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倫敦震動

不過,旁邊的德比卻聽出了一絲不一樣的意思,向維多利亞道:“女王陛下,您的意思是......”

維多利亞輕聲道:“讓羅素引咎辭職,並將這個消息傳出去,讓那個東方國家認爲我大不列顛是想妥協。同時,德比爵士,你以外交大臣的名義向中華帝國駐歐特使要求同對方談判,透露出風聲,就是我大不列顛王國想同他們和解停戰,並以資金贖回印度,無論他們要求多少賠償。其他各種聲音,也可以適當放出去,目的就是一個,麻痹對方!然後,以最快速度出兵,陸軍運送到印度之後,不必進攻港口,海軍直接找到對方的那幾支艦隊,不給對方反應時間,出其不意直接將其消滅!”

羅素猛地擡起了頭,有些不敢相信地眨了眨眼睛,看向面色狠厲的維多利亞,直到現在,他才認識到自己小看了女王,也意識到自己的軍事白癡。

海軍大臣西德尼*赫伯特卻有些悲哀地看了眼羅素,眼神和陸軍大臣潘默爾*拉姆齊一對視,雙方都知道對方明白了什麼。

維多利亞的真正用意,可能只有她自己清楚。不過,毫無疑問的,羅素作爲這一任首相,從他的手中丟失了愛爾蘭和印度,無論什麼理由什麼原因,維多利亞女王都會順應民意逼其下臺。而女王以這個蹩腳的藉口,只能哄騙不懂軍事的羅素而已。

或許維多利亞女王的確有部分這樣的想法,想着能出其不意地找到中華帝國的艦隊加以毀滅性地打擊。先不說這個能不能做到,單單這個想法,便有些天真了。如今那中華帝國的商賈、探哨遍佈整個歐洲,大不列顛大規模地出征,中華帝國不可能不知道如此大的動靜。因此,想要偷襲或者出其不意地攻打中華帝國的艦隊,甚至各個擊破,這種可能性太低,只能說是想當然而已。

因此,維多利亞女王這樣說,很有可能只是以此爲藉口,讓羅素辭職而已。

但不管怎麼說,赫伯特和拉姆齊兩人均明白,這次大不列顛王國是必定要出動大軍收復印度,並與那東方的中華帝國展開徹底影響國祚的一場大戰。只是,那異常頑固的財政大臣格萊斯頓真的會同意這樣的軍費開支麼?這可不是一點點。當初大不列顛最爲強大的時候,還是近東的克里米亞與法國、土耳其一道聯合與沙俄作戰,加上僱傭兵等最多參戰不過10萬的兵力,也花了數億英鎊的戰爭開支,就算這樣,還只是小小的克里米亞半島而已。要是如今這般,以大不列顛王國的兵力爲主力,萬里迢迢地到印度,甚至攻打遠東的中華帝國,軍隊超過15萬之衆,地方也如此之廣,費用豈不是更加的高昂,比克里米亞戰爭的軍費還要高?

赫伯特和拉姆齊兩人很是懷疑,大不列顛王國如何能湊出這樣的軍費開支。

就在英國女王和內閣成員們商議好,前往議會不久,倫敦街頭,關於中華帝國向大不列顛王國宣戰,並悍然出兵攻佔了大英帝國的錫蘭島和印度殖民地,印度總督坎寧投降的消息,開始四處流傳起來,整個倫敦街頭開始人心惶惶起來。

當天傍晚,《泰晤士報》加班加點,破天荒地增印了一版特別新聞。整個新增加的只有一個版面,直接刊登了來自印度和遠東的這則重要新聞。

新聞的題目直接用了一句詩人拜倫的詩句“千萬艘船艦在你身上馳驅,痕跡不留”作爲引言,並配以“哭泣吧,大不列顛,維多利亞女王王冠上的明珠被搶走”、“大英日不落帝國從此日落西山”、“維多利亞女王失去親王之後,再失巨愛,愛爾蘭和印度”之類的章段標題,沉痛向大不列顛的子民宣示了這一震撼的重磅消息。

