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

朱翊鈞起身,繞出御案,走到張居正跟前,伸手扶起了他。

“張師傅,請安坐。”

“謝皇上。”

看着張居正惶惶不安地在座椅上坐下,朱翊鈞心裡感慨萬千。

中外古今,任何一位改革者都不容易。

生前異常兇險,死後揹負罵名。

歷史上的張居正,對大明狠狠砍了兩刀,一是考成法;二是清丈田地,實行一條鞭法。

兩刀下去,大明被割除了部分腐肉,突然又精神了,續命幾十年。

可他死後,保守派的反撲異常瘋狂。

家人被關在家裡待查,活活餓死了好幾人。長子張敬修被清廉剛正、名滿天下的清官丘橓嚴刑拷打,追索張居正生前貪墨的髒銀。

編造的金額沒有達到清官認定的貪官標準,繼續嚴刑。

求死不得的張敬修,只好胡亂攀咬,說把髒銀藏於張居正重要黨羽府中,金額高達兩三百萬兩銀子。

大清官丘橓這才心滿意足地上疏結案,說自己剛正不阿,又爲大明挖出一隻大碩鼠,爲民除了大害。

歷史上張居正的改革,在自己看來,還只是觸及皮毛,就遭到了瘋狂反撲和清算。

現在自己身居幕後,由張居正主持的改革,會深入保守派的靈魂,不知道會引起多麼瘋狂的反撲。

敢反撲?

呵呵!

朱翊鈞理了理思緒,緩緩開口。

“高公之死,很蹊蹺。雖然說滿腹積怨,一腔悲憤,但臨出京時在送行酒宴上,豪飲數鬥,把李師傅、趙師傅和張師傅你都點名怒斥了一頓。

聲音洪亮,滿臉紅光。

結果出京幾日,纔到臨清驛站,突然就暴斃,確實令人生疑。”

“現在朝野議論紛紛,有的說他遭了朕的毒手。說朕恨他入骨,偏偏礙於先皇情面,只能放他出京,卻下令東廠錦衣衛細作暗樁,不讓他活着回到新鄭。

於是東廠用了大內密藥,什麼五更迷魂散、十更喪命散、清風悲憫酥張師傅,你聽聽他們編的這些名詞。以前的丹頂紅、孔雀膽,都落伍了。

朕聽了後,都懷疑紫禁城什麼時候成了大明毒仙門總舵了?”

張居正勉強笑了笑。

朱翊鈞繼續說道:“有的說他遭了張師傅你的毒手。說你花了重金請來江湖術士,還有什麼隱門方士。

下蠱,下的是什麼苗疆金蠶蠱,天下第一毒,無色無味,中者毫無異常,三日後聞雞鳴而喪命。

千里攝魂術,還有什麼釘頭七箭書。

在一偏僻處立一臺,結一草人,人身上書高拱姓名,頭上一盞燈,足下一盞燈,腳步罡鬥,書符結,印焚化,一日三次拜禮。

至七日之午時,高拱的三魂七魄就會被拜散,再射箭到草人上,如射真人本體,草人和高拱都會噴出血來,一命嗚呼。

殺人於無形,防不勝防。

可是朕翻了翻,發現此釘頭七箭書,跟市面上流行的《封神傳》裡的情節很像啊。”

張居正實在忍不住,苦笑着說道:“陛下,這些人喜歡如此編排,越是神怪離奇,坊間百姓們越愛聽。”

“這就是宣教手段。百姓們喜聞樂見的,自然就聽得進去。聽得進去,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信了。一旦信了,假的也就成了真的。

朕把這些話本給了新任太常卿蔡茂春看,叫他跟太常寺宣教局的官員好好學習研究一下。朕跟他們說,要與時俱進,要善於學習。

民間藝人,靠這些手段吃飯。吃飯是第一大事,所以他們會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找到百姓喜歡的方式和內容。

宣教局要放棄以前那些文人名士們高高在上的態度,要多寫白話故事,多寫百姓喜歡聽的章回,再把道理融合在裡面,才能獲得最佳效果。”

