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都是一身臭毛病!

張居正睜開眼睛,露出微笑。

微笑裡有苦澀,有不甘,也有釋懷和坦然。

“皇上,對老臣就不用重錘了。老臣年邁身子弱,經不起幾錘。”

朱翊鈞仰首哈哈大笑,沒有出聲,繼續等待張居正的話。

“萬曆新政,皇上託付給了老臣,老臣感激零涕。

強國富民,這也是老臣一生的心願和抱負。”

張居正擡起頭,眯起眼睛,看向西苑西邊。

“老臣還記得當年在西安門書堂,皇上與臣,我們一對師生,懵懵懂懂地探討着對大明未來的期望和規劃,歷歷在目。

而今皇上把萬鈞重任交給老臣,老臣殫精竭力,如履薄冰,不敢有負皇上的重託。

千頭萬緒、諸多阻礙、種種艱險,其實這些老臣並不放在心上。

最讓老臣揪心的是,諸多新政一一推行後,老臣發現自己老了,不僅僅是身體老了,更是腦子裡的思想老了。”

張居正侃侃而言,可是他耷拉的眼皮,黑色眼圈,還有鬆弛的臉皮,點點的老人斑,讓他顯得老態龍鍾。

唯獨他那雙看向朱翊鈞的眼睛依然那麼有光。

恍如十年前西苑西安門書堂裡,他與“好學生”朱翊鈞一起探討濟世治國良方,眼睛裡同樣如此有光,充滿期望、激動和欣慰。

“五月初十,老臣跟着皇上乘坐火車前往灤州。

火車在汽笛聲轟鳴向前,一路風馳電掣,銳不可當。

老臣坐在車上,感慨萬千,終於認識到,臣老了,跑不動,就像一輛破舊的馬車,跟不上這工業革命的火車。

時代變得太快,老臣跟不上了。

老臣終於體會到皇上說的那句話,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可惜,臣卻老了!”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看着他花白的頭髮、老態的臉,忍不住嘴角含着笑,雙目噙着光,微微地點頭。

時代變得太快嗎?

或許是很快。

歷史上蒸汽機車從臥式多煙管到關節式、再到膨脹式機車,歷經了百年的時間,終於才發展成熟。

在大明,從開始研發到正式運行僅僅只需了十年。

因爲自己開掛啊。

歷史蒸汽機車上百年的發展,百分之九十的時間是在摸索、試錯,來回地折騰,在實踐中摸索出最優的方案和配置。

現在的大明不需要摸索和試錯,自己直接把最優答案擺在面前。

大明工程師和工人們要做的就是拼命地努力,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優化和改進,逐一實現自己的最優答案。

十年時間,其實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等待。

等冶煉、鍛造、化學等其它配套工業技術,在自己的指點下,在其他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的努力下完成升級,提供符合要求的配套材料和工藝。

其它方面也是一樣。

自己知道最優答案,用不着探索和試錯,最大的問題反而是在現有的環境和條件,怎麼抄最優答案。

自己考慮最多的是千萬不要步子邁得太快,那樣很容易扯到蛋!

只是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世人還是後人,不管是處在該時代親身感受,還是站在歷史角度回顧,都會覺得。

太快了!

真是太快了!

皇上你把整個大明變成一列疾馳的火車,風馳電掣,一往無前,我們跟不上啊。

朱翊鈞起身轉出書案,走到張居正旁邊坐了下來,伸手輕輕拉着他的左手,右手輕輕地撫在他的手背上,緩緩說道:“張師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張師傅,你做得已經足夠好了,已經無愧於大明,無愧於你的時代。”

張居正也笑了,“謝謝皇上。有皇上這句話,老臣此生無憾!

不過還請皇上再給老臣三年時間,值好最後這一班。”

朱翊鈞點點頭,“沒問題。”

他坐直身子,手也自然地收了回來,神情變得鄭重起來。

“張師傅,朕請你來,有三件事要相商。”

張居正也坐直身子,神情一正。

“皇上請吩咐。”

“潘鳳梧這幾月在忙着兩件事,一是官吏交流,二是基層組織建設。官吏交流目前來看,進行得非常不錯。

基層組織建設,原本着重在村長和村輔導員。現在河南大案出來了,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大明基層組織建設,縣一級纔是重中之重。

一縣領頭人要是沒選好,也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那大明的所謂基層組織建設,就是白瞎了。”

張居正點頭贊同:“皇上聖明,所言極是。萬曆新政推行了近五年,地方彙總上來的問題不知幾凡,但是回過頭往深處一看,大部分問題都出在縣以下。

究其原因,根子還在縣府上!”

