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下)

張煥從袖中取出一張紙來看了幾眼,整理了一下思路,這纔開始娓娓道來。張煥知道,要想讓世家門閥和豪富們拿出手中的金銀,兌換貞觀寶鈔,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沒有利益驅使,那些人是絕對不會支持朝廷這樣做的。所以他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發行寶鈔之後,不但朝廷採買只接受寶鈔,而且由朝廷控制的鐵銅等礦物資源,以及瓷器茶葉這類高端消費品,也只接受寶鈔定購!

大唐帝國銀行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來,張煥的想法是一邊籌建,一邊等待王氏家族和漕幫商隊的迴歸。等到商隊迴歸之後,再用朝廷的邸報大肆宣揚鉅額利潤,引誘世家門閥和各地富商將資金投入奢侈品交易,迫使他們不得不兌換寶鈔以便從朝廷購買奢侈品。一旦有鉅額利益產生,就會有人產生投機心理。爲了從朝廷購買到更多的奢侈貨物,肯定會有巨量資金涌入,從帝國銀行兌換更多的寶鈔。

張煥的第二個辦法,就是用邸報開展輿論戰。

正式發行貞觀寶鈔的時候,安排一些人在各地演幾場戲。比如故意造成擠兌風潮,同時調集鉅額金銀應對擠兌,用來彰顯帝國銀行的強大實力。這樣的戲演完之後,再使用邸報在各地大肆宣揚,讓寶鈔‘方便可靠’這個想法深入人心。當大多數百姓接受寶鈔、習慣使用寶鈔之後,那些掌握巨量金銀的世家豪富們,也會被迫接受寶鈔的存在。

張煥的第三個方法,就是完善帝國銀行的功能。

目前的金銀店或者櫃坊,大都只有兌換功能,也就是隻有存入功能,而沒有貸出功能。而且將金錢存入金銀店或者櫃坊的客戶,兌換的時候不但拿不到利息,還要向金銀店或者櫃坊支付一定數目的保管費。張煥堅信,只要帝國銀行接受存款時承諾付給客戶利息,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將錢存入帝國銀行賺取利息,而不是存入金銀店和櫃坊,倒給人家保管費用。除此之外,等到帝國銀行經營穩定之後,張煥準備逐步向具備條件的百姓開放貸款。

張煥的第四個辦法,就是嚴禁民間開設錢莊,確保大量閒散資金存入帝國銀行,以免造成資金分流。

不可否認,即使帝國銀行付給用戶利息,還是有很多人情願選擇錢莊,而不願意選擇銀行這種不瞭解的新興事物。在帝國銀行經營穩定之後,朝廷再下令嚴禁民間開設錢莊,違令者處以重罰,同時開始緩慢逐步的收繳金銀,讓市面上只流通貞觀寶鈔!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張煥看來,三十年之內能辦到已經算很不錯了。

“皇上,太子殿下,三位大人,臣的想法說完了!”足足花了一個時辰,張煥纔將他的想法說完,期間無數次被李世民等人打斷詢問。

“張煥,你這些想法怎麼來的?”李世民十分納悶,“朕竟然聞所未聞!你能文能武,朕都可以理解。這種事情,你怎麼會知道的這麼清楚?”

“這個……臣曾經多次派人去錢莊調查,才勉強想出了這些方法。”張煥嚇了一跳,趕緊出言掩飾。

“是這樣嗎?”李世民將信將疑,“朕不管你這想法怎麼來的,能爲朝廷辦好事就行。三位大人,你們認爲呢?”

“臣無話可說!”長孫無忌嘆氣搖頭,“臣也曾經在戶部呆過一陣子,張少監這些方法一聽就能明白,然而讓臣自己想卻絕對想不出來!臣同意設立大唐帝國銀行!”

房玄齡什麼話都沒說,只是捻鬚點頭笑看着張煥。

“臣附議!”魏徵也笑着贊同,“臣以爲,不如讓張少監去戶部,對唐尚書講講這些事情。”

魏徵所說的唐尚書,就是莒國公唐儉。唐儉出自晉陽名門,李唐未起兵之前就和李世民交往甚密,如今擔任戶部尚書,封爲莒國公,頗受李世民信任。此人喜愛美食,常常聚集親友飲酒作樂,對於官場興趣不大,是個難得的老好人。

“這個提議不錯!”對於魏徵半開玩笑的提議,李世民卻當了真,“這次籌建帝國銀行,也需要戶部全力配合。張煥,你和莒國公可有往來?”

