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渡河受挫

八月二十六日辰時,遼水。

李世民負手站在一塊高坡上,看着幾裡開外的遼水,臉上神色雖然十分平靜,背在身後的拳頭卻緊緊握着。

李世民下方的開闊地上,數萬精銳正在完成最後的集結,整個河西岸旌旗飛舞刀槍如林,殺氣沖天而起。遼水東岸,泉蓋世文親自率領五萬大軍,隨時準備阻擊唐軍渡河。

“報……皇上,張都督所部集結完畢!”

“報……皇上,程大將軍所部集結完畢!”

沒過多久時間,連續兩匹快馬飛奔到山坡下面,滾身下馬高聲稟報。

李世民回頭道:“開始吧!”

“遵旨!”身後的李績答應一聲,舉起一面小旗左右搖動起來。

看見李績搖起了旗幟,山坡下的二十面大鼓同時擂響,頓時鼓聲震天而起。

“殺!殺!殺!”三聲喊殺聲中,集結的唐軍迅速向着河岸開進。

“擂鼓!準備迎敵!”河對岸的泉蓋世文見唐軍動了,也嘶聲下令擂鼓迎戰。

唐軍鼓聲越來越急,右翼程知節所部忽然加速,擡着幾百艘小船衝進了河水中,開始用繩索連接小船。見到小船下水,左翼張儉率領一萬五千弓手,開始向着河對岸放箭掩護。

這時東岸的泉蓋世文也下令放箭阻擊,雙方几萬弓手猛烈對射,剎那間河岸上空就佈滿了烏雲般的箭矢。

高句麗人依靠地利,使用盾陣阻擋唐軍箭矢,在唐軍猛烈地箭矢下仍然從容反擊。程知節所部雖然也攜帶了盾牌,不過在水上搭建浮橋十分不利,唐軍將士不時有人中箭落水,喘急的河水很快就變成了殷紅色,陣亡將士的屍體迅速被捲走衝往下游。短短一會兒時間,就有數百唐軍中箭落水,連帶着沖走了好幾艘小船,浮橋卻搭建了不足三丈長寬。

“傳令,讓張儉全力壓制敵人的弓箭手!”李世民皺皺眉頭,沉聲下達命令。

李績答應一聲,再次高舉旗幟傳達旨意。

張儉接到命令馬上加快了速度,一排排弓手交替而上,更加密集的箭矢迅速射向對岸的高句麗人。在唐軍的全力壓制下,高句麗人放箭的速度減慢了許多,在水中搭建浮橋的程知節所部傷亡逐漸減小,短短的盞茶時間,浮橋又向前延伸了三丈多。

高坡上的李世民見到進展順利,的拳頭緩緩鬆了開來。

而在遼水東岸,泉蓋世文眼看麾下弓箭手被唐軍全面壓制,雖然怒氣沖天卻沒什麼好辦法。泉蓋世文麾下弓手數量遠遠少於對岸的唐軍,更重要的是高句麗的軍備水準一直就不如大唐。就拿制式弓箭來說,唐軍的制式弓一般都能射出一百五十步開外,有效射程也在一百二十部左右,而高句麗的制式弓箭有效射程最多能達到百步。因爲這倆個原因,泉蓋世文麾下弓手雖然佔據了地利,還是被唐軍弓手死死壓制。

這時泉蓋世文身後一將領皺眉道:“大將軍,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小將有一計策,能阻擋唐軍順利架橋!”

“哦?”泉蓋世文面色一喜,“姜夲昊將軍,你有何妙計?”

“將軍,小的是這樣想的……”姜夲昊湊到近前,低聲嘀咕起來。

“不錯!不錯!”泉蓋世文聽完後連聲稱讚,伸手拍拍姜夲昊的肩頭,“那麼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如果辦好了,本將軍會在大莫離支面前親自給你請功!”

