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X1曝光,列強竟是我自己?

第452章 X1曝光,列強竟是我自己?

而就當外界還在討論着徐申學的財富到底有多少錢,智雲集團到底憑什麼獲得兩萬億市值的。

徐申學則是秘密的前往了北方的某個城市,參觀了高度機密的X3項目,即人工智能戰鬥機的第三個實驗型號。

自從X項目成立以來,智雲集團負責X項目的人工智能系統以及支撐人工智能的算力芯片,部分輔助芯片,通訊芯片等芯片的研發!

此外還負責部分機身內置傳感器的研發,尤其是高精度的半導體傳感器。

這些領域都是智雲集團裡極爲擅長的部分。

畢竟應用於終端的人工智能,除了核心的人工智能算法,芯片外,各種傳感器也是不可或缺的。

這一點可以參考Yun Robot,智雲集團的機器人其實某種程度上和AI戰鬥機高度類似,只不過一個在地上飛,一個在地上走,但是核心技術原理其實是差不多的。

智雲集團在這些領域裡擁有全球頂級的技術水準,使用部分技術用於國防領域也是情理之中。

而機體以及發動機還有部分傳統傳感器部分以及最終的項目適配工作,則是由傳統的航空企業所負責。

雙方合作,各自分工,最終推出來完整的X項目。

之前,徐申學已經看過了X項目的第一個實驗型號,也就是X1項目,是兩臺中型發動機的常規菱形無垂尾佈局,機動性以及隱身性能極爲優秀,但是速度以及航程還有載彈量存在一些缺陷。

之前在十月份的時候也去看過了X2項目。

X2項目,是一種單臺大型發動機的常規菱形無垂尾佈局,同樣是屬於中型機,起飛重量以及航程這些都中規中矩。

而X3項目,則是現在徐申學所看到的部分,這飛機看起來就不太一樣了。

這飛機的體型更大,比之前徐申學所看到的兩種原型機要大多了。

“我們的這個X3試驗機,採用的是兩臺大型發動機的重型機佈局,航程大,載彈量多,同時還高度優化了超音速階段的設計,其最大速度可以達到二點三馬赫以上。”

“同時在人工智能系統的操控下,其機動性非常優秀,不僅僅在高空高速的飛行階段可以保持不錯的機動性能,同時在低空飛行的時候,在人工智能系統的加持下,也能夠維持非常優秀的機動性!”

智雲集團裡的X項目的項目總監孔佳奎向徐申學介紹着這款飛機,簡單介紹後就來了一句:“這款飛機什麼都好,就是貴……他們要是用這個方案,同樣採購量下,單機成本保守估計也得比X1計劃多上一倍。”

徐申學不太懂飛機,但是他有眼看的啊……不說別的,光是這體型大了這麼一圈,這成本肯定就要更貴!

這個方案,典型的是爲了性能不顧成本啊……不過也可以想象的,智雲集團這邊搞出來了X項目這麼變態的東西,對方肯定是玩命的往上堆迭機體性能啊,不然就白瞎了這麼好的人工智能系統。

對此徐申學以及智雲集團倒是無所謂,反正他們提供的都是傳感器以及軟件部分,不管對方用什麼機體,其實智雲集團這邊的成本變化都不會太大。

反正智雲集團這邊,最大的成本就是機載人工智能的訓練成本,以及各類芯片、傳感器的開發、製造成本,而這些成本其實相對固定的,不會因爲對方選用不同的機體就會有太大的變化。

但是合作方搞機體的話,可就要考慮成本了啊……體型大這麼大,硬件成本增加一倍都是有可能的,也不知道對方怎麼想的,到時候別因爲太貴用不起了。

要知道整個X項目,可不是有人戰鬥機,而是一種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戰鬥機,實際應用的時候,是作爲有人戰鬥機的忠誠僚機來使用的……這也意味着X項目要形成戰鬥力,是需要一定數量的。

