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

數萬騎兵蹄聲如雷,捲起了漫天灰塵。柳中的高昌人早早發現不對,趕緊四散奔逃,只是倆條腿怎麼能跑得過奔馬,都被何潘仁帶領的騎兵一一擒獲。

張煥率領大軍毫不停留,直奔近在遲尺的高昌城而去。到了城外幾裡處,高昌外城的人已經發現了唐軍。由於高昌人自己並無大批騎兵,因此很多人紛紛猜測可能是突厥人的騎兵。到了近前,看見張煥等人身上的明光鎧,這些人方纔恍然大悟,一邊飛奔着進入內城報信,一邊準備關閉外城城門。

薛仁貴一馬當先,不等城門關閉就衝了進去,手中畫戟連刺帶挑,瞬間刺殺了十幾人。尉遲兄弟也隨後跟進,將外城門處抵抗的百餘人全書斬殺,有十幾人見勢不妙,趕緊跪地投降。薛仁貴和尉遲兄弟帶人策馬狂奔,準備搶奪內城門。不料就在外城門處耽誤了一會兒,內城的人已經開始關閉城門。薛仁貴趕到時,城門堪堪關閉,城上箭矢如雨,薛仁貴暴喝一聲,揮舞畫戟將箭矢一一擋落,策馬奔離了城門。

張煥等人隨後進了外城,也連呼可惜,若是能趁勢衝進內城,幾個時辰就可以控制高昌城了。所謂盛名之下無虛士,張煥第一次領教了薛仁貴的勇猛,心中暗自點頭。

“中軍待命,其他人三面圍城!”張煥策馬到了城門一箭之地,看了一眼城頭高聲下令。

“將軍有令,中軍待命,其他人三面圍城!”

這高昌城北邊依託山脈,因此只需要三面圍困即可。聽得張煥下令,大軍迅速散開,將高昌內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張煥並未下令攻城,而是找來了工匠頭領閻鋼,讓他帶領手下速速製造攻城器械。閻鋼乃是閻立德的一個遠方堂弟,如今在工部做了個小官,此次出征,特意從工部調遣了精於製作的工匠,交由閻鋼率領。閻鋼領命後迅速行動,就地砍伐木材,開始製造攻城器械。

由於不知道程知節大軍的進展,張煥特意將中軍留下,向東邊方向佈置防線,以防蒲昌、鄯善守軍忽然回援。

得知唐軍從天而降,正在府中享樂的李世豪大驚失色,趕緊帶了人上城牆觀看。見到大批唐軍衣甲鮮明,整齊的軍容透着一股肅殺之氣,李世豪倒吸了一口涼氣,趕緊向王宮而去。

高昌王宮裡,鞠文泰已經得知了消息,當時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嚇得瑟瑟發抖。還是鞠智勝稍微有點主見,趕緊召集文臣武將商議對策。

只是高昌兵力幾乎全佈置在了東線,如今都城之內,僅僅只有數千人,怎麼可能守住城池?唯一的指望,就是東邊大軍迅速回援。不過眼下唐軍忽然從天而降,鄯善守軍卻毫不知情,看來東邊十有八九也出了問題,對於大軍回援,鞠智勝心底實在不抱多大希望。

李世豪趕到王宮的時候,鞠文泰已經略微緩過神來,不等李世豪行禮,就一把揪住他詢問唐軍情況。

李世豪苦着臉道:“大王,城外唐軍只怕不下四萬人!此時並未馬上攻城,而是在四處砍伐樹木。”

鞠文泰蒼白的臉上閃過一絲驚訝:“砍樹?”

阿布力沉聲道:“大王,據末將所知,唐軍攻城器械十分犀利,想必是在打造那些東西吧!大王,要快點想個法子!一旦唐軍造好攻城器械,只怕難以抵擋!”

鞠文泰怒道:“想法子?什麼事都要孤王想辦法,要你們何用!平日個個都自詡忠臣良將,如今大禍臨頭,怎麼都沒主意了?李世豪,你先說!”

李世豪愁眉苦臉道:“大王,爲今之計,只有拒城堅守,再派人出城去鄯善求救,同時通知執失突利葉護,讓他儘快派兵來救。”

鞠智利道:“王叔,李國丈所言極是,請王叔依言行事。”

“臣等附議……”一衆大臣見有人出主意,趕緊一窩蜂的贊同。

鞠智勝反駁道:“父王,突厥人遠在千里之外,遠水不解近渴,如何靠得住?唐軍兵臨城下,鄯善、蒲昌守軍竟然毫無動靜,兒臣看來,只怕那倆地已經易主了!即便不是如此,唐軍將城池圍的水泄不通,如何出去求援?鞠智利,你敢帶人去報信嗎?”

