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各個不是省油的燈

朱翊鈞也不着急回答,指着浙江巡撫葉夢熊。

“龍潭公,你來說。”

葉夢熊答道:“皇上,諸位同僚。

我們浙江的情況與江蘇有些許相同,又些許不同。我們浙北,跟蘇南可以說是同處太湖經濟區域。

絲綢、棉布是他們的拳頭產品,也是太湖經濟區域的主要產業。

根據萬曆十年的浙江布政司戶曹統計的年報,浙北湖州嘉興一帶,還有杭州和紹興,絲綢產業,民間企業佔八成,棉布產業,民間企業佔五成,大大小小企業大約有一千五百家。

想必蘇南也是如此吧。”

江蘇布政使李鄂答:“龍潭公說得沒錯。

蘇南蘇州、常州和鎮江三郡,絲綢產業民間企業佔七成,棉布產業,民間企業佔四成。有大小企業一千二百家。”

葉夢熊繼續點頭:“這兩個產業,內銷、出口,每年佔浙江的稅收高達六成。內銷繳納增值稅,在本地銷售還要繳納商業經營稅。

出口繳納增值稅,還要繳納出口關稅。

在浙東寧波,一切圍繞出口貿易。

商貿和運輸非常發達,浙江九成以上的海運社集中在寧波,同時七成以上的銀行、保險社也開設在寧波,便於開展跟外貿和海運相關的金融結算和保險業務。

除此之外,寧波附近各縣形成了跟海運相關的諸多產業。

修船業,船舶配件業,航海食品業,海運包裝業,碼頭裝卸設備業,以及爲數十萬水手和海商提供飲食、住宿和文娛的服務業。

這幾年,餘姚、慈溪、定海等縣還出現了玻璃、瓷器、五金和工藝品等產業。這些小商品跟隨絲綢棉布等大宗貨品,除了被轉運到大明各地,還被海船運到南海地區,天竺和大食等地方,賣得也很好

價格沒有大宗貨品高,但是數量不菲,每年盈利也不少。

根據稅政局的統計數據,利潤不比棉布小。

這些企業,大多數是民間企業,隨着工商大興和自由貿易蓬勃而起。

他們利用寧波便利的海運,從灤州、上海、天津和南海等地採購來各種原材料,鋼鐵、機器、石英砂、珍木、象牙、珊瑚、玳瑁,進行工業加工,再一半內銷,一半出口.”

葉夢熊一一列出以上情況,話鋒一轉。

“民間企業在浙江佔出口關稅的五成,工商稅佔八成以上。

關稅我們不爭,因爲我們知道,內閣需要大筆資金進行轉移支付,支援其它窮困省份,浙江願意爲朝廷排憂解難。

也知道沒有海軍,浙江的貨品不可能賣到七海四大洋。

那些關稅也算浙江回饋海軍。

可是浙江的工商稅,八成由浙江民間企業繳納,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我們浙江不應該分大頭嗎?

怎麼還讓內閣佔去大頭,只給我們浙江分那麼少一部分。

皇上,臣覺得這對浙江不公!”

聽到葉夢熊最後一句話,朱翊鈞不動聲色,張四維心裡的卻一咯噔。

皇上重用的能臣,各個都十分有個性。

葉兆男居然敢當着皇上的面,說新財稅改革方案,對浙江十分不公。

膽子真大!

朱翊鈞點點頭:“確實不公。

浙江做出了這麼多貢獻,在關稅分配上已經吃虧了,我們不能讓它在工商稅這一塊,繼續吃虧。

讓勤勉苦幹的人一再吃虧,這就是最大的不公。”

朱翊鈞的話讓在座的精神一振。

“朕此前說過,我們大興工商,提高生產力,目的就是提高百姓們的生活水平,讓他們過得富足幸福,安居樂業。

浙江諸多民間企業創造了這麼多財富,朝廷不能通過稅收的形式,一收了之。

站在全國角度,轉移支付,扶助貧困是必須。

但是我們不能把轉移支付變成盤剝。

龍潭公的意思朕聽明白了,浙江民間企業創造了這麼稅收財富,應該多留一些在地方,讓浙江布政司爲本省百姓搭橋修路、修學校醫院,廣造福祉。

這個要求非常合理,朕十分認可。”

朱翊鈞指着滬州知州林澤友說:“林知州,你們滬州有什麼說的?”

