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山西人愛聽黃梅戲

朱翊鈞點了點頭,沒有出聲。

馮保退回到原處,垂手站立,笑眯眯地看起戲臺上的演出。

一曲唱完,女駙馬馮素貞的扮演者,馮素珍未婚夫李兆廷的扮演者,馮素貞侍女春紅的扮演者,站在前排,後排是其他角色的扮演者,恭敬地向太后、皇上和皇后,以及嬪妃和皇子公主們行禮。

這些扮演者都是女子,只不過馮素貞和春紅扮演者要娟秀一些,尤其是馮素貞,脣紅齒白、明豔動人。

其餘的女演員,或中性,或年老,或普通,成爲一朵朵綠葉。

她們臉上滿是驚喜。

能進西苑給太后、皇上和皇后演出,這是她們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

坐在朱翊鈞左手邊的陳太后鼓掌說道:“這些孩子們演得真好,她們這叫什麼班?”

站在旁邊的萬福連忙應道:“回太后的話,這戲班叫慶梅喜。”

“嗯,好,聽着就喜慶。”

朱翊鈞淡淡一笑,知道太后這是沒話找話。

陳太后繼續說:“剛纔我聽她們唱戲,唱得真好,尤其是那個女駙馬,不僅唱得好聽,人也長得端正。

萬福,把那個女駙馬叫到哀家跟前,哀家要好好賞她。”

“遵旨。”

朱翊鈞、薛寶琴,還有其他嬪妃和皇子皇女們,都在默不作聲地看着。

太后這是想把《女駙馬》唱成《西廂記》,她自己親自下場,唱一出紅娘。

很快萬福把“女駙馬”請到跟前。

身穿一身狀元朱袍、頭戴插花烏紗帽的女駙馬,渾身顫抖,走到跟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

“民女拜見太后,拜見皇帝,拜見皇后。”

“起身來,朕早就旨意,非祭天地、太廟和朝會,不必行跪拜大禮。”

陳太后笑吟吟地看了一眼朱翊鈞,揮揮手,示意萬福把“女駙馬”叫起來。

她上下打量着女駙馬,滿臉的欣喜。

長得不僅漂亮,這身形一看就是好生養的。

慶梅喜戲班,還有這個女駙馬能進西苑演出,不是隨意亂點的,陳太后早就花費了一番功夫。

“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士?”

“回太后的話,民女叫俞巧蓮,原籍安慶郡太湖縣。”

“今年多大?”

“十八歲。”

“學戲多久了?”

“回太后的話,民女六歲開始學戲。先是學得弋陽腔,後來黃梅調興起,民女就改學了黃梅調,十四歲進了慶梅喜戲班。”

俞巧蓮聲音雖然有些顫抖,但是對答得體,落落大方。

陳太后越看越喜歡,轉頭對朱翊鈞說:“皇上,你說女駙馬唱得如何?”

俞巧蓮忍不住微微擡頭,悄悄看向坐在正中間的朱翊鈞,忍住強烈狂跳的心悸,期盼着朱翊鈞的話。

“女駙馬的原型,應該是前唐僖宗邛州火井漕(今邛崍市火井鎮)的女才子黃崇嘏。她曾經寫有詩作,‘立身卓爾青松操,挺志鏗然白璧姿。幕府若容爲坦腹,願天速變作男兒。’

邛州縣誌有記載,說黃崇嘏高中頭名狀元,任司戶參軍,亦顯幹才。

丞相周庠愛其才貌,欲招爲婿,黃崇嘏寫詩婉拒。

適其父暴病身亡,周庠憐其才,將黃的書信轉呈皇上,請求恩准崇嘏‘狀元身乘侍郎之父移歸梓里’。

不過這個記載,在四川廣爲流傳,大洲公的文集裡有提及過,也寫有備註,說此記載經不起考據。

正德嘉靖年間的浙江學者郎瑛點評黃崇嘏有三不,‘僞爲男子上詩,一不潔也。服役爲吏,周旋於男子中,二不潔也。事露而不能告所願,復以詩戲,三不潔也。何謂青松、白璧之操耶?’”

