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宮出來之後,李世民就一直鐵青着臉。尉遲敬德見勢不妙,藉口要去和李巖一起處理事情,很沒義氣的溜了,卻將張煥一個人留在了李世民身邊。
“張煥,陪朕走走吧。”
張煥低聲答應了,跟着李世民不知不覺竟然出了城,來到了灞橋。趙胡纓等人迅速分散開,將二人護衛起來。
李世民身子筆挺站立,看着眼前十分熟悉的灞橋景色,眼神卻有些飄忽不定。張煥不敢打擾,垂手站立在身後。
李世民忽然道:“張煥,你可知道朕爲何要你跟着?”
張煥垂首道:“請皇上明示。”
“曹大夫對朕提過好幾次,說你性格淡然,敢於直言。當日你初次見朕,就敢直視朕,想來曹大夫所言不假。今日趁這個機會,朕想問你幾句話。”
“皇上請吩咐。”
“朕記得當年征戰四方,皇后總會帶着承乾前來灞橋。皇后賢惠,那時的承乾也十分聰明懂事。朕每次出征,即使遇見挫折,想起他們就會勇氣百倍。如今灞橋景色依舊,皇后卻已經仙逝,承乾也變得朕都不認識了。你說說,朕做錯什麼了嗎?”
“小臣不敢妄言。”
“說!朕恕你無罪。”
張煥微微嘆氣道:“那小臣就斗膽說幾句了。小臣年幼時,時常和父親吵嘴。凡是父親要求的,小臣都要反着來,父親屢次打罵都無濟於事。後來母親就勸父親對我寬容一些,父親沒有好辦法就答應了。說來也奇怪,從那以後小臣反而懂事了起來。”
“你是說,朕對承乾過於苛求了?難道身爲男子漢,連一點嚴格要求都做不到嗎?”
“皇上,其實很多時候,男孩子也是需要父親關懷,而不是一味嚴厲的。”
李世民沉默不語,心裡卻在仔細思忖。
許久之後,李世民淡淡道:“把朕那份計劃拿回去,好好完善一下。明天一早,來太極宮見朕。”
李世民令趙虎帶幾個侍衛護送他回家,自己在趙胡纓護衛下回宮去了。趙虎也算是熟人了,對他態度很客氣,一直將他送到家門口才告辭而去。
張煥回到家中,小癡已經等了很久了。張煥笑着找了個藉口推搪過去,認真的跟着小癡練了半天武藝。到了午後,纔開始着手完善那份計劃書。張煥對商業略懂皮毛,因此費了好大功夫才勉強弄好。
“相公,該起來了,準備進宮見駕了!”次日天色還一片漆黑,張煥就被妙玉叫醒了。
張煥揉揉眼:“什麼時辰了?”
妙玉笑道:“丑時末了。”
才丑時末就要準備進宮見駕了?張煥哀嘆一聲只好爬起來。洗漱之後用過草草早點,就在李鐵兄弟護衛下向皇城走去。
此時初春的寒氣還很濃,接着滿天星光就可以看到,呼吸間還有一層白霧。進了皇宮之後,卻並沒有去太極宮見駕,而是被內侍帶到一邊院內等候。
到了這裡張煥才發現,原來本科新進士都在這裡。詢問曹巖之後才知道,大家都接到了詔令,估計是要授予官職了。
衆人一邊閒聊一邊等待,足足等了一個多時辰,張煥手腳都凍的麻木了。而不少人沒吃早點,已經是又冷又餓,這時內侍纔過來傳召,令衆人排隊進入太極宮。
今日進宮,張煥明顯感覺到了不少敵視的目光。除了侯君集和東宮系官員之外,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員,也都對他冷眼以待。李泰今日也來上朝了,見到張煥倒是很親熱的笑了笑。
衆人拜見之後,李世民令內侍宣讀了聖旨,大多數新進士都被授予了實職。張煥被封爲鴻臚寺少卿,從六品的官職。值得玩味的是,這個官位恰好就是崔玉此前的職位。
王玄策被封爲鴻臚寺主薄,恰好是張煥的副手。因李世民體恤曹憲,特意將曹巖封爲江都縣令,也算是打破了‘新進士必須異地爲官’這個規則。原縣令王鈺則調任揚州長史,做了來躍的助手。
探花王艫則被封爲太史局主薄,乃是從七品的官職。其他諸如洪韜、李伯彥等人也都授予官職,不過大都是不入流的小官。很多明經科進士被調進了內廷翰林院,基本沒有任何權力可言。算起來,最大的官職就是張煥的從六品鴻臚寺少卿了。
鴻臚寺主管朝會、四夷朝貢、以及外交等事宜,基本算是大唐的外交部了,不過仍舊要接受禮部轄制。鴻臚寺少卿乃是二把手,張煥實打實的一躍而成了大唐的外交部副部長。
授完官之後,李世民高聲道:“諸位能得中進士,自然都是天下英才。西內苑賜宴之時,朕並未講過什麼。今天授予諸位官職,朕就要講幾句了!”