《泰晤士報》評論道,大英帝國繼失去美利堅、海峽殖民地、愛爾蘭之後,再度失去印度和錫蘭,國力大降。大英帝國的士兵上十萬戰死戰傷在東方,還有超過3萬士兵被俘,整個英國陷入最爲哀傷的時期!這是維多利亞女王的悲哀,更是大不列顛王國的悲哀,是全體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人的悲哀。

最後,評論用悲痛而言辭激烈的語氣道,大英帝國再不振作,再不採取正確的應對,將會徹底葬送掉帝國,從原來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變成大不列顛王國甚至不列顛王國。而這樣要不了多久,大不列顛王國將失去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被那個中華帝國和法蘭西帝國等超過,淪爲二流國家。因此,評論激勵所有的大不列顛王國公民,行動起來,捐助軍費,積極參軍,爲大不列顛王國、爲收復印度、爲重塑大英日不落帝國竭盡全力。

跟隨着《泰晤士報》的腳步,其他的《每日電訊報》、《世界新聞報》、《每日郵報》等報紙也紛紛增開特刊,甚至已經到了晚上,還專門發行出售還在苦苦等待最新消息的民衆。

《每日電訊報》直接以維多利亞女王正在傷心欲絕的頭像漫畫爲版面中心內容,譴責印度總督坎寧爲罪犯,丟失印度,讓女王和大英帝國失去最爲重要的殖民地。

而《世界新聞報》則站在戰死在印度和錫蘭的英國士兵角度思,聲稱大不列顛王國遭遇本世紀最大的危機,戰死戰傷的士兵的撫卹費用,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而被俘虜的3萬英國士兵,不知道會不會遭遇不公正對待。報紙呼籲大不列顛內閣政府和議會議員們,考慮下這些士兵們的生死,建議大不列顛王國與中華帝國和談,停止戰爭,要回俘虜。等大不列顛王國重新發展起來了,再處置印度問題。

到了晚上,經過這些報紙上新聞消息的傳播、發酵,整個倫敦街頭,數以萬計的人羣紛紛走上街頭,相互驚恐地傳播着流言,整個倫敦都轟動了。

等夜幕降臨以後,數百上千的人羣,一窩蜂涌上倫敦各條街巷,某些售賣茶葉、陶瓷和中華帝國工藝品的店鋪,開始被“義憤填膺”的英格蘭青年們開始打砸搶起來。而最慘的是曾經的中華帝國駐倫敦使館,儘管早已經空無一人,被倫敦警察局接管,但仍舊被怒火中燒的羣衆縱火焚燒,甚至還與聞訊而來的警察發生衝突,死傷數十人。

整個倫敦都有些亂了套,要不是倫敦市政廳和警察局迅速派出人數衆多的軍警走上街頭巡邏,各個街巷都很可能再次出現大規模的暴亂。甚至,後面連倫敦的軍警人數都出現不足,陸軍部連忙調動了上萬的步兵趕來維持街頭秩序,這才基本平復。

另外有不少的人羣,連夜來到市政廳和議會廣場,向政府抗議,要求與中華帝國和談,贖回被中華帝國俘虜的英國士兵,並將所有戰死在印度的英國士兵屍體運回歐洲,發放家眷撫卹。當然,這些人基本是軍屬,那些士兵們也不好對其如何,加上他們也沒有什麼暴力行爲,便緊急稟報內閣,內政大臣和陸軍大臣連忙趕來發誓、安撫。

但除了這些聽信新聞,以爲中華帝國是魔鬼的人羣之外,還有不少的百姓顫顫巍巍地躲在家裡,祈禱上帝保佑,不要再發生戰爭。

次日,又一個消息傳開了:大不列顛王國內閣首相羅素,因爲印度領地的丟失,引咎辭職,原任首相德比伯爵以外交大臣的身份兼任首相之位。但對於中華帝國的宣戰和侵略印度,內閣還是沒有公開的說法。就在大家紛紛猜測的時候,一個秘密的消息開始流傳起來:大不列顛王國發行了鉅額國債,借錢出兵,收復印度及征討遠東了。

PS:感謝一葉知秋大大打賞!

