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關卡



在張守仁於湖廣感悟到自己的實力,看清楚明朝運行脈落的時候,他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張溥也隱隱摸到了他的脈門,知道了他的力量源泉和百戰百勝的奧妙所在。

崇禎以前,武官受到了嚴重的壓制,文官有意叫他們不學無術,不懂經義,而只配被他們行以指揮和教導的責任來教化。

武官敢衝敢殺,那叫浪戰和不體恤士卒存亡,而武官謹慎持重,就是畏怯膽小,國朝初了早年太祖太宗在時對外還有壓制之力,等到了土木之役時,也先一共才十萬不到的兵馬,精銳才兩三萬人,京營最少是三十萬人出擊,前鋒也有五六萬人,結果被也先分別收拾,幾無還手之力,而當時的英國公成國公也都是武臣領袖,全於此戰戰歿,京營的戰鬥力,在英宗朝已經是不成模樣,毫無驕傲可言了。

而分省設督撫,壓制總兵,地方上奪去武官的後勤能力,中樞掌握着武官的升遷和調職,文官這二百多年把武官壓制的這麼狠,主要目的還是不能出現影響力超過一個地區,直至掌握顛覆性力量的強大人物!

而此時此刻,張溥這個絕頂聰明的復社領袖,在這一次的遊歷中,觀察出來的答案也是差不多就是事實的真相。

就和異形出自於人體,張守仁這個新體制脫胎於大明,已經破繭而出。

“這個大將軍,吾後悔沒有早點來浮山啊……”

在前兩年,提起張守仁時,張溥等人還不將其看在眼裡,而現在張溥已經明白過來,對方已經掌握了完全不受制於人的力量,剩下的時間,恐怕就是他展現這種力量,破繭成蝶的時間已經快到了。

在以前,只有王朝更迭的時候,少數天資特別的人物,比如劉季,朱重八這樣的人物,以自己強悍的個人能力組成一個新興的集團出來,這個集團有控制力,執行力,能精細化管理,文吏在其中只是潤滑作用,只有在王朝建立後,文官的作用才漸漸顯現出來。

而張守仁顯然已經摸到了竅門,世界之門已經爲他打開,一隻巨獸顯露出猙獰的面目……在這種時候,張溥相信,就算崇禎皇帝不授給張守仁伯爵和大將軍,不賜給他金令箭這樣的器物,張守仁掌握登州萊州和青州等地,擁有強悍實力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了。

“還好現在已經有所佈置……”一路上,能安慰張溥的也就是這一點了。

他急急的給劉澤清去信,提出警告和正告,告誡對方莫要誤事,儘快剿滅響馬,不給張守仁回到山東的機會,同時也是給朝中去信,利用他的影響力來影響在朝中的東林黨一脈的同黨們,此時一定要咬牙堅持住,千萬不能因爲山東京官鬧騰就屈從輿論,一定要堅持前議,張守仁要麼呆在湖廣,要麼調到遼東,千萬不能在此時放他回山東來。

寫了幾十封信,在高密一帶也呆的膩煩了,他的小轎才晃晃悠悠的進入

膠州境內。

一入膠州,感覺更是與以前不同。

在青州境內,雖然有繁富的地方,但還是有不少貧困的農戶,沿途的城池也不甚雄偉富麗,居民神色也平常的多,只有農莊之內,纔有與外界完全不同的色彩。

唯一和別處不同的就是青州和濟南都沒有流民和乞丐,農莊收容流民,張守仁的民政處負責收容乞丐和鰥寡孤獨,所以平常經常看到的場景,在這一路上就看不到了。

雖然如此,和江南和富裕相比,和江南市民那些富足的情景和自信的色彩相比,到底是差了不少,以前的山東只有東昌府和濟寧能勉強及得上江南的六七成,現在經過戰亂相信也差的多了,而山東原本是以膠東一帶最窮,特別是萊州和登州經過戰亂,元氣到現在沒有完全恢復,原本是應該比青州更不堪的模樣纔對,誰知道進入之後,情景卻是截然不同,大出張溥的意料之外。