一架同代的有人機,帶上五六架X項目飛機,飛到高威脅空域裡執行任務,後方的有人戰鬥機承擔的是指揮任務,實際作戰則是由X項目飛機來執行。

不是爲了避免傷亡……而是爲了更好的執行任務,他們在進行各種模擬測試的時候,在面臨高度威脅的情況下,有人戰鬥機受限於人類的身體素質以及精神素質,反應能力等問題,很難和純人工智能的戰鬥機進行對比。

理由很簡單,飛行員穿着抗負荷服的情況下撐死了飛九個G,而且持續時間非常短暫。

同時在持續高過載、高度緊張的壓力下,很難進行持續性的超高強度的作戰……沒人能頂着9G的過載的高機動,持續躲避敵人防空導彈的攔截,並且趁機發射對地導彈攻擊敵人,同時還要計算出最佳的進攻路線,撤退路線的。

但是X項目裡的X1試驗機,採用的機體以及機翼等主要框架,採用的是鈦合金一體化製造,其主體結構是非常牢固的,日常飛行可以輕輕鬆鬆飛十二三個G,執行任務的時候飛十五個G也沒有問題。

甚至極端情況下,不考慮機體持續使用壽命的情況下,甚至能夠達到十八個G……當然,十八個G的情況下,飛機就會出現很大程度的損傷,運氣不好的話,還沒有飛回來呢,就會直接空中解體。

就算飛回來了也是大概率報廢,只能拆除一些可用的零備件用在其他飛機上,而機體主結構是肯定要報廢的。

因爲在這麼大過載的情況下,飛機的主體結構會出現不可逆轉,不可修復的損傷。

而這是否值得,徐申學不知道,畢竟他也不知道合作方怎麼考慮的。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對於X1試驗機這種純人工智能戰鬥機而言,只要傳感器收集的數據以及機載算力跟得上,不管是空戰還是躲避導彈,又或者是對地攻擊,它永遠都不會犯錯!

X1試驗機在試驗機實際飛行的時候,可以在起伏不平的地面裡,維持距離地面不足五十米的高度的同時進行大過載機動,並且還能順路發射導彈攻擊目標……可以想象的,一架飛機在超低空超音速飛行,在山谷之間穿梭,在樹梢高度掠過,然後給敵人來一發導彈的場面。

它能夠做好這一點,就是因爲它可以在最極端的情況下,依舊可以選用理論上最完美的路線以及方法來執行任務。

這一點是有人戰鬥機無法比擬的!

這個時候,一旁的合作航空公司的幾個高層也是在仔細看着這架試驗機。

不過聽到下屬研發機構報告各項高昂的成本的時候,徐申學都能看見那幾個人的臉色有些尷尬了。

這幾個人聽完後,還走到徐申學面前嘀咕:“飛機是挺好的,但是這一架的成本,比我們預估的六代有人機的機體成本都得貴兩倍,到時候誰給誰打下手啊?”

徐申學當沒聽見!

不過X項目的單機採購成本,比同代的有人六代機的成本更貴,那是必然的……多出來了成本高昂的人工智能系統不說,光是機體結構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爲了獲得足夠強悍的機體結構,同時還要控制飛機的尺寸和重量,必然就需要上大量的新型的高強度鈦合金材料以及其他昂貴的先進複合材料,這機體成本老貴了。

但是貴好幾倍,對方能不能接受也是很難說。

簡單介紹過後,衆人還簡單的看了一番X3項目的試飛,飛的中規中矩,全程連起落架都沒有收起來呢,簡單飛了二十多分鐘就降落了。

這個時候,整個X項目裡的三個方案都已經完成了原型機試飛,但是具體選用什麼方案,這還要看合作方的計劃。

但是讓徐申學沒有預料到的是,對方竟然同時採用了方案,一個是X1方案,也就是雙中發的中型機方案,但是X3的雙大發方案也選用了。

智雲集團裡分管諸多國防項目的副總裁,同時併兼任X項目總監的孔佳奎對徐申學道:“他們那邊說是要搞高低搭配,X1方案便宜,數量搞多一點,作爲主力機型使用,還可以搭配現有的五代機使用,此外也準備在這個基礎上搞個上艦版本。”

“至於X3方案,則是準備優化航程,搞大航程設計,用來搭配未來的某款六代機,執行主力制空以及遠距離穿透打擊的高威脅任務。”

“目前,我們已經和對方分別簽署了兩份研發合同,分別爲X1項目以及X3項目進行研發適配,不過工作量並不會增加太多。”

“畢竟這兩個項目核心的人工智能都是同一個,不管對方來多少個項目,我們都是用的X項目給他們進行適配的,問題不大!”