“張師傅,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資政局制定再多的好方略政策都沒用!內閣六部諸寺、各省布政司調門喊得再高,嗓子扯破了也沒用。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內閣六部諸寺、省布政司,諸多方略規劃,猶如千條線,但是要落實到位,卻是需要縣府這根針去做,去具體實施,帶動鄉鎮和各村遵行。

他這根針要是給力,穿針引線,千條線井井有條,編織成錦。

這根針要是歪一點,千根線就就會越織越亂,最後成了一團亂麻!”

朱翊鈞一拍扶手,“張師傅,我們君臣在這一點是達成了共識。那就讓潘鳳梧,在基層組織建設中,把縣府班子的建設,也一併納入進去。”

他扳着手指頭算起來:“以前縣府只有知縣、縣丞、主簿三位,外加一位縣尉。

現在要想把縣府完善起來,讓縣級主佐班子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朕覺得,縣丞再加兩三位,縣左丞一位,以及縣右丞兩三位。”

張居正點頭道:“皇上這是把縣府類比內閣。這樣也好。一頭一尾,遙相呼應!”

朱翊鈞點點頭,繼續說道:“以前縣衙的六房,可以廢掉了。它是第一線,直接施政,面對百姓,處置具體事宜。

它不是省布政司,更多的職責是統籌協調和制定方略。縣府廢六房,直接分設職能局。”

張居正點點頭:“皇上英明,臣附議。”

“河南大案,還爆出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我們的警政和稅政部門,是奸胥蠹吏禍害百姓的重災區。

警政部門,王子薦上任後是整飭的重點,我們靜觀其變。

稅政部門如何整飭,戶部要擔起責任來。”

張居正附和道:“皇上,稅政部門沒有地方的支持,無法完額徵納賦稅。可是一跟地方羈絆,又很容易勾連壞事。

戶部也非常頭痛。”

“張師傅,這確實是大問題,但我們要迎難而上。雖然我們的目標是大明不再徵繳田賦,光靠工商稅收就能維持朝廷運作。

目標宏大,但離現實還很遙遠。當下我們還必須徵繳田賦,而這一塊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

張師傅,對付這些奸胥蠹吏,律法不是問題。現有的律法在這一塊非常酷峻,抓到基本上是重刑,嚴重的直接是死刑。

關鍵問題是如何讓這些陋習惡行被揭發出來。

河南大案給了我們很好的啓發。通訊員、記者,輿論監督,完全可以納入我們的監督體系,成爲重要的監督手段。”

張居正沉思了一會,“皇上英明。十年來大明報紙迅猛發展,記者從業者數千人,也形成了一個現象。

要是某報紙能爆出驚天動地的大案,銷量暴增,名利雙收。揭發該新聞的記者也跟着名利雙收。

報紙和記者願意去尋找和發掘這些新聞,把這些陋習和惡行揭露出來。

臣回去後安排召開內閣會議,要求太常寺鼓勵和保障報紙的正常輿論監督,刑部對勇於揭發陋習惡行的記者要給予保護。”

在這個問題上討論了一會,朱翊鈞轉到下一個話題。

“張師傅,今日朕找你來的第二件事就是引黃北歸工程。

淮河、運河受黃河水患之苦久矣,河南山東河北缺黃河水灌之苦久矣。一害一利,遠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

印川公爲了這個工程籌劃了數年,派出多支勘測隊實地勘察數年,各種數據報告和勘測地圖,堆在一起足足有一人高。

該水到渠成。”

朱翊鈞加重語氣,“朕知道,朝野上下,包括內閣在內,對這個工程心存疑惑,三心二意。

這是萬萬不行!

引黃北歸工程幾經討論,利弊擺在那裡,清清楚楚。我們不能因爲害怕承擔失敗的責任,就不敢去努力嘗試!

