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鄂說:“.修建一條貫通江北地區的鐵路。”
“貫通江北的鐵路?”
“是的皇上,江蘇父老鄉親希望沿着運河修一條鐵路,最好在運河以東地區。”
“爲什麼?”
“皇上,江蘇看上去有兩條鐵路,津浦和鄭海鐵路。
津浦鐵路已經修通,可它從山東入我江蘇境,穿過徐州和黃河,然後向西南一拐,扎進了安徽宿州。
蘇境僅僅一百五十里長,然後一直在安徽省境內穿行,從鳳陽、滁州直抵南京江北的浦口。
鄭海鐵路還在修建,只是它從海州一路向西,過邳州、徐州,直奔了河南。蘇境不僅才兩三百里長,還全程在蘇北與山東和河南交界處,對蘇北腹中地區,毫無益處。”
李鄂誠懇地說:“皇上,津浦和滬寧線修好,江蘇的父老鄉親親眼目睹了鐵路的好處。拉得多,跑得快,一路暢通。
而今徐州不僅成了蘇北重鎮,更是成了中原門戶,江淮要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上一層樓。
更是把當地的經濟帶得蒸蒸日上,超越淮安指日可待。
所以江蘇父老鄉親,委託臣向皇上,向朝廷誠懇表示,希望能修建一條沿着運河,南北貫通江北的鐵路。”
朱翊鈞看着他和楊令德。
“朕問你們,大明爲什麼要修鐵路?”
“打通阻礙,接連東西南北,互通有無.”
“促進經濟發展,讓百姓出行更加便利,改善民生”
“那你們知道朝廷編制鐵路建設計劃的原則是什麼嗎?”
兩人默不作聲。
“大明鐵路建設計劃的原則是雪中送炭,不是錦上添花。
爲什麼要採取這個原則?
因爲修鐵路耗費巨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些大明經濟蒸蒸日上,財政收入年年增長,但是花錢的地方也多,根本無法支撐遍地開花的模式。
所以只能採取重點建設模式。
既然是重點建設模式,那麼一定要兼顧效率。一定要把鐵路給地方帶來的效益提到最高。
所以纔有了雪中送炭的原則。”
朱翊鈞揮揮手,祁言連忙從後面的書架取出一份地圖,先把淮河輿圖收起來,再把這份地圖鋪展在桌子上,這是一份大明鐵路路線示意圖。
“津浦線和京漢線,是連接京畿、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這三大區域的兩條南北大動脈。
京漢線,連接河北、河南和湖北。目前還在繼續向南修建,預計連通爲京廣線。
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和廣東,交通轉運歷來是朝廷最頭痛的問題。要想讓這些地區經濟發展起來,必須改善它們的交通轉運狀況。
京漢鐵路就是給他們雪中送炭去的。
津浦鐵路又是給誰雪中送炭?
天津向南入山東,一直到徐州,津浦鐵路的走向與北運河是一致的。
在規劃津浦線時,兵部的人圖簡便,建議直接跟着運河走就是了,被朕狠狠批評了一頓。
雪中送炭啊,不是錦上添花!
通運河的地方,它們有運河做主動脈,雖然沒有鐵路便利,但是好歹有條大血管,津浦線要照顧沒有血管的地方!
天津到德州一線,由於水源不夠,這段運河的運力可以說是時斷時續,隨時有可能崩潰。尤其是到了冬季枯水期,根本用不了。
於是這一段津浦線,基本上是沿着運河走的,補充這一地區的運力。
從德州入山東,運河由於多條大河的補充,水源勉強充裕,南北運力能維持。於是天津到徐州,津浦線儘可能地避開運河,走山東以東的腹地。
這裡多山地丘陵,建設成本提高不少,但是能把這片地區的交通帶動起來,朕覺得值了。
然後進江蘇.”