聽到這裡,俞巧蓮臉色變得慘白,戲臺上其他演員也嚇得大變。

“此言十分荒謬。

大明棉紡廠、絲綢廠,還有農牧農墾團,有多少女工。她們辛勤勞作,不僅能養活自己,還能養活一家人,更是爲建設新大明做出貢獻。

當初《女駙馬》戲文被編寫出來,引起各種非議。太常卿楊鳳鳴說是好本子,但是禮部,還有翰林院,說是毒草。

最後官司打到朕這裡。

在朕看來,這樣的好戲文太少了,應該多多益善!”

聽朱翊鈞講完,俞巧蓮又驚又喜,身後戲臺上的一衆女演員也是由憂轉喜,興奮不已。

陳太后嗔怒道:“你們啊,不要被皇上唬住。

皇上跟那些文官學壞了,問他正題,偏偏不告訴你答案,只是雲裡霧裡跟你一番掰扯。等你從雲裡霧裡轉出來,想問什麼都忘得乾乾淨淨。

皇上,我問你這戲好不好看?”

“太后,這戲肯定好看。這可是優秀的精神食糧。不僅如此,這些爲百姓羣衆們提供精神食糧的文藝工作者們,也應該獲得足夠的尊重。

朕早早就跟太常寺說過,不能再叫戲子、歌女、歌妓這樣帶有歧視性的稱呼,要叫演員,歌手”

朱翊鈞巴拉巴拉說了一句,反客爲主地問:“下一部戲是什麼?”

萬福答道:“回皇上的話,太后點的是《孟麗君》。”

“《孟麗君》也是一出好戲,‘風和日麗百花香,粉蝶雙飛鬥春光。牡丹掩映芙蓉面,紫薇花對紫薇郎。’

據說是屠隆根據杭州一帶傳流已久的元成宗時,昆明大族孟家之女的故事編寫而成。不僅有黃梅戲,還有崑曲、徽劇和越劇本子。”

朱翊鈞一邊洋洋灑灑地說着話,目光隨意一掃,與馮保的眼神碰了一下。

過了十幾秒鐘,馮保走到跟前,“太后、皇上、皇后,司禮監通稟,資政局有要事,請皇上去紫光閣。”

朱翊鈞施施然站起身,對陳太后拱了拱手:“太后,兒臣有事先走了。”

“皇上有國事要忙,就去忙吧,不用管我們。”

看着朱翊鈞的背影,陳太后搖了搖頭,輕輕地嘆了一口氣,轉頭對俞巧蓮說:“好女子,你繼續唱。哀家和皇后娘娘,等着看你的好戲。”

“遵旨!”

朱翊鈞雙手籠在袖子裡,慢慢地走出梨園,馮保緊跟其後。

前面就是幹明門,這裡向西,過玉河橋、櫺星門一直到西安門,西苑被一堵高牆分成兩部分。北邊的是內苑,南邊的是前苑。

站在玉河橋上,朱翊鈞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

“慶梅喜戲班是誰舉薦給太后的?”

“是固安侯二公子、千牛衛指揮使陳嘉言的夫人張氏推薦的。”

“是二舅媽張氏,朕記得,她的父親是大儒張鑰?”

“是的皇上,河東大儒張鑰。”

“一個山西人,喜歡聽安徽的黃梅戲,有點意思。”朱翊鈞笑了笑,繼續慢慢向前走。

“馮保,以前你跟張相的關係那麼好,常來常往,現在怎麼這麼生分了,老死不相往來!”

“皇爺,那是奴婢以前不懂事,不知道輕重,皇爺敲打一番後,奴婢幡然醒悟,這才明白。”

“明白什麼?”

“明白皇爺一直都是奴婢的天。”

“是天就要替人遮風擋雨,而不只是一味地呼風喚雨。”朱翊鈞緩緩地走下玉河橋,走在中海湖西岸的林蔭道上。

“又到了冬天。萬曆十年了,皇爺爺已經仙逝十三年。”朱翊鈞雙手籠在袖子裡,歪着頭看着遠處的仁壽殿,“馮保,昨個朕又做夢了,夢見皇爺爺帶着朕,在仁壽殿前打太極。

翩翩起舞,恍如一老一小兩隻仙鶴。”

馮保紅着眼睛,輕聲說:“皇爺,世廟先帝看到皇爺把大明社稷,治理得如此興盛,一定會開心欣慰的。”

“雖然朕殫精竭力,振興大明,不僅僅是讓皇爺爺開心。不過朕無愧於他的期望,也算是能告慰他在天之靈。”

朱翊鈞盯着仁壽殿黃色屋脊看了一會,突然轉頭對馮保說:“你晚上去張相府上。”

馮保毫不遲疑地應道:“遵旨。”

隨即又擡起頭,遲疑地問:“皇爺,奴婢去張相府上,做些什麼,說些什麼,還請皇爺明示。”

“去坐坐就是。你要是覺得空着手去不好意思,就帶兩盒秋茶去。”

“遵旨。”

是夜,張居正府上書房裡,禮部尚書潘晟在房間裡轉來轉去,怒不可遏。

“學生彈劾老師,國朝立朝以來前所未有。老夫活了這麼一把年紀,也不見如此喪心病狂,欺師滅祖的可惡之徒!”

