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閒談

“好吧!大哥既然說有用,那我就給錢好了。”許漢文滿臉不情願地答道。

“市舶司那邊怎麼樣?收入是多了還是比以前少了?”許漢青笑着問道。

“當然是多了,依您的意思,把那些亂七八糟的稅都取消,只按貨物多少種類徵收關稅,雖說每次收的錢少了,但架不住船多貨多呀。現在比以前多收三成,再加上咱們以船入股所收的紅利,比蒲壽庚在的時候多出一倍不止。”許漢文自豪地說道。

“我看過帳了,這還沒算上流求商隊的收益,鹽場的收益,等用交鈔從北元套回金銀物資回來,收益還不止於此。”陳覆文也笑着補充道。

“光有錢還不夠,糧食的儲備還要加強,越多越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咱們的糧食只能靠外面供應,民以食爲天,如果在這上面出了差錯,人心便會不穩。”許漢青囑咐道。

“安南、呂宋、倭國等周邊小國,咱們都開闢了航線,回航時如果帶回來糧食,咱們不僅原價收購,而且稅賦也照顧一些,商戶們都很踊躍。”許漢文答道。

“大人只管把心用在軍事上,其它瑣事就由我們替大人分憂吧。”陳覆文望着許漢青被海風吹得略顯粗糙的臉真誠地說道。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沒有大家的努力和辛苦,我許漢青也不能後顧無憂地與元軍作戰,這些日子我忙於水師,不如今日由我作東,感謝大家,也算給鄭曄餞行了。”許漢青笑道。

“好,難得呀,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正好放鬆一下。”許漢文是年輕人,心性活潑,雀躍着答道。鄭曄擔任參謀長時間不短,早已經變得沉穩老練,只是笑着點頭。

……

酒是人情:“相逢一笑是前緣”,“濁酒一杯喜相逢”。酒是豪情:“醉臥沙場君莫笑”。酒可解愁:“何以解憂,爲有杜康”,“愁來竹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酒是禮儀:“無酒不成筵席”。可見酒這東西是溝通交流感情的紐帶,這次也不例外,氣氛是越喝越熱烈,話是越喝越多。

“陳先生是老前輩,俗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陳先生的經驗和閱歷就是咱們的財富,來,咱們敬陳先生一杯。”許漢青舉杯說道。

“是啊!有陳先生坐鎮,咱們就能後顧無憂,而且我可是從陳先生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應該敬陳先生一杯。”許漢文也笑着說道。

“應該應該。鄭曄明天便要率前指去戴雲山了,不知陳先生有什麼要捎給令愛的。”鄭曄詢問道。

“呵呵,各位把老夫捧得這麼高,當心摔着老夫啊!”陳覆文開懷笑道,舉杯一飲而盡,“孩子們大了,自己有了想法,老夫也管不着了。”

“也不能這麼說,亞茹既然對科學制造有興趣,就讓她去鑽研好了,上次她和國棟合夥搞出了硝化甘油,說明她還是有這方面的天賦,就讓她在這方面好好發展也好。”許漢青給陳覆文夾了菜,說道。

“哦,大人說的是真的?”陳覆文問道。

“當然是真的,我和夫人都看到了。”

“也好,只是亞茹年齡大了,我那夫人天天惦記着這件事,可沒少在我耳邊嘮叨。”

“哈哈,您回去告訴嫂夫人,這件事呀,就不用操心了,過些時日,說不定就有大大的驚喜呢。”許漢青想到在戴雲山看到劉國棟和陳亞茹的情景,不禁哈哈笑道。

陳覆文疑惑地瞅了許漢青一會兒,釋然道:“兒大不由爺,隨她去吧。大人,您說,行朝這次向安南尋求棲身之地,能成嗎?”

“我看夠嗆。”許漢青放下酒杯,沉吟了一下說道:“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現在北元風頭正盛,勢力正強,安南會冒着激怒北元的危險來容納一個苟延殘喘的行朝嗎?我看不把他們抓起來向北元賣好就不錯了。”

“大人這話說得精闢,可惜朝中那些大員們卻是執迷不悟,還幻想着安南是世受大宋恩澤的藩屬,會在危難時刻幫一把。須知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啊!”鄭曄把玩着手中的酒杯,感慨道。

“如此說來,那陳宜中也是一去不返了。”陳覆文幽幽地說道。

“這是爲何?”許漢文不解地問道,“他不是丞相嗎?難道要做逃兵?”

