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

這大理寺少卿乃是從五品下的官職,雖然權力不小,不過進宮見駕的機會並不多。此時被李世民和滿朝文武大臣盯着,竇剛竟然緊張的訥訥不能言。

李世民皺眉道:“竇剛,張煥的僕人狀告何人啊?”

竇剛額頭見汗道:“回皇上,張煥僕人狀告的並非一人,而是一共告了四個人。分別是清河崔翰崔林兄弟,禮部左侍郎崔康,以及……以及清河崔氏族長崔伯顏。”

竇剛話音剛落,大殿裡就喧譁成一團。

經過剛纔的筆跡鑑定,大家心裡都清楚,張煥所謂的崔康舞弊十有八九是真的。對於他的僕人去大理寺狀告崔康,衆大臣一點都不奇怪,那崔翰崔林是什麼人,衆位大臣更是絲毫不感興趣。

不過張煥竟然連崔伯顏也一起狀告,倒是讓衆多大臣們大吃一驚。崔伯顏在士林德高望重,做世家譜之事雖然被皇上嚴旨申斥,反而增加了不少名望。崔伯顏和趙郡李老,范陽盧老在士林中可謂是泰斗,這張煥難道就不怕得罪天下豪門世家不成!

“皇上,崔伯老德高望重,乃是士林泰斗,豈會有不法之事?再者,若是崔伯老和人對簿公堂,豈不是給天下士林臉上抹黑?還請皇上下旨,追究張煥誹謗之罪!”侯君集率先跳了出來,出言反對。

李承乾閉着雙目微不可見的點點頭,東宮系官員都紛紛出班,附和侯君集。幾大家族在朝堂中人數不少,也都出班力挺侯君集。一些牆頭草見狀,慌忙隨聲附和。一時之間,滿堂都是聲討張煥之聲。

知情者如長孫無忌、房玄齡和李靖等人,則好整以暇的坐山觀火。魏徵本想出班,見房玄齡等人不動,微微嘆息,邁出的腳步也收了回去。張煥一臉淡然,絲毫不把這些人的攻擊放在心上。

李世民見爭吵不休,沉聲喝道:“肅靜!”

侯君集等人雖然閉口不言,不過並未站回去,顯然是等着李世民下令。

李世民肅然道:“張煥,雖然已經證明你的試卷確實被人調換,卻不足以證明是崔侍郎所爲!你沒有證據,胡亂攀扯朝廷命官,朕本該重責於你,一來見你受傷,二來又有衛國公這份淵源,本想就此饒過你,哪想到你變本加厲,竟然連崔伯老都一起狀告,真是膽大包天!”

侯君集等人心頭一喜,難道皇上準了不成?崔康也鬆了口氣,若是連累父親也和人對簿公堂,自己真是不孝之至了。大不了認一個失察之罪,過幾年風頭過了未必不能起復。

不料李世民接着道:“若有證據,朕就准許大理寺接下你的狀子。若是此番再沒有證據,朕不但不準大理寺接你的狀子,還要將你嚴加治罪!”

崔康聞言大驚道:“皇上,這張煥胡亂攀扯,豈可輕信?家父近些年與世無爭,豈會做下不法之事?請皇上看在家父老邁的份上,下令大理寺駁回張煥的訴狀!如此,微臣全族感激不盡!”說完以頭叩地,只磕的額頭青紫。

李承乾一拂衣袖,起身道:“父皇,崔伯顏年高德昭,一直多有善舉,在士林中名聲顯著,實在不宜和人對簿公堂,請父皇三思。”

“請皇上三思!”

“太子殿下所言有理,臣等附議!”

“皇上,請准許太子殿下所言!”

見李承乾親自出面,滿朝文武轉眼間有近一半出班附和,雖然大多官職不高,不過卻也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李世民臉色平靜,心中即憤怒又警惕。

張煥忽然道:“皇上,小民證據確鑿!若有一句妄言,甘受皇上重責!”

李世民淡淡道:“如今滿朝文武都在,你若是有半句虛言,朕立刻讓你人頭落地!”

“小民不敢妄言!證據都在小民的僕人手中。”

李世民沉聲道:“你可知具體有那些證據?”

“回皇上,前者崔翰崔林僱人襲擊小民,證人俱在!後來這倆人再次糾集一夥人衝擊驛館,試圖嫁禍於小民,人證物證俱在!”