新政改革的後果如何,我們不知道,但我們還是勇敢地開始了,努力地推行。

只不過我們在推行時睜大眼睛,時刻觀察,發現問題及時分析,該調速調速,該拐彎拐彎,嚴重時拉下緊急剎車。

新政改革上張師傅尚且勇猛精進,怎麼到了引黃北歸工程上,反倒遲疑了?”

沒錯,張居正在引黃北歸工程上心存疑惑。

雖然他沒有出聲反對,但是他身爲內閣總理,在這麼重大的項目上沒有公開說支持,態度就很明顯了。

在這個項目上,朱翊鈞一直在做張居正的工作。

“張師傅,引黃北歸工程是朕做的決定,所有責任由朕來承擔,內閣不要有負擔和顧慮,堅決執行朝議會議上公議、朕御批的方略決策!”

皇上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張居正知道自己要是再不表明態度,君臣之間恐怕會生隙。

“皇上,臣對引黃北歸工程確有疑慮。工程浩大,耗費無數不說,黃河出事,會禍及百姓百萬。

臣身爲內閣總理,受皇上重託,料理國政,不得不慎重。”

張居正不支持引黃北歸工程,除了以上原因,其實還有私人恩怨。

張居正跟引黃北歸工程倡導者潘季馴,雖然曾經同在西安門書堂,爲朱翊鈞的老師,但關係一般,還常常因爲政見不同而爭論,但好歹沒有撕破臉皮。

但張居正跟另一位倡導者、工部尚書朱衡的關係可謂是水火不容。

朱衡是能臣,強直不撓,與張居正時常當衆吵架,被他深惡之。

可朱衡心計精明,決斷果敢,非常善於理劇剸繁,尤其在水利和營造方面政績卓著。

因爲他的統籌兼顧、勇於任事,灤河、西遼河以及漠南漠北等地的直道和城堡要塞建設,纔會推進得如此迅速。

張居正雖然無法撼動朱衡工部尚書的位置,但是讓他眼睜睜地看着朱衡,還有潘季馴名留青史,做不到。

引黃北歸工程,是皇上欽定的。

張居正知道,此事萬一失敗了,皇上的脾性肯定會把最大的責任攬下來,潘季馴和朱衡不會吃多少掛落,反而會沒有功勞還有苦勞。

可萬一成功了,潘季馴和朱衡就會名留青史,流芳百世。

不會像自己搞新政改革,許多人讚譽,也有許多人在罵,青史上可能譭譽參半。

種種原因,張居正對引黃北歸工程非常冷淡,進而引起連鎖反應,使得許多人不敢出聲贊同。

朱翊鈞對張居正的小心思心知肚明。

張師傅的心眼可不大,信任的人掏心掏肺,厭惡的人恨不得流放到三寶半島去,眼不見心不煩!

人無完人,張居正又不是聖人,他身上總會有各種毛病。

海瑞海青天,也是一身的臭毛病!

朱翊鈞繼續聽張居正往下說。

“既然多方論證,此工程利國益民。又得皇上欽定御批,老臣和內閣就堅決執行,絕不會打折扣!”

朱翊鈞笑了,“朕就說張師傅有大局觀,國事大於私怨。有張師傅這句話,朕也就放心了,相信你和內閣一定會把引黃北歸工程重視起來。

接下來朕要跟張師傅說第三件事。”

