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衝擊兩萬億美元市值

X14智能無人機發布並上市後,引起了不小的新聞關注。

對於X14智能無人機,不管是諸多媒體還是普通人,其實感覺還是比較陌生的,覺得這東西是很先進,徐申學又弄出來了一個黑科技。

但是就和南門航天的火箭一樣,人們只是看個熱鬧而已,但是真正關注的並不多。

因爲X14智能無人機距離普通人還是太遙遠了,那麼只是單純的X14智能無人機本身就要八九百萬,如果加上配設置,比如備用電池組,充電樁,編寫遙控設備這些東西,其實均價算來得一千萬左右。

這可不單包括大型的地面控制中心以及地面通訊塔……如果是企業大量運營X14智能無人機的話,地面控制中心以及通訊塔也是必須的,而這東西最小的部署單位就是一千五百萬一套。

如此昂貴的價格,註定了X14智能無人機距離個人購買是非常遙遠的。

更不要說目前在國內乃至國外的大部分地區裡,還存在着法律上的空白……目前沒有針對性的法律進行管理,存在極大的模糊性。

而這種模糊性,也加大了X14智能無人機的購買、應用難度。

哪怕是企業商用都面臨着不小的麻煩。

爲了正式進入商用市場,小疆科技正在爲旗下的X14智能無人機在全球範圍內申請各種各樣的許可證,並且爭取不要弄成是傳統的航空器的那種許可證……如果真的被當成飛機的話,那麼後續的各種問題是很大的。

小疆科技希望自己的X14智能無人機,被當成是一種消費級無人機……個人都能輕易購買並使用。

但是這難度非常大……畢竟X14智能無人機展開後,直徑都好幾米寬,最大起飛重量都有八百多公斤,載重都有三百公斤了。

你說這玩意是消費級無人機?真當別人是傻子啊。

諸多法律上的問題,也讓小疆科技的X14智能無人機正式上市後,商用訂單極少,只有小疆科技和合作企業一起投資的一家無人機企業才訂購了一批X14智能無人機。

該公司採購這些智能無人機,將會用於複雜地形下的貨物運輸、農藥噴灑等領域,但是被嚴格限定了區域,只能在特定區域,高度裡進行。

海外市場的話,則是商用市場還沒有打開,很多有想法的企業還處於觀望態度。

然而民用市場雖然沒打開,但是軍用市場卻是莫名其妙的火起來了。

小疆科技短時間內就接到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皮包公司,一共價值三億多美元的訂單。

這也讓徐申學挺無語的……這是我做出來的民用產品,玩低空經濟的,而且就後門一大堆。

你們竟然也敢用?

但是人家還真就敢……大不了買回去直接就拆掉民用通訊模塊,自己安裝一個內部的專用通訊網絡模塊。

如果是距離遠一些的中小國之類的,通訊模塊都懶得換……直接聯網,根本不擔心小疆科技通過後門掌控他們家的無人機。

這年頭買點高端智能化的裝備,就得有這個覺悟。

X14智能無人機,只是有一些後門,防止你把無人機飛到華夏來而已,但是人家小疆科技可不限制你怎麼用。

而隔壁的F35之類的戰鬥機,你想要開個飛機升空訓練,都得人家美國人的授權碼。

所以,很多在大國的人無法接受的事情,其實在很多國家的人們眼裡習以爲常。

不管怎麼說,X14智能無人機發布上市後,在民用市場遇冷無法打開,反倒是在軍用市場裡打開了初步銷量,都讓徐申學挺無語的。

最後他也懶得管了。

反正技術在持續推進,這智能無人機他還會繼續搞,後續技術會越來越先進,同時東西做出來後,各國的法律總是會慢慢適應的。

新東西出來都這樣,需要一個普及的過程。

相對於X14智能無人機,徐申學吹了老半天,結果只接到了幾億美元的各國皮包公司的訂單。

在同一個發佈會裡發佈的智雲機器人的幾個型號,卻是引起了巨大的市場追捧。

尤其是新發布的Yun Robot C型,包括C6以及C7兩個型號,因爲價格相對便宜,進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是搶購的浪潮。

