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第172章 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西苑西安門,戎政督辦處。

兵部尚書,戎政督辦處副理戎政胡宗憲坐在左下首第一位,他下面坐着兵部侍郎、戎政督辦處襄理戎政徐渭;兵部侍郎、督辦處海軍局會辦樑夢龍。

右下首第一位坐着戶部侍郎銜、太僕寺卿、統籌局總辦王國光;戶部侍郎、統籌局會辦劉應節;戶部郎中、統籌局主事李贄。

坐在上首位置的是朱翊鈞。

“建州王杲逆賊,挑釁天威,死有餘辜!督辦處下一步的計劃,就是剿除王杲,以明天威,以正國法。”

朱翊鈞一開口,就給今天的會議定了基調。

“汝貞先生,你回了京,主持兵部和戎政,南方有播州土司蠢蠢欲動,廣西瑤民時叛時降,江西和福建交界山區,山賊橫縱。

殷正茂在廣西,王一鶚在江西,都做的不錯。只是這兩處亂賊,本殿一直說,三分軍事,兩分政治,五分經濟。

汝貞先生現在既要支持殷、王二位用兵,又要協助他們,協調戶部、工部的關係,讓他們能夠施政地方,布惠於民。請你多費心。”

胡宗憲馬上應道:“殿下英明,臣牢記在心。”

自嘉靖四十一年亮劍第一刀開始,朱翊鈞喀喀幾刀下去,不僅聚集了一羣能臣幹吏組成的“世子黨”,同時還在這些有才幹又心高氣傲的大臣們中,建立了足夠的威望。

雷厲風行,令出法隨。

“王杲之事,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次大練兵。東北,是本殿東攻西和戰略的第一步。萬事開頭難。我們必須把這開頭開好了。”

大家靜靜地聽着。

威信是建立在勝利之上,這幾年,朱翊鈞帶着世子黨,從勝利走向勝利,那麼他的威信自然而然就建立起來。

說的話,誰都聽得進去,也必須聽進去。

“建州女真,跟北虜還不大一樣。北虜動不動能聚集上萬騎兵,縱橫漠南草原,威脅九邊。

建州女真,雖然人數不少,但散落在東北數千裡的山林澤野間,數百上千個部落,王杲能聚起四五千兵馬,就能縱橫東北。這點人馬,到了漠南關外,還不夠我們一頓打的。”

會議室裡響起了輕笑聲。

大家的目光隨着朱翊鈞的走動而轉動,思緒跟着他的話而起伏。

“新的情況,需要用新的戰法。王杲,集中兵力打他一兩次,肯定會散,接下來如何應對散佈在山林澤野間的女真各部,是大難題。

文長先生,勞煩你以督辦處的名義去一趟遼東,在譚督的協助下,實地調查情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東北情況到底怎樣?建州女真到底如何?我們在這裡都是紙上談兵,必須去東北實地看看。”

徐渭馬上答道:“是,殿下。臣即日啓程,前往遼東,實地勘查。”

“好。文長先生去實地勘查。但是該打的我們還是要打。首先要把王杲爲首的建州右衛,剷除了。督辦處制定計劃,會同統籌局,籌集糧餉,在入秋前做好準備。”

胡宗憲捋着鬍鬚答道:“殿下,現在是初夏,在入秋前做好打王杲的準備,應該來得及。”

“那就好。趁着秋高氣爽,天氣暖和,遼東馬步軍對王杲的建州右衛,以及膽敢附逆的女真等部落,雷霆掃穴,毀其城寨,燒其營帳,抄其牛羊,掠其人口。

等到寒冬降臨,那些散落躲進山林去的女真各部,就讓老天爺收拾他們!”