官道全部是後修過的,夯實過,道路兩邊全部種植了樹木,鬱鬱蔥蔥,已經抽支發芽,一派春色。

在樹木兩側,又是挖出來的排水溝渠,一路綿延下去不知道多少裡,溝渠裡都有引水,現在是枯水期,水很淺,如果是夏季蓄水的時候,這些溝渠正好能用來儲水,滋潤那些道路兩邊的田地。

地裡都是青綠色的麥苗,長的有二尺來高,種值的密度也不小,顯然是不缺水,也不乏肥料的好田,收成不壞。

這幾年大旱,山東地方旱情較河南直隸爲輕,登萊一帶災情更輕一些,但就算如此,眼前這些麥田也是對張溥和其從人進行了又一次的顛覆和衝擊。

“這裡的情景,有點象我們江南啊。”

“就是啊,你看那邊有池塘,一個連一個的,路邊都有河,不是說山東這裡很少有河流溝渠的嗎?”

“田裡都有引水渠,看挖出來的壟,下過不少功夫啊。”

“似乎還有水車,還有深井吧?”

“嗯,是的,我認得,那個是大翻車,那邊是汲水井。怪不得,他們的麥苗長的這般好,真是了不得啊。我們蘇州常州,現在一塊田五六分種棉,兩三分植桑,一分種桔子梨子,竟是沒有一家種水稻麥子的,想吃糧要靠拿錢來買,錢是多了,這糧食一年比一年漲價,城中都是幾百家糧行,我有時候想,要是哪天糧船來的晚幾天,這樂子就大了。”

“崇禎六年不是有一次?糧食漲到二兩一石,差點要餓死人。”

“老百姓家裡哪有存糧的?都是一兩天的糧在家裡頭,斷糧真是了不得!”

一羣轎伕和隨從都是七嘴八舌的議論着,從山東這裡一路扯到江南,又是聊起江南的民生,張溥向來不禁止自己的從人說話,一則不想太古板嚴厲,二來也聽聽下頭人議論時事,不過這會子越聽越煩悶,這一夥隨從都是得了山東這邊的好處一樣,拼了命的

誇讚,而張溥也無甚話說,因爲事實擺在眼前……道路是夯實了的,似乎還墊了石子等墊土層,不怕水滲,但可想而知工程量有多大,在這樣的道上,看到路邊的情形賽過江南,再看過路的人們,農人也穿着整潔乾淨的衣服,臉上洋溢着滿足的笑容,做小生意小買賣的很多,貨郎和推小車的販子一羣羣的路過,叫賣聲不絕於耳,每隔三五里路就有茶棚一類的地方,讓人打尖歇息,除了茶水還賣茶實點心什麼的,那種富裕從容和繁華的景像,張溥一直以爲只有在南直隸纔看的到,等他在膠州這裡看到時,一時竟是有爽然若失之感。

如果每個地方都能被武將治理成這樣,還要他們這些讀書人做什麼呢?

“你們是打哪兒來?路引拿來驗看。”

“我家主人是進士老爺,出門就沒用過路引。”

“那請問,貴府老爺郡望字號?”

“說了你懂麼……太倉,張天如。”

“稍等!”

在膠州城門,並沒有城守營的兵丁過來盤查,一羣穿着灰色軍服,立領排扣,武裝帶扎的很精神,皮帶上插着手銃和佩着腰刀,腳穿皮靴的士兵負責排查過往的行人,他們查的很認真,但不是每個人都查,而是看到陌生人的時候就查的仔細一些,帶着大宗貨物的也抽查的很認真,看到這樣的情形,張溥倒是想起一件事來:從濟南到青州,再到萊州府的膠州地界,一路暢行無阻,沒有被一個關卡阻攔過。

以他的身份,當然不需要納稅,他也不是行商,但在江南也好,河南和兗州一帶也罷,到處都是隨意設立的關卡,主要都是地方武將和有勢力的大宗族,行商路過時,一定會被勒索。

天下稅關一共是八個,一年解稅的定額是四十萬,理論上只有這些稅關可以徵收國稅,按漕船的大小,從崇文門到臨清關,再到揚州,鎮江,蘇州和杭州,這八個鈔關就是大明商稅的主要來源,其實嚴格來說,鈔關不是商稅,只是中央收入的一種固定來源,而且不是按商業繁榮程度來收取,只是戶部規定一個數額,比如今年額度是四十萬,除崇文門外七個鈔關均分,每關幾萬兩銀子,完成的無事,沒有完成的鈔關官員就會被記過。