徐申學作爲當家人,自然很清楚,智雲集團已經不可能再給他們弄第二個X項目啊……不是不願意,而是沒有弄第二個X項目的資源了。

爲了一個X項目,大西南那邊的多個AI顯卡組成的智雲集團的自用服務器GPU陣列沒日沒夜的進行訓練。

其消耗的算力資源,差不多達到了當代全球人工智能服務器GPU算力資源總和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這個算力資源總和,是包括智雲集團自從搞人工智能開始,這些年生產的AI系列顯卡,APO系列顯卡的所有算力。

就這樣,愣是用掉了百分之三十的算力資源。

可見這個項目對算力資源的消耗有多大!

如此龐大的算力資源消耗,導致智雲集團已經不可能抽調出來更多的算力資源來執行第二個X項目了。

然後……也別指望短時間完成了X項目後,算力資源能夠空閒下來進行第二個項目!

因爲X項目的訓練是要持續很多年的……智雲集團根據合同,將會持續對X項目進行訓練,持續的進行更新換代。

不僅僅是維持X項目計劃的現有兩款飛機的服役生涯,甚至未來的其他飛機項目也會使用X項目的人工智能系統的。

比如現有的五代機也會進行一定的改裝,搭配簡配版本的人工智能系統,自主簡單飛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用來融合、指揮X1無人機機羣以及一些不搭載人工智能系統的傳統無人攻擊機。

而未來的六代有人機,也會融合人工智能系統。

有人駕駛的同時也能夠進行無人駕駛飛行,只不過機體承受過載不會那麼大……不然飛行員扛不住。

這些未來的飛機,都會大規模使用X系統,這意味着整個X系統也需要持續的進行訓練,更新換代,以獲得更優秀的性能。

這持續訓練所需要的算力,甚至還會越來越多。

當然,未來X項目的持續更新換代雖然需要繼續訓練,但是隨着半導體技術的持續發展,智雲集團所製造的服務器GPU的顯卡的技術會越來越先進,算力越來越多,到時候X項目的所需算力資源的佔比,也會持續下降的。

考慮到上述這些問題,X項目短期內,至少十年內都將會是僅有的一個人工智能飛行系統,不會有備份存在!

這也是徐申學如此重視X項目的原因。

當正式確定了X1以及X3項目後,智雲集團這邊的X項目組繼續優化底層算法,並持續進行大數據訓練,合作的航空公司則是開始製造更多的原型機進行初期的各種實驗。

整個項目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不出意外話,今年內應該能夠看到更多的原型機進行高密度試飛。

而這樣一來,保密也就很難搞了……哪怕是隱身性能非常好的這兩款飛機,但是隻針對雷達波,紅外等情況進行隱身設計,它也沒辦法做到什麼光學隱身啊。

X3項目那邊都還好,目前只有一架飛行的原型機,試飛的次數也不多,再加上地方偏僻,所以暫時還沒有被發現。

然而X1項目組那邊的原型機出來更早,完善程度更高,而且實驗機都有兩架了,正式確定項目後,不僅僅開始製造第三架試驗機,並且開始了高密度的試飛工作。

於是乎,不可避免的就出現了泄密!