朱翊鈞的話落在衆人的心裡,如同鐵錘。

太子殿下的手段還是如以往一樣,要麼不做,要做就一定把事情做絕。

朱翊鈞繼續說道:“入秋前做好準備,關鍵是糧餉物資。松江的棉被棉衣,正在加緊趕製,會同安南、暹羅運集廣州的大米,中原兩淮經淮河運集海州的麥子,開平和京城運集大沽和樂亭的軍械,都需要海運運至營口和塔山,再經遼河北上,運至遼陽、瀋陽,以供軍用。

所以海運是關鍵,鳴泉先生,還請務必協調好。”

鳴泉先生是樑夢龍,由趙貞吉推薦,專門負責海運事務。以兵部侍郎銜領海軍局會辦、掌海運事。

畢竟劉燾主持海軍局,更多的精力在組建水師上。營造港口、協調地方、開通海路、配置資源.就需要專職的文官去做了。

樑夢龍勇於任事、做事縝密,也肯動腦子想法子解決問題,這一年多,真做得很不錯。

他自信地點頭答道:“殿下放心,現在海運運力,已經接近漕運一半,絕不會給遼東戰事拖後腿。”

朱翊鈞欣慰地點點頭。

“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這句話,真得一針見血啊!

“好!子和先生,伱跟文長先生一起去遼東。兵馬未行,糧草先動。請你以戶部侍郎、統籌局會辦的身份,坐鎮遼東,協調物資。”

“是。”

劉應節馬上應道。

這位也是狠人,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變時,明軍在京城外與俺答汗所部血戰,嘉靖帝下詔,選派官員出城犒賞慰問勤王明軍。

滿朝京官都怕被選中,唯獨時爲戶部廣東清吏司郎中的劉應節挺身而出。

出城後喝血水,裝死屍,在一片混亂的戰場中,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險,找到與俺答汗血戰的明軍,完成了犒賞慰問的任務。

朝野有心人如徐階等人心裡都清楚,爲什麼世子黨數年間能成這樣的氣候,主要是世子黨幾乎全是這樣的狠人啊。

胡宗憲、譚綸、劉燾、曹邦輔、吳兌、王崇古、霍冀、殷正茂、王一鶚、劉應節哪位不上過戰場,在死人堆裡走過的?

就算是樑夢龍,嘉靖四十二年,黃河沛縣缺口,他以河南副使的身份治河,“考箕誨鍾,與卒同力,晝不敢廬,夜枕幘席衣而處河上。”隨時與河堤共存亡。

討論完,任務安排後,朱翊鈞自回西苑,去司禮監爲父君分憂。

胡宗憲把徐渭拉到一邊。

“文長兄,老夫久在東南和西北,入京不久,朝堂局勢不是很清楚,要向你多請教。”

胡宗憲和徐渭相熟,說起來,胡宗憲對徐渭還有知遇之恩,沒有胡宗憲的徵辟和舉薦,可能不會有今日的兵部侍郎徐渭。

算起來,胡宗憲是徐渭的恩主,徐渭是他的故吏。

所以徐渭聽到胡宗憲的話,連忙恭敬地答道:“汝貞公何出此言,沒有汝貞公,就沒有徐文長的今日,但有什麼話,請汝貞只管問,文長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胡宗憲輕聲問道:“高新鄭回朝了,他身負天下孚望、裕王府九年侍講聖眷,不可小視。上次山西大案,我們把他爲首的晉黨,連根都刨了,他肯定嫉恨在心。

以後這朝堂局勢,如何應對,胡某不甚明白。胡某善謀軍國,不善謀廟堂啊。”

徐渭連忙安慰道:“汝貞公放心,太子殿下早就有了萬全之策。內閣有少湖公,還有石麓先生、叔大先生。

高新鄭這次出掌戶部,卻沒有入閣,就是殿下和少湖公達成了默契,暫時壓一壓他。”

胡宗憲捋着鬍鬚說道:“高新鄭此人,還是很有本事的,壓是壓不住的,早晚他還是要入閣的。”

徐渭笑道:“高新鄭先把戶部的事情搞明白再說。入閣,再說入閣的事。”

