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八章 改造

觀察細胞DNA的複製過程,很容易發現,所謂“端粒磨損”甚至細胞的衰老、凋亡,就是一種生命自身的設計缺陷。

然而億萬年的演化,卻讓這有缺陷的設計一直延續至今。

對人而言,尤其對憧憬着永生的人而言,即便不想接受現實,也徒喚奈何。

生命的演化,根本上講,無非是外界環境對無規律基因突變的篩選,本身沒有意圖,沒有動機,更沒有預設的目標,從這一角度而言,四十億年演化的結果,是今天的蓋亞生物圈、而非其他更匪夷所思的存在,似乎就是概率決定的偶然。

但方然的想法,早在很久之前就超越了這一觀點。

憑藉對科學的求索,和縝密的思考,他意識到,生命的衰老、消亡,並非是在演化的最初期運氣太差、踏錯了關鍵的一步,而是任何自然選擇過程都會指向的必然。

蓋亞生物圈的生命,數量,何其龐大,然而其中並無任何一種,能逃過死亡的宿命。

不僅如此,向前追溯到久遠的過去,人類掌握的所有資料,證據,線索,也沒有發現過任何永生不滅之生命的跡象,至於更久遠的,沒有任何遺蹟留存至今的遠古生命,學術界並未達成共識,至多也只有一部分學者認爲其“可能不會衰老”,但不管怎樣,那些古生命都沒能熬過嚴酷的自然選擇,而悉數滅絕,這纔是鐵一般的事實。

不會衰老,不會死亡,卻逃不過環境的摧殘,對蓋亞表面的一切生命而言,永生,就是如此的遙不可及。

除非像人類這樣,能有意識的改造周遭環境,終結“突變被環境所篩選”的演化過程,結果就是,在強大的現代科技面前,所謂“自然選擇”的作用,幾乎就不值一提。

只要身體自身的條件允許,原則上,一個人完全可以想活多久,就活多久,而不必擔心從山火爆發到猛獸掠食的任何干擾。

從人,到人類,再到人類文明,人類社會的發展,讓永生不滅真正成爲了可能。

然而在有能力排除一切外來威脅,至少是理論上有能力排除後,人類才發現,衰老,疾病,乃至死亡的發生,並非運氣太差、或者環境惡劣,而是人和蓋亞上一切物種與生俱來、無從掙脫的宿命。

死亡,不管怎樣抵制,最終都一定會來敲門。

自現代科學繁盛以來,數百年間,無數智慧的頭腦殫精竭慮,都不曾破解過這一難題。

那麼這是不是說,永生,無限長的生命,對人而言就是一種不可能;

是蓋亞表面的碳基生命,原則上就無法實現的、彷彿永動機那樣的空想和白日夢呢。

這種問題,不到永生神蹟降臨的那一天,是不會有確切的答案。

永生一天不實現,上面的問題,就註定不會有答案,這涉及到證實、或證僞一個否命題的邏輯步驟,要證僞“碳基生命不可能具有永生不滅的構造”,只需一個反例,而要證實這命題,則需要極其嚴密的邏輯證明。

嚴密的邏輯證明,在數學、哲學領域,或許還可以嘗試一下。

但是在以物理學爲基石的實踐科學領域,事實上,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東西。

譬如剛纔的命題,要證實,怎樣才能辦到呢,必須從理論上否決一切“賦予碳基生命永生不滅構造”的可能性,爲此,僅僅論證人類有史以來積累的科學技術,能否做到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從原則上論證未來的一切科學成就,也無法賦予碳基生命任何永生不滅的構造,纔算證畢。

然而什麼是“未來的科學技術”,倘若今天便能一眼看穿,那還是未來嗎。

想到這裡,方然的思路已十分明晰,他不假思索的斷定“證實這命題是不可能的”,繼而更迅速的聯想到,對這個至關重要的命題,人類,豈但是無法將其證實,事實上,也根本沒辦法將其證僞。

提供一個碳基生命的永生不滅構造,就能斷定“碳基生命無法永生”是僞命題嗎;

不能,什麼是“永生”,定義上必須延伸到無限遠的未來,暫時的存活,哪怕觀察的時間再長,距離嚴格意義上的永生,仍然有無限遠。

碳基生命(原則上)能否永生,純粹的思考,邏輯的分析,都無法給出答案。

之前一段時間,方然並未全身心投入生命科學領域,但憑藉對這一領域前沿成就的跟蹤,理解,他也不難看到,時至今日,表面上發展迅速的生命科學領域,對從零開始構造生命,都還處於初期的探索階段。

至於“永生不滅的生命”,不用說實踐,甚至在理論上都沒一點着落。

人類現有的能力,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展望未來,方然並不認爲在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時間裡,包括“人類長壽”有限公司在內的研究機構、行業巨頭,能真正製造出永生不滅的生命形態。

永生不滅,放寬到細胞層面,倒可能會有一些突破性的成果。

可一想到永續分裂、毫無廉恥的坎瑟細胞,就會明白,細胞層面的永生不滅,根本就不稀奇,而是一種生命早已實現的醜陋過程。

從永生的細胞,到永生的宏觀生命,這兩者的距離有多遠呢;

與從坎瑟細胞、到永生的宏觀生命一樣遙遠。

宏觀生命的永生,從人類迄今爲止掌握的能力出發,距離竟如此遙遠,在西曆1478年初春想到了這一層面的方然,就未免有些情緒低落。

這種情緒低落,並不完全是因爲永生對碳基生命的遙不可及。

而是許多天來的思考,在提醒他,橫亙在腳下與永生之間的鴻溝,比想象中更寬闊,更深邃。

數量,也比想象中更多。

從細胞層面到宏觀生命的永生,天塹,固然極其寬廣,簡直一眼望不到對岸。

但憑藉思考和直覺,二十五歲的年輕人卻分明能感受到,就在這極難逾越的鴻溝之後,還橫亙着又一道更寬、更深,也更令人絕望的黑暗深淵。

第三四八章 離別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十八章 社工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二九四章 封鎖第七四六章 有限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五六七章 換頭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五章 希望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七十六章 工具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三四〇章 軟肋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六十二章 陪葬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五三五章 超越第七六九章 混沌第七八一章 火箭第六六五章 耗散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五二八章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二八五章 全產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一章 列車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五七一章 睡夢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三七三章 斷網第八七三章 探討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四〇九章 紀年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四二五章 用教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一六九章 變遷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二章 消失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四七一章 因素第三十八章 不測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四十四章 堅守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二一三章 離去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二十章 分裂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三七四章 雙贏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六八九章 蚩尤
第三四八章 離別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十八章 社工第七四一章 天壤第九五六章 復生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二九四章 封鎖第七四六章 有限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五六七章 換頭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三三一章 做夢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五章 希望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一二三章 菌羣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七十六章 工具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三四三章 帝國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六九七章 規劃第三四〇章 軟肋第六〇二章 機降第三七〇章 脫殼第六十二章 陪葬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五三五章 超越第七六九章 混沌第七八一章 火箭第六六五章 耗散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一三六章 進展第五二八章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二八五章 全產第一五六章 聯網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一章 列車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六十四章 重組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六二五章 輻射第五七一章 睡夢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三七三章 斷網第八七三章 探討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四〇九章 紀年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四二五章 用教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一六九章 變遷第三八四章 盤點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二章 消失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四七一章 因素第三十八章 不測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七五五章 耗費第四十四章 堅守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二一三章 離去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二十章 分裂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三七四章 雙贏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六八九章 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