也不能說是泄密,畢竟天機經常進行試飛,而且外形如此獨特,總會被人發現的。

其實去年的秋天的時候,國外的某個網站上就出現了一張衛星照片,衛星照片顯示的是停在地面上一架外形相對獨特的飛機。

其菱形佈局看上去非常明顯,並且沒有飛行員的座艙,一眼就能看出來是一款無人機。

僅僅是從這個外形來看,就能夠看的出來和傳統的隱身無人機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

當這個衛星圖片出現在網絡上的時候,頓時引起了人們對這款神秘的無人機的關注。

但是衛星圖片能夠說明的東西不多,只能隱約看出來是一款無人機,但是具體如何很難分辨。

同時很多人都懷疑是假消息……覺得是AI合成的圖片……自從智雲集團搞人工智能以來,國內外都出現了大量的AI合成的各種亂七八糟的圖片,不仔細分辨的話還真有可能掉坑裡。

但是一月下旬的時候,國外網站上又出現了一段視頻,這是一段地面拍攝的視頻,視頻裡出現了一架體型中等,擁有典型的菱形無垂尾佈局,還擁有兩側進氣道。

這是外界首次拍攝到X1項目的真實面目……

該視頻迅速引來了更多人的關注,甚至相關消息都迅速傳播到了國內。

主要是這款無人機的太特殊了……採用的是兩側進氣道,而不是傳統隱身無人機的背式進氣道。

這和之前的衛星圖片不一樣,當時的衛星圖片只能說明華夏這邊正在搞一款新的隱身無人機……並不能說明太多的東西。

而單純的隱身無人機,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了。

美國很多年前就有X47B,還號稱是能夠進行自主飛行和作戰的,不過後來就不了了之了,因爲這款飛機的所謂自主飛行,都是基於傳統程序控制,而不是人工智能系統,實際作戰效能很有限……X47B研發的年代裡,人工智能還沒影呢。

而華夏這邊也有類似的多種隱身無人機項目,而這些都是屬於公開項目,普通網民們都能在航站上看見,當然,大多也是傳統的遙控型無人機,頂多帶一點程序控制的自主飛行能力。

同時這些無人機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屬於亞音速飛機,同時進氣口在機背上,屬於非常典型的攻擊性無人機,不具備良好的機動性能,當然,隱身能力都是相當優秀的。

而且現在的大部分隱身無人機,也都是屬於機身小,載彈量小的無人機……之前的這些遙控型無人機嘛,做太大也沒什麼實際意義。

然而這一次出現的X1項目的視頻,因爲有伴飛飛機作爲參考物,有一些人就能夠參考物計算出來,這飛機的體型可不算小,機長大概能夠有十七米了,翼展都有十四米,這個體型一看就知道是用於高速飛行的,其最大速度機會非常高,屬於典型的超音速飛機。

而這個體型算下來,最大起飛重量保守估計也有二十五噸以上。

這個在無人機裡算很大了,比X47B還要大,最大起飛重量也更大。

X47B的公開數據才最大起飛重量是二十噸而已。

而最關鍵的還是,這個飛機的兩側進氣道……稍微具備航空常識的人都知道,這種進氣道天生就是爲了高仰角而設計的,這意味着這款飛機是一款具備良好機動性的飛機。

這和大量傳統的隱身無人機都幾乎清一色採用機背進氣道有巨大的差別。

然後很多人就搞不懂了……搞啥啊,一款隱身無人機你主打機動性?怎麼想的,腦子燒壞了?

就以現在的飛機上的自主飛行能力,你讓它自己玩高機動有什麼意義?只爲了高延遲下的空中花活?

地面遙控人員,或者後方有人載機要遙控無人機進行高機動飛行的話,通訊延遲怎麼解決?戰場上的通訊干擾怎麼解決?

這裡頭又存在着巨大的通訊難題。

所以,很多愛好者甚至是一些業內人士都搞不懂了:這款無人機,爲什麼要採用兩側進氣道?

爲什麼不是採用傳統的背式進氣道?

爲什麼不使用鴨翼彌補無垂尾佈局的機動性缺失。

這就很不合理啊!