張煥搖頭道:“皇上,臣和莒國公只是認識,並無往來。”

“朕會找個時間,讓你們好好談談。好了,說說你的一石三鳥是哪三鳥?”

聽見李世民詢問,其他幾人也來了興趣,目光炯炯的盯着張煥。

“首先,一旦世家豪富都使用貞觀寶鈔,有利於朝廷對他們的資金加以控制和引導;其次,推廣貞觀寶鈔之後,有利於整合貨幣市場。據臣所知,如今民間有不少人私自鑄造錢幣,嚴重影響了朝廷發行的錢幣流通。民間幾乎不可能僞造貞觀寶鈔,這樣可以減少民間私自鑄造錢幣;最後,貞觀寶鈔還可以作爲一種武器!如今設定的金銀兌換寶鈔,是一兩金子兌換十兩寶鈔,一兩銀子兌換一兩寶鈔。當我大唐和其他國家交易全部使用寶鈔的時候,如果改變一下金銀兌換的數量,那麼會怎麼樣呢?比如忽然改爲一兩金子兌換九兩寶鈔,那麼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就要白白多出一成金子!對於鉅額交易來說,這一成,已經是個巨大的數字!”張煥長篇大論之後只覺得口乾舌燥,趕緊抓起茶杯猛灌了幾口。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三人低頭沉吟,李治則眼中滿是敬佩的看着張煥。

李世民想了很久纔開口道:“張煥,你說的前兩個好處朕都勉強明白,後面這個改變金子兌換數量,再仔細講講吧。”

張煥所說的第三個好處,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匯率戰。張煥雖然粗通經濟學,卻知道掌握了貨幣的霸權,就可以更加容易的控制或者擊敗其他國家。如今大唐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可以輕而易舉的奪取貨幣霸權,利用匯率戰輕鬆剝奪其他國家的財富。對於此時的人來說,即使是這種簡單的匯率戰也是聞所未聞,張煥又費了不少口舌,才勉強解釋清楚這件事情。

弄明白之後,魏徵皺眉道:“這個法子有些巧取豪奪了吧?”

張煥語氣堅決道:“魏大人,如果能用這些手段削弱敵國,我大唐將士就會少流多少鮮血?下官這次率衆出征西域,親眼目睹無數將士戰死沙場,心中痛惜萬分!下官以爲,只要是爲了我大唐的利益,何必計較手段!”

“你啊!”魏徵搖頭嘆息,“曹憲大夫溫文君子,怎麼會教出你這樣一個奉行霸道之策的弟子?真是奇哉怪也!”

房玄齡笑道:“玄成兄別忘記了,衛國公可是教了叔珩更多東西!”

李世民沉聲道:“不錯!衛國公也和朕說過很多次,只要對我大唐有利的事情,何必計較手段?真心依附我大唐的,朕自然會施以仁愛之道,對於狼子野心之徒,朕倒是覺得,張煥這點手段無可厚非!”

“皇上聖明……”

魏徵見大家都出言贊同,再次嘆口氣不再說話。

李世民手指輕叩身前的案几再次思考起來,過了許久才道:“籌建大唐帝國銀行這件事,朕意已!張煥!”

張煥趕緊起身道:“臣在!”

“朕稍後給唐儉一道旨意,讓戶部配合你建立大唐帝國銀行!一句話,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來年春天,朕要看到帝國銀行開始發揮作用!”

“臣遵旨!”

“諸位,今日的談話到此爲止,不可對任何人泄露!”

“臣等遵旨……”

從皇宮出來之後,即使寒風撲面而來,一想到已經開始的經濟戰,張煥心頭就升起一股豪氣。這次經濟戰一旦成功,不但世家門閥會灰飛煙滅,大唐帝國也會完成一次經濟轉型,從而變的更加強大,成爲獨一無二的超級帝國!

“稚奴,剛纔你的那些話,是不是張煥提前告訴你的?”人都離去後,李世民叫住李治忽然詢問。

“父皇英明!”李治趕緊承認,“不過叔珩只是提了一下,兒臣也下了一點功夫的。”

“這樣就很好!身爲儲君,一定要多看多學!”李世民笑着讚揚一句,忽然面色一沉道:“稚奴,你認爲張煥有沒有野心?”

“野心?”李治大吃一驚,“父皇這是何意?”

李世民目光閃爍:“朕擔心百年之後,張煥會成爲一代權臣!”