“陳先生,我對行朝這些官員的稟性和來歷也是陌生的很,趁這個機會,不如您來給我們講說一下。”許漢青給陳覆文又斟了一杯酒問道。

“也好,老夫便把這些陳芝麻料穀子的事說一下,看看這些官員們的嘴臉,先說說這個丞相陳宜中吧,就從賈似道被罷免說起。”

蕪湖兵敗後,賈似道的昏庸腐敗,激起了舉國上下的義憤。擅權誤國的賈似道已被罷免,此時朝廷如果能夠振作起來,任用賢臣,局勢或許還可以扭轉。但恰恰此時,朝廷卻犯下另一個嚴重的錯誤,即任命陳宜中爲相。在陳宜中的主持下,宋朝終於陷入萬劫不覆的深淵。陳宜中是一個狂妄自大、欺世盜名的兩面派,慣於提出冠冕堂皇的高調言辭,譴責任何妥協退讓的主張和行爲。陳宜中本爲賈似道所援引,賈似道兵敗以後,他卻率先提出處死賈似道,以提高自己的聲望,毫無廉恥。統帥禁軍的殿前指揮使韓震提出遷都建議,他竟然私自將其騙到自己家中殺害。

陳宜中長期通過這種譁衆取寵的表演和豪言壯語來獲得權勢,提高自己的威望,但事實上卻是一個優柔寡斷、冒充抵抗英雄的膽小鬼。德佑元年春夏之交,戰事最爲激烈的時候,朝野內外紛紛要求他親往前線督戰,他卻猶豫畏縮,不肯出城。顯而易見,陳宜中不可能爲宋朝冒生命危險。

陳宜中當國,行事搖擺不定,徘徊在和與戰之間,不能作出決斷。他口頭上喊出各種豪言壯語,實際上卻懦弱怕事,沒有與元軍決一死戰的勇氣和才能。

“陳宜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逃跑,此次去安南若見事不可爲,必然不會再回行朝的。”陳覆文講述完陳宜中的光輝事蹟,下了結論。

“大宋朝廷沒有人才嗎?先有賈似道誤國,再有陳宜中這個逃跑丞相,難怪形勢每況愈下。”許漢文氣憤地說道。

“長於爭權奪利,慷慨陳詞,面對外敵卻束手無策,就是這些朝廷高官的所作所爲啊!”陳覆文嘆息道。

“還有一條,就是墨守成規,不思進取。”許漢青補充道,“國難當頭,還抱着祖宗成法,這次欽差來,不是對咱們還有不滿之言嗎。虧得咱們遠離朝廷,受到的約束小,否則怎麼能有現在的局面。”

“咱們發展到現在這個局面,一個是沒有外人掣肘,再者也是大人深謀遠慮,又得到神仙眷顧啊!所造出的火炮、手雷這些神兵利器功不可沒。”鄭曄不失時機地給許漢青戴了個高帽。

“呵呵,這也是我爲什麼組建參謀部的初衷,只要是人,就難免犯錯,一個人再怎麼深謀遠慮,也有疏漏的地方。所以每項決策纔要經過大家商議,完善後才實施。咱們可不能學朝廷,一個人昏庸無能,便導致整個國家民族衰敗沉淪啊!”許漢青輕笑着擺了擺手。

“鄭曄所說也不是沒有道理,大人說過的發動與北元進行政治、經濟、輿論、人口等全方位的戰爭,可是讓我們都是大開眼界,我想北元那些只知劫掠的韃子肯定沒見過,到時候慢慢地就讓他們失去戰鬥力了。”陳覆文也開口說道。

“雖說如此,但關鍵還要看咱們發動的時機,到時咱們在軍事、政治、經濟上同時下手,北元一定措手不及,只要北元混亂一段時間,四周窺視的力量就會再給其一擊。咱們的壓力就能減輕,光復江南便指日可待了。”許漢青解釋道。

“是呀,光靠咱們光復軍,以一隅對全國,如果沒有外力幫助,與北元之間必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咱們都要有思想準備。”陳覆文嘆道。