鞠智利嚇了一跳,趕緊低頭閃到一邊。

“以你之見如何?”

“兒臣看來,莫若開城投降!大唐皇上素來仁厚,想必不會過於危難!”

“臣等附議……”聽見太子建議投降,剛纔支持李世豪的那羣大臣趕緊轉換陣營。

“你們……”鞠文泰見狀爲之氣結,狠狠瞪了衆人一眼,轉頭詢問死忠自己的阿布力。

“大王,末將以爲城內糧秣充足,不如召集全城百姓幫助守城,再等待援軍前來!”

鞠文泰無計可施,當下點點頭就想答應。

鞠智勝趕緊道:“父王萬萬不可啊!剛纔阿布力也說了,唐軍在打造攻城器械,即使全城百姓協助守城,只怕也難以抵擋,徒增傷亡罷了!兒臣以爲,開城投降纔是上策!請父王三思!”

鞠文泰又猶豫起來,沉聲問道:“諸位贊同何人所言?”

面對鞠文泰的詢問,衆大臣紛紛低下頭去。見到衆人如此,鞠文泰蒼白的臉色現出一抹紅暈,手指顫抖着指着衆人,想要斥罵卻氣的說不出話來,一陣猛烈的咳嗽之後,身子也搖搖欲墜。

“父王!”

“大王……”

衆人大驚,鞠智勝趕緊上前扶住鞠文泰。

“先調集全城百姓協助守城,若是明天救兵不到,再開城投降……”鞠文泰一句話未說完,就昏迷了過去。

衆人手忙腳亂,將鞠文泰安頓好之後,鞠智勝雖然滿心不情願,也只得依照鞠文泰的命令,讓阿布力和李世豪徵召百姓協助守城。命令下達之後,整個高昌城雞飛狗跳亂作一團。

此時在城外,張煥正在閻鋼陪同下,前去觀看剛剛造好的幾架拋石機。見到張煥到來,工匠們趕緊試射幾發石彈,磨盤大的石彈呼嘯着砸在了百步開外,將地面砸出一個巨大的坑。張煥看了咂舌不已,這玩意要是砸在身上,哪還有命!

“準頭如何?”

“將軍,這個準頭很差的。”

“多造拋石機和雲梯,至於衝車和攻城車,有幾輛就可以了。來人,將造好的拋石機帶過去,讓高昌人嚐嚐厲害!”

張煥一聲令下,幾架拋石機迅速被移動到了城門附近,裝好了石彈蓄勢待發。

“開始吧!”張煥看了一眼城牆,淡淡的下了命令。

“喏!”

李世豪帶着手下強行召集了數千百姓,剛剛驅趕着他們來到城頭,就聽見空中傳來一陣奇怪的呼嘯聲,擡頭一看只見十幾塊磨盤大的石頭從天而降!

衆人大駭,不等李世豪下令就紛紛躲避,李世豪驚駭之餘竟然忘記了躲避,幸虧被親兵拉着下了城頭。剛剛離開,幾塊大石就落在了剛纔的位置,有數十人來不及躲避,被大石砸得粉身碎骨。聽見大石頭落地的砰砰聲,再看看被砸得血肉模糊的屬下,李世豪嚇得臉色慘白,雙腿不停的顫抖。

這時唐軍暫停了拋射大石,張煥派遣幾人上前高聲喊話。李世豪正在奇怪唐軍爲何忽然停了,就聽見城下有人喊話,趕緊縮到城牆後面傾聽。

“城上的聽着!我家將軍有令,明日辰時之前,若是爾等綁了鞠文泰開城投降,保證不傷害爾等性命!若是負隅頑抗,明日城破之後,玉石俱焚!”

