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帳



眼前的情形也是叫張守仁欲哭無淚了。

隆萬大開海以來的中國海貿之盛景向來只是在書裡得見,今天算是真的開了眼界。這種情形,想來是在南中國的幾個要緊的貿易城市天天都上演着,不同的就是那邊的港口是以出海爲主,想想泉州這樣的地方,港口裡千帆萬桅,每天都是不知道多少艘船在裝載着貨物揚帆出海,等返回時,半船銀子半船海外貨物,然後熱熱鬧鬧的搬銀子下貨……這幾十年來,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白銀涌入中國,這是何等樣的奇蹟!

只是這種奇蹟在自己眼前上演就顯的不大美妙了,確實是拜他所賜,浮山這邊有銀子在手的很是不少,一個小小的排正目一年就能賺入二三百兩銀子,其家人可能在鹽場做工,或是在將作處,或是在學堂或是醫館,反正用人的地方不少,只要肯出心出力,賺錢的機會不僅是有還很多,有了銀子手腳當然是大方,這南貨船每次一到,蜂擁而上的肯定有不少就是軍人的家屬了。

貿易就是有入超有出超,入超就是人家賣你的多,你出去的少,出超就是你賣人家的多,買人家的少。

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前一直是出超,原因也很簡單,中國是小農經濟,甚至可以用家庭爲經濟單位,種糧自己吃,紡布自己穿,除了吃鹽要買,交稅要用銀子,平時也就是看病可能會用錢,或是實在饞了纔去買點肉吃,平常時候,甚至連打傢俱請木匠都能用以物易物的辦法來解決貨幣不足的難題,這樣的經濟體,不要說明朝時的歐洲沒有什麼好東西能吸引中國人購買,就算是鴉片戰爭時,那些機器織的布還沒有在價格上有太大優勢,就算輕點薄點,又值得花錢麼?自己家裡反正有現成的織機紡布,花錢去買實在太不合算了。

中國這邊購買力是這樣子,出去的可是一船船的絲綢和瓷器,這東西不論是南洋地區還是歐洲本土都是好東西,穿上中國產的絲綢和用上中國的精美瓷器可是衡量中產階級生活的一個標杆,甚至在明朝這會子,用全套的中國瓷器加上中國產的茶葉辦個茶點會,那可是正經的上流社會才擺的起的排場。

一船一船的瓷器和茶葉絲綢運出去,換回的是一船船的銀子,這事擱誰身上都急,十九世紀初英國佬就在印度種鴉片開始走私中國,到林則徐禁菸時鴉片已經在中國販賣了幾十年了,就是靠着這種流氓手段,中國對世界的出超開始停滯,一直到西方甚至日本用更輕更薄更便宜的布匹把中國農耕社會的根基摧毀爲止。

現在在張守仁這裡,卻是人家用一船一船的貨物換走了自己賣鹽攢出來的銀子,這個貿易做下去,非得把他給做哭了爲止。

從碼頭上出來,再到岳父母家接了娘子,回程的路上張守仁沒有騎馬,而是坐在車上,在晃晃悠悠的馬車上,他一直保持着出神的狀態。

很多事情,都是到了轉變的關口,在這種時候轉變的不好或是偏差,那可能就是影響到整體未來的走向,不可不慎,但亦不可不放手一搏!

……

……

“見過大人。”

“來了?坐下吧。”

緊急的會議是在張守仁的節堂中召開,這裡原本就是張守仁布置任務,召見諸將和浮山衆文吏的地方,地方很大,椅子足夠,張守仁居中坐着,其餘各人的椅子都是擺放在對面或兩邊,竟是一個後世的圓桌會議的格局,桌子上擺着一些點心,同時茶水也是不停的上。

張守仁不喜歡講太多的規矩,按這會子大明的慣例,主將居中坐,其餘人等一律站在兩側,說是會議,其實是下頭建議,主將決擇,真正能羣策羣力的,怕也只有浮山一家,別無分號了。

在人到齊之前,大家都是隨意寒暄說笑着,出去的人和留守浮山的都是好久不見,彼此間倒是真的不少話要說,整個節堂大廳裡都是十分熱鬧。

“好啦,人齊了。”

看到鍾顯抱着一沓厚厚的帳本子進來,張守仁便是斷喝道:“孫良棟,閉嘴!”

