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琅琊危機

ads_wz_txt;

琅琊郡太守竇璇最擔心的、最不願意看到的事,還是發生了。

蒙山賊下山了,向費城展開了攻擊,臨沂也因此陷入岌岌可危之中,而尤其嚴重的是,貫穿琅琊郡的運輸通道有隨時中斷之危險。竇璇情急之下,十萬火急向右候衛府和周法尚求援,並向東萊水師統帥、檢校東萊太守來護兒求援,試圖以琅琊局勢已經嚴重危及到水師東征爲由,說服來護兒和周法尚派兵支援琅琊。

竇璇又向徐州求援,急書彭城郡丞崔德本。最近魯、彭城和琅琊三郡在聯手圍剿蒙山叛賊一事上已達成約定,但約定是一回事,如何定計,如何實施又是另外一回事,距離最終目標還是遙不可及。自賊人控制蒙山後,魯郡和琅琊郡的聯繫通道隨即中斷,三郡之間訊息傳遞十分不便。現在魯郡和琅琊郡若想互傳訊息,都要經彭城中轉。好在彭城郡丞崔德本出身高貴,不論是齊魯段氏,還是關隴虜姓竇氏,在禮儀上都要給崔氏幾分薄面,所以由崔德本居中協調,倒是最爲合適。

崔德本有心剿賊立功,徐州軍事官長樑德重也給予了他力所能及的支持,但把宗團鄉團這種鬆散的地方武裝整合到一起,組建爲令行禁止的地方軍,需要時間,更需要協調地方勢力之間的利益關係,其耗費精力之大可想而知,尤其像彭城這種有實力的地方,利益糾葛極其複雜,如果崔德本的背後不是有山東第一豪門崔氏這個金字招牌,他根本就不敢架這個勢。

崔德本於是急書魯郡段文操,並轉呈竇璇求援之信,懇請他從泗水方向攻擊蒙山,彭城地方軍則從蘭陵縣方向攻擊蒙山,以兩路夾擊來迫使孟山賊人不得不放棄攻打臨沂,撤回蒙山,繼而達到救援琅琊郡之目的。

段文操同意了,但他實際上能做的很有限。他亦沒有完成地方軍的組建,齊郡的軍隊都被張須陀帶走了,能夠攻擊蒙山的只有鷹揚府四個團一個旅,而自卞城戰敗之後,段文操也罷,鷹揚府也罷,對徐州賊都很忌憚,不敢輕易發動攻擊,尤其在沒有取得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之前,魯郡軍隊是不會再主動攻擊蒙山了。

現在徐州賊去打琅琊郡,讓段文操緊張的情緒得以舒緩。他現在就怕徐州賊在魯郡燒殺擄掠。之前的事已經讓他焦頭爛額了,假如年前徐州賊再來一次,而張須陀又遠在大河岸邊剿賊,遠水救不了近火,到那時他就不是焦頭爛額,而是新帳老賬一起算,要丟掉官帽子了。好了,現在輕鬆了,徐州賊去打琅琊郡了,焦頭爛額的是竇璇,段文操可以集中精力加快地方軍的建設,只待地方軍組建完畢,他手上有兵,心裡也就不慌了,之前的“欠賬”也就可以去討還了。

不過三郡已經約定聯合剿賊,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段文操也不好出爾反爾,公開的“落井下石”,那太難看了,於是他也就虛應一番,派出魯郡全部的鷹揚府軍隊,三個團一個旅,向防山要隘發動攻擊,做做樣子。

同時書告張須陀,把徐州賊攻打琅琊郡的事詳細告之,督促他儘快剿殺王薄等齊州諸賊,然後調兵來魯郡支援。東征的日期越來越近,而齊魯局勢不但沒有好轉的跡象,反而因爲徐州賊攻打琅琊郡,連接東萊和江淮之間運輸通道有中斷的危險,使得齊魯局勢愈發嚴峻起來。假若東征因此而延誤,皇帝和中樞震怒,蒙山四周諸郡的軍政官員都會受到懲罰,所以段文操有足夠的理由督促張須陀馬上趕赴蒙山剿賊。

孟讓攻佔了費城,橫掃費縣,但費縣很窮,義軍擄掠甚少。當地富豪聞知蒙山陷於賊手,早早便帶着財產躲進了首府臨沂,有的甚至遠逃徐州,而當孟讓下山攻擊之時,官僚們又逃之夭夭,所以義軍雖然輕鬆拿下了費城,但距離攻擊目標卻差之甚遠。

孟讓進退兩難。退,那是絕無可能了。進,他只有兩個攻擊目標,一個是南下打幾十裡外的琅琊郡首府臨沂,一個是北上打兩百餘里外的莒城。

不要看琅琊郡範圍數百里,下轄七個縣,但崇山峻嶺佔據了大半,其中五個縣都在山裡,只有臨沂和莒城位於沿海一帶的地勢平坦之處,坐落於交通要道之上,所以也只有這兩個地方人口較多,比較富裕。長白山義軍若想度過這個漫長的冬天,就必須攻擊這兩座城池,沿着連接這兩座城池的運輸通道進行擄掠,否則就只能躲在山裡過着飢寒交迫的苦日子。

那麼,接下來,是南下打臨沂,還是北上打莒城?

