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三七五章 國力第八〇三章 遷移第四九〇章 認知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六七〇章 選擇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一一二章 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