張居正默默地聽着。

他知道六部諸寺有兩個衙門,自己輕易不要去幹涉。

一是兵部,二是太常寺。

這兩處更多的聽從資政局秘書處的指令,也經常得到皇上的面命耳提。

朱翊鈞看了一眼張居正,端起茶杯,“張師傅,請喝茶。這是湖南寶慶府的新茶。”

“謝陛下!”張居正也端起茶杯,小口抿了幾口。

“皇上,這湖南的茶不錯,清香甘甜。”

“湖廣是要地,是塊風水寶地。

前宋有言蘇常熟,天下足。說得就是三吳之地。只是開發到現在,三吳包括浙北,都成了熟地,荒地幾乎開墾完了。

富足盛天下。但是大明要強國富民,不能只有一處蘇常。我們需要湖廣熟、天下足;東北熟、天下足;安南熟、天下足。

這樣熟足的地方越來越多,大明就自然而然地民富足國強盛。”

張居正知道皇上這樣閒談,一是在寬慰自己的緊張不安,二是在交底他的治國理念,讓自己心裡有數。

君臣知心,內閣理政時不要出現與西苑國策相沖突的錯誤。

張居正連忙說道:“皇上聖明,爲了大明社稷和黎民百姓,竭精殫慮。”

“朕是大明天子,張師傅是大明總理,我們君臣自然要好生當好這個家。”

“皇上敦敦教誨,臣銘記在心。”

“朕知道,張師傅是真正把大明社稷和黎民百姓放在心上,有擔當有抱負的臣工,所以朕才把心裡的一些想法,說與張師傅聽。

一人計短,多人計長。”

“臣洗耳恭聽,請陛下垂訓。”

“王一鶚出任湖廣總督,已經到了長沙。湘桂邊境的那夥跳樑小醜,被湯克寬的兵馬剿除大半,剩下的餘孽,正在徐徐清剿。

剿除逆賊是一件事,但更重要的是開發兩湖。張師傅,你說開發兩湖有什麼好處?”

張居正心裡的焦慮和忐忑慢慢褪去,心思也轉到政事上,他笑了笑答道。

“皇上是在考究臣。

此前臣在西苑,爲皇上講解經義典籍時,聽皇上說起過。長江是大明的主脈,一水連三方,上中下游。

下游孕育了三吳,富足天下,現在又崛起了上海,以爲龍口。

逆江而上,是江蘇、南京和安徽,輻輳於三吳和上海,合爲龍頭。安慶以上,是爲長江中游,首先是江西。

江西有鄱陽湖和贛江,已爲魚米之鄉。但它地域狹長,雖富庶但不能足天下。再逆江而上便是兩湖。

兩湖南有洞庭湖、湘江、沅江、資江和澧水,北有洪澤湖、漢江,地域廣袤,荒地衆多,可大力開墾。

今年曹公從陝西固原、慶陽等苦旱貧瘠之地,遷徙了第一批百姓七百戶於常德、嶽州,就是遷民充實,開荒行墾的第一步。”

以前陝西寧夏面對着鄂爾多斯和土默特兩部蒙古人的破邊壓力,必須在邊關地區安置一定數量的百姓耕種,以解決部分軍糧。

現在朝中有心人都知道,俺答汗莫名其妙死掉後,蒙古右翼已經不是問題,它早晚都會像左翼那樣,成爲大明的附屬。

自此,陝西、寧夏、山西再無邊患之憂,曹邦輔纔敢試着遷徙幾百戶百姓到湖廣,作爲先行試點。

“王子薦督兩湖,改土歸流是要務之一,振興兩湖更是重中之重。兩湖開化富庶,以足天下,那麼長江這條長龍的龍身就壯實,後續再開化四川貴州雲南這龍尾三處,就水到渠成了。”

朱翊鈞欣慰地點點頭,“張師傅清楚湖廣之事,朕也就放心了。

《史記》有云,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什麼是德?不僅僅是教化,更重要的是民生,讓百姓吃飽飯、穿暖衣,安居樂業,大明江山永固萬世!

改土歸流也是如此。

如何從土司手裡搶奪民心,當然是拼民生!

