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六章 高教

倒因爲果,以“選拔出來的的確是人才”,爲選拔辯護的行爲,完全無視了舊時代資產主義大框架下,一切社會活動都與平等無緣的殘酷現實。

在1517年的蓋亞淨土,很顯然,並無一點選拔制度生存的土壤。

在新時代,一個人從小到大,驅使其學習、成長的內在動力,是生而爲人的本-能:但凡要在喜怒無常的大自然生存,好奇心,探索欲,乃至引申而來的求知慾、交往欲,都是一個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動力。

這種動力,在舊時代的學生身上,往往因一系列生硬的教條所埋沒。

歸根結底,一切教育的根本問題,在於動機,究竟是爲社會中每一個孩童的健康成長,還是爲資產主義的血肉磨盤提供原料,這種根本性的動機差異,反映在實踐上,必然導致天差地別的最終成果。

在過去的若干年裡,蓋亞淨土,已經在運行一套嶄新的教育體系,着眼於每一個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而幾乎不設置任何硬性的考覈標準。

在這方面,阿達民始終堅信,除將少不更事的孩童,塑造爲有堅韌性格、堅強人格的成熟個體,除此之外的任何教育過程,都不需要什麼外來的驅動力,更不需要死板教條的硬性考覈,而可以完全憑當事者自覺。

這種設想,放在舊時代的學校,講給孩童們的家長聽一聽,

現場想必會一片譁然。

但是在1517年的今天,重溫近十年來的蓋亞淨土教育成就,事實,卻比任何雄辯都更有說服力,更能彰顯新時代的優越性。

在蓋亞淨土的初等學校裡,孩童們,時常都在玩耍,學習的時候也不少。

何時切換內容,一般而言,都由學生們自己決定,貪玩的孩子,往往在遊戲中消磨大把時間,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興趣轉移,繼而,爲遊戲規則、成就,乃至僅僅爲滿足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去嘗試探索客觀世界的奧秘。

概念,規律,理論框架,乃至科學體系,對學生認識眼前、認識周遭世界有幫助的內容,就是學習的目標,這似乎是完全的“實用主義”。

事實上,對一羣幾歲的孩子而言,也就是這種實用主義才最管用。

對一個初等學校的學生,大談“科學對文明的作用”,空談那些孩子沒可能聽懂的理論體系,乃至科技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其實十分蒼白無力,遠不如遊戲中的數學訣竅,或者課外實驗的反應原理,

更能讓孩子沉浸其中,繼而,初步體驗到科學的力量。

至於說,人類有史以來,一步步積累起來的燦爛輝煌之科技成就,但放到中等教育機構裡,再系統化的學習不遲。

一方面是自由學習、主動學習,一方面沒有任何選拔壓力,蓋亞淨土的孩童們,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的成長起來,直到十歲時進入中等教育機構,纔開始接受完善而系統化的科學、技術、工程與實踐教育。

中等教育機構,看名字,似乎對應舊時代聯邦的中學,

實際涵蓋的範疇卻廣得多。

從十歲到十八歲的八年時間,經過課堂教學、案例分析、實驗操作與工程實踐,學生們會全面、系統的學習現代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

在十八歲畢業時,原則上,人人都會達到、或接近舊時代大學本科生的發展水平。

實打實的做到了這一點,雖然說,在中等教育機構接收這些十歲孩童時,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沒有多少科學基礎,倘若舉行考試,更會發現大部分孩子的某些科目水平仍有欠缺,考取的分數偏低。

但這種欠缺,在定性爲培養“科學人”的中等教育過程中,都會逐漸被彌補,更在此基礎上獲得更長足的發展。

全面、系統的學習現代科學,這種任務,需要學習者具備怎樣的特質呢,

傳統認知的“記憶”,在這其中,所佔的比例一點也不大,更重要的反而是分析方法、思維模式,以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再往上,到十八歲之後,民衆就將進入高等教育階段。

高等教育,以“大學”而爲人所共知,卻是蓋亞淨土與舊時代之教育體系差異最大的部分。

一提到“大學”,在舊時代民衆眼裡,似乎便是人類文明的象牙塔,殊不知這種認識,只是久遠過去遺留的某種不合時宜,在資產主義框架內,大學在社會中的定位和作用,已完全蛻變爲勞動力培養機構。

再有一點,爲有錢人的子女鍍金、貼標籤。

除此之外,不僅沒有任何高屋建瓴的思想,也培養不出領先時代的靈魂。

聯邦的衆多高等院校,除純粹混日子的社區大學之外,一直到舊時代末期,仍蠻聲在外,真正高精尖的科學技術研究,重心卻已轉移到各大公司的研究機構。

大學校園裡的學習者,動機,也日漸紛亂,一大羣普通民衆的子女,仍然捧着越來越過時的書本,坐着金榜題名、成爲精英的美夢,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則將其作爲擠進各大企業、金融機構乃至政府機構的踏腳石。

至於說,這些學生在校園裡,每一天所學習的那些陳舊知識,所從事的無意義之流程,究竟是否對當事者個人,是否對全人類有益,

但只觀察社會的大趨勢,一切,都是極其可疑的。

在研討會上痛陳舊時代大學的弊端,阿達民的本意,並不是要否定舊時代高等教育的一切,畢竟在座專家學者們,包括自己,都是從這樣的校園中走出來,如果說自己的能力,與學校培養根本無關,那也是不誠實的。

舊時代的大學,架構、內涵,終究是特定時期的產物,一點也不適應當今的人類社會。

蓋亞淨土的高等教育階段,一言蔽之,動機與舊時代完全迥異,既不是爲了培養足夠數量、質量的勞動者,也無須通過漁民去維持統治機器。

那麼目標是什麼呢,

一句話,爲文明2.0時代,培養具有探索精神、與研究能力的新公民。

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九五七章 平行第四一六章 價值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六二七章 思路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一六三章 替換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三五五章 全局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四三八章 科研第一六三章 替換第二九三章 分離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四八三章 限制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四七五章 退化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九五一章 中學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七九八章 火種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八八一章 墜落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五八六章 痛恨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八三九章 差異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九十三章 大戰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八一三章 戴森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八七七章 木星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四二七章 規則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七七九章 綿延第七十五章 動向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一一八章 懷疑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十五章 核酸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三十二章 記憶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六四七章 高下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八三六章 需要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七八四章 月面
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九五七章 平行第四一六章 價值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四二八章 關押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六二七章 思路第五〇七章 結論第一六三章 替換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七十九章 復生第三五五章 全局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八八五章 穹頂第四三八章 科研第一六三章 替換第二九三章 分離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三七九章 誇大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四〇八章 弱點第三八七章 科研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四八三章 限制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四七五章 退化第一〇一章 道路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九五一章 中學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七九八章 火種第三八五章 等價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八八一章 墜落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五八六章 痛恨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二六〇章 衍生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八三九章 差異第五九八章 至高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九十三章 大戰第六三二章 環帶第八一三章 戴森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八七七章 木星第七五八章 工程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四二七章 規則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一一〇章 自理第七七九章 綿延第七十五章 動向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一一八章 懷疑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十五章 核酸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三十二章 記憶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六四七章 高下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一六六章 流動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三五六章 文明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四九五章 斂散第八三六章 需要第三二一章 亂鬥第七八四章 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