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歷史的恥辱柱

第951章 歷史的恥辱柱

朱翊鈞開口道。

“江蘇、浙江、南京和滬州,這兩省一州一京,可以說在大明財稅中佔據了半壁江山,是大明戶部國庫的重要柱石。

資政局只有二十八位學士,你們兩省一州一京,就佔去了四位。”

沒錯,江蘇和浙江巡撫,南京的應天府尹,以及滬州知州,都加了資政學士銜。

資政局身爲大明軍國事最高決策諮備機構,不僅要討論和決定大明重大軍國決策,以及戰略規劃,朱翊鈞還開始把內閣六部諸寺右侍郎和右少卿,布政司左右參議,按察副使、兵備副使等職位人選的定奪,也放到資政局開會討論。

尤其是現在有線電報逐漸向各省佈置,聯絡起來更加方便,就算是遠在數千裡的他地,資政學士也能參與到這些重大決策中來。

通了鐵路,大部分資政學士和朝議大夫,也能很順利趕赴京師,參加半年或一年一次的成員會議。

隨着對決策的越來越多參與,資政局顯得更加高大上,資政學士越來越顯得位高權重

二十八位學士,內閣右丞和六部尚書佔去八位*,戎政府的戎政使佔去六位,諸寺裡的太常寺卿、鴻臚寺卿又佔去兩位,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佔去兩位,剩下的就是地方大員。

順天府、灤州知州必須是,剩下八位,四位是三邊總督、兩廣總督、四川總督和兩廣總督。

然後東南扎堆佔去了最後四位名額,可想而知,朱翊鈞對東南的重視。

朝議大夫有二百二十四位,六部左侍郎、諸寺左少卿、戎政府所有戎政使、宣徽院使、陸軍十六軍都司、海軍四大艦隊和四大巡海都司、海軍陸戰隊都司,地方所有巡撫和布政使,還有少府監、各大工業農業局,東分一點西分一點,沒有餘下幾個。

就這樣,東南兩省一州的左參議和左同知,都是朝議大夫。

更加表明了朱翊鈞對東南的重視。

“工業管理研究院把工業分爲重工業和輕工業,相關材料,資政局、朝議局,以及你們布政司已經組織會議深入學習過。

重工業是重中之重,是大明工業革命的基礎。

上海有江南船舶局和製造局,算是重工業,但是它們此前大部分材料都是從秦皇島南運。

現在廣東新會珠海利用海運,彙集靜海鴻基煤礦,瓊崖島和天竺的鐵礦石,呂宋的銅礦石,炎州島的錫、銻礦石,建立起嶺南冶金工業局集團。

現在上海重工業的部分材料,改從珠海北運.”

珠海就是此前的鏡濠。嶺南冶金工業中心建立起來後,大家覺得鏡濠不好聽,想請皇上給改名。

朱翊鈞就取了珠海之名,取義珠江與大海相連之處。

珠江之名,嘉靖年間,廣東香山進士黃佐有詩云:“珠江煙水碧濛濛,錦石琪花不易逢。”

據悉因爲廣州有一塊海珠石,所以大家把流經廣州,直接入海的這段江叫珠江,入海口叫珠江口。

朱翊鈞繼續說。

“重工業是一切工業的基礎,輕工業卻是跟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剛纔你們也說了,江蘇、浙江最大的產業就是絲綢和棉布。

東南龍頭上海市,也是如此。

當初朝廷和少府監在滬州成立江南船舶局和江南製造局,進行重工業佈局,最終目的就是支持上海織造局、上海紡織局、招商局、遠洋海運局爲代表的輕工業和內外貿易。

朕曾經說過,灤州鋼鐵廠一個月不鍊鋼,百姓們還不覺得如何。滬州棉布廠一個月不織布,百姓們會覺得棉布價格暴漲,衣服都要穿不起,頓時覺得民不聊生。

所以在朕和朝廷心裡,灤州、珠海、太原和瀋陽四大重工業中心非常重要,但是在百姓們心裡,上海、天津、蘇州、寧波,纔是他們最重要的。”

衆臣在靜靜地聽着,他們知道,這事關東南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自己能不能在仕途上再前進一步,就看能不能跟上皇上的腳步。

“此前,一切都是少府監在操持和主導,太府監輔助。到了萬曆年間,經歷新政改革,江蘇、浙江的民間企業蓬勃發展,尤其在絲綢、棉布、茶葉、瓷器四大樣的輕工業發展迅猛。

龍潭公和李雲英(李鄂)的介紹你們也聽到了,佔據的比例之高,讓人驚歎。

民間企業在東南輕工業佔據如此高的比例,讓京師朝堂裡許多人感到不安,紛紛上疏,請求禁絕民間企業無序發展,擾亂市場。

太府監,還有戶部、翰林院,組織了多次研討會,觀點很一致,覺得民間企業進入輕工業企業是件壞事。

他們認爲這些商賈工廠主,奸猾貪婪,做出的東西劣質不堪,既欺騙百姓的錢,又偷逃朝廷稅收.

