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和達達勒斯的商議

酉時末,大宛王宮花園。

被怒放的紫堇圍着的一塊草地上,鋪着一塊厚厚的羊毛地毯,上面擺着一隻數尺長寬的小圓桌,圓桌上的托盤裡擺滿了時鮮果物、乾果以及一大通殷紅的葡萄酒。達達勒斯和王后陪着張煥夫婦坐在圓桌周圍,王后身子前傾,和小癡低聲笑語地說着什麼,還不時發出陣陣輕微的讚歎聲。坐在王后左手邊的達達勒斯正殷勤的給張煥介紹那幾種奇怪的乾果,張煥不停地點頭微笑,偶爾捻起一隻慢慢品嚐,氣氛看上去十分融洽。

半個時辰前,達達勒斯向張煥提出三個請求——其一,派出五萬馱馬隊伍,協助唐軍運送糧草;其二,讓大宛最好的養馬大師帶着最好的數十匹種馬送去伊州,替大唐培育出更好的戰馬;其三,達達勒斯和王后有一嫡女名喚伊莉雅斯,年方九歲,生得聰慧美貌,準備和張煥的兒子聯姻,至於嫁給哪個兒子倒是無所謂。

前兩個條件張煥並不意外,只是達達勒斯準備把女兒嫁給自家兒子這事,張煥當時就有些發愣,一時竟然不知如何回答。張信剛出孃胎就被父母和太子李治聯手‘算計’,麪糰般的孩子什麼都不知道,就已經和李治嫡女李月兒定下了婚姻。兩年多前,次子張昭又和程處默的嫡女程小琪定下婚約,至於苗影,還不知道生男生女呢,如今達達勒斯要聯姻,張煥總不能直言讓大宛公主做妾吧?

當時見張煥沉吟不語,達達勒斯很是尷尬,幸好小癡反應快,把情況說了一下。達達勒斯這才恍然,粗略一思忖之後覺得,即便是嫁給張煥的兒子做妾,也比隨便和那個小國聯姻更好,因此還是堅持聯姻,聲稱願意讓伊莉雅斯給張煥之子做妾。在小癡的竊笑聲中,張煥不得不答應了達達勒斯所請,答應了伊莉雅斯和張昭的親事,準備明日就用信鴿向典合城的高陽傳送這個消息。

遠在典合城張昭張鹿鳴根本就沒想到,自家老子又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替自己找了個小妾,而且還是一隻金髮碧眼的波斯小貓。不過大家誰都沒有想到,聰慧無比的伊莉雅斯竟然有航海天賦,而張昭更是因爲張仲堅的激勵,長大後對航海情有獨鍾。二十多年後,張昭在伊莉雅斯陪同下,率領大唐遠征船隊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了大西洋,橫掃了當時還是蠻荒的歐羅巴西部,讓張煥都爲之驚奇無比。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且說達達勒斯見聯姻成功十分歡喜,馬上令王后和伊莉雅斯出來相見。王后也粗通大唐話,得知小癡和張昭生母高陽公主的關係後,更是親熱無比,贈送了很多名貴寶石給小癡。張煥見這小丫頭確實聰明伶俐,也很是滿意地讓小癡贈送了一隻隨身玉佩,還邀請王后攜帶伊莉雅斯去典合城遊玩。

雙方有了聯姻做基礎,張煥也就不再拿捏,答應讓大宛出五萬馱馬和一萬騎兵隨同唐軍作戰。

達達勒斯並非笨蛋,自然不會無故出兵幫助大唐,說白了還是利益作怪。這些年來,內附大唐的突厥、焉耆、龜茲過的是什麼富庶日子,而大宛的百姓們又是如何窘困,達達勒斯心裡都十分清楚。只是大唐皇帝對已經稱臣納貢的大宛似乎並沒太多興趣,對達達勒斯的一些請求,甚至是內附的請求都是束之高閣不予理會,使得達達勒斯和手下臣子們十分失望。對這件事張煥心裡倒是十分了解,大宛無險可守,西邊又已經開始沙化,百姓們生活越來越窘迫,更重要的是大宛國內昭武九姓各行其是,根本就是一團亂麻,而大唐已經不需要向當初善待突厥人那樣收買西域人心,若是准許大宛內附,無異於背上一個巨大的包袱,得知內情的李世民當然對這樣一個小國家沒有什麼興趣。

