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以南京爲都的真正意義

馮雲山雖然猜到此番攻打天京城,會不需要多少武力,因此他也沒帶多少兵馬,只是水師和順漢師,甚至這一萬順漢師士兵也只是磨合與訓練,並沒抱多大希望在他們身上,他安排的主力還是甲五師那四個陸戰團的五千將士。

可沒想到,攻打天京城,竟然比他預料的還要順利得多。從頭到尾,基本上就沒動過武力,而且時間也非常短。

除了圍城的前兩天,稍微進行勸降和政策攻心之外,其餘根本就沒耽誤任何時間,直接在第三天,天京城門各鎮守的太平兵便紛紛開門歸降。

緊接着,與洪秀全會晤之後,雖然有些驚險,但也只是虛驚一場,洪秀全身死,整個天國全部歸順自己,天京城也全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於是乎,馮雲山便在洪秀全死後的第二天,開始謀劃立國都之事。

別人不清楚,馮雲山自己怎麼可能不明白,從一開始,他便有意定都在這天京城。等到了此地之後,他在圍城的第二天,領着衛兵去了城外轉了半圈,遠遠地用望遠鏡看了下鐘山地形,還有天京城的城牆,便發現天京城的城牆的確高厚無比,與北京城牆不相上下。

而後,他又專門拿兩江地區的地圖,仔細看了下地形,發現這天京城的地理位置,的確如歷史上所說的,前據大江,南臨重嶺,憑高據深,形勢獨盛,加上城牆高厚,在冷兵器時代,的確算得上是易守難攻之地。

並且,天京城的內部還有河湖縱橫,實爲形勝之地。對於整個江南一帶來說,本無險要峻嶺的地理優勢,內部多爲河道縱橫的平原,但這天京城周圍卻有足夠多的山來屏護城池,這應該就是古人說的龍脈拱衛吧。

而且,重要的是,這原本叫南京的所在,有條巨大的天險,便是長江,並且,自古有守江必守淮的說法,淮河一帶又可以成爲最前面一道防線。但這是針對古代的那種南北割據,如今馮雲山相信自己必定會建立一座比後世更加強大的統一帝國,因此,他倒不在乎這條天險,而是藉助長江,便於發展水師。

他之所以安都在這天京,主要看重的,便是這裡算是江南魚米之鄉,產糧和稅賦重地,經濟發達,再加上水路航運交通便利,可以說,以此爲都,基本不用愁都城的糧食運輸問題。而轉眼看北京一帶,單單每年從江南北運的漕糧,便達五六百萬石甚至近千萬石之多,不算運輸的人力成本,單半路損耗便達一兩成之多,而運費,也是每石糧食要耗銀四錢,這花費,可謂是巨大。

而這些,通過定都南京,都可以省下來。

想想看,緊靠長江,又臨近京杭大運河,不遠處還能通過吳淞口出海,這水路的交通便利,讓此處作爲國都,有了長江,便能很好地控制整個長江流域;而京杭大運河又讓帝國能很好地掌控江南水鄉和黃淮甚至中原直隸一帶;而出海的便捷,更是直接讓帝國的觸角漫延到整個東南沿海和朝鮮、曰本和琉球等地。這些,都是水路交通的便利。

最爲關鍵的是,南京位於華夏的中部,又通過長江口可以直接出海。這樣一來,一方面,立都在此,洋人的軍艦便能通過長江直接攻打國都,這就迫使帝國必須大力發展海軍和岸防;另一方面,南京又不像廈門和上嗨等,洋人的軍艦可從外海直接攻城,至少隔着一段六百餘里的長江河段,而在這河段上,按滿清的江防設置,便有吳淞炮臺、江陰炮臺、鎮江炮臺和金陵炮臺四處炮臺羣。其中,單單南京城內及城郊的金陵炮臺羣,便有烏龍山、幕府山、下關、獅子山、富貴山、清涼山、雨花臺等7處炮臺。

馮雲山自信自己的討虜軍比滿清八旗和綠營兵要強得多,而火炮更是有克虜伯大炮這一領先利器,加上自己設置水泥炮臺,與十餘年前的滿清完全不能相提並論了,洋人的軍艦想要深入長江進攻南京,只怕不那麼容易。

其實,馮雲山主要考慮的還是日後對帝國的長遠發展,他知道,當今世界,自近代以後,便成爲一個爭奪海洋霸權的世界。可以說,誰佔領了海洋,便可在這個世界崛起。因此,發展強大的海軍艦隊,便成爲一個艱鉅的任務。

若還是像明朝和滿清一樣,以北京爲都,便肯定還是發展內陸和北方,一個陸地國家,最終只能落後得被捱打。而以南京爲都,便可以促使帝國不得不加強海軍艦隊的建設。若不是因爲確實知道西洋列強海軍的強大,馮雲山幾乎要直接定都臨海的上嗨或是廣州了,但那樣實在太過冒險,馮雲山最終還是選擇天京城,不激進也不保守,正好合適。

定都天京,將整個中華帝國拖入未來世界的海洋爭霸的行列,讓日後變爲大陸民族的華夏,成爲海洋民族,這便是馮雲山定都天京的最大目的!