林澤友是少府監出來的官員,跟潘應龍、李三江、劉禹浦以前都是同僚。

他答道:“回皇上的話,瀘州的情況比較特殊。

滬州八成以上企業都是隸屬少府監的集團企業,江南船舶局、江南製造局、上海織造局、上海紡織局、招商局、遠洋海運局號稱滬州六大金剛,它們繳納的稅收佔滬州整個稅收的六成,全部由企業代扣,進了國庫。

剩下的八成企業,都是跟這六大金剛有關聯的大大小小企業,爲它們提供配套產品。

這些民間企業,跟六大金剛之外隸屬少府監的銀行、保險社和其它海運社等企業一起,爲滬江貢獻了四成稅收。

皇上,我們滬江地方不大,就是此前松江府的青浦、華亭、金山、南匯四縣和上海市。超過三分之二的百姓是企業職工。他們吃住穿行,基本上被企業包乾。上學有子弟學校,治病有職工醫院。

我們滬州要做的,就是爲剩下的三分之一百姓提供民生服務。

維護道路橋樑、河渠堤壩等公共設施,同時居中協調,讓各企業的民生規劃有序.”

饒有興趣的朱翊鈞問了一句:“比如呢?”

“回皇上的話,比如負責碼頭經營,以及內河和近海運輸的招商局,在吳淞和上海市區淞江邊上有碼頭,它的職工居住區也想修在附近。

那麼就有可能與吳淞、寶山的江南船舶局和遠洋海運局有衝突,三家可能都想在同一塊上修居住區。

這時滬州政事府就需要出面協調,讓它們不要爭,就在這一塊修。

修這大片居住區,容納三個企業的職工,按照常理,它們會各自修自己的路,水廠,子弟學校和醫院。

各修各的,着實浪費。

滬州政事府出面,聯合三家坐下來,不如道路統一修,三個水廠改爲一個,規模擴大四倍。

學校和醫院由三所改爲兩所,不歸你們企業管,懶得扯皮,歸滬州政事府管,你們把相關費用撥給滬州政事府財政局就好。”

朱翊鈞點點頭,“你們滬州倒是政企配合協作的典範啊。”

林澤友連忙解釋:“回皇上的話,滬州可以說是少府監一手打造的,它的根基就是少府監的這些企業。屬於骨肉相連的關係。

滬州政事府的官吏,多是從少府監調出來的,關係密切,各企業都能說得上話,自然也能坐下來一起溝通協商.”

朱翊鈞點點頭,“惠良的話朕聽出意思來,滬州背靠一羣大企業,各個有錢,深入參與到滬州市政建設。

稅收那點三瓜兩棗是看不上。”

林澤友笑着答:“皇上英明,臣說的滬州現狀就是如此。但是臣覺得這十分不正常。

正月資政局和朝議局會議上,皇上一再強調,少府監和太府寺要進行改革,少府監要逐漸剝離行政職能,改爲投資爲主的商事企業。

太府寺要改爲公有企業資產管理部門,遵循商業民法,通過股權等形式對公有資產進行管理

其中核心內容就是政企嚴格分開,不能再混淆,企業做企業的事,官府做官府的事,各行其職,各擔其責。

臣以爲,滬州政企職責不分的局面必須改變.如何改變,臣覺得就從分配更多稅收,承擔起更多的民生責任開始.”