其中的C6輪式平臺,價格只需要十三萬,價格便宜到不像是智雲集團的機器人產品。

而主推的C7雙足型號,售價只需要十五萬九千元,比之前的智雲機器人的雙足型號四十萬的價格,足足便宜了一大截,儘管各方面的硬件性能都要差不少,比如續航拉跨,雙足移動速度,爆發力都差很多,同時機械臂精度有差異,承載能力有差異等等。

C7雙足型號,其實就是之前的雙足B型的硬件縮水版。

但是最爲核心的工作能力,也就是工智能的各種工作模型其實都是一樣的。

因爲所有的機器人,採用的都是統一的機器人人工智能模型,同時也搭配各種各樣的工作人工智能模型供用戶付費訂閱。

畢竟人工智能只是軟件,而軟件這東西不需要額外的成本,只需要簡單複製黏貼就行。

當然,系統雖然一樣,但是算力,傳感器不一樣,那麼帶來的性能差別還是很大的。

然而,十五萬九千元就能夠買到一臺雙足智雲機器人,這還有什麼可以抱怨的,偷笑去吧。

有人說,在機器人領域裡,智雲集團先是發佈了三十萬和四十萬的機器人,按照往常的慣例,後續的型號可能就奔着五六十萬,甚至上百萬去了。

畢竟智雲集團一向來都是做高端產品的。

而實際上也的確這樣,在這一次的夏季發佈會裡,智雲集團還發布了四足型號以及六足型號,價格可比雙足的更貴,達到了五六十萬……這兩個型號都是屬於比較專業的機器人,面向的是特定領域的作業生產。

但是智雲集團還發布了新的雙足旗艦版啊。

Yun Robot B2,號稱採用了新的半固態電池,更大的算力,更好的各種硬件設備,感應器等,直接把價格又往上拉到了八十多萬…還只是用戶自定義定製。

用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硅膠外殼體型、髮型等,各種選配下來,價格可以達到上百萬。

這種Yun Robot B2,說實話才符合人們對智雲集團旗下產品的一貫印象:貴,而且是越來越貴。

然而,C6以及C7型號的廉價機器人的推出,卻是讓人們有所意外,然後瘋狂搶購這兩個型號的機器人,尤其是C7型號,竟然被稱之爲年度最值得購買的智雲旗下產品。

妥妥的性價比之王。

智雲的管理層肯定是犯傻了,這才弄出來一個低端機,等他們回過神來,恐怕就會取消這一機型。

沒錯,在市場上,人們甚至已經把十多萬的智雲機器人,稱之爲低端機型……覺得自己能夠用十六萬的價格購買一臺C7型號,是撿了大便宜。

這機器人市場的價格體系,說實話,從一開始就被智雲集團給帶歪了……智雲集團的機器人太強悍,直接把機器人業務對標了汽車,定價以萬爲單位……人們覺得這樣的定價也很正常。

這讓不少機器人創業公司,或者是大企業之間的機器人業務部門,對面這樣的機器人市場是各個瘋狂吞口水。

一臺機器人售價就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這隨便買個幾萬臺,那就得賺瘋啊。

但是他們瘋狂吞口水的同時,卻是又無奈的很。

因爲這樣的機器人,他們造不出來……智雲集團的機器人,就這麼明晃晃的擺在面前,全世界開賣,但是目前爲止,依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或研發機構,可以拍着胸脯說自己三年,五年內可以仿製一臺出來。

硬件領域其實都還可以仿製,給國內外的其他機器人企業幾年時間,他們也能夠做出來或者採購到大概類似的機器人硬件,甚至包括芯片。

就算是芯片,雖然智雲集團的EYQ芯片技術非常強悍,但是還可以採用智雲半導體公開出售的PX算力平臺啊,這個性能其實也挺不錯的。

此外特斯拉等企業也自研機載算力芯片,到時候就算性能差一些,總歸也是有的。

但是裡頭的人工智能可就沒辦法抄了。

而最關鍵的是,智雲機器人的人工智能是比較特殊的。

該機器人的核心是機器人的主控人工智能,或者說數據模型。

除了這個外,還有智雲集團裡的人機交互模型。

以上這些都是常規意義上的機器人裡的人工智能了。

但實際上,智雲機器人之所以能夠完成諸多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那是因爲它們還有着諸多工作模型。