這時長孫無忌忽然道:“皇上,微臣有話要說。”

“輔機請講。”

長孫無忌沉聲道:“啓稟皇上,今日一早,本科閱卷官葉子銘,韓無際,趙百源三人前往刑部自首,供出了被崔康指使,弄虛舞弊的許多內情!臣以爲,可以併案處理。”

崔康聽見這三人的名字,如同晴天霹靂一般,全身瞬間就被冷汗沁透。

李世民點點頭道:“準!”

李世民一個準字出口,崔康腿一軟就癱軟在地。李承乾還想再奏,侯君集見勢不妙趕緊使個眼色,李承乾嘆息一聲退了回去。

“皇上,尉遲敬德將軍求見!”

“宣!”

“末將尉遲敬德,參見皇上!皇上,鴻臚寺少卿崔玉,不顧末將屢次阻攔,率衆強行衝擊朱雀門,被末將當場斬殺!”

崔康聽說崔玉被殺,翻翻白眼就暈了過去。

長孫無忌忽然對崔康發難,而李世民立刻准許長孫無忌所請。緊接着尉遲敬德竟然敢當衆斬殺鴻臚寺少卿,而此人還是清河崔氏的嫡長孫,若非李世民事前通過氣,尉遲敬德豈會如此行事!

滿朝文武都不是傻子,又見東宮系已經偃旗息鼓,也都紛紛閉嘴不言。崔氏在朝的幾個官員眼見孤立無援,崔康的事又基本是板上釘釘,也都嘆息着閉上了嘴。

李世民道:“跟着張煥前來的那些學子們眼下如何,有沒有再鬧事?”

“回皇上,都在等着皇上的旨意,十分安分!”

李世民點點頭,沉聲喝道:“來人,將崔康押入天牢,沒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探望!竇剛,你回去告訴李巖,讓他接下張煥僕人的狀子,將一應人證物證全都留在大理寺。三日後,朕會令刑部、御史臺會同大理寺三司會審!屆時朕也會親臨旁聽!”

此時只有遇見重大案件,纔會由大理寺判寺,以及刑部尚書和御史中丞一起出面會審,故而稱作三司會審。李世民不但要求三司會審,還準備親臨旁聽,顯然是把這起案件看做第一等的要案了。

李世民下了旨意,竇剛趕緊凜然答應了,告退出宮回大理寺去稟報李巖。這邊幾個禁衛也已經上前,將昏迷的崔康拖了出去。

這時房玄齡道:“皇上,當務之急是儘快議定一個方案,以便安撫學子們的情緒。”

長孫無忌也道:“房大人所言極是,皇上,首先應該通告學子們,這次科考的成績全部作廢!然後再商議其他問題。”

“衆卿以爲如何?”

“臣等附議……”事情這麼明朗了,再反對豈不是自討沒趣,因而雖然想法不一,衆人都出言贊同。

李世民皺眉道:“成績作廢是必然的,不過衆學子們剛經過這次風波,馬上重新開考只怕效果不佳。”

孔穎達道:“老臣識人不明,有失察之罪!請皇上准許老臣辭去主考一職。”

李世民點點頭道:“朕准奏!孔大人年事已高,精力難免不足,你也是被崔康矇蔽,何罪之有?諸位認爲,何時重啓科考?誰爲主考官?”

科舉主考,本來是極爲榮耀之事。可惜這次出了這麼大風波,使得這次科舉的主考之位成了燙手的山芋,一時之間衆大臣雖然議論紛紛,卻無一人自薦。

“啓稟皇上,魏王李泰求見!”李世民正準備指定房玄齡擔任主考,殿外內侍再次通報。

魏王李泰乃是長孫皇后所出,因出生時長孫皇后夢見一隻巨大的青雀停在宮殿上,因而李泰小字青雀。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又是故皇后所出,因而深受李世民的寵愛。李世民不但特許他不去封地,還准許他在府邸招賢納士編撰書籍。李泰身寬體胖,李世民專門賜下肩輿,准許他不用步行上朝。

李泰得李世民寵愛,又被一羣文人墨客慫恿,難免就有了奪嫡之心,因而和李承乾多有矛盾衝突。後來李世民還暗示岑文本和劉洎投靠李泰,未嘗沒有準備培養李泰的意思,因而李泰更是雄心萬丈,時常不把李承乾放在眼裡。近兩年來,這兩兄弟已經是勢同水火,兩派官員也是時常互相指責。

李泰近來一直在忙着《括地誌》的最後編撰工作,因此已經旬月沒上朝了。李世民聽說他來了,趕緊宣了進來。

張煥偷眼一看,見李泰肥胖無比,整張臉如同面團團一般,偏偏身上又穿着一身綠袍,怎麼看怎麼彆扭。

李泰走了幾步路就氣喘吁吁,躬身道:“兒臣參見父皇!”