張四維暗暗讚歎,少府監一系的官員,能力才幹暫且不說,他們對皇上意圖的領悟,遠遠超出傳統官員。

資政局和朝議局會議老夫也參加過,一些老同僚也參加,但是領悟就沒有潘應龍、劉禹浦、李三江、林澤友這些少府監一系的官員這麼深徹。

看皇上的神情,這是又號到龍脈了啊。

朱翊鈞點點頭,沒有發表意見,轉頭對胡宗璞說:“江蘇、浙江和滬州都說了,該你們安徽說說。”

胡宗璞跟胡宗憲沒關係,也不是出自皖南績溪,他出自江西廬陵郡吉水胡姓,前宋胡忠簡公(胡銓)之後。

胡宗璞坦然一笑:“皇上,三位富足翁都說了,我們安徽是苦哈哈,每年稅收也就那麼多,堪堪支應全省官吏和官府開支,以及每年的市政民生耗費。

我們安徽沒有關稅,所以也沒資格去分關稅。

工商稅低得可憐,遠沒有專賣稅高。

就算全分給我們安徽,也做不成什麼事,還需要東邊三位富足翁拉扯一把。

以前交通不便利,安徽的諸多資源埋在地底下,想說協作也沒臉說。

皇上聖明,把津浦一段從安徽繞了一截,極大地改善了安徽的交通狀況。

現在鐵路從宿州、鳳陽直通浦口,既與長江水運相連,又與南岸江寧城的滬寧鐵路隔江相通。

一通百通啊,我們安徽的想法很簡單,先託三位大富翁的福,能夠乘坐你們經濟發展的快班車,先把我們安徽的經濟搞上去,稅收提高,那時我們跟內閣談下的比例分配,纔有臉拿”

朱翊鈞哈哈一笑,“國玉說的話四平八穩,既捧了三位大老闆一把,又給朕表明了態度。

雖然安徽現在稅收不多,但是以後的稅收會增加,所以他們希望在專賣稅和工商稅分配上,都要希望提高比例。”

胡宗璞訕訕一笑。

朱翊鈞手指頭點了點下首諸臣:“你們啊,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想着法,明裡暗裡跟朕說,財稅改革的初步分配草案,你們覺得比例不合理。

不過朕能理解,你們都是一省主政官,肩負着數百萬百姓民生福祉,肯定是袋裡有錢,這纔不慌。

出京時,朕就跟子薦說過,地方大員,肯定要跟朕討價還價的。

原本這件事,應該由戶部尚書汝觀公(王國光)來跟你們談,不過他被子薦留在京城還有其它要事。”

朱翊鈞指着潘應龍說:“你們先跟鳳梧談,把你們希望的比例大膽的說出來,當然了,也要把你們的理由說出來。

鳳梧都一一記下,朕會好好斟酌,在離開東南時,再跟你們溝通一下,確定好分配方案後,朕再回京去跟子薦和汝觀公談。”

“臣遵旨。”

“朕現在給大家議一議,東南三省一州一京未來十年的經濟發展戰略。”

