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

張居正把潘晟四人的神情看在眼裡,心裡冷笑幾聲。

想瞎了你們的心!

皇上才十六歲,又沒老糊塗,怎麼可能留下這麼大的漏洞讓你們鑽。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說道:“四位,請繼續看。”

哦,後面還有細則。

潘晟、王崇古、王國光、方逢時連忙低頭,繼續翻看。

後面是對朝議大會的規定。

皇上對朝議大會定義爲:

按照《國律》規定,評議和決定大明關乎全局的重大軍國事宜。

評議和審查內閣、戎政府、都察院和宣徽院年度預決算。

對內閣、都察院、戎政府提請的從二品或上將軍以上文武官員的任免進行評議和決定

評議和決定簡旨指定和資政局提請的其它軍國大事.

朝議大會評議之決定,內閣、戎政府、都察院、宣徽院等堅決遵循無誤。

必要時,律政院需根據定策修改律法。

既然朝議大會如此神聖,如此重要,就不能讓阿貓阿狗隨意參加。

在文中,四人看到備註小字,是皇上添注的註釋。

在這些註釋文字裡,皇上痛斥了此前的朝議裡,務虛之風盛行,不究問題根源,只責道德品行;黨同伐異,肆意攻訐.諸多種種,結果當議不議,當決不決。

原本是評議和解決問題的朝議,憑空製造出更多的問題。

故而在朝議大會規章裡,皇上規定,只有被授予朝議大夫之人,纔有資格參加朝議,進行軍國大事評議和決定。

皇上還規定了評議流程,初議時一人一分鐘,舉手發言

決定時舉手投票,少數服從多數,贊同的人數超過一半即可通過。

然後皇上有最後的否決權.

皇上,原來你在這裡等着我們啊!

潘晟四人面面相覷,我們沒有眼花看錯,皇上還是那位皇上,只是他現在的手段更上一層樓。

你們不是要朝議公推嗎?

朕給你們。

但是!

這朝議公推,必須在朕的控制之中。

現在關鍵是怎麼才能成爲朝議大夫?

這個不會也要公推吧?

四人繼續往下看,發現皇上在條目裡寫到,因爲是開先例,也不知道如何產生朝議大夫,暫定爲皇上直接委任。

暫定這個詞用得妙啊!

暫,可長可短,什麼時候皇上說了算了。

但是又給你留下念想,總是個暫字,會有改變的時候。

那到底什麼時候?

時機成熟,皇上發話了就是時候。

不過皇上並沒有完全糊弄人,他詳細規定了朝議大夫的條件。

首先必須是從四品官階以上官員。

能理解,以前朝議裡噴得最兇、跳得最高的就是七品給事中和監察御史,這些科道官員多半是新中的進士,胸懷壯志,迫切想發出自己的聲音。

更有甚者想踩着別人的腦袋上位的。

熬到了從四品官階,多半都在宦海里浮沉,被官場現實毒打過,不再那麼衝動,做事比較穩重。

其次皇上規定,朝議大夫按部門分配,六部每部三位,諸寺每寺兩位,都察院八位,律政院和宣徽院各三位。

戎政府合計二十六位.

暫定朝議大夫名額總數爲八十位。

皇上還體貼地提出,朝議時,朝議大夫可能外派、生病等各種原因,無法參加朝議。因此規定參加朝議大會的朝議大夫,必須超過被委任的朝議大夫總數的五分之三。

看完後,潘晟、王崇古、王國光和方逢時四人陷入了沉默。

過了一會,王國光開口說道:“皇上是步步爲營,到現在我們才明白當初皇上分設資政局和內閣的用意。”

潘晟點點頭:“文武分制,內閣爲政相,戎政府爲戎相,資政局和朝議會是套在他們頭上的轡頭。

以前我們以爲是四駕馬車,其實都錯了了,皇上一直都是文武分制,其餘的都是拉住它倆的轡頭。”

王崇古緩緩說道:“水濂公,學生倒認爲是三駕馬車。”

“三駕馬車?”