李世豪戰戰兢兢地聽完,還沒來得及想對策,空中又開始傳來呼嘯聲,唐軍再次開始拋射大石。李世豪大驚失色,也顧不得肩負守城重任,帶着親兵一溜煙撤離了城頭。見到他都跑了,剛纔徵集的百姓更是一鬨而散。

唐軍拋石機開始調整方位,不間斷地投石,漸漸地竟然將大石拋到了王宮附近。王宮內慌亂作一團,不少人不等下令就逃出王宮四處躲避。鞠智勝聽見李世豪傳達的話更是心情沮喪,只是鞠文泰一直昏迷不醒,鞠智勝只好強打精神勉強支撐大局。

唐軍的投石機整整一夜都沒停止,這一夜高昌城所有的人都在驚懼中度過,不知何時從天而降的大石頭會落在自己頭上。天明時,鞠文泰終於緩緩醒來,聽見砰砰聲低聲詢問身邊的鞠智勝。得知原委後,鞠文泰臉色愈加蒼白,長嘆聲中掙扎着想要起身。鞠智勝趕緊上前,將他扶着坐起來。

“大王,大事不好了!”鞠文泰喘了幾口氣,剛剛靠在褥子上,門外飛跑進來一個侍衛。

“何事?”

“大王,剛纔小王子被大石頭砸死了!”

“什麼!”鞠文泰眼前一黑,差點又昏迷過去。

這小王子聰明伶俐,素日最受鞠文泰寵愛,若非大臣們全力支持鞠智勝,鞠文泰甚至有易儲之心。如今聽聞愛子夭折,又氣又急之下,鞠文泰只覺得喉頭一甜,幾口鮮血狂噴而出。

去巡視的李世豪這時也飛跑進來,高呼道:“大王,大事不好!唐軍造出了幾丈高的移動箭塔,可以輕易將我高昌城盡收眼底!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拋石機和雲梯衝車。唐軍再次喊話,若是不將……”

鞠文泰面色慘白,有氣無力道:“若是不將什麼?”

“唐軍說,半個時辰之內,若是不將首惡……若是不將大王綁出去投降,一個時辰後必定攻破城池!到時候玉石俱焚,都是大王之過!”

鞠文泰本來就心疼小兒子的死,這時又聽見唐軍如此威脅,又怕又怒之下翻翻白眼,一頭就栽倒在牀上。鞠智勝怒瞪了一眼李世豪,趕緊讓旁邊的醫師救治。

“太子殿下……”那醫師把脈之後,臉色瞬間變得蒼白,抖抖索索的看着鞠智勝。

“父王怎麼了?”

“殿下,大王……大王已經歸天了!”

“啊!”

“什麼!”

鞠智勝和李世豪同時大驚失色,雙雙上前查看,卻發現鞠文泰嘴角有一絲膽汁,竟然是被活活嚇死的!倆人面面相覷,都看出對方眼中的不知所措。

“李國丈,還是開城投降吧!”許久之後,鞠智勝有氣無力地說道。

“這個……”李世豪有些猶豫,這次唐軍將領竟然是張煥,上次得罪過他,萬一事後報復如何是好!

鞠智勝見他不說話,皺皺眉頭喝道:“來人,傳阿布力前來!”

阿布力正帶着王宮侍衛,試圖防禦從天而降的大石。只是這大石頭勢大力沉,砸着就死挨着就亡,衆人亂作一團卻毫無主意,聽見鞠智勝傳召,阿布力趕緊趕了過去。得知鞠文泰去世,阿布力痛哭流涕,跪地參拜了鞠文泰之後,發誓對鞠智勝效忠。

阿布力執掌王宮禁衛,如今李世豪手中雖然還有二千城防軍,比起王宮禁衛來卻遠遠不如。得到了阿布力的支持,鞠智勝趕緊召集文武大臣,宣佈馬上和唐軍接觸,準備開城投降。有了阿布力的支持,即使李世豪和鞠智利等人想要反對投降,也不敢輕舉妄動,只好跟着大家一起答應開城投降。

昨晚不間斷投石是張煥的攻心之策,同時他也做了倆手打算,造出了活動箭塔和衝車等物,若是辰時再無動靜就強行攻城。今日天明之後,見城內還是沒有反應,張煥心頭不免大怒,正準備召集衆將,外面來報說城頭打起了白旗。張煥心頭大喜,趕緊下令拋石機停止發射,帶着衆人前去觀看。

不一會時間城門大開,鞠智勝和文武大臣都是一身白衣,揹負荊條緩緩步行而出。見到張煥,鞠智勝臉色羞愧,恭恭敬敬的上前行禮。

“殿下此舉挽救了全城百姓,令人敬佩!”張煥笑着扶起他,“我本人還要感謝殿下上次派人帶信。”

“將軍客氣了!上次那封信,只因爲我心裡不安罷了,並沒幫到將軍什麼!”鞠智勝趕緊搖頭,不敢居功。

“哈哈,心意到了就行!殿下,高昌王何在?”