第349章 銀子花出去得聽個響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第50章 出牌的嘉靖帝第940章 一羣“義士”第847章 搞不懂三哥的腦回路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第52章 接牌的衆人(二)411.第410章 西山校場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333.第333章 終於下大雪了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500.珊珊來遲的九月份總結第6章 好聖孫第13章 朝天觀334.第334章 大明王師不搶糧食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267.第267章 大明國庫受得住嗎?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第947章 抵達南京第82章 皇太孫第927章 開始南巡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第845章 濁酒一杯家萬里第913章 沈大官說了啥?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318.第318章 下雪了!第934章 這纔是生機勃勃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第949章 東南的任務第664章 遊七?這裡是湖廣!473.第471章 軍政兩用人才514.第511章 啓新亭會議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第827章 都是一身臭毛病!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585.第581章 萬物盛衰天意在第931章 山東最大的問題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第774章 笑點和看點在哪裡?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第19章 高拱立威539.第536章 還是我們工人有力量第688章 朕也只能想一想第813章 慶幸時代重錘掌握在大明手裡第844章 世界真小啊!第42章 薊遼總督楊選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第838章 看我幹什麼啊!第19章 高拱立威648.第644章 潘應龍能幹得讓朕煩惱第793章 人類文明的希望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425.第424章 我們是王師!第731章 想不想一家團圓?第87章 不服輸的高拱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第733章 《牡丹亭》好就好在豔俗第951章 歷史的恥辱柱第753章 朕的子女不能是豬第72章 朱翊鈞的反駁第906章 長安大戲院第837章 都不簡單!318.第318章 下雪了!第20章 高拱是晉黨?第842章 想不想當遺民女婿?第883章 人類文明燈塔是大明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第834章 王魚鷹的本事第744章 大南洋的風第755章 大明太奢侈了!第387章 子象,認命吧。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626.第622章 草是一種植物242.第242章 高拱表示,我沒有意見了205.第205章 有人要殺官劫船第82章 皇太孫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416.第415章 必須守在大同城裡第65章 大明水師提督盧鏜的警告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274.第274章 他要是有半點差池,斷絕父子關係!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759章 我叫柯穆曼,字簡穆第879章 地心說可是我們的不傳之秘!第58章 怎麼說服海瑞?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311.第311章 我們在遼陽過冬!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132.第132章 達成默契的師生第105章 徐閣老,你們的預案呢?
第349章 銀子花出去得聽個響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第50章 出牌的嘉靖帝第940章 一羣“義士”第847章 搞不懂三哥的腦回路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138.第138章 張居正的亮劍第一刀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第52章 接牌的衆人(二)411.第410章 西山校場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333.第333章 終於下大雪了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500.珊珊來遲的九月份總結第6章 好聖孫第13章 朝天觀334.第334章 大明王師不搶糧食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267.第267章 大明國庫受得住嗎?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第947章 抵達南京第82章 皇太孫第927章 開始南巡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第845章 濁酒一杯家萬里第913章 沈大官說了啥?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318.第318章 下雪了!第934章 這纔是生機勃勃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第949章 東南的任務第664章 遊七?這裡是湖廣!473.第471章 軍政兩用人才514.第511章 啓新亭會議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第827章 都是一身臭毛病!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585.第581章 萬物盛衰天意在第931章 山東最大的問題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第774章 笑點和看點在哪裡?588.第584章 黔驢技窮第19章 高拱立威539.第536章 還是我們工人有力量第688章 朕也只能想一想第813章 慶幸時代重錘掌握在大明手裡第844章 世界真小啊!第42章 薊遼總督楊選428.第427章 孔孟之鄉547.第544章 鑼鼓喧天迎海瑞第838章 看我幹什麼啊!第19章 高拱立威648.第644章 潘應龍能幹得讓朕煩惱第793章 人類文明的希望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425.第424章 我們是王師!第731章 想不想一家團圓?第87章 不服輸的高拱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第733章 《牡丹亭》好就好在豔俗第951章 歷史的恥辱柱第753章 朕的子女不能是豬第72章 朱翊鈞的反駁第906章 長安大戲院第837章 都不簡單!318.第318章 下雪了!第20章 高拱是晉黨?第842章 想不想當遺民女婿?第883章 人類文明燈塔是大明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第834章 王魚鷹的本事第744章 大南洋的風第755章 大明太奢侈了!第387章 子象,認命吧。553.第550章 歸我大明者永安於中華626.第622章 草是一種植物242.第242章 高拱表示,我沒有意見了205.第205章 有人要殺官劫船第82章 皇太孫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416.第415章 必須守在大同城裡第65章 大明水師提督盧鏜的警告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274.第274章 他要是有半點差池,斷絕父子關係!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759章 我叫柯穆曼,字簡穆第879章 地心說可是我們的不傳之秘!第58章 怎麼說服海瑞?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311.第311章 我們在遼陽過冬!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132.第132章 達成默契的師生第105章 徐閣老,你們的預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