智雲機器人裡的每一個高級功能,其實都對應着一個數據模型。

智雲機器人,實際上是一種由多個數據模型綜合而來的一個硬件產品,並不是說只有單獨一個模型。

這也是智雲機器人的研發經費如此龐大的原因,因爲他們需要訓練的數據模型實在太多太多了。

而且現有功能的訓練也要持續進行跌升級迭代。

強如智雲集團,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說已經領先全球十年甚至十五年以上,然而依舊被折騰的欲生欲死……沒辦法,人工智能要學習就得先有數據,把數據餵給人工智能,讓它進行自主學習,同時這個過程還需要人工進行糾正。

而文字、圖片等領域裡,這種事很好辦,互聯網上一大堆各種各樣的數據。

但是在專業領域裡,這些數據就很難獲得了……這也是智雲機器人團隊,弄了N多數據工廠的緣故,這些數據工廠,主要的任務就是‘生產用於人工智能學習的數據’,同時對人工智能的學習過程進行糾正。

很少有人知道,智雲集團旗下的機器人業務團隊,在全國範圍裡已經和多家企業進行合作,目前有十多個數據工廠,超過五萬名數據員工正在持續爲智雲機器人提供各種各樣的訓練數據內容,並對訓練過程進行糾正。

光是這一部分的數據採集、糾正成本都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但是沒辦法,人工智能就算再聰明,學習效率再高,它也得有學習的樣本才行啊。

所以,機器人的研發團隊,只能搞這麼原始的數據工廠。

這些單純模仿人們工作的訓練數據,其實都還算容易獲得,而其他一些特殊領域的數據獲得更難,成本更高。

比如AI戰鬥機的訓練數據!

爲了獲得足夠多的訓練數據,X項目團隊可是和相關機構合作,給一大堆現飛機安裝了數據收集設備,同時又弄了一大堆模擬駕駛飛機,給飛行員用於日常訓練的同時,也是用來收集數據。

整個數據的收集過程非常的複雜,而且成本也非常高。

很多飛行員,其實都是X項目的飛行人工智能的老師……只是他們自己還不知道而已。

這是人工智能,或者說機器學習的特性,不管做什麼人工智能,大數據模型,都得有數據用來訓練才行。

沒數據就很難搞了。

機器人團隊爲了搞機器人,弄了一大堆數據工廠搞數據呢。

而這些數據收集起來後,該如何進行高效學習,這就是智雲集團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技術。

這涉及到最底層的核心算法。

其他人工智能企業和智雲集團的人工智能技術差距,其實主要也是體現在覈心算法領域。

要說訓練數據,他們也能收集啊,智雲集團可以做的事情,他們同樣也可以。

但是核心算法這一塊上,他們就沒辦法抄了。

進而導致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巨大差異,而這種差異最終又會體現到諸多硬件產品的性能上。

如海藍汽車的自動輔助駕駛性能,X14智能無人機的自主飛行性能,智雲機器人的專業工作輔助能力等等。

這也是諸多機器人研發團隊,目前所面臨的巨大問題,甚至是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人工智能技術他們搞不定,也沒有第三方供應商可以提供……只能拿着智雲集團開源的那幾個AI模型改來改去。

如此情況下,他們想要做出來堪用的機器人,難度會非常大。

這機器人都做不出來,自然也就只能看着智雲集團在機器人領域裡吃獨食了。

所以現在很多機器人行業裡的創業公司,或者是大公司裡的機器人項目團隊,對現在的機器人市場是感覺非常的複雜。

機器人市場很紅火,但是他們卻沒有相應的產品可賣!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野心大,直接奔着通用機器人去的,有些機器人領域的創業公司一開始就搞差異化競爭,弄一些比較冷門,小衆領域的機器人,這樣就算性能做的差一些,但是也能獲得一定的市場。