讓數十萬苗民吃飽穿暖,土司算個屁啊!不用我們動手,這些苗民會自己把以前壓榨盤剝他們的土司綁了,送到我們跟前來。

故而,王一鶚督兩湖,首要任務就是助農興業,振興經濟。平地有水田,種稻谷,解決肚子問題。

山上有草木,可種桑、茶、桐和漆等樹木,養蠶抽繭,採茶榨油,割漆伐木,再順着水路而下,直抵三吳上海,換取棉布、白糖、鹽巴、鐵器。

互通有無、各取所需,才能富足殷實。兩湖富足,自然就能帶動湘西、鄂西,進而帶動貴州、川南和雲南。

只要把經濟搞好,解決了百姓民生問題,什麼改土歸流,都能迎刃而解。”

張居正心悅誠服地說道:“皇上聖明,高瞻遠矚,廟算深遠。”

朱翊鈞看到張居正心結完全解開,便轉回到高拱之事上。

“坊間還有傳說,說高拱是被某些人暗害,嫁禍到你張師傅頭上。而這些人就是王遴、王世貞的親朋好友。”

看着朱翊鈞的目光,張居正有些心慌。

“這纔是無稽之談。那些有心人怎麼嫁禍啊?一查就能查出來,最後被順藤摸瓜抓到尾巴,然後跟着王遴一起去西市口,還把原本放還回家的王世貞也送去西市口。

這謠言,編得不高明,還居心叵測!”

張居正心跳得非常快,幾乎要從胸口破壁而出。

我就知道,什麼都瞞不過皇上啊。

自己肚子裡的那點小九九,皇上眨眨眼就知道了。

他剛纔這番話,這是在敲打我啊。自己要是還把高拱之死栽到保守派頭上,就真得不識擡舉了。

朱翊鈞把張居正臉上的神情落在眼裡,繼續說道。

“朕接到急報後,馬上發八百里加急,叫當地幾位名醫看了高拱的遺體,回稟在這裡,張師傅可以看看。”

張居正接過稟文看了一眼,目光閃爍了幾下。

“想不到,陛下,臣真是想不到啊。”

“朕也想不到。只是此事已出,那就好生解決。張師傅,高拱暴斃一案,讓兵部譚公和刑部王公去查吧。”

讓兵部尚書譚綸和刑部尚書王崇古查?

張居正腦子轉了一圈,明白過來。

高拱死在臨清驛站,驛站歸兵部車駕司管。兵部尚書譚綸去督查此案,合情合理。

再加上一位刑部尚書王崇古,規格夠高了。

關鍵是接下來的棋就好走了。

自己想利用高拱之死,皇上也想利用高拱之死下棋。

只是皇上這步棋,似乎更高明一些,更光明正大一些。

“皇上英明!臣回去就行札文,着兵部和刑部聯合查辦此案,儘快回稟。”

張居正看了一眼朱翊鈞,小心地問道:“皇上,那江蘇蔡國熙一案,該如何查辦?”

蔡國熙一案,很有可能查到他恩師徐階頭上,張居正有些投鼠忌器。

可是他又如此,如果此案不嚴辦,內閣威信蕩然無存,自己這個內閣總理,以後在地方官吏以及世家豪強面前,就是個屁!

衚衕捉驢兩頭堵!

所以張居正纔想着把球踢給皇上。只要皇上御口發了話,他也就對徐階有了交代。

恩師啊,不是門生不竭力維護你,是皇上親口發了話,門生也頂不住,我們師生兩人,只能各安天命了!

朱翊鈞也看透張居正的小心思,不過他跟他皇爺爺嘉靖帝不同,沒有那麼多小心眼和小心思。

身爲人君,你必須支棱起來,替下面的臣子們撐住,給他們臺階下,這樣才能更好地把事情辦好了。

朱翊鈞點點頭,“逼死地方大員,國朝前所未有,必須嚴辦。此事朕選好了人選,張師傅不用擔心。

過幾日,朕正式宣詔,派專員去查辦此案。”

派專員查辦,還是嚴辦!

已經選好人選。

張居正心頭一動,知道皇上選定的人選是誰了。

恩師,這回我們真的要各安天命了!