李世民笑道:“青雀免禮!可是書籍大功告成了?”

“回父皇,正是如此!《括地誌》五百五十卷都已編撰成書,只差最後的補遺和校訂,特來向父皇報喜!”

這《括地誌》在此時可謂是地理鉅著,囊括了全國所有的行政區劃和地理情況。各地的風俗物產,地理地貌都一一詳細列出。

李世民大喜:“青雀功在社稷啊!你先坐下,朕說完事情再重重賞你。”

李泰含笑答應了,緩步走到李承乾身邊。李承乾一臉惱怒,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李泰微微一笑自顧坐下。

李世民道:“剛纔說到主考之位,難道沒有一位大臣自薦嗎?房愛卿豈有意乎?”

房玄齡趕緊道:“皇上,微臣以爲其實大可不必重開考試。”

“哦?房愛卿請說明白點。”

“皇上,崔康等人只是閱卷的時候舞弊,那些試卷並沒有任何問題,只需要重新閱卷即可!”

李世民皺皺眉道:“正因爲出了問題,朕只怕閱卷之人有先入之見!”

張煥脫口而出道:“皇上,小民有一個方法,可以確保閱卷之人絕對公正。”

“大膽!此乃朝廷大事,豈容你胡說八道!”張煥話音剛落,就被侯君集等人出演斥責。

“先聽他說!若真是胡說八道,朕必定不輕饒。”李世民擺擺手,示意張煥暢所欲言。

第三百六十三章 西內苑決議第一百零五章 玉門關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犯險入長安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安倍比諾夫的計劃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計中計欺騙的崔伯顏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下)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十八章 謀劃反擊第一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三百零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第五十九章 考試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五十九章 考試第二百八十四章 泉蓋蘇文的決定第一百二十四章 密謀謀反(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渡河查探第一百零六章 前往高昌第三十六章 謀取賬本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二百三十一章 輾轉回歸(四)第九十八章 達阪山口之戰(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二百二十五章 玄菟城(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逃跑(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四)第四十七章 淘寶開分店第八章 妙鶯的秘密第七十六章 協助閱卷第一百六十八章 逆推第一百八十七章 發行日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窮途末路(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輾轉回歸(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易儲(中)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峽谷之戰(上)第六十七章 科考舞弊的名單第二百三十三章 輾轉回歸(六)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一百三十章 混水摸魚第三百六十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七十九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上)第一百零二章 伏俟城(上)第一百零五章 玉門關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蓋牟城(中)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七十二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二)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二百一十六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下)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輾轉回歸(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五十三章 崔氏兄弟的陰招第二百九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渡遇阻第六十章 奴隸市場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兵圍碎葉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逆推第三百八十七章 下馬威第三百一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八)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
第三百六十三章 西內苑決議第一百零五章 玉門關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犯險入長安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安倍比諾夫的計劃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計中計欺騙的崔伯顏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下)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十八章 謀劃反擊第一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三百零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第五十九章 考試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五十九章 考試第二百八十四章 泉蓋蘇文的決定第一百二十四章 密謀謀反(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渡河查探第一百零六章 前往高昌第三十六章 謀取賬本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二百三十一章 輾轉回歸(四)第九十八章 達阪山口之戰(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二百二十五章 玄菟城(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逃跑(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四)第四十七章 淘寶開分店第八章 妙鶯的秘密第七十六章 協助閱卷第一百六十八章 逆推第一百八十七章 發行日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窮途末路(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輾轉回歸(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易儲(中)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峽谷之戰(上)第六十七章 科考舞弊的名單第二百三十三章 輾轉回歸(六)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一百三十章 混水摸魚第三百六十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七十九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上)第一百零二章 伏俟城(上)第一百零五章 玉門關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蓋牟城(中)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七十二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二)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二百一十六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下)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輾轉回歸(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五十三章 崔氏兄弟的陰招第二百九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渡遇阻第六十章 奴隸市場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兵圍碎葉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逆推第三百八十七章 下馬威第三百一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八)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