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虎嘯(三)

虎嘯 (三)

虎嘯 (三)

第二天,董德馨前往宮中謝恩的時候,沒有領侯爵的官袍,而是穿了一身白衣。

忽必烈的血終究未能續上董文柄的命,就在服用了阿木爾開的偏方當夜,北元左丞相董文柄病故。臨終前,拿起毛筆,用盡全身力氣給忽必烈獻了最後一策。

“漢軍北上,蒙古軍南下!”忽必烈捧着董文柄臨終前給他寫的字條,淚水再次模糊了雙眼。

他命人以象牙盒子,將這幅董大兄用生命寫的字條裝好,放在了自己御案邊,伸手可及之處。雖然,這個建議他無法理解,但憑藉對董文柄的一貫信任,忽必烈決定在關鍵的時候,把這個字條拿出來,當作救命的錦囊。

同日,忽必烈下旨,命江南諸州全力保障張弘範軍的補給,不得懈怠。

眉、循兩州,元軍的攻勢突然加緊,宋軍的防線在大都督張世傑的堅守下,巍然不動。

“轟!”“轟轟!”“轟轟轟轟!”沉悶的炮聲,在山谷裡迴盪。亡命前涌的北元士兵被炮彈掀翻了十幾個,剩下的發出一聲絕望的狂喊,轉身逃下了山坡。

“原來,火炮的威力如此之大,怪不得文天祥一介書生,也可以一戰而定福建,再戰而亂兩浙!”蘇劉義抹了把臉上的雨,跑進臨時搭建的中軍茅草棚,笑嘻嘻地說道。

相對與江淮軍不足兩千的傷亡,對面的元軍可謂損失慘重。每次打掃戰場,江淮軍從屍體上砍下來記錄戰果的頭顱都數以百計,兩個月的仗打下來,少說在梅關這一帶,他也消滅了近萬元軍。除了張弘範本人,北元各軍主將的戰旗,都在陣前出現過了。張宏正、張珪、李恆、阿剌罕、阿里海牙,無論蒙古人還是色目人,誰都沒能在他面前佔到半點便宜。

“好你個蘇將軍,佔了便宜還不領人情。小心你這話被破虜軍的軍需官聽到了,下次,不給你送炮彈!”臨時搭就的茅草棚子裡,大都督張世傑笑着責罵。接連取得勝利,讓他的心情大好,不想與屬下計較太多,況且眼前這個蘇劉義,還是他的鐵桿嫡系。

“他們敢,沒咱們在這裡頂着,他破虜軍憑什麼在兩浙抖威風。現在可好了,天下英雄,都知道是文丞相的人馬收復了臨安。咱爺們這裡頂住了北元大部分主力,反而成了他丞相府的陪襯!”蘇劉義向地下唾了一口唾沫,憤憤不平地說道。

他素來看不起文天祥,即便現在江淮軍上下,拿了破虜軍大批軍資、器械,依然不能改變他對破虜軍和福建新政的偏見。

“子義,別那麼小心眼。大夥同殿稱臣,破虜軍打得好,咱們這裡壓力也輕一些不是?”張世傑笑了笑,壓低聲音勸告道。

他們與文天祥之間的誤會,追根溯源,還得從文天祥從元營逃出後,歷盡艱險追上行朝那天說起。當時,行朝的軍隊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而陳宜中丞相卻力主反攻,趁北元攻勢暫停的機會,兵出兩浙,收復故都臨安和江南各地。這個提議當然受到所有武將的反對,大夥都認爲,眼下當務之急是找一個地方落腳,重新整頓兵馬,鼓舞士氣,然後才能談是戰,還是守的大略。

偏偏這個時候,文天祥趕了來。這個因主動出使北元而一舉成名的書生,極力主戰,並且提出了和陳宜中丞相完全不同的另一條進軍路線,從福建入江南西路,取贛州。然後把整個江西拿下來,利用江南西路多山的地理優勢,以此作爲大宋朝廷的偏安之所。

