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經濟戰的奠基

貞觀十五年清明,江都縣,張氏墓地。

天上零星的飄着似有似無的濛濛細雨,天地間就像披上了一層淡淡的輕紗,田邊的幾隻水牛正在悠然的啃着草皮,水田裡一羣白鷺正在捕捉小泥鰍和小螃蟹,不時爲了戰利品打鬥幾下。今年江南的春天比起往年來更加溫暖,墓地周圍已經開滿了各種花草,空氣中瀰漫着一絲若隱若現的花香。

張煥將香蠟點燃,俯身供在母親的墓碑前。長眠地下的張氏,如今已經是爲五品誥命夫人,墳墓也早就重新大修過了。張煥擺好香蠟,退後幾步跪在了蒲團上。身後的小癡和苗影也趕緊跪下,跟着張煥恭恭敬敬的行了大禮。旁邊的張世乾看着亡妻的墓碑,眼中滾落出一滴渾濁的淚水。見張煥三人行完了禮,張世乾點點頭,張烽一家三口也上前大禮參拜。

“駙馬都尉大人,曹縣令來了,正在府上等候。”張煥剛將一塊絲巾遞給張世乾,張燦氣喘噓噓跑了過來,恭敬地對張煥稟報。

張煥淡淡道:“你先回去告訴曹縣令,我隨後就到。”

“喏!”張燦躬身後退幾步,這才轉身飛奔而去。

“爹,回去吧。”

張世乾搖搖頭:“你們先回去吧,爲父再待一會。”

張烽微笑道:“叔珩,你有事就去忙吧,我們在這陪着爹爹。”

張煥點點頭,帶着苗影和小癡向家中走去,李文李武趕緊帶了人跟上。去年張煥婚禮結束之後,張世乾就回到了江都,在張家村大興土木,因爲張煥早有叮囑,所以新宅院佔地還不到五畝,只能算是一般富貴人家的規格。張煥過年回家時,見到這棟樸實的宅院十分滿意。

上次回江都,高陽、妙玉等人都一同前來,就連兕子也纏着李世民答應,前來遊玩了一番。當日張煥一行回到江都時,引得滿城空巷前去觀看。自從前朝煬帝下江南之後,江都縣還從沒那麼熱鬧過。如今的張煥已經是整個江都縣的驕傲,名頭隱隱超過了老師曹憲。

媚娘上月已經產下一個女嬰,被張煥取名叫翩翩。因爲是個女嬰,媚娘很是失落,幸好張煥百般疼愛翩翩,才讓她開心了一些。妙玉和高陽也都有了倆個多月的身孕,因此張煥這次回鄉只有小癡隨行。

“叔珩,東西都帶來了,現在要看嗎?”曹巖一直在大門等候,見到張煥,趕緊上來詢問。

“影兒,你和小癡先進去吧,我和曹兄有事要做。”

苗影和曹巖也是老熟人了,笑着打聲招呼,拉着小癡進了大門。

二女進去後,張煥急着詢問道:“東西在哪裡?有多少?”

“在馬車上,大概有二百多斤!”

“走,去看看。”

當張煥打開布袋,看見裡面的棉花種子時,心頭大喜過望。雖然不怎麼懂農事,張煥也知道眼前的就是優良的木棉種子。如今在大唐,都把棉花看做是一種觀賞植物,而且名字也不叫棉花,都叫做白疊子。《梁書·高昌傳》就曾經記載:‘其地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名爲白疊子’。由此可見,南北朝時,棉花就已經傳入了中原,只是無人知道這種東西的價值罷了。

曹巖見張煥喜色滿面,心裡很是疑惑:“叔珩,你要這麼多白疊子種子做什麼?”

“曹兄,這件事你別多問,你只要知道,皇上也在關注就是!我會安排人在此地種植,請曹兄也時時關注,切不可疏忽大意!秋季收穫之後,一定要仔細請點畝產上報於我!”

