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一年三月二十日,北京城春暖花開。
北京南站戒備森嚴。
一號站臺上,一輛前進二型機車停在鐵軌的最前方,後面的煤車側面上寫着三行大字。
“前進二型”,“灤車0246號”,“京畿局甲0126號”。
這是萬曆七年,灤州機車廠在前進一型的基礎上,吸收數年來實用的經驗,改進研製出來。
馬力大、省煤、性能穩定、維護簡單,逐漸成爲大明鐵路主力機車。
後面緊接着一節兩側開門的貨車廂。
門開着,可以看到裡面堆着彈藥,門口擺着兩挺重機槍,黑洞洞的槍口朝着外面。
槍身是碗口粗的圓筒,後面是一個長方形鐵匣槍機,槍機上有保險栓,最後有兩個把手,上面有扳機。
槍機右側夾着一條帆布彈帶,上面整齊地插滿七點六二口徑零八標準步槍彈,一直拖到下方的木箱彈藥箱裡。
整部機槍架在一個三腳架上,後面站着三個士兵,中間那位是機槍手,站在扳機後面,左右是彈藥手,不僅負責整理供給彈藥,還要確保冷卻水。
接下來是兩節硬座車廂,兩個連宿衛軍正陸續上車。
他們一身原野灰陸軍春秋裝,腰間皮帶右邊是兩個皮革子彈盒,左邊是刺刀鞘。屁股後面左邊是水壺,右邊是皮製的手榴彈袋,插着四枚零六式木柄手榴彈。
零六式跟此前老款木柄手榴彈外形區別不大,也是擰開木柄鐵蓋,找出拉環,使勁一拉,摩擦點火方式。
但是零六式手榴彈彈體對預製彈片做了優化,提高殺傷力。
最大的改進就是爆破部分的黑色火藥改成了無煙火藥。
威力巨大的黃色炸藥現在主要用於爆破和炮彈上。
他們的揹着一個行軍包,一牀毛毯摺疊成四方形,裝在防水的帆布袋子裡,裡面隔層還有標準食物,有罐頭、炒麪。
行軍包上方是零五甲式陸軍頭盔,下方是一個摺疊的工兵鏟,開平刀具廠出品,質量有保證。
經過幾年的實戰檢驗,明軍的頭盔逐漸統一。
陸軍最後選用了零五甲式,它就是M35改進的,以前在工人民兵師使用,戴起來比正規陸軍頭盔(SSH-40鋼盔)還要好看,於是部分陸軍就改戴它。
實戰檢驗,確實比舊式陸軍頭盔好用。
於是改進了一下,定爲零五甲式,正式成爲陸軍標準頭盔。
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還是使用零二甲式頭盔(M1頭盔),這款頭盔確實好用,就是成本高。
不過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是狗大戶、土大豪,錢不錢的不在乎。
蒙古四翼諸部武騎軍繼續採用騎兵軍盔(普魯士釘式軍盔),因爲這個頭盔實在太漂亮了,蒙古漢子們的想法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在站臺外圍警戒的一身綠軍裝、揹着滑膛槍的警衛軍,則改用了舊式陸軍頭盔(SSH-40鋼盔)。
它雖然沒有零五甲式和零二甲式好用,但是這玩意便宜,加上陸軍改用新頭盔,倉庫裡囤積了一大批,正好給警衛軍用。
警衛軍此前用的警衛頭盔(亞德里安頭盔)現在裝備給消防應急部隊。
消防應急部隊編制屬於警衛軍,日常訓練和管理也歸於警衛軍。
不過各地警政部門可以調動它。
目前明軍陸軍分野戰軍和守備團,海軍包括四大艦隊和巡海都司,巡海都司包括各省的海防團。
野戰軍和四大艦隊屬於戰略部隊,守備團和巡海都司屬於國土防禦部隊。
不過朝野很多人對守備團、海防團和警衛軍分不清。
有報紙專門解釋過。
守備團和海防團,只有戎政府下令,各省兵備司和巡海都司執行,才能調動。
地方從巡撫到布政使到郡守知縣,都無權調遣。
警衛軍都司從級別上分,跟海軍陸戰隊都司一樣,都是直屬戎政府的作戰單位。
但是警衛軍被授權,地方上的主官,巡撫、布政使、郡守和知縣,可以調用一定數量的警衛軍,包括消防應急部隊。
用於防洪救災、彈壓騷亂、清剿有組織犯罪等緊急事宜。
完事完後需要層層遞交詳細的報告,戎政府和都察院,或者按察司和兵備司會嚴格審查,有沒有違反程序。
或者違反程序有沒有事急從權。
報紙還解釋,如果遇到特大災難,各省巡撫有權向戎政府和各省兵備司發出求援,調用一定數量的守備團和海防團。
至於有人興兵叛亂,那是兵備司的職責。一旦有人冒頭,自有流程調兵遣將進行撲滅。
排隊等車的宿衛軍,揹着的都是零五式步槍(K98)。
在零五式步槍之後,朱翊鈞還順手提供了M1903春田步槍、李恩菲爾德式短步槍的創意。
反正他只需提供創意,解釋一下以前做鍵盤俠時聽來的大概原理和優點,自有一羣經驗豐富的槍械工程師去完善。
於是研製出零六甲式步槍(M1903春田步槍),零七乙式步槍(李恩菲爾德式短步槍)。
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兩個狗大戶一眼就看中了零七乙式步槍,這款槍身短,適合在船舶甲板上運用。射速快,暴雨梨花針啊!
