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是我在太原的老友段先生。”
“這兩位是京城裡的軍爺,這次到太原來公幹。”
王戈簡單爲兩邊分別介紹了一下,便讓跟着邪僧進來的錢佑和李程偈入席。
王戈已經提前跟錢佑、李程偈兩人說過段恆生的身份,所以他們是知道,這位段先生是晉王府的門客,代表的是晉王的。
而段恆生則是聽到王戈的介紹,“京城裡的軍爺”、“到太原來公幹”,就已經意識到,這兩人有九成可能是錦衣衛。
兩邊互相打了招呼問好後落座,王戈跟他們閒扯了幾句後,忽然說道:“李兄,你說你到太原來之前,樑大人是如何交代你的?”他稱呼李兄而不是李百戶,顯然意思是這是私下場合,論私交而不論官階。
李程偈愣了一下,目光下意識地投向了包廂中的段恆生,沒有想到王戈會突然問這個問題。
他們這次到太原來的任務,自然是和晉王沒有任何關係的,但按理說,他們在地方,也是不得無故私下接觸藩王及其僚屬的。不過按王戈的說法,段恆生雖說是晉王府的門客,但是並沒有在晉王府擔任任何的職務,嚴格說起來,不算是和王府接觸,他們才同意過來,畢竟之前是他們壞了王戈的事情,現在得做些補償。
但怎麼也沒想到,王戈竟然直接當着那段先生的面,問他們離京時樑大人的交代,這是可以泄漏出去的麼?之前王戈自己也說過,按規矩而言,在外偶遇的錦衣衛,除非特殊情況,否則一般是不能將自己所要執行的任務泄漏給對方知道的。
雖然後來王戈一言就猜中了他們此行太原的目的是爲前山西布政使的案子來,但他們畢竟都是錦衣衛,互相討論沒什麼問題,這段恆生可是外人啊!
看到李程偈的表情,王戈自然猜到他在想什麼,說道:“李兄不必擔心,要是這事從我這泄漏出去,那自然是我一力承擔,不會讓李兄擔什麼干係的,說說樑大人的交代,說不定我也能從旁協助,提供便利呢?”
李程偈之前私下裡在被王戈猜中到太原的目的和任務後,就已經將樑大人交代他們的話告訴他了,現在卻又這麼問,擺明了是要說給那段恆生聽。
他不知道王戈的目的是什麼,但之前的話也表達得很清楚了,他們就只是把話告訴王戈,至於其他人如果知道,那就是從王戈那知道的,和他們沒關係,真出了問題,也是他一力承擔。
李程偈思考了一番,覺得樑大人交代自己的那些話,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事,也沒涉及什麼機密,就算傳出去,確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便說道:“樑大人交代,此次來太原,將某人所涉之事查明即可,萬勿牽連他人。”
很簡單的一句話,段恆生卻一下品出了關鍵的信息。李程偈口中的“樑大人”應該是指北鎮撫司鎮撫使樑啓鳴,如今他是錦衣衛裡真正的實權人物,他的“交代”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可以說是代表了皇帝的態度。
李程偈並沒有說他們來太原是查誰的案件,只是一個“某人”代過。但聯繫到王戈之前刻意提到沈宏的案子,他自然知道這之間是有關聯的。錦衣衛從京城跑到太原,肯定不會是查沈宏這麼一介商賈的案子,而必是曾經和沈宏關係密切的前山西布政使的案子!
“所涉之事查明即可,萬勿牽連他人。”——這句話也說明了兩個意思,一個是那位已經在獄中病故的布政使,所犯之罪要蓋棺定論了,沒有翻案的機會。另一個,就是這個案子就到此爲止,不準備藉此牽連其他、再興大獄。
段恆生也馬上明白了王戈的意思,他是要救沈家!
“王兄弟……和沈家有舊?”段恆生試探着問道。
“並無關係。”王戈微笑搖頭,他知道這書生明白他的意思了,和聰明人交流就是省心,接着又說道:“不知現在府上是誰主事?大公子?”
段恆生明白,他說的“大公子”是晉王世子朱濟熺,這段時間晉王病重,王府一些需要決斷的事情,表面上來看,確實是由朱濟熺來拿總,但具體事情卻是都有不同人在負責,就像對沈家這一塊,就是二王子朱濟燁自告奮勇。
“王兄弟的意思是?”
“我需要讓沈宏欠我個人情,不知貴府可願相助?”王戈說道。
有李程偈之前說的那些話,他相信段恆生能明白,按正常情況,等到現在的山西官場明白了朱元璋不準備牽連他人,準備將這個案子直接結束的時候,沈家自然也就沒事了。當然,到那時候,沈家被敲掉一層皮,剮掉一層油,也是必然的。
但要想提前讓沈宏從獄中出來,讓沈家擺脫此劫,倒也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本身給沈家安的罪名就沒有扣死,都是些模棱兩可、可大可小的事,一切都看主審官員的意思。只要能明白皇上對前山西布政使所涉的案子沒有擴大追究、牽連他人的意思,那晉王府發句話,沈家肯定能脫身。
段恆生沉吟道:“此事……在下做不得主,不過回會去通報大公子,過兩日再給王兄弟答覆可好?”
“沒有問題,我就靜候佳音了。”王戈點頭。如果晉王府不答應,那他也還有其他的辦法,現在兩個正牌錦衣衛在手裡,他們又恰巧是爲這件事而來,配套的一應信物、公文俱全,不好好利用一下,他就不是王戈了。
不過他有九成的把握確定,現在晉王府的掌事人,是不會拒絕他的。
段恆生要離開前,又問道:“王兄弟之前那句話……”
王戈知道他是在問那句“身有爛肉”的話,便說道:“先生可轉述給晉王,若晉王還臥牀未愈,可告知‘大公子’,日後便會明白在下的意思。”
段恆生想了想,沒有再多問,跟王戈、邪僧、錢佑和李程偈都行了一禮後,便告辭離開。