這樣的收法,鈔關當然不會和真正的財稅調節有關了,而且收入實在太少,後來清季打擊士紳勢力和壓制商業活動,揚州一關就有六十萬兩的收入,比明朝七個鈔關一年的收入還要多些。

而地方上的關卡,只是胡搞,勢力大有槍有刀就能收,不少地方上的守備就隨意設卡,背後則是地方大族和官員,所以說這年頭真能做大的商人都有政治背景,或是乾脆就是士族經商,不然的話,一路上的關卡就能叫一個殷實商人破產。如果張守仁是一個普通的鎮將,他和他的部下在登萊等地就能設不少卡子,隨意收費,只要不鬧出大事來,便可坐收漁利。

(本章完)

第四百三十八章 東暖閣第二百零九章 新任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第八百零三章 請纓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一百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第十章 打算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將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四百五十四章 棍子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一百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第五百二十九章 徵調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款第一百九十六章 騎兵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四百一十章 租佃第四百七十七章 海上演習第四百七十一章 昌字第一莊第二十九章 年貨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感謝您的支持第二百零二章 非常戰場第八十四章 行軍第四百六十五章 還鄉第五百三十二章 細節第四百三十一章 拜見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五百五十四章 空營第六百五十章 耀眼第七百五十四 論策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七百二十七章 白髮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結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奸第三百一十一章 嶽託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六百零六章 寧遠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三百九十八章 欽差第三百章 軍議第七百一十二章 兼濟第五百六十八章 重甲第四百三十四章 提議第七百九十九章 沿海第八百一十一章 右路第六十三章 營兵把總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五十二章 火銃立威第七百一十四章 求親第三百一十四章 果決第一百一十一章 鉅額利益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結第五百四十二章 聯營第九十章 遭遇第四百四十六章 浮山鹽第三百七十四章 往昔第四百七十五章 柔情第十章 打算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第五十五章 要做就做絕第二百五十七章 陣法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一百四十四章 請罪第一百七十章 戰馬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四百九十七章 戰馬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前第五百六十六章 擊賊第二百零八章 成軍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收穫第七百八十四章 上游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五百三十六章 如夢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恩第三百九十章 對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福船第七百六十三章 知已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面第五百九十八章 王命第五百九十六章 行軍法第六百六十九章 商團第二百一十一章 縣學第四百一十章 租佃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
第四百三十八章 東暖閣第二百零九章 新任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第八百零三章 請纓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一百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第十章 打算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將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四百五十四章 棍子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一百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第五百二十九章 徵調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款第一百九十六章 騎兵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四百一十章 租佃第四百七十七章 海上演習第四百七十一章 昌字第一莊第二十九章 年貨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感謝您的支持第二百零二章 非常戰場第八十四章 行軍第四百六十五章 還鄉第五百三十二章 細節第四百三十一章 拜見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五百五十四章 空營第六百五十章 耀眼第七百五十四 論策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七百二十七章 白髮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結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一百二十二章 警訊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奸第三百一十一章 嶽託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六百零六章 寧遠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三百九十八章 欽差第三百章 軍議第七百一十二章 兼濟第五百六十八章 重甲第四百三十四章 提議第七百九十九章 沿海第八百一十一章 右路第六十三章 營兵把總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五十二章 火銃立威第七百一十四章 求親第三百一十四章 果決第一百一十一章 鉅額利益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結第五百四十二章 聯營第九十章 遭遇第四百四十六章 浮山鹽第三百七十四章 往昔第四百七十五章 柔情第十章 打算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第五十五章 要做就做絕第二百五十七章 陣法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一百四十四章 請罪第一百七十章 戰馬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四百九十七章 戰馬第二百二十八章 贈字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前第五百六十六章 擊賊第二百零八章 成軍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收穫第七百八十四章 上游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五百三十六章 如夢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恩第三百九十章 對手第一百四十六章 福船第七百六十三章 知已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面第五百九十八章 王命第五百九十六章 行軍法第六百六十九章 商團第二百一十一章 縣學第四百一十章 租佃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