“爲啥一屋人說話就罵俺一個……”

“就憑你說話聲最大。”

笑聲之中,孫良棟只得訕訕坐下,一直不停的大嘴巴也是消停下來。

“我來給大家做個簡報。”鍾顯坐在張守仁的左手最前,也是鄣顯了他眼前的地位。雖然在現在已經有不少有能耐也有才華的文吏加入到了浮山的陣營之中,甚至是有李鑫這樣的正經的舉人老爺和張德齊這樣有才華的秀才相公,但文吏第一人的位置,明顯只能是鍾顯爲第一。

哪怕他的才幹不及後來者,也是如此。

投入一個團體越早,得到的便宜就越大,當然,鍾顯本人才幹不弱,秉性剛直又不失仁德,用來做文吏班首也是十分合格。

“目前我浮山營,也就是登州鎮有兵士二萬六千七百四十五人,包括騎隊、炮、步、車、工兵、輔兵、水師並陸防、海防全部在內,其中有兩萬一千五百三十一人是爲新軍,安置在黃縣五千一百人,萊州五千五百人,平度州五千一百二十人,即墨五千一百人,還有二百餘騎術好的補在騎兵隊裡,五百水性好的補在水師和海防……”

從四十三人到兩萬六千餘人,還不連登州那邊的十來個空殼子營的幾千殘兵,若是加上,張守仁麾下已經有三萬多人的戰兵,這個實力,在大明是頂尖的大軍鎮,也就是遼鎮能比一比了。

有這個實力,足可傲視天下,左良玉這個屬螃蟹的一直橫着走,靠的就是有一萬多打不散的子弟兵,張守仁若是能把這兩萬六千多人帶的如浮山營一樣精銳,天下之大,也是何處都可去得了。

衆人議論聲聲,眉梢間都是掩飾不住的得意之色。

鍾顯輕咳一聲,又繼續道:“我浮山管轄的各鹽場已經擴充到三十七個,年產鹽已經可以突破二百萬石,這二百萬石銷量已經全無問題,我山東全境一年最少要用三百萬石到四百萬左右的鹽,刨去煮鹽自用的和少量的青鹽和淮鹽,下半年鹽場翻倍,來年產量提到三百萬石後,在沒有新市場的前提下,應是比較穩妥的產量和銷量。”

整個大明需鹽是三十億斤,山東的人口在官府的黃冊上並不多,但

當時全中國的人口最低估值是一億到一億五千萬左右,稍高的估計是兩億左右,甚至有學者說是三億左右,但這個數值明顯有點虛高了。

北方諸省,山東與河南都是人口密集的大省,就山東的實際情形來說,臨清州一個州就有近百萬人口了,濟南和濟寧,整個兗州,青州,都是人口數百萬的大府,登州殘破之極,人口也肯定在百萬以上,萊州府也有四五百萬人之譜,整個山東,最少千萬人口以上,一年要消耗四到五億斤的鹽,這應該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數字。

浮山鹽一石的純利是一兩五不到的樣子,現在拿下幾個新晉市場,正在拼命開設新鹽場,招工人,曬鹽出鹽,甚至濟南事變中俘虜的小兩千人已經全部押解到新鹽場,每天在棍棒和皮鞭下拼命生產,以期早點出鹽,現在李老掌櫃等商行每天也是坐地催促,大家都很急,因爲出來的鹽就是大捧的雪花鹽換大捧的雪花銀,商行出手也是大利,最大的利肯定是在浮山這邊,因爲銷售到出產都是浮山控制,定價也自然是在浮山這邊,也是張守仁不想壞了名聲,還要養自己的聲望,否則的話一擔賺上二兩甚至三兩也不是不可能,要是一年三百萬石賺九百萬銀子,那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不過一石銀他賺三兩,大商行和分銷商加起來賺一兩一石鹽都得四兩以上,這個高價就算是青鹽也買的到了,只能用強迫的手段壟斷銷售,這樣一鬧名聲就毀了,張守仁做事就算不考慮名聲,自己良心這一關都過不去的。

“不壞啊,”孫良棟笑道:“以我的算術水準都知道,今年大約能有二百萬石鹽可銷,也就是二百八十萬兩的純利可得。”

“很好,算的不錯。”

鍾顯面無表情的道:“先和大家說的是我浮山要養多少兵,底下再說收入,你們有什麼感覺?”

“怕是夠了吧?”