“臣等恭聽皇上教誨!”張煥等人紛紛拜伏在地,恭聽李世民教誨。
“對於諸位的能力,朕毫不懷疑。不過你們都是初次爲官,難免會出各種問題。你等此前也都是百姓,如今做了官,切不可忘記百姓的艱難!在這裡,朕送你們三個字‘民爲重’!凡事心中有百姓,這個官自然能做好!”
“臣等多謝皇上教誨,一定謹記在心!”
李世民點頭道:“朕相信你們,一定能成長朝廷的棟樑之材!來人,賜下官服和腰牌。”
大唐從五品以上的官員纔有資格身穿緋袍,佩戴銀魚袋。而只有三品大員才能身穿紫袍,佩戴金魚袋。說起來張煥等人都是芝麻小官,因此也只能佩戴腰牌。
“臣等叩謝皇恩!”官服和腰牌發放完畢之後,張煥等人再次謝恩。
李世民朗聲道:“都平身吧!諸位愛卿,可還有要事啓奏?”
“臣等無事……”
“散朝吧!”李世民袍袖一拂,起身離開了大殿。
衆大臣也都三五成羣,紛紛退出殿外。房玄齡離去時,對張煥意味深長的笑了笑,張煥不解其意也笑着點點頭。
衆大臣們都出去之後,官低位卑的張煥等人才跟在後面出了太極宮。出去後大家互相恭喜了一番,王玄策和曹巖就約張煥一起去吃酒。
張煥正準備答應,昨日傳旨的那個內侍一臉笑意跑了過來,將張煥拉到一邊低聲說李世民傳召。張煥只好讓王玄策等人先走,自己有空的話再去。
閒聊幾句得知,這內侍叫春棋,在太極殿當班。因昨天打賞的關係,春棋對他態度十分的好,一路將他領到了太極殿外。通報後,張煥對春棋道了謝,整整衣冠走了進去。
“朕的那份計劃,完善好了嗎?”一見到張煥,李世民就詢問起來。
“回皇上,基本好了。”張煥取出計劃書,呈送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一半就臉色微微一紅,對照張煥所寫的細節,自己那份計劃簡直可以說是漏洞百出了。
“咳……完善的很好,不過朕一直有個疑慮。雖然目的是爲了對付世家,只是這樣一來,豈不是會鼓勵百姓大行商賈之事?”
“皇上,微臣認爲,我朝重農抑商之策,短期內確實不能輕易更改。不過只要緊緊抓住一條,那就是不管這些商人賺了多少錢,哪怕是富可敵國,也不給他們任何地位!同時,瓷器、茶葉和絲綢等物交易乃是暴利,到時候還要徵收重稅。”
“不錯,商賈逐利,不可輕信。”
“皇上這個計劃的目的是整合這三個行業,然後大量銷往其他國家。商人逐利,徵收的重稅自然會轉嫁到他國。如此一來,即削弱了他國的財力,又因爲對商人徵收重稅,並不會受到百姓非議。”
李世民道:“看來朕應該讓你去戶部纔對。”
“皇上說笑了。”
“你將來要繼承衛國公衣鉢,朕自然不會讓你整天和賬目打交道。”李世民笑了笑,接着道:“不過我大唐商人衆多,如何管理纔好?”
張煥脫口而出:“建立商會!”
“何謂商會?”
張煥費了很多口舌,才勉強讓李世民明白商會的性質和作用。
“你是說,利用商會控制商人?”
“皇上所言極是!對於加入商會的商人,各地官府都會給與優待,在以後的奢侈品交易中,也會率先領到貨物。除此之外,還可以少收稅、少收運費等等手段,讓商人們加入進來。不過,這個商會必須完全控制在皇上手中,以便隨時打擊不聽話的商人。”
“少收稅朕理解,朕不明白的是,少收運費怎麼做?”
“微臣說過,會送給皇上漕幫三成的股份!”
李世民恍然大悟:“你是說讓漕幫出面組建商會?妙啊!來往商人大多要依靠漕運,若是漕幫出面必然事半功倍。”
張煥笑道:“皇上英明!上次微臣也說過了,漕幫總歸是江湖組織,只有轉變身份,纔不會對朝廷造成危害!”
“朕明白了!朕會好好想想再做決定。你先回去吧。”
“微臣告退。”
張煥出去後,李世民又拿起計劃看了一遍,又想起張煥所說的商會,忍不住低聲讚歎了幾句。忽而想起一事,忍不住皺起眉頭思索起來。
李世民沉思了很久,才下定了決心,出了太極殿向高陽的毓秀宮走去。
張煥走出皇宮之後,卻見房玄齡的管家正在等着他,見他出來笑着稟報說房玄齡在等他。
張煥點頭答應了,帶着李鐵兄弟,跟着管家去了上回見房玄齡的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