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遙無歸期

“飛狐叛賊不足爲慮,若要剿殺,易如反掌。”聖主忿然說道,“當務之急是安州,安州是重中之重,收復安州故地,與剿殺飛狐叛賊,有何必然關聯?”

虞世基一聽就懂了,飛狐叛賊對李子雄和白髮賊來說,是威脅和制約聖主的棋子,而對聖主來說,飛狐叛賊同樣是棋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已,結果飛狐叛賊的存在,反而會促成雙方的合作,反而會讓李子雄和白髮賊竭盡全力征戰於塞外。

再說全力支持李子雄和白髮賊收復安州故地,與全力圍剿飛狐叛賊,這之間也的確沒有直接關係,支持歸支持,圍剿歸圍剿,難道剿殺了飛狐叛賊,李子雄和白髮賊就不要中土官方的支援了?兩回事嘛。

“聖上睿智。”虞世基不動聲色地奉承道。

聖主神色冰冷,語氣嚴厲,“古北口可有可靠之人?”

虞世基不假思索地回道,“古北口鎮將、檢校安樂郡太守是郭絢,真定襄侯(郭衍)之從弟;副鎮是慕容正則,燕公(慕容三藏)之子。”

聖主毫不猶豫,斷然說道,“詔令慕容正則,全權負責古北口軍事,全力支援李子雄收復安州,並詳告其中之厲害,不能有絲毫閃失

。”

虞世基稍作遲疑,躬身聽命。

“再詔令郭絢,兵事不是他的特長,亦無塞外征戰之經驗,對東胡諸虜更是知之甚少,請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安樂政務上,不要干涉古北口軍務。”聖主又說道,“隨着援助開始,安樂政務繁忙,請他盡心盡責,功成之日,朕必有重賞。”

虞世基急忙應諾。剛纔他本想提醒聖主,援助事關重大,還是任人唯親爲好,相比起來,郭絢更爲可靠,但聖主洞若觀火,心如明鏡,知道郭絢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中看不中用,值此重要關頭,還是久鎮邊陲剛直不阿的慕容正則最可靠。

“詔告段達,涿郡留守主掌東北疆七郡之軍事,責任重大。安州一旦收復,長城內外震盪,南北局勢急驟變化,需要他殫精竭慮以應對,因此務必分清輕重緩急,不必事事躬親,以免勞累過度貽誤大事。”

這就是變相警告段達了,不要插手援助事務,做好你的份內事,只要你維持住安州收復後急劇變化動盪不安的南北關係,確保中土能夠利用這次機會在南北對峙中取得優勢,你就立功了,升官加爵少不了你。

“詔令河北討捕大使崔弘升,免去其討捕大使,出任左武衛將軍,檢校上谷太守,即刻趕赴上谷郡,剿殺飛狐叛賊。”

“詔令左驍衛將軍董純,免去其彭城留守,檢校雁門郡太守,即刻趕赴雁門,剿殺靈丘叛賊。”

“詔令涿郡副留守、武賁郎將陰世師,儘快剿殺祁夷水一線的叛賊,力爭在最短時間內穩定燕北局勢。”

“詔令右驍衛將軍馮孝慈,免去其弘化副留守,出任河北討捕大使,即刻趕赴河北,沿永濟渠剿殺叛賊,確保永濟渠暢通無阻。”

虞世基心領神會,急忙領命。

很明顯,聖主要準備第三次東征了。河北的事由河北人處理最合適,盤駐飛狐的叛賊大部分都是河北賊,若想在最短時間內以最穩妥的方式去解決這數萬叛賊大軍,而且還是李子雄和白髮賊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唯有崔弘升才能做到,非他莫屬。

董純北上雁門,是聖主向齊王的妥協。之前封德彝與齊王談判時,齊王提了兩個條件,一是北上巡邊必須有聖主詔令,其次就是調董純北上相助。第二個條件難度太大,不過當時封德彝警告段達,難度大也要辦,齊王既然敢公開提出來,必定留有後手,不要把事情搞複雜了難以收拾。段達不敢稟奏聖主,委託自己的世交長輩臨時代理兵部尚書事的右候衛大將軍趙才,請他找個聖主心情好的時候,婉轉告之。