機器人可以探索的領域可多了去,智雲集團的機器人不可能把每一個領域都滲透進去的,總會給其他的創業公司留下一些生存空間。

這也是機器人領域裡,哪怕智雲集團直接壟斷市場,技術優勢極大,但是依舊有一大堆創業公司冒出來的緣故。

機器人領域裡,依舊有創業公司的生存空間。

前提是別傻乎乎的嘗試去搞什麼通用機器人,和智雲集團的機器人正面碰撞。

不管如何,機器人市場目前已經是被智雲集團給強行帶動起來了,機器人經濟已經成爲了海外內普遍熱論的話題。

人們非常熱衷於討論未來的機器人市場規模有多大,有的說幾千億美元,有的是萬億美元,甚至有的說更大,可以達到數萬億美元。

而不管是那一種,都意味着智雲集團賺大了……

尤其是Yun Robot C7機器人發佈,並獲得了大量的關注,銷量也非常不錯後,也持續推動了智雲集團的股價上漲。

更有意思的是,智雲集團在七月份的時候公佈的今年上半年財報裡,機器人業務依舊持續虧損當中……

機器人業務一邊虧損,一邊卻持續推動智雲集團的股價上漲,這在很多外行人看來也許會覺得非常魔幻,但是在投資領域裡卻是屬於非常正常的情況。

現在的智雲集團的股價,並不代表目前智雲集團的賺錢能力,而是投資者們認爲未來智雲集團的賺錢能力。

投資者們認爲,未來智雲集團的機器人業務能持續高速增長,並帶來豐厚的營收以及利潤,甚至有很多樂觀的投資者認爲,智雲集團目前的機器人業務,未來能夠成長爲比目前智能終端業務更強悍的業務。

而智雲集團的智能終端業務,年營收超過三千億美元,毛利率達到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智雲集團就是靠着智能終端業務的強悍賺錢能力,維持着半導體設計以及製造領域的業務,同時展開一大堆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研發項目。

而現在,很多樂觀投資者認爲,智雲集團的機器人業務,未來也能成長爲類似智能終端業務這樣的強悍業務。

一年營收幾千億美元,毛利潤過千億!

再加上人工智能領域的初步爆發,進而帶來的AI芯片業務的爆發式增長,智雲集團裡的服務器GPU營收在未來幾年裡,有望達到五百億美元以上,而這一塊的毛利潤更高。

機器人業務以及服務器GPU業務,這兩塊業務的高速增長,以及未來的良好前景,讓廣大的投資者們對智雲集團的股票非常的熱衷,各國資本瘋狂涌入搶購智雲集團的股票。

自從年初開始,智雲集團的股價就持續上漲,而且上漲速度相當快,從發佈機器人之初的一萬億美元,然後到一萬三千億美元。

再到七月份的一萬五千億美元,智雲集團只用了半年時間……別看漲幅只有百分之五十,然而對於智雲集團這樣的龐然大物而言,這種幅度的漲幅依舊是非常誇張的。

一萬六千多億美元,大概相當於三個水果。

順帶一提,水果公司在智能終端領域裡的競爭,長期落後於智雲集團,過去兩年銷量還逐步下滑,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全部加起來也就只有六千萬臺手機……按照這麼下去,水果手機的銷量以及營收,利潤都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這也嚴重衝擊了水果公司的股價……儘管該公司依舊非常賺錢,但是在諸多投資者的眼中,水果公司卻已經不怎麼值錢啊。

等到了現在的七月份,該公司的股價已經只剩下五千億美元多點了,相對比高峰時期的八千多億美元已經跌了三千多億美元。

如今該公司已經無法和智雲集團競爭全球第一市值企業的名頭了,甚至都無法坐穩全球第二大企業的名頭,市值甚至都已經被谷狗、微軟這些企業給超過了。

沒辦法,這就是市場老二的尷尬之處!