胡宗憲緩緩點頭,心裡有數了。

417.第416章 王崇古的苦諫第912章 黃梅戲研究所第842章 想不想當遺民女婿?第797章 修鐵路值得嗎?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631.第627章 逆子啊逆子!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第927章 開始南巡第940章 一羣“義士”第882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213.第213章 這回又輪到張居正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第947章 抵達南京412.第411章 一件大麻煩事第40章 奮發的海瑞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第764章 失態,失態了!163.第163章 回紫禁城408.第407章 明蠻子欺人太甚!第781章 海瑞要自剪羽翼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第883章 人類文明燈塔是大明第372章 寧可再把他們當豬養第355章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第351章 大明的銀子不是銀子嗎?182.第182章 海瑞又哭了第351章 大明的銀子不是銀子嗎?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175.第175章 這對祖孫太壞了!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第87章 不服輸的高拱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174.第174章 顫抖吧,朝中的魑魅魍魎273.第273章 此時不積極,你有什麼前途?第657章 姐姐姐夫,快來救我!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286.第286章 前有虎 後有狼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254.第254章 大明的慈愛,是有代價的!274.第274章 他要是有半點差池,斷絕父子關係!481.第479章 徐階心靜似高山不動463.第461章 皇權不下縣?455.第453章 一念存善惡第377章 洪武軍事學院261.第261章 又讓明國人小看我們了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136.第136章 山東巡撫張居正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430.第429章 下定決心的海瑞第965章 番外一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524.第521章 皇上,萬萬不可啊!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第66章 松浦黨的反應第956章 鳳磐公救我一家滿門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440.第439章 老爺,你可真是枯木逢春啊!第700章 葉爾羌國就這麼沒了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334.第334章 大明王師不搶糧食482.第480章 張居正驚蟄初鳴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65章 要勇於自我批評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第753章 朕的子女不能是豬第672章 張居正的臉,被你丟光了!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137.第137章 一來就查賬的張巡撫第762章 這案子真是精彩啊!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495.第493章 天降異象 警示蒼生486.第484章 給俺答汗安排上!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421.第420章 俺答汗請便!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第56章 一團和氣第381章 外交事宜最重要的是裡子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537.第534章 張居正的糾葛第729章 錢真不經花啊!444.第442章 王一鶚267.第267章 大明國庫受得住嗎?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171.第171章 戶部尚書高拱214.第214章 海瑞要查案了
417.第416章 王崇古的苦諫第912章 黃梅戲研究所第842章 想不想當遺民女婿?第797章 修鐵路值得嗎?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631.第627章 逆子啊逆子!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第927章 開始南巡第940章 一羣“義士”第882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213.第213章 這回又輪到張居正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第947章 抵達南京412.第411章 一件大麻煩事第40章 奮發的海瑞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第764章 失態,失態了!163.第163章 回紫禁城408.第407章 明蠻子欺人太甚!第781章 海瑞要自剪羽翼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第883章 人類文明燈塔是大明第372章 寧可再把他們當豬養第355章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第351章 大明的銀子不是銀子嗎?182.第182章 海瑞又哭了第351章 大明的銀子不是銀子嗎?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175.第175章 這對祖孫太壞了!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第87章 不服輸的高拱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174.第174章 顫抖吧,朝中的魑魅魍魎273.第273章 此時不積極,你有什麼前途?第657章 姐姐姐夫,快來救我!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286.第286章 前有虎 後有狼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254.第254章 大明的慈愛,是有代價的!274.第274章 他要是有半點差池,斷絕父子關係!481.第479章 徐階心靜似高山不動463.第461章 皇權不下縣?455.第453章 一念存善惡第377章 洪武軍事學院261.第261章 又讓明國人小看我們了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136.第136章 山東巡撫張居正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430.第429章 下定決心的海瑞第965章 番外一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524.第521章 皇上,萬萬不可啊!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第66章 松浦黨的反應第956章 鳳磐公救我一家滿門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440.第439章 老爺,你可真是枯木逢春啊!第700章 葉爾羌國就這麼沒了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334.第334章 大明王師不搶糧食482.第480章 張居正驚蟄初鳴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65章 要勇於自我批評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第753章 朕的子女不能是豬第672章 張居正的臉,被你丟光了!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137.第137章 一來就查賬的張巡撫第762章 這案子真是精彩啊!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495.第493章 天降異象 警示蒼生486.第484章 給俺答汗安排上!247.第247章 松江,我海瑞來了!421.第420章 俺答汗請便!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第56章 一團和氣第381章 外交事宜最重要的是裡子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537.第534章 張居正的糾葛第729章 錢真不經花啊!444.第442章 王一鶚267.第267章 大明國庫受得住嗎?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171.第171章 戶部尚書高拱214.第214章 海瑞要查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