罪名不少,罪名也不小啊。”

楊令德、葉夢熊、林澤友、李鄂、趙冠才面面相覷。

皇上說的這些指責民間企業的人,不僅廟堂上有,東南地方也有。其中王世貞爲首的一羣名士最爲激烈,他們認爲放任民間企業進入輕工業,簡直就是禍國殃民的“亂政”。

他們拿着民間企業生產的部分假冒僞劣產品爲例,大肆抨擊,強烈要求江浙滬布政司對這些民間企業進行嚴厲打擊。

他們與朝堂上某些人遙相呼應,給楊令德等江浙滬主政官員,帶來極大的壓力。

楊令德等人肯定是支持民間企業發展的,因爲這些民間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稅收,讓三地經濟蓬勃發展。

經濟是政治的基礎。三地經濟發展得好,繳納的稅收高,三地主政官的政治影響力就會水漲船高。

這一點楊令德等人心知肚明,怎麼可能自剪羽翼。

有他們一力扛住,還有調回京師的蔡茂春、汪道昆等原三地主政官員的支持,風聲雨聲雖然大,但是沒有影響到三地的經濟運行。

現在聽到朱翊鈞把這個話題擺在桌面上,心裡十分忐忑,想知道皇上的態度。

雖然他們知道,皇上多半會支持,但靴子沒有落定,御口沒有說出來,大家心裡都不安定。

朱翊鈞繼續說。

“這些人很有意思,以前上疏,說朝廷干涉工商,增開商稅,是與民爭利,要朝廷無爲而治。

現在民間企業蓬勃發展,他們又上疏說是亂政,要求朝廷嚴加管制,避免禍害百姓。

鬼是他們,人也是他們,一張嘴巴不同的時期,怎麼說出截然不同的話? 朕很奇怪,後來想明白。

此前那些工商跟他們關係密切,是他們錢袋子,所以朝廷開商稅就是與民爭利,只不過那個民,不是我們想的老百姓,而是他們。

現在這些蓬勃發展的民間企業,跟他們一分錢的關係都沒有,所以說造劣販假,危害百姓,要求朝廷禁絕。”

朱翊鈞感嘆道,“所以說,屁股坐在哪裡,就會說什麼樣的話。

朕看這些所謂名士大儒,爲什麼會被萬曆年以來的滾滾時代大潮遠遠拋下,就是因爲他們一直以來,屁股坐得不正。

他們從來不會關心普通百姓,不會去感同身受民族苦難和人間疾苦。

他們只愛自己,只愛自己家族。

只要自己能夠榮華富貴,自己家族能傳嗣千秋百世,江山社稷算什麼?神州陸沉算什麼嗎?改朝換代又算什麼?”

朱翊鈞的語氣變得日漸嚴厲。

“國朝初立,太祖皇帝遍邀江南名士大儒,參與驅逐韃虜、光復中國之神聖使命,而後又邀請他們參與建設大明,恢復民生大計。

這些名士大儒大部分傲然拒絕,還寫詩撰文追憶前元朝廷恩德,以明心志。

什麼‘元朝自世祖混一之後,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輕刑薄賦,兵革罕用;生者有養,死者有葬;行旅萬里,宿泊如家,誠所謂盛也亦。’

甚至到現在,還有人在私印的小冊子裡暗戳戳地說,前元取民最輕!

暴元有什麼恩德好追憶的?

《元典章》規定,蒙古人殺死漢人南人,只需杖刑五十七下,付給死者家屬燒埋銀子即可;反之毆死蒙古人,則要處以死刑,並斷付正犯人家產,餘人並徵燒埋銀。

至元三年(1337年)四月,前元頒佈朝令,禁漢人、南人不得持寸鐵

種種法規章程,暴元把漢人和南人視爲豬狗,偏偏這些江南名士大儒還要追憶歌頌前朝恩德,不願出山爲大明和社稷出力,爲何?”