聖主當時不予理睬。現在形勢不一樣了,若想讓李子雄和白髮賊在安州站住腳,在東北堅持下去,就必須在燕北這邊向突厥人施加壓力,牽制和分散突厥人的兵力,所以齊王這次“巡邊”也就遙遙無歸期了,而董純北上相助也就成了一種必要手段,既可以安撫一下齊王,又可以加強北疆鎮戍力量,同時還能輔佐齊王威懾塞外,可謂一舉多得。

至於右驍衛將軍馮孝慈,因爲幫助唐國公李淵順利解決了弘化留守元弘嗣這個“隱患”,當然要論功行賞,只是以這個名義行賞,必然會得罪一些保守派大權貴,對馮孝慈不利,所以聖主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先把馮孝慈調到河北剿賊,保障永濟渠暢通,確保南方物資安全運達遼東,爲第三次東征囤積糧草武器,等到明天春天第三次東征開始了,聖主就調馮孝慈率軍遠征高句麗,然後藉助東征功勞加官升爵,名正言順,無可爭議

只是,如此一來,聖主返回東都的步伐必然放慢,一旦確定安州已經收復,東北之地風起雲涌,南北局勢劇烈震盪,且整體形勢對中土有利,發動第三次東征的外部條件已經具備,那麼聖主甚至都有可能不回去了。中樞只要做出了第三次東征的決策,而聖主決心第三次御駕親征,那麼開春後聖主就要趕赴遼東,這樣滿打滿算還剩下三個多月的時間,一來一往路上就要耗費兩個多月,聖主在東都最多也就停留個把月,所以如非迫不得已,聖主的確沒必要回京,不如坐鎮涿郡遙控東都,積極準備第三次東征,同時還可以密切關注南北局勢,而聖主坐鎮北疆,必定對突厥和東胡諸種構成巨大威懾,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動安州乃至東北局勢向有利於中土的方向發展。

虞世基仔細權衡了一下,還是決定提醒聖主,東都最好還是回去一趟,雖然跑來跑去很折騰,但這是非常時刻,兩京政局因爲楊玄感叛亂而深陷危機,接下來的政治清算勢必會進一步惡化兩京矛盾和衝突,會進一步加劇兩京政治危機,這顯然不利於國內政局的穩定,而尤其重要的是,聖主今年年初就出京了,若等到第三次東征勝利結束再回京,那至少要到明天深秋,也就是說聖主整整有一年半以上的時間都不在東都,中樞主要大臣、中央府署主要官員和衛府半數以上的將帥都隨聖主遠征,他們也不在東都,中土的權力中樞始終在遠征的道路上,由此導致東都這個中土的政治中心名存實亡,導致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大大減弱,而兩京政治危機日益加劇和地方叛亂愈演愈烈,與此有着必然和直接的關係,所以值此緊要關頭,即便是爲了創造好第三次東征的內部條件,聖主也應該以最快速度日夜兼程返回東都,利用政治清算楊玄感政治集團的有利時機,與西京達成政治妥協,力爭在最短時間內緩解兩京政治危機,確保國內政局向好的方向發展,以儘快改善國內形勢,最大程度地減小因連年征戰對國力所造成的巨大傷害。

“聖上,收復安州一事既然安排妥當,是否加快返京速度?”虞世基小心翼翼地試探道,“若聖上抵京之刻,恰是安州捷報傳來之時,京師豈不歡呼雀躍?”

言下之意,聖主雖然沒有贏得第二次東征的勝利,但帶着收復安州故地的喜訊返回京師,顏面有光,不至於灰頭灰臉讓對手恥笑。

聖主看了他一眼,面無表情地反問了一句,“若安州未能收復,若他們全軍覆沒,朕豈不顏面盡失?”

虞世基頓時瞭然,暗自嘆息。

之前聖主對返京就有牴觸情緒,二次東征無功而返不但讓他顏面無光,深陷窘境,更讓他權威受損,再加上楊玄感叛亂,親信大臣背後捅刀子,而拯救東都的又恰恰是西京,是他的政治對手,還有吐谷渾反攻復國,西域四郡丟掉了兩個,西域諸國背叛,等等諸多打臉的事都湊到一塊,聖主“鼻青臉腫”,回京後面對政治對手的“凌厲進攻”,難以招架,勢必要在政治上進行一系列的妥協,而這一妥協,改革派再想利用政治清算楊玄感政治集團的機會,來打擊保守派的願望估計就要落空了,其次第三次東征之議必將遭到保守派的猛烈阻擊,改革派試圖利用第三次東征的勝利來挽救自身權威的願望也將落空。

這些都是聖主所不能接受和麪對的,所以他不想回京,不想被對手恥笑和辱罵,所以他竭盡全力發動第三次東征,他全力支持李子雄和白髮賊收復安州,而目的只有一個,他要風風光光地回去,帶着武功和榮耀回去。

虞世基知道了聖主的心思,不敢直言勸諫,擔心他滯留上谷不走,只好婉轉說道,“聖上,依行程安排,明天進抵博陵。”

聖主沉默片刻,微微頷首,“善!”