凡是帶兵打過仗的人,都知道文天祥提出的辦法,和陳宜中提出的辦法一樣糟糕。江南西路雖然多山,不利於蒙古騎兵展開。但此地夾在荊湖和兩浙之間,怎麼看,都像是插在整個江南心窩處的一把刀。任何一個有頭腦的北方主帥,都不會容忍這把刀長期存在。大夥可以預料到,一旦兵發江西,立刻會遭受四面八方來的打擊,全軍覆沒,是旦夕之間的事。

於是,蘇劉義、張定國和一些地方武將抱起團來,抵制文天祥的提議。同時,關於北元將派一個大宋丞相級別的要員來,暗中招降各路英雄的流言,也在軍中廣爲流傳。幾股勢力數番權衡與較量之後,陳宜中丞相選擇了與大夥妥協,放棄了北上兩浙的打算。並且採用分兵的辦法,把文天祥架空起來,給了他一個大都督的頭銜,讓他自己去募壯士入贛。

獻了奇策的文天祥兩頭不討好,成了一個棄子。他憤而領命,決定自組軍隊北伐。這,正就是破虜軍的前身,文部義軍的開始。

此後,文天祥在南劍州開幕,招天下豪傑勤王。憑着他出使北元,面斥伯顏的義舉,和大宋狀元的聲名,很快招到了數萬民軍。旋即,文天祥橫掃南劍、汀州和邵武,收復福建北方大部分城市,接着帶兵席捲贛南,兵臨贛州城下。直到最後,因兵力不足,被李恆集大軍擊敗,率殘部遁入百丈嶺。

當年,震動整個江南的江南西路會戰以文天祥全軍覆沒而結束。整個過程中,作爲掌握行朝二十萬兵馬的大都督張世傑,沒發一兵一卒相援。

“同殿稱臣,哼,依我之見,他文天祥的黃袍都裁好了,就等着有人主動給他披上的機會呢!”蘇劉義冷笑一聲,口無遮攔,罵文天祥的同時,把本朝太祖也捎帶上了。

連綿的陰雨,讓他感到心煩。外邊接連不斷傳來的,破虜軍勝利的消息,又讓他感到有些嫉妒。在他心目中,文天祥不過是一個光會說大話的書呆子,無論用兵能力和臨敵應變能力,都照江淮軍中諸將相去很遠。可偏偏這種人運氣好,能揀到天書,造出這麼多神兵利器來。也偏偏是這種人,明明不會打仗,卻連老天都幫他,把整個兩浙空出來,由着他的性子練手。

“子義啊,牢騷太盛防腸斷。打仗就打仗好了,爭那麼多虛名有什麼用。況且,當年我們所作所爲,的確太過分了一些!”張世傑用大手拍拍蘇劉義的肩膀,長嘆着安慰。

內心深處,對文天祥取得的成就,張世傑也覺得有些不平衡。但與部將們不同的是,作爲大都督,他必須要把國事放在第一位上。此外,從戰略角度上講,在北元大兵壓境時出兵兩浙,也是解開眼前困局的一招好棋。

“當年,當年他有現在的一半本事麼?”蘇劉義不服氣地強辯道。

杜滸、張唐、林琦,還有作爲新附軍俘虜,卻在破虜軍中當得大任的李興,與當年的蘇劉義等人比起來,哪個不是無名小卒?杜滸是個司農卿,不折不扣的文職。張唐是個地方大戶,除了有把子種莊稼的力氣外,連軍陣都沒見過。林琦好一些,是個文武雙全的進士。但也只是拎着刀亂舞的雛兒,行軍、佈陣、尋找戰機,哪一項都不得要領。

而現在,他們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把名字寫進了傳說。

“過去種種,都是昨日黃花,咱們且不去提。且把眼光長遠,看將來吧!”聽屬下說到用兵能力,張世傑低聲說道。像是與蘇劉義商量,又像是自言自語,“等把北元兵馬打退了,我會親自去福州一趟,與文丞相商量一下整軍的事。破虜軍、江淮軍、興宋軍,還有大小地方諸侯,這麼分下去,總之不是辦法。如果文丞相能不計前嫌,我不在乎學一學陳吊眼,把江淮軍也交到他的麾下!”