張世強對數字也沒有什麼感覺,小心翼翼的說出來,看到衆人臉上都是似笑非笑,頓時就覺得無甚底氣可言,有點心虛氣怯的感覺。

“差的老遠啊世強……”

張世福自從執掌炮隊才知道什麼是精細化,算術是每天都啃,對數字也是有點粗淺的認識,當下只笑道:“我們不光是兩萬七千的兵,還要養最少三十七個鹽場的工人,大人向來是給人厚賞重利,激人上進的,此外還有七八個大學堂,幾十個中等學堂也在各地興建了,在萊州和東昌、濟南、登州,我們要興建三百多個田莊,子種耕牛都是大人出錢,農具也是浮山出,還要花錢買糧供給佃農,在秋收之前,這可都是投入沒有回報的。另外還有一千多吏員,還有將作處是一個無度洞,新的火銃最少要造一萬支以上,火炮要鑄兩百門以上,大人還要建一個騎兵營,算算戰馬是多少開銷……”

說到最後,張世福臉色越來越凝重,原本還很歡快的語氣,已經變成了十分刻板和磕磕絆絆不自信的聲調。

在場的人,也是從一片歡騰變成面面相覷,這麼算來,三百萬的收入不夠是肯定的了,關鍵是這個坑有多大,要拿多少銀子才填的滿?

(本章完)

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戰場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零五章 鹽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將至第三百七十四章 往昔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喜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五百三十九章 洛陽第二百零九章 新任命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第二章 重生第四百八十七章 土產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家第七百一十八章 造艦(加更)第二百九十二章 有喜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七百四十三章 決裂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意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鄉第七十八章 進化第二百九十五章 條件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三百三十二章 申軍法第四十一章 開始押運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四百四十八章 各方第二百八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九十一章 收書第五百六十四章 臨陣第四百三十二章 可怕的東林第七十八章 進化第四十七章 交易第四百三十一章 拜見第一百七十一章 軍人秉性第六百零七章 荒唐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做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浮山鹽第一百章 論政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家升官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豪傑盡來投第一百二十三章 參謀第九十六章 救傷第五百五十六章 共鳴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三百四十四章 白甲第四百三十四章 提議第二百八十六章 來客第六百七十六章 虎狼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蹤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第六百二十二章 變遷第二十章 分配第五百二十六章 義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七百七十三章 易轉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心變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四百一十七章 缺口第一百七十八章 展望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監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會第三百二十九章 割頭兵第六百三十三章 正目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四百二十章 衆督臣第八百二十一章 攝政王第三百六十章 大兵第一百零九章 仁心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六百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勳第六百七十四章 挑落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五百五十二章 攻防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拜大佛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一百三十一章 赫赫威名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關第一百六十五章 無巧不成書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家升官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五百四十八章 合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穫第七百七十一章 殺洪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前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八百一十章 痛快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
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戰場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零五章 鹽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將至第三百七十四章 往昔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喜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五百三十九章 洛陽第二百零九章 新任命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第二章 重生第四百八十七章 土產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家第七百一十八章 造艦(加更)第二百九十二章 有喜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七百四十三章 決裂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意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鄉第七十八章 進化第二百九十五章 條件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三百三十二章 申軍法第四十一章 開始押運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四百四十八章 各方第二百八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九十一章 收書第五百六十四章 臨陣第四百三十二章 可怕的東林第七十八章 進化第四十七章 交易第四百三十一章 拜見第一百七十一章 軍人秉性第六百零七章 荒唐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做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浮山鹽第一百章 論政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家升官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一百六十九章 豪傑盡來投第一百二十三章 參謀第九十六章 救傷第五百五十六章 共鳴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三百四十四章 白甲第四百三十四章 提議第二百八十六章 來客第六百七十六章 虎狼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蹤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第六百二十二章 變遷第二十章 分配第五百二十六章 義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七百七十三章 易轉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心變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四百一十七章 缺口第一百七十八章 展望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監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會第三百二十九章 割頭兵第六百三十三章 正目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四百二十章 衆督臣第八百二十一章 攝政王第三百六十章 大兵第一百零九章 仁心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六百五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勳第六百七十四章 挑落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五百五十二章 攻防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拜大佛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一百三十一章 赫赫威名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關第一百六十五章 無巧不成書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家升官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五百四十八章 合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穫第七百七十一章 殺洪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前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八百一十章 痛快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