在屢次請求被拒的情況下,終於有了和大唐拉近關係的機會,而且達達勒斯和麾下臣子們一致認爲,這次大唐精銳盡出,跟隨出兵肯定什麼風險,若是不派兵跟隨出戰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向大唐表明忠心的機會?若是有人提出疑問,這次出征若是失敗怎麼辦,只怕達達勒斯馬上就會把提出這問題的人拉出去砍了!天下無敵的大唐軍隊怎麼會失敗?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達達勒斯並不認爲自己出五萬馱馬、一萬騎兵對唐軍有多大幫助,在他看來只是能借此機會向大唐朝廷表明一個態度,擊敗大食後能獲得某些好處就是,最不濟也能在棉花買賣上獲得和內附各民族一樣的待遇,若是能獲得和內附各族同等的地位那就更好。不過雙方並未明確戰事結束之後的事情,張煥只是暗示一定不會虧待‘親家’,達達勒斯就心花怒放了,張煥對被大唐打的落花流水,不得不舉族投降的突厥人都能好好對待,怎麼會虧待自己這個親家?

正事談完,張煥夫婦本來準備回到城外軍營,卻被達達勒斯夫婦苦苦留住,聲稱無論如何也要用過晚飯纔會讓他們出城。張煥無奈,只好派人出城去說一聲,然後在達達勒斯夫婦陪同下,前往花園飲酒作樂。大宛王后也是出自昭武九姓貴族,自幼喜歡武藝,和小癡很是聊得來,剛纔說到興頭上,還讓侍女取來弓箭切磋了一會,小癡的箭術大大折服了王后,當即就姐妹相稱起來,而且還說伊莉雅斯將來就交給小癡管教。再次坐下後,王后不停地向小癡詢問長安風光,越聽越是嚮往,讚歎聲就沒有停止過。

張煥把各種果子品嚐了一遍,很是喜歡地誇獎幾句。

達達勒斯也很高興,自從張煥進城以來,這還是第一次得到他的誇獎,雖然被誇獎的理由說起來和達達勒斯本人沒什麼關係。

閒聊了幾句乾果,達達勒斯笑着問道:“親家準備明日何時出發?”

張煥一答應聯姻,達達勒斯就改了稱呼以示親近之意,張煥也不得不跟着改了稱呼。

“今日天氣炎熱,故而卯時初用飯,卯時三刻就起程。”

達達勒斯目光閃爍道:“我派出的那六萬馱馬倒是簡單,跟隨親家的馱馬隊伍就是,不知那一萬騎兵你準備怎麼安排?”

張煥微微一笑,情知達達勒斯是想知道自己的作戰計劃,當下半真半假道:“我準備分兵兩路,一路向西去泰西封,替伊嗣俟三世解圍;另一路則繞道大食人後方,從後方猛攻大食人的主力。”

“如此說來,去泰西封的兵馬不會太多?”達達勒斯也不笨,馬上想明白了張煥派兵去泰西封,只怕更多的是給伊嗣俟三世帶去信心。

張煥笑着點頭:“親家睿智,我確實準備如此。”

“既然是這樣,不知可否請親家答應,讓我的那一萬騎兵跟隨主力一起行動,讓他們多上上戰場,至於傷亡倒是無關緊要。”

“哦?”張煥倒是有些意外,他還以爲達達勒斯會請求自己讓替他保存實力,沒想到竟然是這個要求。

“唉……”達達勒斯苦笑不已,“不滿親家,我名爲大宛國王,但是能控制的也就是貴山城和周邊區域,其他地方都由其他部族的大頭領掌控。我想借着這個機會,由親家替我好好操練一番我那些手下,將來……”

“原來如此!”張煥恍然大悟,“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不過你我都不是外人,我有一言還請親家勿要見怪。”

達達勒斯點頭道:“請明言。”

“一旦你能完全控制大宛全境,我大唐朝廷是不會坐視你繼續擴張的,到那時最好的出路莫過於效仿龜茲、焉耆。”

“我早有此意,無奈皇帝陛下一直不答應。到時候還望親家替我在皇帝陛下面前美言幾句。”

“理當如此,班師回朝的時候,我會特意再來一次貴山城,向大家宣佈伊莉雅斯和小兒的婚事,還請親家暫時不要宣揚此事。”

“多謝親家鼎力相助!”達達勒斯大喜道謝,一旦張煥攜大勝再來貴山城替自己撐腰,誰還敢陽奉陰違?