更別說這還是一家市場佔有率持續下跌的市場老二了。

對於水果以及智雲這兩家長期以來被人們進行對比的公司的未來,投資者們直接用錢包投票。

一個一萬六千億美元市值,一個五千多億市值。

這就是投資者們的投票結果!

用很多金融領域的投資者們的話來說就是,這年頭投資水果,還不如投資谷狗或AMD,然後指望着他們在人工智能領域,機器人領域裡崛起,然後和智雲集團打擂臺。

雖然都是高風險的賭博,但是顯然谷狗和AMD更值得去賭。

至於水果公司的未來,也就那樣了……核心的智能終端業務持續下滑,又沒有其他新業務可以頂上來。

最近幾年新風口,如人工智能、機器人、電動車等新興業務,水果是一個都沒抓住,甚至連追趕者都算不上。

這讓很多投資者們對水果的未來,表示非常悲觀!

作爲對比,智雲集團就不一樣了……核心的智能終端業務持續蒸蒸日上,雖然銷量受限於市場大環境難以增長了,但是銷售價格卻是持續提升,進而帶來營收以及利潤增長。

同時大量的硬件設備也帶動了軟件以及互聯網服務的營收以及利潤持續增加。

而以前虧損的非常厲害的半導體業務,半導體設計業務已經開始瘋狂撈錢,而半導體制造業務倒是不賺錢。

這並不是說先進芯片的製造不賺錢,相反,其實很賺的。

只是智雲集團旗下的智雲微電子,投資建廠太瘋狂。

僅僅是今年又規劃了五座晶圓廠的建造計劃,覆蓋邏輯芯片領域以及儲存芯片領域,僅僅是這五個綜合晶圓廠的投資額,都要達到五百億美元……隨着工藝的持續推進,晶圓廠的建造成本也越來越高的。

同時爲了扶持EUV光刻機的研發,智雲微電子在還沒有看到原型機的情況下,就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向海灣科技注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EUV光刻機的研發。

鉅額投資,對半導體產業鏈的扶持,這都大量擠佔了智雲微電子的營收利潤,最終導致智雲集團的半導體制造業務上就變成了每年小幅度盈利或乾脆是虧損。

但是這麼多年了,人們也習慣了智雲集團在半導體制造業務上的巨大投資帶來的持續虧損。

認同了智雲集團高層的說法:半導體制造業務的虧損,爲其他核心業務,如智能終端業務、半導體設計業務、人工智能業務、機器人業務等領域上的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

一旦接受了這種說法,現在那些投資者們看智雲集團的半導體制造業務,也比較順眼了……雖然這是個不賺錢,甚至虧錢的業務,但是有了它,其他業務可以大把賺錢啊。

除了半導體業務外,智雲集團又開闢了機器人業務,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

智能終端業務、軟件以及互聯網業務、零配件以及供應鏈業務、半導體設計業務、半導體制造業務、人工智能業務、機器人業務,這些構成了智雲集團的主要業務板塊,一起推動着智雲集團的市值超過了一萬六千億美元,並且還在持續上漲當中。

很多投資者都非常樂觀的表示,智雲集團有可能在一年內,頂多兩年內市值就會達到兩萬億美元。

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家市值兩萬億美元的企業!

這也讓很多購買了智雲股票的人,到處說着衝擊兩萬億美元這個口號,搞的很多普通人都聽聞了這事。

然後普通人一看,哇靠,智雲集團的市值咋又增加了,都一萬六千億了,回頭恐怕真的要奔着兩萬億去了。

但是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兩萬億,還需要看後續機器人業務的增速情況,需要看服務器GPU業務的增速情況。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智雲集團的核心業務:智能終端業務的發展情況。

而智能終端業務裡,最爲核心的產品毫無疑問是S系列手機。

所以諸多投資者們關注兩萬億市值的同時,更關注今年新一代的S17手機的情況。

他們不關心S17好不好,他們只關心S17手機發布後的銷量如何!