朱翊鈞指着地圖,對楊令德和李鄂說。
“你們江蘇有一條貫通南北的運河,而且這段運河是整個江北運河裡水源最充沛的,一年四季都不愁水源,轉運通暢。
不僅如此,這段運河湖泊衆多,兩邊的河流也衆多,有的一直連接到海邊的淮東鹽場,運輸貨物十分簡單。
便利的交通,使得這一地區經濟十分發達。
可是安徽有什麼?
長江在南邊,它的腹地根本享受不到便利。
腹地有條淮河,可它是東西走向,還時不時發脾氣,鬧性子,好處沒落得,還要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去伺候它。”
朱翊鈞靠着椅子背,看着楊令德和李鄂。
“你們應該也聽說。津浦線方案出來後,有大臣上疏,說鐵路經過鳳陽祖陵,火車呼嘯而過,震動地面,恐有擾祖宗,更憂心有損大明龍脈氣運。”
楊令德和李鄂點點頭。
他倆當時不在江蘇任上,也聽說此事。
驚擾祖宗,破壞龍脈氣運,兩項罪名不小啊,誰也扛不動!
“朕的祖宗,驚擾就驚擾了。什麼有損龍脈氣運?鐵路就是大明新的龍脈,工業革命就是大明新的氣運!
朕只看實實在在,能利國益民的龍脈和氣運。虛無縹緲的玩意,只是某些人的別有用心。
朕力排衆議,拍板了津浦線的方案。同時還同意,從鳳陽延伸出一條鐵路,過合肥直抵安慶,把淮河和長江連起來。
同時從南京向西過合肥、六安直抵武昌。這條鐵路修通,等到技術發展,時機成熟,我們就從武昌開始修建沿着長江入川的鐵路,把南京、武昌、重慶和成都用鐵路連起來。
在那個時候,我們應該可以修建一條穿過江蘇江北地區,連接京師到滬州的京滬鐵路。”
朱翊鈞說到這裡,還在地圖上指了指,“還有一個問題你們必須知道。蘇北地區,成也湖泊河流衆多,壞也是它。
湖泊河流衆多,十里一橋,五里一堤,耗費也不小,對建設技術要求也高。所以綜合以上因素,在蘇北修建鐵路不是當務之急。
朕必須要跟你們講清楚,你們也必須給江蘇的父老鄉親們講清楚。
你們都是地方主政大員,要有大局觀,要學會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我們投入巨資建設鐵路,就必須綜合考慮,如何讓它效率最大化。”
“臣等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
專列進入到宿州,安徽巡撫胡宗璞、布政使張嗣迪率領三司大員們前來接駕。
江蘇的其它官員,乘坐火車直奔南京,在那裡轉去揚州,比從運河南下還要更加快捷。
四月初十,是黃道吉日。
戒齋三日,沐浴一新的朱翊鈞在資政大學士徐貞明、張四維,資政學士俞大猷、潘應龍、胡如恭,江蘇巡撫楊令德、安徽巡撫胡宗璞、江蘇布政使李鄂、安徽布政使張嗣迪等官員陪同下,身穿祭服,進鳳陽皇陵祭拜。
一行人由北向南,先進土城正紅門。
皇陵分三層,一層一城。
最外面一層是土城,中間是磚城,裡面是皇城。
進了土城正紅門,沿着紅橋進櫺星門、磚城明樓,再沿着神道過御橋,入皇城金門,來到皇城正殿,也叫祭殿和享殿。
共有九間,採用丹色三級黃琉璃瓦,青碧繪彩裝飾。東西兩側還有各十一間的廡房。
中間大殿供奉着大明仁祖淳皇帝和淳皇后(朱元璋父母親)的神主牌位,兩邊還有配享的南昌王朱興隆、盱眙王朱興盛、臨淮王朱興祖(朱元璋大哥、二哥和三哥)的神主牌位。
祭拜儀式就在大殿舉行。
上三牲祭品,贊官念祭文。
祭文自然是張四維捉刀寫的。
然後朱翊鈞帶着宋貴妃、皇子皇女在殿內,徐貞明帶着文武官員在殿外平臺上,對着神主牌位五拜三叩首。
接着朱翊鈞、宋貴妃、皇子皇女在左偏殿換裝,官員在右偏殿換裝,把祭服換成日常服,或資服或工裝,然後朱翊鈞帶着宋貴妃、朱軒妮等人在陵丘翌聖山左邊,徐貞明等人在右邊,每人種下一棵不大的柏樹。
“松柏成林,遺蔭後嗣。”
種完樹後,朱翊鈞帶着宋貴妃和皇子皇女們,在陵丘前以家禮祭拜了一番。
禮成!