曹巖見他說得鄭重其事,趕緊點頭答應下來。

張煥這次回江都,就是爲了秘密培植棉花,同時積累種植的經驗,爲將來的重要計劃打下基礎。

當初呈給李世民的那份計劃書,有不少事情早就開始在做,而且已經頗有成效了。

茶葉、瓷器、絲綢這三個主要行業,在李世民的暗中支持下,正在形成初步的整合,各地的小作坊、小茶園逐漸被兼併。諸如生產青瓷的越窯、生產白瓷的邢窯,以及長安、洛陽倆地盛產唐三彩的瓷窯,都被收歸朝廷所有,明鑑嚴禁買賣。就算是達官貴人,想要購買也有一定數目的限量。不知不覺間,這三種最知名的瓷器,價格已經翻了幾番了。

至於茶葉,張煥則採取了不同的策略。此時的貢茶主要來自湖州、杭州、常州一帶,託了張煥的福,碧螺春在短短一年時間裡也名聲大噪,上了貢茶的名單。由於茶葉不比瓷器,幾乎全國各地都有生產,因此張煥並沒想過把茶葉全部收歸朝廷,而是採用或明或暗的手段,調集了巨量資金,將各地的名茶經營權幾乎全部收歸於皇宮內府。張煥大略估計了一下,今年的新茶上市時,估計價格會暴漲幾倍。

絲綢的情況也差不多,盛澤、杭州、湖州、蘇州、蜀郡等地,都有神秘商人開始暗中控制桑園和絲綢作坊,並且開始囤積大量蠶繭。這些商人,幾乎來自於漕幫暗中成立的商會。由於時機未到,張煥並沒讓商會公開,只是在一定的商人圈子裡,知道有一個商會。即便如此,因爲漕幫的影響力,加入商會的各地大商人也已經有千人之多!

張煥並非經濟學家,因此只能提出一個大概方向,具體的細節就由李世民派遣專人去做。漕幫也在逐漸改造之中,不過由於利益牽扯太多,動作過大又會打草驚蛇,因此只有上層的人知道漕幫正在逐漸改變。淘寶的股份也重新完成了置換,當初苗影出的資金,已經被妙玉三倍奉還。如今的淘寶股份,依照張煥的意思,妙玉有四成,高陽有二成,其他姐妹們有一成,至於剩下的三成,則劃在了太子李治名下!

由於李世民的嚴格管制,李治平時的日子過的很窘迫。忽然天上掉餡餅,每年憑空多了一百萬貫收入,着實讓李治驚喜了很久,爲了彰顯自己股東的身份,還時常微服前去淘寶視察。‘視察’這個詞,當然是出自張煥之口了,李治覺得這個詞很氣派,就時常拿來使用。

閻立德早就將活字印刷術研究了出來,不過因爲起先用的是金屬模版,造價太高不宜推廣。後來閻立德借鑑了燒製瓷器,使用了泥土製作活字,成本大幅度降低下來。有了這個大殺器,各地零散的造紙作坊和印刷作坊迅速被整合兼併,控制權也基本被官府所有。各地官府按照旨意,也都在官衙門前特意開闢出了邸報專欄,以便民衆隨時瞭解朝廷的動向。據閻立德所說,最遲明年,各地官學的寒門學子們,就可以領到免費書籍了。爲此李世民龍顏大悅,大大賞賜了閻立德。

由於各項計劃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李世民心裡十分喜悅,對世家也暫時採取了懷柔政策。崔康被李承乾私自縱放,後來被紇幹承基所殺,這件事也被李世民遮掩了過去。在李世民的控制下,私自交易兵器一事,似乎根本沒發生過。

崔伯顏等人提心吊膽了很久,見皇上沒有絲毫動作,還以爲侯君集已死,太子又被貶到黔州,那份密碼賬本已經成了秘密,這才逐漸放下心來。只是沒了漕運和兵器交易的暴利,崔氏等世家門閥不得不另尋出路。在茶葉、瓷器和絲綢等等的爭奪戰中,隨處可見世家的影子。這種情況正是張煥極力想要促成的,一旦將來大批量開啓奢侈品交易,不愁世家門閥不投入大筆資金!

看完棉花種子之後,張煥令人將張世恆也找了來,讓他把本族有經驗的老農都找來,一起探討棉花種子的培育。這些事情張煥一竅不通,也就耐心吸取大家的意見。

經過商議之後,採用了方塊育苗法,這種方法說白了就是用河泥、塘泥等作爲牀土,再使用牲畜糞便進行方格育苗,等到育苗成功之後再行移植。

爲了將這二百斤種子全部用上,張煥特意要求全村的土地全部種植棉花,每年的作物損失,都由自己承擔。張世恆等人都以爲張煥是心血來潮,心裡很是不以爲然,不過張煥態度嚴肅,再三叮囑不可小視,張世恆等人紛紛出言保證,絕對不會出什麼問題。爲了掩人耳目,張煥還特別吩咐,萬一有人詢問,就說是爲淘寶做小飾品培育的。