第9章 邵武戰役(八)第16章 凝聚力第14章 智取安溪第31章 反抗第10章 邵武戰役(九)第36章 大戰在即第3章 兵圍福州第1章 又見穿越第1章 強化訓練對不起道個歉馬上改正第18章 “威鎮海門”第5章 斷然拒絕第26章 危機與搶劫第27章 重心轉移第31章 紅豆無言第11章 英雄遲暮第8章 圍困潮州第13章 鹽販子黃華第7章 邵武戰役(六)第43章 海上決戰(五)第29章 攻城(四)第56章 攻取福州(下)第29章 攻城(四)第13章 進攻兩浙第29章 敗而不覺第8章 圍困潮州第44章 山東之戰第53章 黑虎掏心(七)第27章 危機與機遇第40章 海上決戰(二)第7章 泉州城下(四)第21章 新思路第13章 沒有硝煙的戰線第35章 國債第12章 御駕親征第14章 臨安第57章 決戰(上)第2章 歡慶(下)第4章 練兵第7章 衆志成城第26章 路上見聞第24章 北方異動第15章 大破索多(四)第56章 攻取福州(下)第19章 致勝之擊第12章 御駕親征第24章 故人重逢第20章 震動(上)第52章 走馬觀花第1章 迴歸第3章 邵武戰役(二)第33章 討價還價第5章 邵武戰役(四)第10章 憧憬第2章 籌劃第三十九章第30章 逼迫第17章 確定人選第29章 宋朝的諾貝爾?第7章 衆志成城第21章 新“三光”政策第53章 黑虎掏心(七)第25章 專利法第14章 餞行宴第1章 與文天祥的衝突第36章 大戰在即第15章 大刀闊斧第47章 元軍回師第32章 誘敵第55章 痛心疾首第29章 攻城(四)第23章 吃癟第24章 邵武風雲(上)第56章 攻取福州(下)第2章 籌劃第27章 攻城(二)第46章 一切順利第14章 大破索多(三)第27章 深山秘密第37章 元軍的第一次進攻第19章 致勝之擊第31章 紅豆無言第15章 凱旋而歸第13章 大破索多(二)第4章 四步走第7章 忽必烈的決定第20章 《賞罰令》第36章 上鉤第40章 海上決戰(二)第17章 決戰第15章 臨安入城式第15章 大破索多(四)第32章 停戰和談(二)第51章 反擊前奏第24章 表演有賞第29章 敗而不覺第25章 邵武風雲(下)第8章 傾心
第9章 邵武戰役(八)第16章 凝聚力第14章 智取安溪第31章 反抗第10章 邵武戰役(九)第36章 大戰在即第3章 兵圍福州第1章 又見穿越第1章 強化訓練對不起道個歉馬上改正第18章 “威鎮海門”第5章 斷然拒絕第26章 危機與搶劫第27章 重心轉移第31章 紅豆無言第11章 英雄遲暮第8章 圍困潮州第13章 鹽販子黃華第7章 邵武戰役(六)第43章 海上決戰(五)第29章 攻城(四)第56章 攻取福州(下)第29章 攻城(四)第13章 進攻兩浙第29章 敗而不覺第8章 圍困潮州第44章 山東之戰第53章 黑虎掏心(七)第27章 危機與機遇第40章 海上決戰(二)第7章 泉州城下(四)第21章 新思路第13章 沒有硝煙的戰線第35章 國債第12章 御駕親征第14章 臨安第57章 決戰(上)第2章 歡慶(下)第4章 練兵第7章 衆志成城第26章 路上見聞第24章 北方異動第15章 大破索多(四)第56章 攻取福州(下)第19章 致勝之擊第12章 御駕親征第24章 故人重逢第20章 震動(上)第52章 走馬觀花第1章 迴歸第3章 邵武戰役(二)第33章 討價還價第5章 邵武戰役(四)第10章 憧憬第2章 籌劃第三十九章第30章 逼迫第17章 確定人選第29章 宋朝的諾貝爾?第7章 衆志成城第21章 新“三光”政策第53章 黑虎掏心(七)第25章 專利法第14章 餞行宴第1章 與文天祥的衝突第36章 大戰在即第15章 大刀闊斧第47章 元軍回師第32章 誘敵第55章 痛心疾首第29章 攻城(四)第23章 吃癟第24章 邵武風雲(上)第56章 攻取福州(下)第2章 籌劃第27章 攻城(二)第46章 一切順利第14章 大破索多(三)第27章 深山秘密第37章 元軍的第一次進攻第19章 致勝之擊第31章 紅豆無言第15章 凱旋而歸第13章 大破索多(二)第4章 四步走第7章 忽必烈的決定第20章 《賞罰令》第36章 上鉤第40章 海上決戰(二)第17章 決戰第15章 臨安入城式第15章 大破索多(四)第32章 停戰和談(二)第51章 反擊前奏第24章 表演有賞第29章 敗而不覺第25章 邵武風雲(下)第8章 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