衆臣面面相覷。

他們只是知道有這些事,還真沒研究爲什麼會這樣。

“前元在中原和江南實行包稅制,蒙古人規定每年某地徵收多少賦稅,然後把該地賦稅包給中原地方豪強,以及江南世家。

足額繳納後,豪強和世家向百姓再徵收多少,蒙古人不管了。

於是這些豪強世家,橫徵暴斂,肆無忌憚。

他們榮華富貴,百姓們卻真的豬狗不如。

不管他們向百姓徵收了多少錢糧,蒙古人都只要他們繳納前宋不到一半的賦稅,於是他們感恩戴德,衷心歌頌。

太祖揮師北伐,在中原、山東、河北等地對抗王師的暴元主力,多是這些地方豪強的武裝。

在江南,這些自詡高潔的世家名士們,洋洋得意地寫詩作文,追憶暴元恩德!

什麼‘賦稅輕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詠作。元貞大德乾元象,宏文開,寰世廣。’

真是恬不知恥!

朕當時讀到這些文字時,忍不住想,世上怎麼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後來從他們另一句文字裡,看到了玄機。

‘生乎閥閱之門,奮乎熙洽之辰。’

他們這些民族的敗類,因爲出於閥閱之門,所以纔會感嘆,這段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危難時期,是他們的熙洽之辰!”

朱翊鈞不客氣地大聲怒斥,會場爲之一肅。

wWW_ ttκǎ n_ co

衆人心裡無不爲之一凜,部分心眼轉得快的人恍如大悟。

爲什麼皇上隨員裡,除了專司農業、經濟建設和工業計劃孺東公、潘鳳梧和胡如恭,還有文明建設指導委主任鳳磐公。

皇上這次南巡,不僅要主抓經濟建設,還要抓文明建設。經濟和文明兩方面同時都要抓,都是都要硬。

現在藉着機會,開始吹風了。

果然,朱翊鈞接下來的話讓更多的人心裡有數。

“朕叫文明建設指導委,召集翰林院和國史館,還有北京大學文學院的教授,整理國朝初年,中原助紂爲虐的豪強世家,以及江南爲虎作倀的名士世家。

把他們乾的那些對抗王師的壞事,把他們追憶暴元恩德的詩詞,一一整理,要搞成一個系列,在報紙上廣爲宣傳,要讓世人和子孫後代,看到這些人的醜態!

看清楚這些人名爲道德君子、當世豪傑,實際上是一羣自私自利,毫無民族氣節的僞君子,真小人!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罪人!”

沒錯,這些人是朱翊鈞打造中華民族,塑造民族意識,凝聚民族團結的反面教材和墊腳石。

朱翊鈞繼續說道:“中華民族承載着華夏文明,延綿五千年。期間有被打敗,但從未滅亡。

他們一次又一次從廢墟和血泊中重新站起來,就是因爲他們中間前赴後繼涌現出民族英雄。

蒙恬、衛青、霍去病、張騫、蘇武、陳湯.班超、祖逖.李靖、李𪟝.郭子儀.宗澤、李綱、岳飛、韓世忠辛棄疾.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徐達、常遇春、于謙、胡宗憲”

朱翊鈞說出一個又一個名字,“他們在中華民族危難存亡之際,挺身而出,捨身成仁,一次又一次挽救中華民族,挽救華夏文明爲將傾之時。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應該被世人和子孫後代銘記。

有英雄,也有敗類。這些爲了私利出賣民族的人,應該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永儆效尤!

鳳磐公,這是你的職責,要抓緊。”

張四維馬上高聲應道:“臣遵旨!”