事情商量好之後,張世恆親自帶着人開始進行育苗,張煥見一切都很順利,這纔將心放了下來。

如此全村老少幾乎一起上陣,花了好幾天時間,終於將二百斤棉花種子全部種植了下去。而就在種植完成的這天,張煥也接到了李世民的聖旨,讓他事情辦完後即刻返京。

張煥心中振奮,知道肯定是爲了西征的事情。若非太子謀逆案,去年的秋季就會西征,爲那件事耽誤了近倆個月,後來又恰逢冬季過年,西征一事只好一拖再拖。如今春暖花開,即將進入初夏,正是用兵的好時機!想到即將率領左武衛數萬大軍,張煥就感到熱血上涌。

經過這半年來的不懈鍛鍊,張煥的武藝也得到了長足進步。因爲和小癡時常對練,不但紅拂所教的那套劍法已經爐火純青,就連長兵器也已經能熟練使用,若是在馬上用長兵器交手,有時候小癡都不是他的對手!

得知張煥即將回京,除了張世乾萬分不捨之外,最難受的就是苗影了。因爲守孝的緣故,婚期被迫推到了倆年之後,平時又要管理漕幫和督造大船,苗影一年都難得去幾次長安。過年時張煥回來,由於有高陽等人隨行,苗影想要和他說說心裡話都沒什麼機會。這次好容易盼到他回來,卻只陪着自己帶了十幾天就又要離開,苗影心裡百般不是滋味。張煥這些天心裡也很是愧疚,平日都儘量陪着苗影,爲此還冷落了小癡。幸好小癡通情達理,深知苗影的不易之處,只是一笑置之。

爲了苗影,張煥特意推遲了三天才動身。在這三天裡,倆人幾乎寸步不離,張煥費盡心思,總算讓苗影在這三天裡歡笑聲不斷。

歡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三天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三月十八日一早,張煥一行啓程前往揚州,拜見過來躍之後,在苗影依依不捨的淚眼中,上了官船順河而上,迅速向長安城迴轉。

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二十二章 覆滅(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條件達成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盟太原王氏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十章 排戲(下)第五十五章 苦練基本功第一百一十六章 中伏(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三百六十二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中)第二章 學友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食主力大軍到來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一百三十章 混水摸魚第一百二十三章 密謀造反(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滿月宴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辯機入吐蕃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二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六章 找工作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渡河受挫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四百一十四章 被欺騙的大食人第八十六章 花稱心之死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兵泰西封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三百九十三章 憋屈的內賈德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二百一十四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二百三十一章 輾轉回歸(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一百八十四章 辯機入吐蕃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臨安市城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一百二十章 重情義的李世民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渡河受挫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五十二章 火焚山林(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一百零三章 伏俟城(下)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二百六十二章 沒有矛盾要製造矛盾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計中計欺騙的崔伯顏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二百二十九章 輾轉回歸(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二百三十章 輾轉回歸(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二百三十一章 輾轉回歸(四)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至嬀水第四十八章 造訪船廠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四)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三十九章 同船異夢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三十一章 信鴿飛翔第四章 親情脈脈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九十四章 強敵來襲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二百一十五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駁斥的諫言
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二十二章 覆滅(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條件達成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盟太原王氏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十章 排戲(下)第五十五章 苦練基本功第一百一十六章 中伏(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三百六十二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中)第二章 學友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食主力大軍到來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一百三十章 混水摸魚第一百二十三章 密謀造反(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滿月宴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辯機入吐蕃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三百四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六)第二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六章 找工作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渡河受挫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幕拉開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四百一十四章 被欺騙的大食人第八十六章 花稱心之死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兵泰西封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三百九十三章 憋屈的內賈德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二百一十四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二百三十一章 輾轉回歸(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一百八十四章 辯機入吐蕃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臨安市城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一百二十章 重情義的李世民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渡河受挫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五十二章 火焚山林(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五)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一百零三章 伏俟城(下)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二百六十二章 沒有矛盾要製造矛盾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計中計欺騙的崔伯顏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二百二十九章 輾轉回歸(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二百三十章 輾轉回歸(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二百三十一章 輾轉回歸(四)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至嬀水第四十八章 造訪船廠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四)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三十九章 同船異夢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三十一章 信鴿飛翔第四章 親情脈脈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九十四章 強敵來襲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二百一十五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駁斥的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