先不提無人機能不能在遙控或自主飛行下進行高機動飛行,僅僅是如何在菱形無垂尾佈局裡實現高機動飛行,這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需要極爲精妙的機體設計以及飛控相互結合。

全球到目前爲止,至少公開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人們認爲以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菱形無垂尾常規佈局也沒辦法搞高機動型啊,難度超級大的……除非你再加個鴨翼來增強機動性。

另外一個時空的地球上,老美的F47就被很多人懷疑:因爲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又面臨着競爭對手的六代機威脅,爲了快速追趕對手的步伐,被迫放棄了原來的菱形無垂尾常規佈局,轉而採用了鴨翼無垂尾設計。

通過使用鴨翼來彌補無垂尾設計導致的機動性不足的問題。

這是菱形無垂尾佈局的特殊之處……想要實現高機動型的難度非常高,強如老美面對這一超級難題,也得乖乖低頭搞鴨翼。

————

回到本時空,目前網上流傳的X1項目,外人到目前爲止依舊連項目名稱都不知道的秘密隱身無人機,確實採用了菱形無垂尾常規佈局,而且沒有鴨翼。

這就非常的不合理!

國外的一大票業內人士以及博主們分析認爲,這飛機絕對不可能具備什麼高機動性能,因爲這不可能做到,就算能做到也沒有實際意義。

隱身無人機,就應該做成背式進氣道的菱形無垂尾佈局,高亞音速,充當攻擊機使用。

他們自然不知道,X1項目,還真就利用強悍的的機體設計能力以及飛控技術,實現了該飛機的高機動性能。

同時又採用人工智能技術,完全自主飛行作戰,根本不需要後方人員進行實時遙控進行高機動飛行。

兩大難題,都被解決了……自然而然的就做出來了這樣的飛機。

但是外人不知道啊,所以他們就無法理解,甚至覺得這肯定也是AI合成的假視頻……

普通人的反應不知道,反正老美那邊是匆匆忙忙又加大了他們的六代機項目進度。

本來前幾年,他們因爲無垂尾方案技術難度高,就搞了個所謂的鴨翼方案的概念設計圖出來。

不過去年的時候,興許是覺得自己又行了,所以又迴歸了無鴨翼方案,搞了個概念圖出來。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還在玩概念設計圖的時候,對面的高機動型無人機就出來了。

這就很尷尬了!

甚至還面臨着巨大的技術選擇難題……

是搞無人機還是有人機?

是搞鴨翼佈局還是無鴨翼佈局?

很爲難啊!

尤其是現在,他們都無法確定視頻裡暴光的這款無人機到底是不是主力戰鬥機的情況下,光看個外形,天知道這東西幹嘛用的!

萬一這東西真是虛張聲勢,只是一款傳統的遙控型無人機的話,自己要是跟着搞豈不是要掉坑裡?

至於純自主飛行無人機,他們也設想過,但是覺得可能性極小,因爲他們也搞過,但是沒成功啊……X47B的那麼大一個爛攤子還擺在那裡呢。

所以現在他們也非常的糾結!

他們都不知道,其實整個X1項目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忠誠僚機,哪怕性能再好那也只是忠誠僚機,前期階段是爲了給現有的五代機搭配使用的,未來則是搭配六代有人飛機使用。

當然,不搭配使用,單獨使用其實也可以,問題是現階段人們不放心啊……目前沒人敢讓一個純人工智能控制的戰鬥機帶着炸彈飛出去,讓它自己隨便浪啊!萬一人工智能犯傻,把炸彈扔自己頭上咋辦?

所以,針對純人工智能戰鬥機,其實運用上還是非常謹慎的,加入了一大堆限制,並且要求只能在有人戰鬥機的控制下執行任務。

當然,外界非要把這X1定位成六代機的話,那麼他們也不會反駁……反正虛虛實實,隨便外界怎麼說,反正我不解釋、不承認、不否認!

不會給出任何的官方消息,你隨便猜。

此外,實際上還有人六代機還在開發當中呢,同樣準備搭載X系統,是作爲一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相互結合的戰鬥機。

有人六代機加上X1以及X3無人機,這纔是完整意義上的六代機作戰系統……單獨分出來只說一個X1的話,其實是不完整的……X1項目,只是六代機項目的一部分而已!

因爲X1項目的曝光,外界輿論紛紛,國內的人自然是各種自豪,感嘆,而外網那邊,則是感到了擔憂甚至恐懼。

這個世界,逐漸的變得他們不認識了!