“這絕對不可能!”李治趕緊出言爲張煥辯解,“叔珩這人兒臣很瞭解,雖然才華橫溢,其實對權勢根本不在意!兒臣認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我大唐更加強盛!”

“是嗎?”李世民語氣平淡,“朕會好好考驗他,若是真的沒有野心,朕纔會放心將他留給你!否則的話,就讓他和你姐姐安安穩穩過富貴日子吧!”

“兒臣請父皇……”

“你不必再說!”李世民打斷李治的話,“朕自有分寸!你放心,朕不會隨意將一個才華橫溢之人閒置。你退下吧!剛纔的話,不許告訴任何人!”

“兒臣告退!”李治心頭沮喪,做夢都沒想到父皇竟然懷疑張煥!

看着李治的背影,李世民喃喃道:“稚奴啊,朕也是不得已這樣啊!張煥才華橫溢,所思所想天馬行空,卻又屢見奇效!這樣的人,一旦有了野心,豈是你能駕馭的?只要張煥一心爲我李唐江山,朕自然不會虧待於他!”

回到家的張煥渾然不知,李世民已經對自己有了猜忌之心。當天晚些時候,唐儉接到李世民的聖旨之後,馬上派人將張煥請到府中密談了許久。第二天,唐儉藉口稽查賬目,從戶部抽調了數十名經驗豐富的官吏,在張煥的指揮下,正式開始建立大唐帝國銀行。

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二百七十章 求和,你們沒這個資格!第六十八章 崔康的暗中手段第五十四章 紅拂的激將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二章 學友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誘敵深入(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犬養毅剩回國第三百八十章 和達達勒斯的商議第九章 排戲(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沒有矛盾要製造矛盾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四百零五章 麥地那之殤(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四百一十章 交戰(中)第四百一十六章 暴亂之夜(上)第五十六章 過年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一)第六十六章 李恪和李治的品味第二百章 伏俟城驚變(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密謀謀反(下)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兵泰西封第六十四章 侯君集的建議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二百零一章 伏俟城驚變(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麥加內亂(上)第九十九章 達阪山口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犬養毅剩回國第九十六章 達阪山口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信任危機的解除第二百七十二章 輕取白巖城(中)第二百四十章 敢做唐奸者,滿門抄斬!第一百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三章 學堂考覈第四百零五章 麥地那之殤(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二百九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八)第二百三十五章 渡河受挫第九章 排戲(上)第二百九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自殺式衝擊浮橋第一百四十一章 經濟戰的奠基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一百八十六章 貞觀寶鈔發行前夕第四百零二章 紇幹承基兵至塞拉特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八章 妙鶯的秘密第三百六十二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下)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一百五十六章 誘敵深入(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四十四章 皇家親情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二百章 伏俟城驚變(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堂震動第四十七章 淘寶開分店第五十六章 過年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二百九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八)第一百四十九章 峽谷之戰(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經濟戰的奠基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
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二百七十章 求和,你們沒這個資格!第六十八章 崔康的暗中手段第五十四章 紅拂的激將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二章 學友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誘敵深入(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犬養毅剩回國第三百八十章 和達達勒斯的商議第九章 排戲(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沒有矛盾要製造矛盾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四百零五章 麥地那之殤(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四百一十章 交戰(中)第四百一十六章 暴亂之夜(上)第五十六章 過年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一)第六十六章 李恪和李治的品味第二百章 伏俟城驚變(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密謀謀反(下)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兵泰西封第六十四章 侯君集的建議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二百零一章 伏俟城驚變(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麥加內亂(上)第九十九章 達阪山口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犬養毅剩回國第九十六章 達阪山口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信任危機的解除第二百七十二章 輕取白巖城(中)第二百四十章 敢做唐奸者,滿門抄斬!第一百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三章 學堂考覈第四百零五章 麥地那之殤(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二百九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八)第二百三十五章 渡河受挫第九章 排戲(上)第二百九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自殺式衝擊浮橋第一百四十一章 經濟戰的奠基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一百八十六章 貞觀寶鈔發行前夕第四百零二章 紇幹承基兵至塞拉特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八章 妙鶯的秘密第三百六十二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下)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一百五十六章 誘敵深入(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四十四章 皇家親情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二百章 伏俟城驚變(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朝堂震動第四十七章 淘寶開分店第五十六章 過年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二百九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八)第一百四十九章 峽谷之戰(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經濟戰的奠基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