本書來自/book/htl

第六百九十三章 韓世諤的猜測第五百三十八章 如法炮製第四百一十四章 保護秦王第九百八十七章 有便宜就佔第四百零三章 心態決定結果第兩百五十六章 齊王的情商有問題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九百五十九章 看透迷霧第四百九十三章 楊玄感的退路第五章 黃曹主做東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795章 一波又起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根稻草第四百一十章 到處都是坑第四百三十五章 還不連夜逃離?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甕中捉鱉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六百五十四章 二次密談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將出馬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八十四章 齊郡張須陀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線救急第一千零二十章 有所取捨第兩百六十三章 你還要不要臉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唯一條件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第五百零八章 哪個更重要?第八十一章 玉未琢第一百九十八章 懸念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五百零七章 包圍東都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十二章 突變第八百四十二章 話不投機第七百八十一章 你可以走了第兩百三十章 段文振遺策第四百一十章 到處都是坑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賊第九百五十六章 兩害相權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兩百六十四章 黑夜裡的洪水第六百零四章 心機深沉第五百七十章 第三次東征第五百七十八章 疑慮第二十七章 何爲真相第四百五十六章 到了洛口倉第五百五十四章 名將之子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第兩百九十五章 豪帥王安第三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揚鑣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兩百二十四章 楊潛的無奈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八百九十九章 不知彼第七百七十一章 奚族之困第四百一十二章 危機四伏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六百八十二章 不爲所動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七百八十六章 蟠龍堡第六百七十八章 你要出塞?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四百二十四章 如你所願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五百九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兩百二十八章 擊敗元文都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兩百零七章 獨孤氏的威脅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瓊之計第五百七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四十四章 半渡擊殺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七百七十三章 下下之策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兩百九十五章 豪帥王安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
第六百九十三章 韓世諤的猜測第五百三十八章 如法炮製第四百一十四章 保護秦王第九百八十七章 有便宜就佔第四百零三章 心態決定結果第兩百五十六章 齊王的情商有問題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九百五十九章 看透迷霧第四百九十三章 楊玄感的退路第五章 黃曹主做東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795章 一波又起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根稻草第四百一十章 到處都是坑第四百三十五章 還不連夜逃離?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七百三十七章 甕中捉鱉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六百五十四章 二次密談第兩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義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四百七十三章 老將出馬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八十四章 齊郡張須陀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線救急第一千零二十章 有所取捨第兩百六十三章 你還要不要臉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唯一條件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第五百零八章 哪個更重要?第八十一章 玉未琢第一百九十八章 懸念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五百零七章 包圍東都第七百六十四章 私心作祟第十二章 突變第八百四十二章 話不投機第七百八十一章 你可以走了第兩百三十章 段文振遺策第四百一十章 到處都是坑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賊第九百五十六章 兩害相權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兩百六十四章 黑夜裡的洪水第六百零四章 心機深沉第五百七十章 第三次東征第五百七十八章 疑慮第二十七章 何爲真相第四百五十六章 到了洛口倉第五百五十四章 名將之子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第兩百九十五章 豪帥王安第三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揚鑣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兩百二十四章 楊潛的無奈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八百九十九章 不知彼第七百七十一章 奚族之困第四百一十二章 危機四伏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六百八十二章 不爲所動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緊逼第七百八十六章 蟠龍堡第六百七十八章 你要出塞?第四百八十五章 喜形於色第四百二十四章 如你所願第三十三章 夜奔芒碭山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五百九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一百二十一章 爭執第兩百二十八章 擊敗元文都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兩百零七章 獨孤氏的威脅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瓊之計第五百七十六章 振聾發聵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四十四章 半渡擊殺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兩百九十四章 低調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七百七十三章 下下之策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兩百九十五章 豪帥王安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