張煥大力支持達達勒斯,甚至支持他一統昭武九姓,即是張煥的個人看法,也受到已經回京的閻立德的一些說法影響。

閻立德久在西域,對植樹造林一事十分熱衷,他和張煥都認爲,想要避免西域沙化,就要在沙漠化邊緣大力植樹。然而大宛距離唐軍牢牢控制的區域太遠,想要從典合城調集大批人馬前來顯然不切實際,只有指望大宛人自己來做這件事。

只可惜大宛國內四分五裂,百姓生活也十分窘迫,誰還有心思到處種樹?再者朝廷中的大臣們和李世民對植樹造林也不是太熱心,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前番閻立德花費不少人力物力大量植樹,還引起了某些大臣的嘲笑。

這次張煥支持達達勒斯,也是準備把這件事交給他來做。現在既然達達勒斯說起了一統昭武九姓這件事,那麼張煥就順水推舟決定支持他,當然接着就提出了植樹造林這件事。

“我會全力支持親家,不過也請親家答應我一件事。”

“別說一件,就是十件八件,我也會答應親家!”達達勒斯語氣十分堅定。

“這件事不難,我西域各都護府也會提供幫助。”

張煥詳細的把植樹造林的事情提了出來,又把閻立德這些年的一些經驗說了出來。

不等張煥說完,達達勒斯就滿口答應,聲稱十年之內,一定會讓大宛西邊瀕臨沙化的地方全部種上綠樹,保證不讓沙化向東蔓延。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兵分倆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和第二百一十八章 經濟轉型的雛形第二百九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第二百九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第二百零六章 吐谷渾的歸屬(中)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二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誘敵深入(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峰迴路轉?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十八章 謀劃反擊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兵泰西封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窮途末路(中)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亂前夜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三百五十九章 輕鬆行軍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師的作戰計劃第三百五十七章 契苾何力的重甲騎兵第一百三十章 混水摸魚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二百零二章 艱難脫困第一百八十六章 貞觀寶鈔發行前夕第二十九章 未知女子的信件第二百七十二章 輕取白巖城(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一百四十四章 兵分倆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誘敵深入(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輾轉回歸(一)第三百零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六十六章 李恪和李治的品味第四百二十二章 覆滅(下)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一百八十六章 貞觀寶鈔發行前夕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輾轉回歸(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三百一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七)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濟內亂(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二十章 春色滿屋第七十二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九十四章 強敵來襲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二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第二百零二章 艱難脫困第二百三十四章 輾轉回歸(七)第一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下)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十一章 紈絝的陰招第一百三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三百五十六章 前往碎葉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兵分倆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食騎兵的覆滅(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和第二百一十八章 經濟轉型的雛形第二百九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第二百九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第二百零六章 吐谷渾的歸屬(中)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二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誘敵深入(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峰迴路轉?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十八章 謀劃反擊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兵泰西封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窮途末路(中)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亂前夜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三百五十九章 輕鬆行軍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師的作戰計劃第三百五十七章 契苾何力的重甲騎兵第一百三十章 混水摸魚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二百零二章 艱難脫困第一百八十六章 貞觀寶鈔發行前夕第二十九章 未知女子的信件第二百七十二章 輕取白巖城(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一百四十四章 兵分倆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誘敵深入(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輾轉回歸(一)第三百零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六十六章 李恪和李治的品味第四百二十二章 覆滅(下)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一百八十六章 貞觀寶鈔發行前夕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輾轉回歸(六)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三百一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七)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濟內亂(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二十章 春色滿屋第七十二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九十四章 強敵來襲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二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第二百零二章 艱難脫困第二百三十四章 輾轉回歸(七)第一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窮途末路(下)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十一章 紈絝的陰招第一百三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三百五十六章 前往碎葉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至思渾河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