江蘇布政使曾省吾、順天府參政傅作舟、吏部右侍郎王篆分坐在兩邊,默不做聲。

坐在上首的張居正揮了揮手,“思明,不要走來走去,晃得老夫眼花。”

張居正更顯蒼老,頭髮幾乎全白,梳了一個髮髻,插了一根碧玉髮簪。眼睛下方,臉頰,還有耳朵下方,全是點點老人斑。

此時的他看上去居然有幾分嘉靖四十一年時嚴嵩老態龍鍾的樣子。

“又不是老夫正經學生。這兩人是隆慶二年的進士,當時老夫是同考官,他們投了拜師貼,老夫沒收。

那時皇上以太子監國秉政,嚴查官場科場師生連帶結黨之弊。

老夫怎麼可能頂風作案。

後來這兩人又經過老友介紹,正式投了拜師貼,老夫是收下了。可是這樣的人情帖子,老夫少說也收了上百份。”

潘晟還是一臉的怒氣衝衝:“那這兩個混蛋,有沒有受你的恩惠?”

張居正呵呵一笑,“老夫是內閣總理,收了他倆的拜師貼又是衆所周知的事。不用老夫開口,下面自然有人會知道怎麼做了。

你說他們有沒有受老夫的恩惠?”

潘晟調門更高了,“就是啊,受人恩惠,反過來還要背後一刀。這樣的人就是忘恩負義,白眼狼!”

曾省吾捋着鬍鬚說:“恩師,水濂公,傅應禎和劉臺此時跳出來,應該是受人指使。那背後的指使之人是誰?

這纔是當前最要緊的事。”

傅作舟和王篆連連點頭,“三省兄說得沒錯,揪出幕後指使之人,纔是最要緊的。”

兩人對視一眼,開始沒事猜猜看。

傅作舟小心翼翼地說:“會不會是潘應龍?朝野上下都在猜測,他有可能接替恩師,出掌內閣。”

潘晟搖了搖頭:“既然如此,那他,此時指使傅劉兩人出來攻訐張相,是再臭不過的一步棋。

潘鳳梧如此聰慧之人,不會行此昏招。”

王篆提出自己的猜測:“王一鶚那邊?聽說他有心爭一爭內閣總理。此時攻訐恩師,會不會醉翁之意不在酒?”

潘晟看了一眼張居正,看到他皺紋和渾濁眼睛裡深深的失落。

雖然嘴裡說着不在意,但潘晟知道,兩位學生跳反,還是深深地傷害了他。

看到老友在臨近致仕之時,遭此大辱,潘晟氣不打一處來。

可是潘晟知道,此時不能意氣用事。

他深吸一口氣,“大家都在這裡胡亂猜測,無憑無據,越猜越迷糊。唉,太嶽兄,要是馮保還站在我們這邊就好了。”

是啊,馮保不僅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還是東廠提督太監,消息非常靈通。

只是萬曆初年,他被皇上敲打一番後,跟張居正的往來變得非常疏遠。

“老爺,有客來訪。”

管事在書房門口稟告。

“誰?”

“老爺,來客沒說,只是投了一份拜帖。這是拜帖。”

“拿進來。”

管事把拜帖雙手呈給張居正,馬上又退到書房門口。

張居正打開一看,只見裡面簡單寫着“雙林居士拜訪舊友。”

筆跡非常熟悉。

張居正心頭一動,猛地合上拜帖,騰地站起身,提起衣襟往外走,嘴裡說:“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看着張居正匆匆離去的背影,潘晟、曾省吾、傅作舟、王篆面面相覷,誰啊?