“多謝大將軍擡舉!”姜夲昊畢恭畢敬的道了謝,轉身帶了千餘人去了上游。

雙方交戰正酣,姜夲昊這夥人的離去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而泉蓋世文則忽然下令,讓手下弓箭手減慢放箭速度。此消彼長之下,唐軍徹底壓制住了高句麗人的弓箭手,程知節所部搭建浮橋的速度更加快了起來。

“世績,高句麗人的攻擊忽然減少了許多,你怎麼看?”李世民馬上就發現對方的問題,皺眉指着河對岸詢問李績。

李績斟酌了下,躬身道:“皇上,臣以爲有三個可能。”

李世民微笑道:“說來聽聽!”

李績沉聲道:“其一,高句麗人箭矢不足;其二,高句麗人故意示弱,想要半渡而擊;其三,高句麗人另有陰謀。”

“愛卿所言不錯!”李世民點頭同意,“不過朕認爲,第一個原因可以排除,高句麗人經營遼東多年,又一直防備着我大唐,肯定做好了準備,所以箭矢不足可以排除。”

“皇上聖明!”李績微笑着稱讚了一句,其實他心裡何嘗不知高句麗人不可能箭矢不足,不過總不能不給皇上表現的機會吧?這也是李績爲人的圓滑之處。

李世民接着道:“高句麗人想要半渡而擊,就必須使用騎兵,不過遼水喘急,河面又寬闊,根本不可能使用騎兵渡河,所以第二個原因也可以排除。如此說來,高句麗人必然在醞釀什麼陰謀!世績,你能否猜得到?”

李績看着前方的戰場,心裡似乎想到點什麼,仔細去想又模糊起來,不由得皺起眉頭沉思起來。李世民和李績相知多年,知道他在認真思考問題,也並未出言打擾。

“臣明白了!”李績忽然一拍額頭,“皇上,臣忽然想到了赤壁之戰!”

“火攻!”李世民馬上明白過來,狠狠的一揮拳頭,“看來高句麗人用了誘敵深入之計,故意讓我軍輕鬆搭建浮橋,然後從上游使用火船焚燬浮橋!”

“皇上聖明!”李績面色一下子凝重起來,這次好容易才從漕幫調來了四百多艘小船,如果被敵軍燒燬,再想搭建浮橋就十分困難了。

李世民略微一思索,沉聲道:“朕認爲當下有倆條路,第一條,趁着高句麗人還沒動手,加快速度搭架浮橋,爭取在高句麗人放火船之前渡河;第二條,馬上鳴金撤退,另外再想辦法。世績,你認爲呢?”

李績不假思索:“皇上,臣以爲應該撤退!原因很簡單,敵軍可以隨意砍伐樹木,製造木筏從上游放火燒船,而我們手中的小船數量不足。”

“鳴金!”李世民毫不猶豫的下令退軍。

忽然聽見身後傳來的鳴金聲,程知節愣了一下之後十分惱怒,摘下頭盔用力扔到河中,讓副將指揮撤退,自己翻身上馬向李世民所在的高坡奔了過來。

李世民遠遠看見程知節,淡然笑道:“知節來問罪了。”

李績笑了笑,微微搖了搖頭,程知節看似粗魯其實十分圓滑,只有打仗的時候纔是一根筋。如果等會不給他一個解釋,只怕要鬧很久。

果然,程知節到了山坡下,遠遠就跳下馬,大聲喊道:“皇上,浮橋已經搭建了一小半,高句麗人攻勢也越來越小,爲何此時退兵?末將麾下二郎足足死傷了一千多人,如果退兵他們豈不是白死了!”

一段話喊完,程知節已經奔到了山坡上,氣哼哼的隨意行了一禮。

李世民也不生氣,讓李績把自己的推斷說了一遍。

程知節也不是笨人,聽完後點頭道:“這個倒是很有可能。唉!可惜劉仁軌的水師開不進遼水,否則的話哪會這麼麻煩!”