鞠智勝臉色陰晴不定:“父王已經歸天了!”

“哦?”張煥倒是吃了一驚,這鞠文泰不會如自己所知是嚇死的吧?

“請將軍同意在下厚葬父王,以安百姓之心!”

“這個可以!”張煥點點頭,“不過你心裡要有準備,這高昌城只怕你待不下去了!”

鞠智勝大驚:“將軍的意思是……”

“出發之前,皇上明確表示,高昌去國號,歸於朝廷直接管理!稍後局勢穩定,本將軍會宣讀皇上聖旨!不過你放心,你們的安危,本將軍可以保證!”

鞠智勝嘆口氣,沮喪的低下頭去。

“本將軍剛剛得到的消息,鄯善、蒲昌已經被程知節大將軍率衆圍困,守軍還在負隅頑抗,請殿下發下命令,讓他們速速投降!”

“謹遵大將軍之命!大將軍,這是我高昌國的玉璽,請接收!”

貞觀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辰時,高昌王太子鞠智勝率衆向寧遠將軍、駙馬都尉張煥歸降,同時獻出玉璽,將高昌城完整的交到了唐軍手中。入城後,張煥下令厚葬鞠文泰,毀去高昌宗廟、去除其國號,高昌國就此覆滅。

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輾轉回歸(五)第一百一十章 大鬧高昌城(下)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二百四十章 敢做唐奸者,滿門抄斬!第三百九十三章 憋屈的內賈德第四百零二章 紇幹承基兵至塞拉特第八章 妙鶯的秘密第二百三十二章 輾轉回歸(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中)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二十八章 皇宮裡的爭論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克遼東城(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一百五十一章 繼續向西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四百一十六章 暴亂之夜(上)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九)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三百七十六章 靺鞨人的奔襲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覆沒第四十五章 引而不發第三百二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交戰(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王叔易商隊迴歸第三百七十章 結盟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三百一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六)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九)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五十七章 上元節燈會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二百六十章 攻克遼東城(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經濟戰的奠基第一百九十八章 再會辯機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九章 排戲(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三)第二十四章 拜訪曹府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九十一章 外出遇刺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三百三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六)第二百三十二章 輾轉回歸(五)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第二十一章 證據確鑿第二百六十二章 沒有矛盾要製造矛盾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輕取白巖城(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渡河查探第二百零九章 籌劃征伐高句麗第四百零五章 麥地那之殤(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二百二十六章 迴歸路線第二百章 伏俟城驚變(上)第五十三章 崔氏兄弟的陰招第三百零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九)第四十章 揚州行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覆沒第二百三十九章 再取玄菟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臨卑沙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渡遇阻第一百一十章 大鬧高昌城(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十章 排戲(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二百零五章 吐谷渾的歸屬(上)
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輾轉回歸(五)第一百一十章 大鬧高昌城(下)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二百四十章 敢做唐奸者,滿門抄斬!第三百九十三章 憋屈的內賈德第四百零二章 紇幹承基兵至塞拉特第八章 妙鶯的秘密第二百三十二章 輾轉回歸(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中)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二十八章 皇宮裡的爭論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克遼東城(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四十六章 世家的決議第一百五十一章 繼續向西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四百一十六章 暴亂之夜(上)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九)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撫卹金第三百七十六章 靺鞨人的奔襲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覆沒第四十五章 引而不發第三百二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交戰(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王叔易商隊迴歸第三百七十章 結盟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三百一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六)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九)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五十七章 上元節燈會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二百六十章 攻克遼東城(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經濟戰的奠基第一百九十八章 再會辯機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九章 排戲(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三)第二十四章 拜訪曹府第三百二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一)第九十一章 外出遇刺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三百三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六)第二百三十二章 輾轉回歸(五)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第二十一章 證據確鑿第二百六十二章 沒有矛盾要製造矛盾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輕取白巖城(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渡河查探第二百零九章 籌劃征伐高句麗第四百零五章 麥地那之殤(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二百二十六章 迴歸路線第二百章 伏俟城驚變(上)第五十三章 崔氏兄弟的陰招第三百零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九)第四十章 揚州行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覆沒第二百三十九章 再取玄菟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臨卑沙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渡遇阻第一百一十章 大鬧高昌城(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十章 排戲(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二百零五章 吐谷渾的歸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