424.第423章 防火防盜防海瑞209.第209章 海瑞也會玩心眼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293.第293章 南征開始第802章 我最愛看你們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第921章 西苑開會了!216.第216章 兩淮鹽政案越扯越大第802章 我最愛看你們沒見過世面的樣子618.第614章 皇上,臣明白了566.第563章 張居正來了也不好使!第381章 外交事宜最重要的是裡子第761章 海青天賣得什麼藥?第74章 世子的反擊第882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645.第641章 還要繼續努力啊!第340章 佔領國子監418.第417章 這纔是大明湖第765章 飛翔的安陽號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第20章 高拱是晉黨?第910章 楊金水的傳話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第857章 說吧,隴川城怎麼收拾?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68章 大同鎮高山衛第2章 倒嚴第一刀第10章 妥協和交換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第762章 這案子真是精彩啊!430.第429章 下定決心的海瑞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第35章 完全不一樣的胡宗憲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200.第200章 清剿建州左衛舊地第916章 遇到張四維,算你們倒黴!第661章 誅殺國賊!第845章 濁酒一杯家萬里415.第414章 沒人能逼迫孤!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第806章 皇上說的全是乾貨543.第540章 玩兵法,你們算老幾?第782章 說吧,想去哪裡歷練?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184.第184章 高拱第一刀,鹽政!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567.第564章 左右爲難的張居正第730章 帶頭人不行是大問題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510.第507章 朕即天意!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第656章 居然有人敢抓我!第682章 嘿,新兵蛋子!第918章 他的評論很中肯啊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556.第553章 無疾而終,老夫羨慕啊第848章 新槍真是又遠又準又狠!第43章 拙劣的楊選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第807章 誰贊同,誰反對?252.第252章 大明粑粑,救我!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第57章 誰下的黑手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647.第643章 沸騰的南城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497.第495章 思想陣地我們要去佔領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623.第619章 拿我魚鷹當洞庭湖的麻雀?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第12章 父子和母子519.第516章 西進路上有人擡槓第704章 居然是他!第70章 去皮見骨548.第545章 佛門喇唬會第883章 人類文明燈塔是大明第681章 萬里共明月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467.第465章 藝高膽大要治黃509.第506章 衆正盈朝第752章 怎麼能叫奴隸呢!第943章 天大的案子啊!650.第646章 皇上在注視着你第15章 敲打徐階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527.第524章 點金術?第761章 海青天賣得什麼藥?423.第422章 海瑞在哪裡?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492.第490章 祝壽大戲
424.第423章 防火防盜防海瑞209.第209章 海瑞也會玩心眼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293.第293章 南征開始第802章 我最愛看你們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第921章 西苑開會了!216.第216章 兩淮鹽政案越扯越大第802章 我最愛看你們沒見過世面的樣子618.第614章 皇上,臣明白了566.第563章 張居正來了也不好使!第381章 外交事宜最重要的是裡子第761章 海青天賣得什麼藥?第74章 世子的反擊第882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645.第641章 還要繼續努力啊!第340章 佔領國子監418.第417章 這纔是大明湖第765章 飛翔的安陽號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第20章 高拱是晉黨?第910章 楊金水的傳話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第857章 說吧,隴川城怎麼收拾?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68章 大同鎮高山衛第2章 倒嚴第一刀第10章 妥協和交換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第762章 這案子真是精彩啊!430.第429章 下定決心的海瑞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第35章 完全不一樣的胡宗憲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200.第200章 清剿建州左衛舊地第916章 遇到張四維,算你們倒黴!第661章 誅殺國賊!第845章 濁酒一杯家萬里415.第414章 沒人能逼迫孤!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第806章 皇上說的全是乾貨543.第540章 玩兵法,你們算老幾?第782章 說吧,想去哪裡歷練?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184.第184章 高拱第一刀,鹽政!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567.第564章 左右爲難的張居正第730章 帶頭人不行是大問題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510.第507章 朕即天意!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第656章 居然有人敢抓我!第682章 嘿,新兵蛋子!第918章 他的評論很中肯啊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556.第553章 無疾而終,老夫羨慕啊第848章 新槍真是又遠又準又狠!第43章 拙劣的楊選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第807章 誰贊同,誰反對?252.第252章 大明粑粑,救我!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第57章 誰下的黑手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647.第643章 沸騰的南城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497.第495章 思想陣地我們要去佔領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623.第619章 拿我魚鷹當洞庭湖的麻雀?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第12章 父子和母子519.第516章 西進路上有人擡槓第704章 居然是他!第70章 去皮見骨548.第545章 佛門喇唬會第883章 人類文明燈塔是大明第681章 萬里共明月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467.第465章 藝高膽大要治黃509.第506章 衆正盈朝第752章 怎麼能叫奴隸呢!第943章 天大的案子啊!650.第646章 皇上在注視着你第15章 敲打徐階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527.第524章 點金術?第761章 海青天賣得什麼藥?423.第422章 海瑞在哪裡?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492.第490章 祝壽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