從贛南、邵武、泉州到兩浙,大夥不得不承認,文天祥的用兵能力在進步着,並且,每一步的進境都巨大。

如果當年在一起時,文天祥能表現出這麼強的用兵能力來,張世傑大都督真未必是小氣之人,牢牢地把握着軍權不肯分兵與之。

山坡下,北元兵馬的叫囂聲又起。蘇劉義提起刀,藉故岔開了話題,“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吧。韃子又上來了,末將我到前邊看看!”說完,提起刀,頭也不回跑出了草棚。

這個蘇劉義!什麼都好,就是心胸窄了些。張世傑望着心腹愛將的背影,不住搖頭。整軍的想法,在他心中由來已久。先時因爲戰事繁忙,沒有落腳之處,所以一直提不上日程來。行朝在崖山落腳後,這個提議在他與陸秀夫的推動下,慢慢開始落到了實處。大宋雖然目前佔據了一點兒武器上的優勢,能穩住陣腳。但與擁有天下十分之九的北元相比,畢竟還很弱小,必須把所有力量凝聚在一處。目前這種各打各的,令出多門的狀況是要不得的。必須有人做出犧牲,放棄軍隊的指揮權。

在原來自己麾下的江淮勁勢力最強的時候,張世傑覺得把自己是帶領大宋全部兵馬的最佳人選。而現在,實力最強大的,明顯已經是文天祥部下的破虜軍。這時候提合併的事,江淮軍肯定吃些虧,但張世傑覺得這不重要。把部下併到破虜軍中後,軍隊的補給和軍械會更有保證,有陸秀夫等好朋友從中斡旋,文天祥也不能把江淮系將來完全排除在軍隊外。並且,合兵一處後,自己和陸秀夫等人,也能發揮一定影響力,影響破虜軍的走向,讓這支勁旅,不會成爲文天祥的私家軍隊,成爲大宋江山的威脅。

關鍵是,破虜和江淮兩軍合併後,那些還擁有私兵的地方豪傑,就再也沒有不交出軍權的理由。他們的存在,是大宋行朝的極大隱患。他們敢爲了私利把先帝弄下水,就有膽子加害當今皇帝。

如果在抗元大業蒸蒸日上之機,小皇帝再有閃失,恐怕給大宋的打擊,要比一場戰敗還嚴重。

“轟”、“轟轟”,外邊又零星響了幾炮,陣地上傳來一片歡呼,看樣子,北元士兵又退下去了。張世傑的思路被炮聲打斷,苦笑着搖搖頭。打了一輩子仗,但眼前的戰事,他越看越糊塗。照理說,北元將士不應該就這麼幾招,翻來覆去的用纔對。破虜軍送來的火炮威力雖然大,但雨天的已經嚴重影響了火炮的裝填和射擊速度,打不響和炮彈炸不開的事情時有發生。這種好機會,張弘範居然看不出來,難道,他還在等廣南一帶的雨季過去麼?

祥興二年的雨季,來得遲,去得也緩。廣南本來就是溼熱多雨之地,斷斷續續兩個來月的雨下起來,大大小小的江河都漲滿了水。平素溫順的西江咆哮着,夾着上游衝下來的泥沙,穿州過府,把沿途所有敢阻擋它的一切事物,盡數捲入波濤中。

這種天氣,這種水況,即使本事再大的弄潮兒,也沒膽子去江上惹是生非。所有客船、魚船在河叉裡水流平穩處,懶懶的泊着。水上討生活的船老大們縮進雞毛酒館裡,借兩文錢一大碗的黃酒和誰家娘子養漢子,哪位名士帶綠頭巾等市井傳說,打發無聊且無奈的時光。

“看,船!”有人突然指着江面喊了一嗓子。

“胡說什麼啊,想下江想瘋了吧!”衆人以鬨笑迴應,一起迴轉頭,看見白茫茫江面上,幾葉飛舟一閃而過。

“我的天,這種天氣,也有人下江,不要命了!”玩了半輩子船,知道水情深淺的船老大驚訝地喊。匆匆一瞥間,他們看清了江上的帆影,不是一般的民船,而是廣南西路,大宋朝接送官員的驛船。平素裡,這些船是最嬌貴不過的,稍有風雨,就趴在港口裡不出窩。這次,卻不知道發了哪門子瘋。