“御史中丞趙公入資政局,大理寺和按察使司劃歸都察院管轄。

現在中樞是內閣獨大,戎政府和都察院左右鉗制。地方上,布政司歸內閣,按察使司歸都察院,兵備使司歸戎政府。

從中樞到地方,就是三駕馬車。只是內閣和布政司,跑在前面,是頭馬。”

王崇古的讓衆人點頭,一直默然不語的張居正也緩緩點了點頭,認可這個說法。

“皇上先是收了權,然後分權。老夫說得分權是把中樞地方的權柄細分詳盡,職責清晰。分好了權,再放權。”

張居正說道,“皇上用心良苦,一番設計下來,內閣、戎政府、都察院,就連地方三司,都覺得自己的權柄加重。

只不過把三張一百圓面額的匯票,換成了三十張十圓面額的匯票,再分給大家,看上去每人十張,手裡匯票數目都多了。

可實際呢?”

王國光呵呵一笑,“錢的總數其實是一樣的。但大家偏偏都很高興,都覺得自己大賺了一筆。

皇上的手段,高明啊!”

剛纔低着頭說話的方逢時突然擡起頭,說道:“太嶽公、水濂公、鑑川公、疏庵公,以後朝議大夫是關鍵之關鍵。誰籠絡的朝議大夫多,在朝議中會佔極大優勢。”

張居正、潘晟、王崇古、王國光都轉頭看着他。

是啊,朝議大會可以決定重大國策,引導大明朝政走向,更可以決定內閣、戎政府、都察院主官人選。

王國光性子直,忍不住說道:“當年世宗皇帝以大禮儀爲契機,肅正朝綱;想不到皇上現在以朝議大夫爲綱目,整飭朝綱。”

張居正搖了搖頭,“疏庵兄,沒有那麼簡單。按照皇上此前的說法,他這是朝議搭臺,讓朝中的文武百官上臺唱戲,各顯神通。

他在戲臺旁邊給我們敲鑼打鼓。鼓點敲得急,我們就唱得快。鼓點敲得慢,我們就唱得慢。”

方逢時附和道:“皇上要是覺得臺上戲唱得不好,他可以悄悄把朝議大夫換掉幾個,四兩撥千斤,臺上的戲文不知不覺中就換了個新唱法。”

王崇古搖了搖頭,“皇上確實盡得世宗皇帝的真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些前所未有有的定製,皇上是怎麼想出來的。

太嶽公,你當皇上的老師,知道原委嗎?”

“我知道什麼?我什麼都不知道。”

張居正搖了搖頭。

“前兩日老夫去西苑,向皇上稟告,說準備就考成法一事,內閣準備一個考成法督辦組。

你們猜皇上怎麼說?”

“皇上怎麼說?”

“皇上說,張師傅,你這個名字不響亮,鎮不住人啊,朕給你取個名字。我說好啊,皇上賜名,臣感激不盡。

果然,皇上賜下一個十分響亮,一聽就威風八面的名字。”

衆人越發好奇了,催促着:“太嶽公,皇上到底賜下什麼名字?”

“大明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

潘晟四人愣住了。

這名字真是又高又硬啊!

潘晟分解道:“中央,中樞之意,好理解。指導,指道以明之,有指示教導之意。一個詞就點出它的職責。

委員,委派之專員。委員會,有意思。

且字數這麼多,一口氣念下來確實給人一種了不起的感覺。

大明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呵呵,有意思。”

王崇古在旁邊笑着說道:“皇上喜歡發明新詞,世宗皇帝喜歡定新制,果然是祖孫倆啊。

太嶽公,你這個欽定的大明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怎麼個章法?”

張居正臉上浮現出苦笑之色、

“本官指導別人之前,先受了皇上的指導。

皇上指導我,叫我自任委員會主任委員,任命方金湖、張鳳磐爲副主任,任命呂和卿、曾三省等五人爲委員,曾三省兼委員會長史”

潘晟四人聽得啼笑皆非。

皇上真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啊!

張居正繼續說道:“皇上說這個指導委員會是組織、指導、管理和協調內閣六部諸寺,各布政司的考成工作。

檢查瞭解中樞和地方各部門執行考成法的情況,根據檢查情況向內閣提出各部門執行報告,提請獎懲。

研究執行考成法時出現的各種情況,及時向內閣、資政局和司禮監反饋,以便做出合適的調整。

委員會長史領導委員會辦公室,負責委員會日常工作,文字往來.”

潘晟四人聽得目瞪口呆。

這是皇上指導的詳情?