投資者們要求不高,但凡S17手機,能夠維持住S16手機的銷量成績,哪怕是出現小幅度的下滑,那麼都算成功……

畢竟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到了頂點,現在進入了存量市場狀態,智雲集團的S系列手機銷量又太高,去年瘋狂賣了兩億五千萬臺呢。

所以今年的S系列手機,只要能保住兩億五千萬臺的銷量,那麼就算是巨大的成功,小幅度下滑的話其實也能接受。

這種情況下,S17手機即將在八月份中旬舉辦的發佈會,也受到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投資者們的密切關注。

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306.第306章 技術過於先進,不便上市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88.第88章 上大招第405章 最高級別的保密第202章 面對財團,他要保持基本的尊重第368章 機器人發佈籌備第444章 威酷電子上市第555章 王林徒的年終大考!第556章 兩千億美元的瘋狂利潤!第434章 谷狗求購顯卡第6章 徐家第237章 五天三百億以及S12樣機115.第115章 S9發佈會(一)102.第102章 鋁合金機身突破第466章 自動去醫院的海藍汽車!85.第85章 豐收時刻(第十三更)第422章 都在忽悠201.第201章 歲月靜好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第423章 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第340章 抗癌神藥轟動全球316.第316章 世界最大的手機SOC廠商2.第2章 高頻機海戰術第483章 八月新機,橫掃全場第439章 白富美的主動第538章 半導體五年戰略規劃319.第319章 看個發佈會而已,咋就成網絡蝗蟲了?317.第317章 世界最龐大最高效的供應鏈130.第130章 新世界首富272.第272章 發佈會:不走尋常路的智雲第562章 爲什麼徐申學能獲得成功?第220章 瘋狂而不體面的智雲第237章 五天三百億以及S12樣機第50章 品牌定位以及定價326.第326章 公交地鐵上的S15MAX133.第133章 徐申學要搞黑科技了268.第268章 玩產業鏈的徐申學109.第109章 旗艦機樣機定型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147.第147章 裝逼專用Yun Book第465章 乘風而起衝擊全球十大車企312.第312章 海藍做的還是車嗎?機器人吧!第506章 機器人開車第376章 人造超級科學家計劃第369章 5G標準之爭171.第171章 內部慶功以及自研芯片手機第63章 專屬配色星沙134.第134章 站着進去躺着出來178.第178章 必須獨一無二196.第196章94.第94章 讓人驚豔的C2 Pro第457章 企業反腐和泄密第422章 都在忽悠第527章 複雜而特殊的董經辦第366章 智雲第一代通用型機器人第218章 挖人挖到上入境黑名單第447章 智能電動車的浪潮以及混亂333.第333章 是這個世界瘋了?還是我瘋了?第378章 僞裝成輔助駕駛的自動駕駛第428章 AI眼鏡130.第130章 新世界首富第496章 新一輪的抄襲智雲浪潮86.第86章 出口轉內銷第54章 林家小姐242.第242章 12旗艦發佈會:智能家居AI第561章 巨大的經濟引擎327.第327章 黯淡的水果6S,水果的危機第514章 擬真機器人第26章 人傻錢多速來242.第242章 12旗艦發佈會:智能家居AI第374章 都是韭菜,不分高低貴賤第533章 開創歷史的三萬億美元市值!306.第306章 技術過於先進,不便上市334.第334章 超越想象的霸道總裁256.第256章 南門商業空間站計劃第425章 制裁報復第560章 黃金時代296.第296章 退市計劃以及全面屏幕手機245.第245章 舉國之力的產物第567章 虛擬產業鏈的爆炸式增長第229章 智能家居AI第40章 他們沒得選第211章 挖角頂級芯片專家樑鬆(68K)第502章 讓機器人成爲家庭的一份子173.第173章 威酷小藍生態鏈332.第332章 5G時代的曙光166.第166章 未婚夫婦看房記第232章 轎跑量產計劃以及火箭發射(68K二合一)第499章 虛擬遊戲的幫派之戰第358章 內部競爭和六號重型火箭首飛245.第245章 舉國之力的產物200.第200章 小疆初代無人機338.第338章 高端之路167.第167章 公佈上市計劃第492章 Yun VW發佈第523章 無情而嚴苛的智雲供應鏈第239章 供應鏈整頓以及不一樣的婚禮182.第182章 人生快事199.第199章 互聯網投資