朱翊鈞讓宋貴妃帶着皇子皇女自去偏殿休息,自己帶着部分隨從圍着皇陵轉了一圈。
皇陵有兩百多年曆史,年代久遠,許多地方有破爛跡象。
成化二十三年,成化帝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重修。
此後,嘉靖年間世宗皇帝也進行了四次修繕工程。
朱翊鈞即位後,皇室不差錢,萬曆三年進行皇陵建成以來最大規模的重修,直接上磚石和鋼筋混泥土。
一圈轉下來,果真到處是煥然一新,錢沒白花。
由於萬曆元年停止招募閹人,駐紮這裡的淨軍日漸稀少。中都留守府上疏,請移百姓居住,進行日常維護。
朱翊鈞乾脆利用皇陵的山林田地,移居六百戶百姓,成立鳳陽農場,一邊進行農業經營,一邊確保皇陵的日常維護。
同時再移駐一個守備團在附近,進行日常巡邏和警戒。
當天下午,朱翊鈞在鳳陽農場場部,親切接見了農場職工代表,與他們座談,然後發放了慰問品。
第二天,朱翊鈞在俞大猷的陪同下,巡視了護陵守備團團部,檢閱了該團官兵,同時頒發了相關獎章和慰問品。
人家幫着自己守護維持皇陵,身爲後人,怎麼也要表示謝意。
中午十二點,朱翊鈞一行在鳳陽火車站登上專列,繼續行駛,三個半小時後抵達浦口站。
應天府尹李贄帶着南京一干官員,還有滬州知州林澤友、浙江巡撫葉夢熊、浙江布政使趙冠纔等人到浦口火車站迎接。
一行人乘坐一千二百噸、可乘坐千名旅客蒸汽機渡輪,從浦口碼頭橫渡長江,來到南京城龍灣渡碼頭。
浦口到龍灣渡,目前是長江上最繁忙的渡江航線,連接着津浦和滬寧兩條鐵路。
抵達龍灣渡碼頭,趁着天色未晚,朱翊鈞和徐貞明等人,在李贄的陪同下,巡視了附近的南京航運大廈。
這裡是東南航運調度中心,也是多家長江航運公司的總部所在地。
接着又巡視了附近的南京長江航運管理局。
長江航運局直屬兵部,總局設在南京。
分設南京局、武昌局和重慶局,分別管理下中上游長江航運。
配置多艘瓜州二型蒸汽機快船,擁有在長江水域的航運執法權。
同時還可以調動警衛軍下屬的水警支隊進行協助執法。
水警支隊分南京、安慶、九江,武昌、江陵、重慶和宜賓大隊,由此前的長江水師改編的
巡視完後,朱翊鈞一行由儀鳳門入城,入住南京皇城。
南京皇城由太祖朱元璋修建,成祖遷都北京後,這裡基本上荒廢。
明朝歷代皇帝又少有南巡,這裡更加蕭索敗落。每年維護它卻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朱翊鈞早就想把它“捐出去”,分拆成南京博物館、南京大學和南京圖書館。
但是阻力很大,這是舊都皇城皇宮,捐出去世人會說朱翊鈞敗家。
這次南巡,朱翊鈞決定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天一早,朱翊鈞在南京皇城文華殿召開東南三省一京一州聯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