什麼時候,落後貧窮的華夏,竟然還能壓美國人一頭啊。

先是人工智能技術,然後是智能電動車技術,再到現在的隱身無人戰鬥機,這就顛覆大量人們對華夏的固有印象。

以前這些外人,都覺得華夏固然有一些好的東西,比如S系列手機就很不錯,還有其他的一些智能終端產品,各種工業產品也都挺好的。

但是也沒有想到會變得這麼牛逼啊!

別說外人了,哪怕是國內的很多人都有些驚訝……看過了諸多X1隱身無人戰鬥機的消息,再順便看看其他諸多智能電動車,人工智能以及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消息,就會產生一個很有意思的念頭:搞了半天,列強竟是我自己?

第529章 火爆的虛擬設備第484章 奇葩的林家兄弟248.第248章 被各種抄襲碰瓷的智雲手機245.第245章 舉國之力的產物269.第269章 歷史首款百萬國產豪車:海藍SEV發佈268.第268章 玩產業鏈的徐申學第234章 海藍汽車發佈重新定義汽車第225章 天價AI芯片第399章 無題199.第199章 互聯網投資267.第267章 S13試生產第237章 五天三百億以及S12樣機第449章 爆火的智雲機器人第500章 青春版虛擬機和副總裁之爭199.第199章 互聯網投資第402章 於泰和的人工智能材料學第439章 白富美的主動248.第248章 被各種抄襲碰瓷的智雲手機121.第121章 小藍髮布上市106.第106章 平板 手錶 耳機第448章 AI眼鏡引發的風口爆發144.第144章 獨特的高端供應鏈體系332.第332章 5G時代的曙光149.第149章 S10發佈會(一)第497章 錢漢的虛擬空間初體驗125.第125章 首日八十萬臺第562章 爲什麼徐申學能獲得成功?第386章 顯卡的瘋狂漲價第4章 謀劃智能機第559章 財報和影響第529章 火爆的虛擬設備74.第74章 售罄第410章 不像人的妖孽第52章 合作軟件廠商313.第313章 六百二十五倍的領先。第382章 君臨天下:萬億美元市值第370章 嚇傻人的機器人發佈會第362章 超級大屎山:智雲第567章 虛擬產業鏈的爆炸式增長第56章 空中飛人105.第105章 超薄商務本計劃第223章 誇張的智雲第60章 華夏第一款智能手機333.第333章 是這個世界瘋了?還是我瘋了?第24章 靈活的底線第239章 供應鏈整頓以及不一樣的婚禮第365章 機器人原型機第212章 我大哥智雲天下第一第222章 就算是破爛那也是世界第二189.第189章 智雲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第546章 慷慨的超級富豪們160.第160章 國產光刻機的曙光70.第70章 轟動全網第416章 一座工廠一座城第492章 Yun VW發佈第357章 四星跌倒,大家吃飽291.第291章 體量過於龐大,啥都要搞的智雲第1章 自主微創新188.第188章 國人的驕傲:智雲187.第187章 三千億美元第362章 超級大屎山:智雲127.第127章 指紋識別的曙光第499章 虛擬遊戲的幫派之戰257.第257章 徐申學的牌面第362章 超級大屎山:智雲104.第104章 國產觸控IC第552章 王華的考察第498章 高級副總裁的野心!248.第248章 被各種抄襲碰瓷的智雲手機191.第191章 A計劃145.第145章 春季發佈會161.第161章 第一臺光刻機第202章 面對財團,他要保持基本的尊重121.第121章 小藍髮布上市第230章 一款產品一個概念一種生活第363章 短視頻全球戰略183.第183章 信託和未婚妻第239章 供應鏈整頓以及不一樣的婚禮103.第103章 沙灘和海浪第375章 且聽鷹鳴181.第181章 生不逢時的S103第431章 拿錢砸人的智雲第360章 AI無人機首飛第467章 徐申學又吹牛了:太空工廠第443章 智雲嚴選,值得信賴第401章 市場換利益第361章 威酷電子啓動上市計劃第414章 世界一流的底氣第437章 王華回國第354章 歐美的破防第456章 春節家宴108.