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306.第306章 技術過於先進,不便上市第464章 驚恐的各大汽車廠商88.第88章 上大招第405章 最高級別的保密第202章 面對財團,他要保持基本的尊重第368章 機器人發佈籌備第444章 威酷電子上市第555章 王林徒的年終大考!第556章 兩千億美元的瘋狂利潤!第434章 谷狗求購顯卡第6章 徐家第237章 五天三百億以及S12樣機115.第115章 S9發佈會(一)102.第102章 鋁合金機身突破第466章 自動去醫院的海藍汽車!85.第85章 豐收時刻(第十三更)第422章 都在忽悠201.第201章 歲月靜好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第423章 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第340章 抗癌神藥轟動全球316.第316章 世界最大的手機SOC廠商2.第2章 高頻機海戰術第483章 八月新機,橫掃全場第439章 白富美的主動第538章 半導體五年戰略規劃319.第319章 看個發佈會而已,咋就成網絡蝗蟲了?317.第317章 世界最龐大最高效的供應鏈130.第130章 新世界首富272.第272章 發佈會:不走尋常路的智雲第562章 爲什麼徐申學能獲得成功?第220章 瘋狂而不體面的智雲第237章 五天三百億以及S12樣機第50章 品牌定位以及定價326.第326章 公交地鐵上的S15MAX133.第133章 徐申學要搞黑科技了268.第268章 玩產業鏈的徐申學109.第109章 旗艦機樣機定型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147.第147章 裝逼專用Yun Book第465章 乘風而起衝擊全球十大車企312.第312章 海藍做的還是車嗎?機器人吧!第506章 機器人開車第376章 人造超級科學家計劃第369章 5G標準之爭171.第171章 內部慶功以及自研芯片手機第63章 專屬配色星沙134.第134章 站着進去躺着出來178.第178章 必須獨一無二196.第196章94.第94章 讓人驚豔的C2 Pro第457章 企業反腐和泄密第422章 都在忽悠第527章 複雜而特殊的董經辦第366章 智雲第一代通用型機器人第218章 挖人挖到上入境黑名單第447章 智能電動車的浪潮以及混亂333.第333章 是這個世界瘋了?還是我瘋了?第378章 僞裝成輔助駕駛的自動駕駛第428章 AI眼鏡130.第130章 新世界首富第496章 新一輪的抄襲智雲浪潮86.第86章 出口轉內銷第54章 林家小姐242.第242章 12旗艦發佈會:智能家居AI第561章 巨大的經濟引擎327.第327章 黯淡的水果6S,水果的危機第514章 擬真機器人第26章 人傻錢多速來242.第242章 12旗艦發佈會:智能家居AI第374章 都是韭菜,不分高低貴賤第533章 開創歷史的三萬億美元市值!306.第306章 技術過於先進,不便上市334.第334章 超越想象的霸道總裁256.第256章 南門商業空間站計劃第425章 制裁報復第560章 黃金時代296.第296章 退市計劃以及全面屏幕手機245.第245章 舉國之力的產物第567章 虛擬產業鏈的爆炸式增長第229章 智能家居AI第40章 他們沒得選第211章 挖角頂級芯片專家樑鬆(68K)第502章 讓機器人成爲家庭的一份子173.第173章 威酷小藍生態鏈332.第332章 5G時代的曙光166.第166章 未婚夫婦看房記第232章 轎跑量產計劃以及火箭發射(68K二合一)第499章 虛擬遊戲的幫派之戰第358章 內部競爭和六號重型火箭首飛245.第245章 舉國之力的產物200.第200章 小疆初代無人機338.第338章 高端之路167.第167章 公佈上市計劃第492章 Yun VW發佈第523章 無情而嚴苛的智雲供應鏈第239章 供應鏈整頓以及不一樣的婚禮182.第182章 人生快事199.第199章 互聯網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