第414章 上嗨城陷入絕境第十八章 佔領道州(下)第265章 大興土木的天京第493章 洪秀全的恐慌第519章 制訂北伐方略(求訂閱)第714章 劉長清和朱洪英第1196章 出任公使10年的布爾布隆809章 巴達維亞來人了第1335章 鮑狄埃和嗯格斯第三十六章 收服鄉紳759章 學堂的普及第1201章 西征軍大捷的震撼消息772章 日本長崎的唐人坊第501章 翼王整軍攻佔金壇926章 河邊伏擊第710章 開發新疆第298章 蒸汽機鼓風攻城第408 章 建立大明國第610章 龍牀睡着太硬了第1208章 天文數字般投入877章 鐵路建設808章 劉阿生之死第1339章 馮雲山的打算第1329章 法軍突圍遇阻第1339章 馮雲山的打算第179章 圍困與反圍困(週五中午上架,泣血求支持!)第650章 陳桂堂被俘第364章 邱昌道叛變1003章 頭頂綠幣必遭謀害(祝書友們五一節快樂!)第634 章 讀書人的歸心第1045章 差不多隻剩下加爾各答了(求訂閱)第1305章 帝國民間財團的形成第718章 知道真相的朱洪英倒吸口冷氣第1059章 恭喜陛下加爾各答大捷第401 章 互挖牆角(感謝諸神)895章 這就是個笑話990章 被否的蟒蛇行動1019章 陷入愛爾蘭危機的英國第1119章 西北發生的戰事第462章 建好磷肥廠第七十九章 攻略韶州府(四)(求收藏!)第340章 內憂外患的大清,需要一場大捷第七十六章攻略韶州府(一)841章 西洋僱傭兵團909章 條件1018章 不能讓美利堅成長爲第二個中華帝國第五十五章 長沙的消息(求推薦收藏!)第310章 報紙曝光李氏奇案(無理由加更一章)第125章 攻奪廣州城(八)763章 緬甸傳來喜訊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1011章 炮兵師和諾貝爾第125章 攻奪廣州城(八)898章 印度的新消息第453章 煽動內應(再謝諸神一早驚喜)第172章 虎門炮臺激戰(二)第510章 虛僞的紹興知府第195章 聖軍改制(上)974章 南卡羅來納州宣佈獨立第629 章 衍聖公孔繁灝的運作第312章 事後補救亦臉上無光第1067章 普魯士受到啓發第243章 親自練兵 (下)第436章 擋路者死813章 巴達維亞994章 馬納薩斯戰役(上)第297章 南昌混戰第361章 佔領嶽州(感謝諸神賞!)第1277章 《邊疆大開發法案》第683章 盛京形勢第609章 登基定國號第141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下)885章 高杉晉作的盤算第706 章 白馬戰兵的覆滅第1130章 帝國交通的大發展第573章 一路西進759章 學堂的普及1003章 頭頂綠幣必遭謀害(祝書友們五一節快樂!)第三十四章 江華王氏兄弟(上)1008章 萬邦來朝的萬壽節第688 章 參觀聖京織造局的觸動第124章 攻奪廣州城(七)848章 老毛子搞事了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第1292章 賜你姓馮993章 馬納薩斯和布爾溪第682章 秦日綱稱帝第十三章 戰黃沙河第347章 佔金州爲王第1066章 沙皇的決定第六十六章 新擴三軍第1089章 可怕的華人特種軍隊第1150章 錫克大君第1317章 朕決定出兵第369章 人心惶惶第八章 童子營裡的四眼狗第1078章 佔領新奧爾良787章 鋼材纔是搶手貨第1204章 新佔國土的移民問題(再次感謝無敵大燈泡老大打賞!)第355章 馮大頭和馮小頭