正在這時,唐軍忽然齊聲歡呼,原來上游果然放下了數十艘燃燒的木筏子!看這火勢上面顯然還澆上了油,如果剛纔沒有撤退的話,只怕損失不會小。

泉蓋世文見到唐軍忽然撤退,就知道放火燒浮橋之計暫時落空了,不過他心中並不是太失望,這樣一來唐軍隨時要防備自己從上游放下火船,對自己拒敵於河對岸十分有利。

“先撤回昌黎郡吧。”李世民微微嘆了口氣,“可惜張煥到現在都沒消息,如果他能順利回來,詳細稟報一下對岸的情況,說不定能找到好的法子。”

李績趕緊勸道:“皇上,叔珩吉人天相,一定不會有事。”

程知節抹了把汗水,也出演勸解:“皇上放心,如果叔珩出了問題,河對岸的高句麗人早就鬧騰起來了,畢竟叔珩的身份在那裡擺着的。如今高句麗人悄無聲息,說明叔珩一行到目前爲止還是安然無恙。”

聽了二人的勸解,李世民的心情卻並沒好多少。得知張煥火焚了玄菟城之後,張儉就派出很多人泅水渡河,四處打探消息卻毫無所獲。其實這也是高句麗人嚴加封鎖消息導致的,張煥區區數百人在自家大後方到處亂竄,泉蓋蘇文生怕引起恐慌,自然要嚴密禁止消息傳開。

不過對於李世民來說,時間越久張煥回來的可能性就越小。對於李世民來說,張煥不但是自己最看重的女婿,更是衛國公的唯一傳人,是要留給太子將來大用的。李世民已經暗下決心,如果張煥真的出了事,就要用十萬高句麗人的性命來殉葬!這也是對高陽公主、太子以及李靖等人的一個交代。

大軍撤回昌黎郡之後,李世民親自去看望了受傷的將士。看見終南山藥廠出產的繃帶和其他藥物,李世民心裡再次爲張煥感嘆不已。如果沒有張煥的大力支持,終南山藥廠根本就不可能建立,這種能挽救無數將士性命的藥物繃帶也根本不會出現。

看望完傷兵回到大營,李世民馬上召集各軍將領前來,共同商討如何順利渡河。

第三十六章 謀取賬本第三百零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九)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三十六章 謀取賬本第三百七十四章 部下的衝突第二百二十二章 渡河查探第二百七十三章 輕取白巖城(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契苾何力的重甲騎兵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二)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六十章 奴隸市場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二百六十六章 殘局難收拾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覆沒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二百一十八章 經濟轉型的雛形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三百零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二百八十四章 泉蓋蘇文的決定第二百九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師的作戰計劃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一百零六章 前往高昌第十一章 紈絝的陰招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九十四章 強敵來襲第三百六十三章 西內苑決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臨麥加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幕拉開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二百九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二百零六章 吐谷渾的歸屬(中)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夜間密謀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六十八章 崔康的暗中手段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二百八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一百九十章 兌換風潮(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三百七十三章 緊急求援第一百零九章 大鬧高昌城(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張煥和袁天罡的約定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渡遇阻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三百六十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一百九十章 兌換風潮(上)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絕對不可和親!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面圍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迴歸路線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八)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二百五十三章 卑沙城戰役(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二百八十一章 逃跑(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百濟內亂(下)
第三十六章 謀取賬本第三百零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九)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三十六章 謀取賬本第三百七十四章 部下的衝突第二百二十二章 渡河查探第二百七十三章 輕取白巖城(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契苾何力的重甲騎兵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二)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六十章 奴隸市場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二百六十六章 殘局難收拾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覆沒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二百一十八章 經濟轉型的雛形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三百零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二百八十四章 泉蓋蘇文的決定第二百九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師的作戰計劃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一百零六章 前往高昌第十一章 紈絝的陰招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九十四章 強敵來襲第三百六十三章 西內苑決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臨麥加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幕拉開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往左武衛第二百九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二百零六章 吐谷渾的歸屬(中)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夜間密謀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六十八章 崔康的暗中手段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二百八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一百九十章 兌換風潮(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七)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三百七十三章 緊急求援第一百零九章 大鬧高昌城(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張煥和袁天罡的約定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渡遇阻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三百六十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一百九十章 兌換風潮(上)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絕對不可和親!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面圍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迴歸路線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八)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二百五十三章 卑沙城戰役(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二百八十一章 逃跑(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百濟內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