不過,馮雲山也清楚,一旦定都在這天京,目前帝國的國土還不夠寬廣,看起來尚能掌控,若是一旦收復滿清佔領的全境,便有些心有不逮了。畢竟這裡處於江南水鄉,就算有長江的航運優勢,也只是能方便控制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一帶。但對於東北以及西北一帶,特別是黑龍江以及烏里雅蘇臺(外蒙)還有陝甘新疆等地,便難以控制了。

其實,即便是建都在北京,這些地方其實多少也是有一樣的隱患,一旦叛亂或者外地入侵,還是無法及時調兵前往平定,最多能快兩天收到消息而已。

不過,馮雲山可不像這個時代的古人一樣,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工業時代,再用以前的封建時代老思維,勢必要吃大虧的。說到底,這些偏遠地區的軍事問題,就是個交通與後勤的問題。

馮雲山相信,只要給自己十餘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咬咬牙像美國西部開發一樣,修建幾條去東北和西北的鐵路,便能徹底解決這個困擾自古以來上千年的難題,徹底將這些地區變成中華帝國的地區。

ps:感謝langji天涯、墨如夜色半盞稀、臥榻西瓦、玄惍尊者四位老大的打賞!

835章 馮雲山的石油戰略785章 移民安排第241章 親自練兵(上)第364章 邱昌道叛變852章 濱海省駐軍司令卡爾薩科夫857章 阿古柏之死第387章 四面漢歌,壓力山大第1175章 只要烏拉爾山脈以東843章 哥又來魔都了(下)第562章 滿清昏招自毀長城808章 劉阿生之死第107章 天地會之爭(一)879章 聖油和鋼鐵產量第154章 招標(中)第708章 佔領陝甘(下)第1232章 鐵礦專運鐵路第1079章 繳獲喜人1007章 愛荷華州?愛我華纔對!第1023章 英首相對華宣戰第1281章 工業部長沈桂芬第576章 張家灣襲擊戰(感謝週五兄打賞)853章 奕訢的末日第1111章 孟加拉海戰(下)758章 反腐第117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五)941章? 印度轟動972章 黑奴並不都是悲慘的?第113章 廣東天地會起義(一)921章 四國聯合艦隊788章 廣州會館第1329章 法軍突圍遇阻第1076章 突圍第665 章 英國態度的轉變第七十二章 四路進軍第三十八章 攻佔寧遠(中)第691 章 問策(二)第438章 海灣激戰747章 傑索爾村戰鬥(下)第441章 抗議?抗議無效!第1137章 拿破崙三世也慫了第637 章 洪秀全有些瘋了1019章 陷入愛爾蘭危機的英國第1340章 歐洲的後續消息第213章 開科取士(下)893章 屈辱的高杉晉作(爲諸神打賞加更,哈,好吧,其實是限免爆肝)1009章 目標對準俄美公司和澳大利亞第393 章 民營的興業銀行722 章 完善徵兵制度(上)第330章 北伐軍被包圍第312章 事後補救亦臉上無光第233章 程嶺南進城923章 遠離這些東方魔鬼第十九章 太平軍主力的消息第1041章 鎮守康提古城的英軍991章 密蘇里州的愛爾蘭事變第453章 煽動內應(再謝諸神一早驚喜)第1202章 討價還價第109章 天地會之爭(三)第621 章 袁甲三與張樂行第564章 大沽口炮臺(雙倍最後一天求月票)第505章 獻城蘇州第1085章 戴爾斯堡血戰(端午節)第1072章 林啓榮危險了第1038章 以一敵三的“定印三號”(感謝諸神大大打賞!)855章 喀什噶爾的血戰第164章 刺殺811章 坤甸海戰第1170章 不歡而散的密晤第591章 北京城人心惶惶第293章 統一火炮口徑898章 印度的新消息第310章 報紙曝光李氏奇案(無理由加更一章)第十四章 廟頭轉機第127章 城內善後事宜898章 印度的新消息第1039章 攻破科倫坡港第669章 歐洲列強的反應(感謝諸神打賞)第四十章 忠君殉國第1222章 內閣定製第690 章 變革(一)(致謝諸神成爲掌門!)