第414章 上嗨城陷入絕境第十八章 佔領道州(下)第265章 大興土木的天京第493章 洪秀全的恐慌第519章 制訂北伐方略(求訂閱)第714章 劉長清和朱洪英第1196章 出任公使10年的布爾布隆809章 巴達維亞來人了第1335章 鮑狄埃和嗯格斯第三十六章 收服鄉紳759章 學堂的普及第1201章 西征軍大捷的震撼消息772章 日本長崎的唐人坊第501章 翼王整軍攻佔金壇926章 河邊伏擊第710章 開發新疆第298章 蒸汽機鼓風攻城第408 章 建立大明國第610章 龍牀睡着太硬了第1208章 天文數字般投入877章 鐵路建設808章 劉阿生之死第1339章 馮雲山的打算第1329章 法軍突圍遇阻第1339章 馮雲山的打算第179章 圍困與反圍困(週五中午上架,泣血求支持!)第650章 陳桂堂被俘第364章 邱昌道叛變1003章 頭頂綠幣必遭謀害(祝書友們五一節快樂!)第634 章 讀書人的歸心第1045章 差不多隻剩下加爾各答了(求訂閱)第1305章 帝國民間財團的形成第718章 知道真相的朱洪英倒吸口冷氣第1059章 恭喜陛下加爾各答大捷第401 章 互挖牆角(感謝諸神)895章 這就是個笑話990章 被否的蟒蛇行動1019章 陷入愛爾蘭危機的英國第1119章 西北發生的戰事第462章 建好磷肥廠第七十九章 攻略韶州府(四)(求收藏!)第340章 內憂外患的大清,需要一場大捷第七十六章攻略韶州府(一)841章 西洋僱傭兵團909章 條件1018章 不能讓美利堅成長爲第二個中華帝國第五十五章 長沙的消息(求推薦收藏!)第310章 報紙曝光李氏奇案(無理由加更一章)第125章 攻奪廣州城(八)763章 緬甸傳來喜訊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1011章 炮兵師和諾貝爾第125章 攻奪廣州城(八)898章 印度的新消息第453章 煽動內應(再謝諸神一早驚喜)第172章 虎門炮臺激戰(二)第510章 虛僞的紹興知府第195章 聖軍改制(上)974章 南卡羅來納州宣佈獨立第629 章 衍聖公孔繁灝的運作第312章 事後補救亦臉上無光第1067章 普魯士受到啓發第243章 親自練兵 (下)第436章 擋路者死813章 巴達維亞994章 馬納薩斯戰役(上)第297章 南昌混戰第361章 佔領嶽州(感謝諸神賞!)第1277章 《邊疆大開發法案》第683章 盛京形勢第609章 登基定國號第141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下)885章 高杉晉作的盤算第706 章 白馬戰兵的覆滅第1130章 帝國交通的大發展第573章 一路西進759章 學堂的普及1003章 頭頂綠幣必遭謀害(祝書友們五一節快樂!)第三十四章 江華王氏兄弟(上)1008章 萬邦來朝的萬壽節第688 章 參觀聖京織造局的觸動第124章 攻奪廣州城(七)848章 老毛子搞事了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第1292章 賜你姓馮993章 馬納薩斯和布爾溪第682章 秦日綱稱帝第十三章 戰黃沙河第347章 佔金州爲王第1066章 沙皇的決定第六十六章 新擴三軍第1089章 可怕的華人特種軍隊第1150章 錫克大君第1317章 朕決定出兵第369章 人心惶惶第八章 童子營裡的四眼狗第1078章 佔領新奧爾良787章 鋼材纔是搶手貨第1204章 新佔國土的移民問題(再次感謝無敵大燈泡老大打賞!)第355章 馮大頭和馮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