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第814章 這些娘們什麼都敢說第66章 松浦黨的反應127.第127章 西苑賞月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143.第143章 張師傅,不妨再大膽一點!405.第404章 一念通達第81章 兒孫滿堂143.第143章 張師傅,不妨再大膽一點!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第804章 奧葡波三國使節問,我們該怎麼辦?第21章 高拱的反擊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第44章 癸亥之變172.第172章 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510.第507章 朕即天意!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第59章 捅破天了!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494.第492章 奉先殿421.第420章 俺答汗請便!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第732章 大家輪流唱戲第31章 閹黨肆虐東南第92章 理藩院第923章 真是張四維這個撲街啊第381章 外交事宜最重要的是裡子452.第450章 宗社黨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202.第202章 巡鹽三劍客第832章 他們已不是時代的主角了415.第414章 沒人能逼迫孤!第843章 我們要開始經營了!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211.第211章 以德報德 以直報怨319.第319章 午門哭闕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495.第493章 天降異象 警示蒼生515.第512章 國喪一過的新局面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第812章 明國就是禮數多啊!第911章 張四維的野望第69章 高山衛事件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633.第629章 幾成熟才能去盡獸性?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第682章 嘿,新兵蛋子!468.第466章 樸實無華的新時代來臨一刻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第12章 父子和母子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187.第187章 先毀其巢穴289.第289章 殿下的御下術大成626.第622章 草是一種植物562.第559章 想求善終的徐階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170.第170章 父皇英明,知人善任567.第564章 左右爲難的張居正第44章 癸亥之變228.第228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第827章 都是一身臭毛病!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第84章 你愛銀子嗎?第9章 徐文長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600.第596章 現在可以坐下來聊一聊647.第643章 沸騰的南城第863章 有人黃雀在後?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第80章 又送走一位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294.第294章 南征路上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419.第418章 俺答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885章 黑海風雲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225.第225章 從快從重從嚴!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558.第555章 富強 公正 和諧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第748章 會飛的船478.第476章 南苑上空的熱氣球第923章 真是張四維這個撲街啊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
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第814章 這些娘們什麼都敢說第66章 松浦黨的反應127.第127章 西苑賞月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143.第143章 張師傅,不妨再大膽一點!405.第404章 一念通達第81章 兒孫滿堂143.第143章 張師傅,不妨再大膽一點!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第804章 奧葡波三國使節問,我們該怎麼辦?第21章 高拱的反擊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第44章 癸亥之變172.第172章 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510.第507章 朕即天意!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第59章 捅破天了!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494.第492章 奉先殿421.第420章 俺答汗請便!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第732章 大家輪流唱戲第31章 閹黨肆虐東南第92章 理藩院第923章 真是張四維這個撲街啊第381章 外交事宜最重要的是裡子452.第450章 宗社黨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202.第202章 巡鹽三劍客第832章 他們已不是時代的主角了415.第414章 沒人能逼迫孤!第843章 我們要開始經營了!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211.第211章 以德報德 以直報怨319.第319章 午門哭闕第394章 遠離上帝聖光的地方495.第493章 天降異象 警示蒼生515.第512章 國喪一過的新局面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第812章 明國就是禮數多啊!第911章 張四維的野望第69章 高山衛事件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633.第629章 幾成熟才能去盡獸性?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第682章 嘿,新兵蛋子!468.第466章 樸實無華的新時代來臨一刻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第12章 父子和母子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187.第187章 先毀其巢穴289.第289章 殿下的御下術大成626.第622章 草是一種植物562.第559章 想求善終的徐階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170.第170章 父皇英明,知人善任567.第564章 左右爲難的張居正第44章 癸亥之變228.第228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第827章 都是一身臭毛病!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第84章 你愛銀子嗎?第9章 徐文長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600.第596章 現在可以坐下來聊一聊647.第643章 沸騰的南城第863章 有人黃雀在後?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第80章 又送走一位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294.第294章 南征路上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419.第418章 俺答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885章 黑海風雲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225.第225章 從快從重從嚴!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558.第555章 富強 公正 和諧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第748章 會飛的船478.第476章 南苑上空的熱氣球第923章 真是張四維這個撲街啊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