第492章 楊輔清投翼王第351章 聖國新一輪攻略(諸神兄又賞)第105章 破南寧(上)第602章 那不是皇后,那是瘋婆子864章 英國人和俄國人勾結了904章 英國的菜市場內閣第293章 統一火炮口徑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950章 瓦勒夫斯基的來意第134章 忽悠合信(求收藏)第498章 洪秀全癲狂了(謝諸神賞,繼續求大家訂閱)第1144章 如何咽得下這口氣第333章 第一機器廠和鋼鐵廠的投產(感謝諸神賞)第1034章 它要戰,朕便戰(求不養,會養死)899章 馮雲山的奸笑874章 巴拿馬運河第1080章 難以攻克的維克斯堡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第126章 佔領全城第696 章 帝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上)
835章 馮雲山的石油戰略785章 移民安排第241章 親自練兵(上)第364章 邱昌道叛變852章 濱海省駐軍司令卡爾薩科夫857章 阿古柏之死第387章 四面漢歌,壓力山大第1175章 只要烏拉爾山脈以東843章 哥又來魔都了(下)第562章 滿清昏招自毀長城808章 劉阿生之死第107章 天地會之爭(一)879章 聖油和鋼鐵產量第154章 招標(中)第708章 佔領陝甘(下)第1232章 鐵礦專運鐵路第1079章 繳獲喜人1007章 愛荷華州?愛我華纔對!第1023章 英首相對華宣戰第1281章 工業部長沈桂芬第576章 張家灣襲擊戰(感謝週五兄打賞)853章 奕訢的末日第1111章 孟加拉海戰(下)758章 反腐第117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五)941章? 印度轟動972章 黑奴並不都是悲慘的?第113章 廣東天地會起義(一)921章 四國聯合艦隊788章 廣州會館第1329章 法軍突圍遇阻第1076章 突圍第665 章 英國態度的轉變第七十二章 四路進軍第三十八章 攻佔寧遠(中)第691 章 問策(二)第438章 海灣激戰747章 傑索爾村戰鬥(下)第441章 抗議?抗議無效!第1137章 拿破崙三世也慫了第637 章 洪秀全有些瘋了1019章 陷入愛爾蘭危機的英國第1340章 歐洲的後續消息第213章 開科取士(下)893章 屈辱的高杉晉作(爲諸神打賞加更,哈,好吧,其實是限免爆肝)1009章 目標對準俄美公司和澳大利亞第393 章 民營的興業銀行722 章 完善徵兵制度(上)第330章 北伐軍被包圍第312章 事後補救亦臉上無光第233章 程嶺南進城923章 遠離這些東方魔鬼第十九章 太平軍主力的消息第1041章 鎮守康提古城的英軍991章 密蘇里州的愛爾蘭事變第453章 煽動內應(再謝諸神一早驚喜)第1202章 討價還價第109章 天地會之爭(三)第621 章 袁甲三與張樂行第564章 大沽口炮臺(雙倍最後一天求月票)第505章 獻城蘇州第1085章 戴爾斯堡血戰(端午節)第1072章 林啓榮危險了第1038章 以一敵三的“定印三號”(感謝諸神大大打賞!)855章 喀什噶爾的血戰第164章 刺殺811章 坤甸海戰第1170章 不歡而散的密晤第591章 北京城人心惶惶第293章 統一火炮口徑898章 印度的新消息第310章 報紙曝光李氏奇案(無理由加更一章)第十四章 廟頭轉機第127章 城內善後事宜898章 印度的新消息第1039章 攻破科倫坡港第669章 歐洲列強的反應(感謝諸神打賞)第四十章 忠君殉國第1222章 內閣定製第690 章 變革(一)(致謝諸神成爲掌門!)第492章 楊輔清投翼王第351章 聖國新一輪攻略(諸神兄又賞)第105章 破南寧(上)第602章 那不是皇后,那是瘋婆子864章 英國人和俄國人勾結了904章 英國的菜市場內閣第293章 統一火炮口徑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950章 瓦勒夫斯基的來意第134章 忽悠合信(求收藏)第498章 洪秀全癲狂了(謝諸神賞,繼續求大家訂閱)第1144章 如何咽得下這口氣第333章 第一機器廠和鋼鐵廠的投產(感謝諸神賞)第1034章 它要戰,朕便戰(求不養,會養死)899章 馮雲山的奸笑874章 巴拿馬運河第1080章 難以攻克的維克斯堡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第126章 佔領全城第696 章 帝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