“能讓人不要命,自然有比命更值錢的差事!休管他,我等且自快活”有人重新沽了一碗酒,懶懶地說道。

“是啊,休管,休管!簾外風雨,關咱屁事!”大夥鬨笑着迴應。談着天,說着地,沉醉在壺中日月裡。

第5章 風暴(五)第4章 斷腕(四)第2章 國戰(一)輕車四上選擇四華夏一草莽英雄魔幻短篇國戰十一中第4章 虎嘯(一)第1章 對峙(六)選擇一下廟算一下第1章 狩(七)輕車一下第4章 驚雷(八)國戰七第4章 虎嘯(五)破賊四華夏六第2章 職責(二)第5章 龍吟(五)第4章 斷腕(二)國戰十一中第3章 天下(九)弄潮八下第5章 風暴(九)第4章 初(十)第1章 弄潮(一)輕車四上第1章 進攻(一)拔劍二第1章 黃昏(一)拔劍六上天變六第2章 職責(二)第1章 輪迴(一)一二風暴七華夏六第1章 廟算(一)第4章 斷腕(三)第1章 狩(五)拔劍五弄潮二下第3章 死生(二)第3章 死生(七)選擇四迷局五草莽英雄魔幻短篇第3章 雲動(二)第5章 風暴(五)迷局六下第4章 初(一)國戰二輕車三上第4章 初(四)合圍一下國戰十一下第2章 破局(三)第5章 龍吟(二)第1章 進攻(六)選擇一下第1章 黃昏(二)華夏三上第1章 廟算(三)華夏七第2章 蝶變(一)拔劍五第4章 斷腕(二)第4章 驚雷(十)輪迴七迷局六下第5章 風暴(九)一二弄潮四迷局四中輕車四下迷局五第5章 龍吟(一)第2章 職責(七)輕車二上第4章 驚雷(七)風起三華夏三下第4章 驚雷(十一)第3章 死生(五)第4章 驚雷(六)拔劍八上弄潮二下第2章 蝶變(二)第1章 弄潮(一)拔劍五第1章 黃昏(一)第4章 斷腕(一)國戰十下合圍四下第2章 蝶變(二)國戰四輕車一下第3章 死生(三)
第5章 風暴(五)第4章 斷腕(四)第2章 國戰(一)輕車四上選擇四華夏一草莽英雄魔幻短篇國戰十一中第4章 虎嘯(一)第1章 對峙(六)選擇一下廟算一下第1章 狩(七)輕車一下第4章 驚雷(八)國戰七第4章 虎嘯(五)破賊四華夏六第2章 職責(二)第5章 龍吟(五)第4章 斷腕(二)國戰十一中第3章 天下(九)弄潮八下第5章 風暴(九)第4章 初(十)第1章 弄潮(一)輕車四上第1章 進攻(一)拔劍二第1章 黃昏(一)拔劍六上天變六第2章 職責(二)第1章 輪迴(一)一二風暴七華夏六第1章 廟算(一)第4章 斷腕(三)第1章 狩(五)拔劍五弄潮二下第3章 死生(二)第3章 死生(七)選擇四迷局五草莽英雄魔幻短篇第3章 雲動(二)第5章 風暴(五)迷局六下第4章 初(一)國戰二輕車三上第4章 初(四)合圍一下國戰十一下第2章 破局(三)第5章 龍吟(二)第1章 進攻(六)選擇一下第1章 黃昏(二)華夏三上第1章 廟算(三)華夏七第2章 蝶變(一)拔劍五第4章 斷腕(二)第4章 驚雷(十)輪迴七迷局六下第5章 風暴(九)一二弄潮四迷局四中輕車四下迷局五第5章 龍吟(一)第2章 職責(七)輕車二上第4章 驚雷(七)風起三華夏三下第4章 驚雷(十一)第3章 死生(五)第4章 驚雷(六)拔劍八上弄潮二下第2章 蝶變(二)第1章 弄潮(一)拔劍五第1章 黃昏(一)第4章 斷腕(一)國戰十下合圍四下第2章 蝶變(二)國戰四輕車一下第3章 死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