臨沂是琅琊首府,駐有鷹揚府,雖然義軍在攻打費城的過程中,乃至攻克之後,都沒有看到幾十裡外的臨沂派出軍隊進行反攻,據此可以推斷出城內守軍數量很有限,但正是因爲城內守軍數量有限,才必須據城堅守,憑藉牢固的防禦固守待援,這個策略是正確的。官府的策略正確了,義軍就抓瞎了。臨沂城依山傍水,高大堅固,而義軍缺衣少糧,尤其缺乏攻城器械和攻城經驗,即便兵力上有優勢,也無法攻克城池。更嚴重的是,臨沂城距離徐州太近,與琅琊郡接壤的彭城郡、下邳郡、東海郡都有軍隊,只要臨沂向徐州求援,徐州這三個郡的軍隊很快就能殺到臨沂城下。

孟讓沒有選擇,只有帶着軍隊北上打莒城。

莒城在琅琊郡北部,距離魯東地區的高密郡有一百餘里,距離東萊水師就更遠了,足有上千裡。莒縣是琅琊郡的一個縣,在莒城遭受攻擊的時候,它只能向首府臨沂求援,即便它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向鄰近的高密郡或者向屯駐有中土水師的東萊求援,但因爲越級了,短期內是不會得到對方救援的,如此一來,就給義軍攻打莒城、擄掠莒縣贏得了充足的時間。

當孟讓決策北上打莒城的時候,他的帳下將領提出了質疑。義軍北上打莒城,必然會切斷連接東萊和江淮的運輸通道,這肯定會激怒東萊水師,會讓主掌齊魯軍事的右候衛府怒不可遏,官軍會大量涌入琅琊郡戡亂,到那時,義軍的處境就艱難了,除了躲到山裡別無出路。

豈不知孟讓的目的正是要吸引大量魯東官軍進入琅琊郡戡亂。對於官軍來說,長白山義軍和徐州義軍都是叛賊,都躲在蒙山,都對運輸通道形成了致命威脅,都要剿殺,所以,當長白山義軍沿着沂水躲進沂山,悄然藏匿起來後,魯東官軍的目標必然指向蒙山,指向徐州義軍。此乃禍水東引之計,當魯東官軍攻打蒙山之時,長白山義軍就可以火速北上進入魯東地區,乘着魯東官軍都在琅琊郡戡亂之際,橫掃高密、北海,再次殺回齊郡。

孟讓說出了真話。帳下將領相視而笑,沒有絲毫的愧疚和不安。人不爲己,天誅地滅,尤其事關自身身死,哪管他人死活?

杜伏威和輔公祏因爲官職低,沒有參加軍議,但孟讓的決策及其背後所隱藏的機密,還是被一些有心人透漏了出來。

杜、輔二人情緒複雜,相視無語。從齊人的立場來說,孟讓的所作所爲都是爲了帳下兄弟,俯仰無愧,但從道義的立場來說,這事做得就不厚道了,畢竟徐州義軍曾在齊人危難之刻仗義相助,在齊人傷痕累累之際沒有落井下石,在齊人飢寒交迫之際慷慨大方的給了錢糧武器,結果齊人卻以怨報德,恩將仇報。可以想像,當官軍大舉圍剿徐州義軍之時,楚人必會發現真相,兩家的仇怨就此結下,將來楚人不死,必會報復齊人,後患無窮啊。

杜、輔二人第一次萌生了離去之意,但以他們的力量,離開孟讓,離開義軍,如何生存?所以,當務之急是忍耐,是韜光養晦,是蓄積實力,只待時機到了,便自立更生,展翅翱翔。

周法尚對於竇璇的求援,初始十分不以爲然,但考慮到琅琊郡的安全直接關係到了水師東征的前期準備工作,他還是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命令屯駐高密郡的諸城鷹揚府馬上派人進入琅琊郡打探軍情,並做好支援準備,一旦琅琊局勢的確不好,已經影響到了運輸通道的安全,那麼就火速南下支援。