他們清楚,肯定不是張居正在爲自己的學生粉飾,因爲張居正,包括在座的所有人都說不出這樣的字詞來。

它聽上去很新穎,但是作爲官場老手,在座的各個都聽得懂,一下子就明白意思,然後感嘆,這用字真他孃的精準啊。

皇上是怎麼琢磨出來的?

身在西苑的朱翊鈞要是知道衆人的想法,肯定會說道,你真當我十幾年的資深公務員,是白資深的?

張居正說完後,捋着鬍鬚說道:“皇上的指導,還不止如此。

皇上指導老夫叫指導委員會與太常寺配合,最好請太常卿蔡華秋到指導委員會兼任副主任委員一職。

皇上說,全面推行考成法,首先要做動員。”

“動員?什麼動員?”

“就是開會!

合適的時候,以指導委員會的分級召開會議。蔡太常在開會方面,是相當有經驗。

先召開右侍郎和右少卿以上官員開會。接着召開各司郎中、副郎中官員開會。再往下就是召開員外郎、主事開會。

然後督促各部各寺分別召開各自的考法執行動員大會,指導委員會委員輪流去出席,一是當場講話動員,二是督查”

聽到這裡,潘晟忍不住說道:“如此層層開會完後,自然會形成一種勢,泰山壓頂之勢。再愚鈍的人都知道各部諸寺執行考成法,是勢在必行,不敢心存僥倖。

如此一來,上下真得如皇上所言的,被動員起來。”

張居正點點頭:“對,其實就是重複重複再重複,不停地在六部諸寺官員耳朵裡唸叨,自然而然,這些官吏就知道其中利害了。

皇上指導老夫,說其次要公平公正下的獎罰分明。

做得好的狠狠獎,大張旗鼓地獎;做得不好的狠狠罰,也要大張旗鼓地罰。

皇上的新法聽上去很有章法,條理清楚,老夫要遵行,看看效果。”

潘晟四人互視一眼,知道考成法從隆慶三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推行了近十個月,成效只能說不溫不火。

張居正下狠手罷黜了近千名大小官吏,只是讓中樞上下爲之一凜,離順利推行還差段距離。

衆人能理解,考成法是要扭轉數萬大小京官們,上百年養成的陋習,談何容易。

但是張居正心急啊,他必須要取得成績,才能讓自己的內閣總理之位,坐得服衆。

這時,有書吏在門口稟告:“元輔,吏部呂侍郎前來稟告,說他準備好了,等着元輔和方尚書。”

“知道了,老夫馬上出去。”

潘晟好奇地問道:“太嶽公,何事?”

“大明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今天第一次視察,老夫、方金湖,還有呂和卿。”張居正拱手說道,“諸位,今天就議到這裡。”

衆人散去,潘晟拉着王崇古和王國光去一趟都察院,有事找趙貞吉。

坐在馬車上,王國光坐立不安,被王崇古看出來了。

“疏庵,怎麼了?”

“鑑川公,我心神不寧,總覺得要出事啊。”

坐在對面的潘晟呵呵一笑,“疏庵,該不會是去拜見趙中丞,你心裡發虛吧。”

王國光搖了搖頭:“我行得正坐得端,發什麼虛。我只是心裡慌得很,覺得要出事,可是又不知道哪裡出事,會出什麼事。

唉,苦惱啊!”