至於造價高、耗費高,那就不叫事!
就它了!
零六甲式步槍就有點尷尬,陸軍對零五式步槍愛不釋手,不願意換,於是就改爲“民用”,投向墾牧團和建設兵團。
不過產量不高,還是小批量試產。
彈藥方面,槍炮局在7.92x57零五標準彈基礎上,研製出7.62x63,7.62x54,7.92x54等子彈,除了口徑和長度外,區別還在於有無凸緣、彈頭材質以及發射藥裝量。
最後經過長期實彈測試,發現7.92x57初速雖然低,但是動能大,穿透力強,但是殺傷力不夠。
7.62x63子彈,初速高,動能僅次於7.92x57,殺傷力卻遙遙領先。
幾經綜合評判,優劣權衡後,戎政府最後定下7.62x63爲明軍標準步槍子彈,零八標準步槍彈。
陸海軍步槍和後續研發的輕重機槍,全部按照這個標準。
萬曆五年,無煙火藥研製成功,明軍的無煙火藥新式槍械也在不斷探索過程中,改來改去很正常。
朱翊鈞做資深公務員時,是鍵政過程中獲得豐富的軍械知識,可是沒有實踐經驗,他只負責提出“創意”,到底哪個在實戰中好用,下面的人去驗證。
兩節硬座後面接的是兩節普通臥鋪車廂和一節餐車,給宿衛軍軍官、士官們使用,餐車可以可以兼做臨時指揮部。
餐車後面是兩節丙級臥鋪車廂,給奉宸司侍從官和隨行官員使用。
一節餐車後面是一節乙等臥鋪和一節六軸豪華車廂,給隨行的高級官員和他們的秘書使用。
接着是一節餐車兼會議車,後面是三節定製的六軸豪華車廂,給朱翊鈞和隨行的宋貴妃等隨行的后妃皇子和公主使用。
後面是一節乙級和一節丙級臥鋪車,給隨行的內侍和宮女使用。
一節餐車外加一節丙級臥鋪和一節普通硬座車廂,最後一節是雙開門廂式貨車和一輛前進二型機車。
總共二十節車廂,前後兩輛機車,一輛拉,一輛推。萬一遇到危險,調轉方向也很方便。
此外在第三站臺,還停着一列火車,顧鳶、薛易和劉義代表錦衣衛、戎政府和御馬監坐鎮車上。
這列火車有十六節車廂,四節臥鋪,十節硬座,兩節雙開門廂式貨車。
它會延後半個小時發車,隨時在後面接應。
十分鐘前,錦衣衛都指揮使宋公亮乘坐一列十二節車廂的前導車,已經出發了。
朱翊鈞一身藏青色的正資服,站在站臺上,周圍圍着一羣人。
爲首的是王一鶚、戚繼光、王崇古、徐貞明和張四維五人,後面有潘應龍、俞大猷等一羣重臣。
“皇上此去一帆風順。”王一鶚拱手簡明扼要地說道。
“你們都說萬曆新政後,大明欣欣向榮。尤其是上海滬州爲代表的江南一帶,繁華鼎盛,富甲天下。
朕要親自去看看。
京師就留於王相和元敬。
有軍國大事不決,叫電報局發電報過來給朕就是。朕這次南巡,南下是沿着津浦線,北歸是沿着京漢線,中間走長江,不會脫離電報路線。”
“臣遵旨!”王一鶚和戚繼光等人拱手應道。
除此之外,朱翊鈞隨行還帶了一臺最新的無線電報機,直通戎政府和秘書監。
“鳳磐公、鳳梧、圖節,還請替我等以盡臣禮。”
張四維、潘應龍和蕭文奎是跟隨朱翊鈞南下巡視的文武隨員之首。所以王一鶚和戚繼光纔有此叮囑。
“子薦和元敬放心。”
張四維臉上洋溢着意氣風發,豪邁地代表諸位答道。
楊金水悄悄走近來,“皇上,吉時要到,該發車了。”
此次南巡,內外總提調不是官階最高的張四維,而是秘書監左少監兼少府監監正楊金水。
沒錯,少府監也開始從內侍機構逐漸改變,變成內廷機構之一。
朱翊鈞點點頭,揮揮手手道:“朕要上車了,與諸卿告辭。”
“恭送皇帝陛下南巡視事!”
朱翊鈞率先走進車門,轉進餐車裡,在窗戶邊的座位上坐下。
張四維等隨員依次上車,在餐車上依次坐下,侍郎以上官員纔有資格坐在靠車窗邊的座位上,隔着玻璃窗與站臺揮手告別。
站臺上的樂隊奏響洪武正韻樂曲,慷慨豪邁。
南站調度長覈對所有信息無誤,請示親自在調度室坐鎮的鐵路總局副局長兼京畿局局長傅進友,得到指令後發出開車指令。
站臺上的調度員晃動着綠旗。
前面的機車拉響汽笛聲,酷次酷次地拉動列車向前緩緩啓動。
王一鶚、戚繼光高叉手長揖,向朱翊鈞行禮,恭送啓程。
一聲長鳴,長長的火車越開越快,宛如一條巨龍向南蜿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