很快,周法尚就接到了諸城鷹揚府的回報,蒙山賊正在琅琊郡燒殺擄掠,其中一支賊軍正在攻打莒城,劫掠莒縣,連接東萊和江淮的運輸通道已經中斷。

周法尚大爲震怒,即刻下令,從魯東地區的北海、東萊和高密三郡諸鷹揚中,抽調五個團的兵力,日夜兼程趕赴琅琊郡戡亂。

又急書齊郡郡丞張須陀,嚴厲警告他,馬上剿殺境內叛賊,然後火速進入魯郡,與魯郡諸鷹揚攜手作戰,從泗水一線猛攻蒙山。當前只有齊郡地方軍是經皇帝和中樞特批而建,並隸屬於右候衛府,張須陀作爲齊郡地方軍統帥,理所當然要遵從周法尚的命令。

考慮到徐州諸鷹揚兵力較爲充足,周法尚又十萬火急奏報皇帝和中樞,懇請東都下旨,請徐州左驍衛府調兵支援琅琊郡,並配合魯郡、琅琊郡諸鷹揚,三面圍剿蒙山賊。

第六百七十九章 過牆梯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兩百零二章 攘外的背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七百五十二章 白費心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如此悲觀!?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九百八十六章 底線第八百六十一章 雙刃刀第一百三十四章 段使君的算計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六百一十二章 幽燕人的憤怒第七百一十一章 老匹夫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三百四十三章 先生來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致命的一巴掌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七百九十章 慕容正則的“正”第兩百二十二章 憤懣第六百三十四章 變化莫測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徐世勣的警告第六百四十九章 兩大阻力第五百六十四章 宇文述的艱鉅使命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四百一十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五百八十四章 危險不大?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機宜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兩百一十一章 繡衣直指第七百三十八章 絕處逢生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九百二十八章 郕國公第兩百二十五章 瓦崗人賺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到了洛口倉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九百二十二章 拒絕第一百七十一章 齊王楊暕第五百零一章 明公好計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國者必殺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七百零七章 一棵大樹第七百五十一章 弱肉強食第五章 黃曹主做東第四百五十一章 李百藥的告誡第七百八十七章 稍安躁第六百四十二章 觀望第九十三章 樑父城第四百二十章 唱了一出雙簧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九百五十章 所謂變通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擔憂第兩百五十二章 不真實的未來第六百五十四章 二次密談第兩百九十六章 段達的困境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六百四十九章 兩大阻力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八百七十三章 落馬城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七百八十八章 慕容將軍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四百六十二章 楊恭仁的對策第九百九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九百零七章 鷂鷹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二十六章 俺清清白白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虧第五百四十三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一十三章 瞬息萬變第一千零六章 豈能兒戲?第三百零五章 新年選擇第一百七十三章 韋使君的困境第五百五十五章 周法尚的猜測第一千三十三章 激戰正酣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虧第六百六十五章 破局之策第九百三十四章 惡化第二章 單雄信和徐世勣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在哪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兩百六十二章 崔弘升的困境
第六百七十九章 過牆梯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兩百零二章 攘外的背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七百五十二章 白費心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如此悲觀!?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九百八十六章 底線第八百六十一章 雙刃刀第一百三十四章 段使君的算計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六百一十二章 幽燕人的憤怒第七百一十一章 老匹夫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三百四十三章 先生來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致命的一巴掌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七百九十章 慕容正則的“正”第兩百二十二章 憤懣第六百三十四章 變化莫測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徐世勣的警告第六百四十九章 兩大阻力第五百六十四章 宇文述的艱鉅使命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京恩怨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761章 驚天巨箭第四百一十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五百八十四章 危險不大?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機宜第一百八十章 問計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兩百一十一章 繡衣直指第七百三十八章 絕處逢生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九百二十八章 郕國公第兩百二十五章 瓦崗人賺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到了洛口倉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九百二十二章 拒絕第一百七十一章 齊王楊暕第五百零一章 明公好計第六百二十二章 心急火燎第五百八十九章 叛國者必殺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七百零七章 一棵大樹第七百五十一章 弱肉強食第五章 黃曹主做東第四百五十一章 李百藥的告誡第七百八十七章 稍安躁第六百四十二章 觀望第九十三章 樑父城第四百二十章 唱了一出雙簧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九百五十章 所謂變通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擔憂第兩百五十二章 不真實的未來第六百五十四章 二次密談第兩百九十六章 段達的困境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六百四十九章 兩大阻力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八百七十三章 落馬城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七百八十八章 慕容將軍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兩百九十一章 西風颳來第四百六十二章 楊恭仁的對策第九百九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九百零七章 鷂鷹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二十六章 俺清清白白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虧第五百四十三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一十三章 瞬息萬變第一千零六章 豈能兒戲?第三百零五章 新年選擇第一百七十三章 韋使君的困境第五百五十五章 周法尚的猜測第一千三十三章 激戰正酣第六百三十三章 范陽盧氏的“善意”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虧第六百六十五章 破局之策第九百三十四章 惡化第二章 單雄信和徐世勣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在哪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兩百六十二章 崔弘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