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287.第287章 孤宣佈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522.第519章 臣懇請皇上明斷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452.第450章 宗社黨第942章 不同尋常的蒸汽機船518.第515章 現在是我大明的好機會494.第492章 奉先殿507.第504章 張居正,你要做什麼!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第937章 只想摘桃子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第868章 你們是反抗暴政的勇士!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477.第475章 萊昂,一路走好!第20章 高拱是晉黨?169.第169章 朝堂無高公,如黑夜無皓月第946章 來做客要帶禮物第961章 皇上想以民制官第85章 銀子是好東西!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第785章 這纔是人類的文明之光啊!第658章 水太冷了!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第689章 給朕說說,什麼生意?409.第408章 那我們互相傷害吧!第876章 要不還是從了吧。532.第529章 鏟屎官 割草使兼放羊指揮使宋藥師242.第242章 高拱表示,我沒有意見了第781章 海瑞要自剪羽翼第965章 番外一第853章 天竺兵馬不經打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第77章 趕緊結案吧413.第412章 孤決定!第822章 必須雷霆之誅!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499.第497章 天降異象,誰是奸臣?326.第326章 大明將士,有死無退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95章 敵在柳河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468.第466章 樸實無華的新時代來臨一刻624.第620章 我叫王一鶚,外號魚鷹!257.第257章 怎麼就這麼巧?594.第590章 皆大歡喜494.第492章 奉先殿第36章 又大一歲第727章 咱大明有錢了!第901章 萬曆十年深秋第758章 小白菜,羊吃狗啃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422.第421章 攻守易勢642.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320.第320章 遼東的奇兵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第73章 萬事不要傷和氣第681章 萬里共明月217.第217章 振武營給張閣老的見面禮第3章 朕的銀子!第935章 白雲湖農家樂第96章 這事不簡單啊!490.第488章 大婚281.第281章 月色下的南海第816章 成語太難懂了!第775章 大明的太平盛世就是這樣的!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593.第589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410.第409章 我要彈劾霍老糊塗!410.第409章 我要彈劾霍老糊塗!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第792章 振奮人心的檢閱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第90章 又出新幺蛾子了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們怕不怕?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537.第534章 張居正的糾葛191.第191章 爲銀子發愁的高拱第717章 一錘定音!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536.第533章 熱鬧的南苑466.第464章 大明官吏們,你們上岸了!第921章 西苑開會了!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第6章 好聖孫285.第285章 與民爭利還是與民惠利第374章 王崇古的應對118.第118章 用新方式跟你們講道理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
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287.第287章 孤宣佈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522.第519章 臣懇請皇上明斷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452.第450章 宗社黨第942章 不同尋常的蒸汽機船518.第515章 現在是我大明的好機會494.第492章 奉先殿507.第504章 張居正,你要做什麼!554.第551章 海瑞舊人之後第937章 只想摘桃子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第868章 你們是反抗暴政的勇士!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477.第475章 萊昂,一路走好!第20章 高拱是晉黨?169.第169章 朝堂無高公,如黑夜無皓月第946章 來做客要帶禮物第961章 皇上想以民制官第85章 銀子是好東西!329.第329章 有人還想再努力一把第785章 這纔是人類的文明之光啊!第658章 水太冷了!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第689章 給朕說說,什麼生意?409.第408章 那我們互相傷害吧!第876章 要不還是從了吧。532.第529章 鏟屎官 割草使兼放羊指揮使宋藥師242.第242章 高拱表示,我沒有意見了第781章 海瑞要自剪羽翼第965章 番外一第853章 天竺兵馬不經打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第77章 趕緊結案吧413.第412章 孤決定!第822章 必須雷霆之誅!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499.第497章 天降異象,誰是奸臣?326.第326章 大明將士,有死無退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95章 敵在柳河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468.第466章 樸實無華的新時代來臨一刻624.第620章 我叫王一鶚,外號魚鷹!257.第257章 怎麼就這麼巧?594.第590章 皆大歡喜494.第492章 奉先殿第36章 又大一歲第727章 咱大明有錢了!第901章 萬曆十年深秋第758章 小白菜,羊吃狗啃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422.第421章 攻守易勢642.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320.第320章 遼東的奇兵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第73章 萬事不要傷和氣第681章 萬里共明月217.第217章 振武營給張閣老的見面禮第3章 朕的銀子!第935章 白雲湖農家樂第96章 這事不簡單啊!490.第488章 大婚281.第281章 月色下的南海第816章 成語太難懂了!第775章 大明的太平盛世就是這樣的!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593.第589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410.第409章 我要彈劾霍老糊塗!410.第409章 我要彈劾霍老糊塗!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第792章 振奮人心的檢閱139.第139章 戎政督辦處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第90章 又出新幺蛾子了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第669章 老子有王命旗牌,你們怕不怕?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537.第534章 張居正的糾葛191.第191章 爲銀子發愁的高拱第717章 一錘定音!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536.第533章 熱鬧的南苑466.第464章 大明官吏們,你們上岸了!第921章 西苑開會了!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第6章 好聖孫285.第285章 與民爭利還是與民惠利第374章 王崇古的應對118.第118章 用新方式跟你們講道理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