第862章 蓐收海第一戰280.第280章 有些失望的高拱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第664章 遊七?這裡是湖廣!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423.第422章 海瑞在哪裡?第797章 修鐵路值得嗎?599.第595章 三千發火箭彈的開門紅570.第567章 大明第一張集體合影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第784章 自己選的,含着淚也要繼續176.第176章 太子的殺雞駭猴好生猛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114.第114章 這事燙手,禮部接不住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第340章 佔領國子監第686章 一隻黃鸝鳴碧空第378章 要奮起的朝鮮君臣294.第294章 南征路上第686章 一隻黃鸝鳴碧空第774章 笑點和看點在哪裡?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145.第145章 辛愛黃臺吉,真漢子!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642.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25.第25章 給皇爺爺上價值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第834章 王魚鷹的本事233.第233章 又一齣戲開幕了140.第140章 太僕寺濟南站起火了第867章 你們這些窮逼,少吹牛!477.第475章 萊昂,一路走好!622.第618章 我會畫個鳥!408.第407章 明蠻子欺人太甚!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第19章 高拱立威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第670章 煩躁的張居正204.第204章 我很生氣,後果很嚴重!163.第163章 回紫禁城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第816章 成語太難懂了!第950章 各個不是省油的燈第834章 王魚鷹的本事第92章 理藩院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404.第403章 認罪態度尚可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508.第505章 下狠手的張居正第4章 倒嚴第二刀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927章 開始南巡328.第328章 這有什麼祝賀的!475.第473章 終不似少年遊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第10章 妥協和交換第787章 令人恐怖的明國高中生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575.第572章 一大進步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第744章 大南洋的風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第959章 朕的要求不高第39章 表示很亂的海瑞第858章 黃色的,不是火藥是炸藥586.第582章 一身羈苦俗人輕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740章 肚皮舞有什麼好看的!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246.第246章 高拱遲疑,要不要服軟?457.第455章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第716章 神火準備322.第322章 只要火炮打得沉,就不怕!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第742章 這纔是他們要的與士大夫共天下602.第598章 果阿城裡的忠臣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第384章 老高,千萬別犯渾!
第862章 蓐收海第一戰280.第280章 有些失望的高拱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113.第113章 經義我不行,治國你不行第664章 遊七?這裡是湖廣!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423.第422章 海瑞在哪裡?第797章 修鐵路值得嗎?599.第595章 三千發火箭彈的開門紅570.第567章 大明第一張集體合影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第784章 自己選的,含着淚也要繼續176.第176章 太子的殺雞駭猴好生猛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114.第114章 這事燙手,禮部接不住第93章 乖孫,想好了就去做!第340章 佔領國子監第686章 一隻黃鸝鳴碧空第378章 要奮起的朝鮮君臣294.第294章 南征路上第686章 一隻黃鸝鳴碧空第774章 笑點和看點在哪裡?226.第226章 太子要的還是兵權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145.第145章 辛愛黃臺吉,真漢子!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642.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25.第25章 給皇爺爺上價值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第834章 王魚鷹的本事233.第233章 又一齣戲開幕了140.第140章 太僕寺濟南站起火了第867章 你們這些窮逼,少吹牛!477.第475章 萊昂,一路走好!622.第618章 我會畫個鳥!408.第407章 明蠻子欺人太甚!450.第448章 差點釀成大錯的胡宗憲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第19章 高拱立威第367章 諸藩宗室,該不該留?第670章 煩躁的張居正204.第204章 我很生氣,後果很嚴重!163.第163章 回紫禁城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第816章 成語太難懂了!第950章 各個不是省油的燈第834章 王魚鷹的本事第92章 理藩院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404.第403章 認罪態度尚可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508.第505章 下狠手的張居正第4章 倒嚴第二刀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927章 開始南巡328.第328章 這有什麼祝賀的!475.第473章 終不似少年遊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第10章 妥協和交換第787章 令人恐怖的明國高中生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575.第572章 一大進步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第744章 大南洋的風第952章 一路巡視一路祭祖第959章 朕的要求不高第39章 表示很亂的海瑞第858章 黃色的,不是火藥是炸藥586.第582章 一身羈苦俗人輕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740章 肚皮舞有什麼好看的!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246.第246章 高拱遲疑,要不要服軟?457.第455章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第716章 神火準備322.第322章 只要火炮打得沉,就不怕!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第742章 這纔是他們要的與士大夫共天下602.第598章 果阿城裡的忠臣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第384章 老高,千萬別犯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