第108章 運營商打架第42章 李秘書第427章 佈局量子計算機賽道306.第306章 技術過於先進,不便上市112.第112章 定價以及牌面第432章 最好的打壓就是傾銷171.第171章 內部慶功以及自研芯片手機第9章 互聯網品牌手機第570章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第529章 火爆的虛擬設備第484章 奇葩的林家兄弟248.第248章 被各種抄襲碰瓷的智雲手機245.第245章 舉國之力的產物269.第269章 歷史首款百萬國產豪車:海藍SEV發佈268.第268章 玩產業鏈的徐申學第234章 海藍汽車發佈重新定義汽車第225章 天價AI芯片第399章 無題199.第199章 互聯網投資267.第267章 S13試生產第237章 五天三百億以及S12樣機第449章 爆火的智雲機器人第500章 青春版虛擬機和副總裁之爭199.第199章 互聯網投資第402章 於泰和的人工智能材料學第439章 白富美的主動248.第248章 被各種抄襲碰瓷的智雲手機121.第121章 小藍髮布上市106.第106章 平板 手錶 耳機第448章 AI眼鏡引發的風口爆發144.第144章 獨特的高端供應鏈體系332.第332章 5G時代的曙光149.第149章 S10發佈會(一)第497章 錢漢的虛擬空間初體驗125.第125章 首日八十萬臺第562章 爲什麼徐申學能獲得成功?第386章 顯卡的瘋狂漲價第4章 謀劃智能機第559章 財報和影響第529章 火爆的虛擬設備74.第74章 售罄第410章 不像人的妖孽第52章 合作軟件廠商313.第313章 六百二十五倍的領先。第382章 君臨天下:萬億美元市值第370章 嚇傻人的機器人發佈會第362章 超級大屎山:智雲第567章 虛擬產業鏈的爆炸式增長第56章 空中飛人105.第105章 超薄商務本計劃第223章 誇張的智雲第60章 華夏第一款智能手機333.第333章 是這個世界瘋了?還是我瘋了?第24章 靈活的底線第239章 供應鏈整頓以及不一樣的婚禮第365章 機器人原型機第212章 我大哥智雲天下第一第222章 就算是破爛那也是世界第二189.第189章 智雲不僅僅是一家手機公司第546章 慷慨的超級富豪們160.第160章 國產光刻機的曙光70.第70章 轟動全網第416章 一座工廠一座城第492章 Yun VW發佈第357章 四星跌倒,大家吃飽291.第291章 體量過於龐大,啥都要搞的智雲第1章 自主微創新188.第188章 國人的驕傲:智雲187.第187章 三千億美元第362章 超級大屎山:智雲127.第127章 指紋識別的曙光第499章 虛擬遊戲的幫派之戰257.第257章 徐申學的牌面第362章 超級大屎山:智雲104.第104章 國產觸控IC第552章 王華的考察第498章 高級副總裁的野心!248.第248章 被各種抄襲碰瓷的智雲手機191.第191章 A計劃145.第145章 春季發佈會161.第161章 第一臺光刻機第202章 面對財團,他要保持基本的尊重121.第121章 小藍髮布上市第230章 一款產品一個概念一種生活第363章 短視頻全球戰略183.第183章 信託和未婚妻第239章 供應鏈整頓以及不一樣的婚禮103.第103章 沙灘和海浪第375章 且聽鷹鳴181.第181章 生不逢時的S103第431章 拿錢砸人的智雲第360章 AI無人機首飛第467章 徐申學又吹牛了:太空工廠第443章 智雲嚴選,值得信賴第401章 市場換利益第361章 威酷電子啓動上市計劃第414章 世界一流的底氣第437章 王華回國第354章 歐美的破防第456章 春節家宴108.第108章 運營商打架第42章 李秘書第427章 佈局量子計算機賽道306.第306章 技術過於先進,不便上市112.第112章 定價以及牌面第432章 最好的打壓就是傾銷171.第171章 內部慶功以及自研芯片手機第9章 互聯網品牌手機第570章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