心裡卻十分得意。

王鳳洲,你個老小子老實點,要不然老子把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本章完)

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第921章 西苑開會了!188.第188章 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435.第434章 衍聖公府遺毒萬戶457.第455章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第91章 一打二的李狀元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第803章 坐火車有什麼講究?第709章 錦衣衛和政工處278.第278章 圖們汗,怎麼對付?第909章 百姓們喜歡的,就是好!第85章 銀子是好東西!第719章 風雷行動!第899章 山西人愛聽黃梅戲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292.第292章 世道又沒全變433.第432章 克升龍城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558.第555章 富強 公正 和諧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426.第425章 升龍城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第41章 北虜破邊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第729章 錢真不經花啊!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467.第465章 藝高膽大要治黃第815章 盧鋼高中才是大明名校啊!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第904章 皇女皇子出宮第758章 小白菜,羊吃狗啃534.第531章 皇后也要立威434.第433章 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第877章 羅馬鴻門宴?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232.第232章 有人要搞事情!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第31章 閹黨肆虐東南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524.第521章 皇上,萬萬不可啊!第689章 給朕說說,什麼生意?473.第471章 軍政兩用人才566.第563章 張居正來了也不好使!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第745章 樸實的歐洲人465.第463章 不甘心的高拱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763章 海公良苦用心啊!第772章 有本事來打我啊!第914章 大明門東會堂開會446.第444章 李成樑,我們要團結!264.第264章 徐階和張居正這對師生第90章 又出新幺蛾子了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618.第614章 皇上,臣明白了第80章 又送走一位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603.第599章 阿拉伯朋友,我們必須聯合起來。第837章 都不簡單!409.第408章 那我們互相傷害吧!第388章 追隨殿下行此逆旅!117.第117章 東邊急不得,北邊慢不得249.第249章 我沒犯事,幹嘛怕海青天?27.第27章 父與子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275.第275章 敢在海瑞面前當陰陽人?第793章 人類文明的希望499.第497章 天降異象,誰是奸臣?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第79章 世子的羽林衛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第356章 大家都在糞坑裡,你也就不臭了462.第460章 內廷只需要一位老祖宗第959章 朕的要求不高405.第404章 一念通達327.第327章 撫順城下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第955章 動之以法第887章 大明史書的活學活用第770章 God護不住他的羊羔了!600.第596章 現在可以坐下來聊一聊第831章 固節驛站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216.第216章 兩淮鹽政案越扯越大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183.第183章 打掃紫禁城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659章 你們這些蟲豸!257.第257章 怎麼就這麼巧?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
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第921章 西苑開會了!188.第188章 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435.第434章 衍聖公府遺毒萬戶457.第455章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第91章 一打二的李狀元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第803章 坐火車有什麼講究?第709章 錦衣衛和政工處278.第278章 圖們汗,怎麼對付?第909章 百姓們喜歡的,就是好!第85章 銀子是好東西!第719章 風雷行動!第899章 山西人愛聽黃梅戲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292.第292章 世道又沒全變433.第432章 克升龍城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558.第555章 富強 公正 和諧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426.第425章 升龍城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第41章 北虜破邊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第729章 錢真不經花啊!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467.第465章 藝高膽大要治黃第815章 盧鋼高中才是大明名校啊!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第904章 皇女皇子出宮第758章 小白菜,羊吃狗啃534.第531章 皇后也要立威434.第433章 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第877章 羅馬鴻門宴?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232.第232章 有人要搞事情!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第31章 閹黨肆虐東南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524.第521章 皇上,萬萬不可啊!第689章 給朕說說,什麼生意?473.第471章 軍政兩用人才566.第563章 張居正來了也不好使!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第745章 樸實的歐洲人465.第463章 不甘心的高拱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第763章 海公良苦用心啊!第772章 有本事來打我啊!第914章 大明門東會堂開會446.第444章 李成樑,我們要團結!264.第264章 徐階和張居正這對師生第90章 又出新幺蛾子了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618.第614章 皇上,臣明白了第80章 又送走一位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603.第599章 阿拉伯朋友,我們必須聯合起來。第837章 都不簡單!409.第408章 那我們互相傷害吧!第388章 追隨殿下行此逆旅!117.第117章 東邊急不得,北邊慢不得249.第249章 我沒犯事,幹嘛怕海青天?27.第27章 父與子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275.第275章 敢在海瑞面前當陰陽人?第793章 人類文明的希望499.第497章 天降異象,誰是奸臣?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第79章 世子的羽林衛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第356章 大家都在糞坑裡,你也就不臭了462.第460章 內廷只需要一位老祖宗第959章 朕的要求不高405.第404章 一念通達327.第327章 撫順城下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第955章 動之以法第887章 大明史書的活學活用第770章 God護不住他的羊羔了!600.第596章 現在可以坐下來聊一聊第831章 固節驛站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216.第216章 兩淮鹽政案越扯越大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183.第183章 打掃紫禁城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659章 你們這些蟲豸!257.第257章 怎麼就這麼巧?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